《致命ID》告訴你:人格的多面性是殘缺還是平衡?

2020-09-05 豆本逗電影

你有多少面?

或者說,你想要別人看到多少面?

千人千面似乎是正常的,

那些一人多面的,你會感到奇怪嗎?

你有沒有想過,

或許他們只是一個身體裡住了很多個靈魂,

那麼他們是完美的,還是殘缺的?


今天,給大家介紹這部電影《致命ID》,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汽車旅館


《致命ID》屬於典型的小空間懸疑殺人遊戲,它緊湊的劇情、不間斷的反轉一直引領著觀眾的聽覺與視覺。整部影片的完成是在兩個室內空間,一個真實的審判室,一個虛擬的精神世界,真實主導虛擬,以期達到想要的美好結果


其實,虛擬空間的故事很簡單,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11個人在一個下暴雨的晚上聚集到汽車旅館,無路可走,無法通信,似乎只能在這裡結束。11個人中有旅館老闆、休假警察、現任警察、犯人、一家三口、妓女、新婚夫妻、女明星,看似毫無聯繫,卻又命中注定。


旅館內的多重人格


影片前情交代:妓女金盆洗手,開車回家的路上,自己的物品不小心吹落在地;一家三口行駛在路上,不小心碰到散落的高跟鞋,汽車爆胎停在一邊修理;休假警察載著女明星,找東西時不小心撞到路邊一位女士;休假警察把女明星和被撞一家三口送到旅館,外出尋求救援碰到尋求幫助的妓女,結果車子陷在水中,遇到新婚夫妻,四人再一次回到旅館,不得已入住後,來了一名警察押解一名犯人,加上旅館老闆,一共11人。


警察和犯人


辦理入住後,每間房都有一把房門鑰匙,上面寫著號碼。

第一個遇害的是女明星,外出尋找手機信號時,意外被殺,在洗衣機內找到屍體,身邊放著鑰匙牌10,第二個被殺的是新婚丈夫,手裡握著鑰匙牌9,第三個被殺的是逃跑後被捆綁的犯人,鑰匙牌8,第四個被殺的是一家三口的父親(繼父),被旅館老闆開車逃跑時撞死,鑰匙牌7,第五個被殺的是一家三口的被撞昏迷的母親,鑰匙牌6,此時他們發現,之前的屍體消失不見了。第六個、第五個被殺的是新婚妻子和一家三口的小孩,開車離開時,汽車爆炸,第四個被殺的是旅館老闆。


這時,虛擬空間的故事已被現實空間挑明,這是心理醫生為了治療患有人格分裂的犯人進行的模擬遊戲,利用分裂的好人格-休假警察殺死剩下的邪惡人格,只保留一個好人格,使之改變。原來旅館中的11個人都是犯人分裂的附屬人格,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日是同一天。


休假警察


緊接著,虛擬空間中只剩三個人,妓女、休假警察和警察,妓女Paris善良,只想回家種植果園,警察是犯人偽裝的,休假警察人格接受了醫生的勸導,選擇與假警察同歸於盡,最終只有Paris活了下來。


Paris


當犯人本體被押解轉運的路上,出現了危機。Paris正打理果樹時,發現了鑰匙牌1,這時被炸死的小男孩出現了,手裡拿著鐮刀,原來女明星、犯人、新婚丈夫、母親都是被他殺死的,父親(繼父)也是為救他而死,Paris現在也死了。此時,醫生和律師載著犯人,只剩一個人格的他殺死了兩人。


邪惡人格-小孩


小孩子一般是無害的、善良的,也是往往會被我們忽略的可能兇手,也許這才是本體,才是他的真實面目,孩子的外衣只是迷惑。


本以為殺死邪惡的人格,只保留一個好的人格,這個人就會變得正常、善良,可事與願違,最終隱藏的邪惡人格佔領了本體,使之成為一個純粹的壞人。也正是這最後的反轉,帶給了我們心靈的震撼與反思。


本體形象


影片的結局設定,是為了反轉而反轉?

還是想告訴我們,他本就有罪,無藥可救,

強行的改變、制止反而會讓事情脫離掌控?


也許他本身的多面性,是一種最完美的相對平衡狀態。

多人格的統一、融合,是完整了個人還是毀滅?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思考。


PS:強烈推薦觀看原片,氛圍的營造、情節的把握當屬上乘。

相關焦點

  • 關於《致命ID》的人格解析及評論
    始作於2012.10.29 18:24收錄在MJ*遊騎兵QQ空間《混亂年華》文集配圖來自網際網路配樂:Alan Silvestri - Identity End Credits.mp3  《致命    而當兒童在遭到自己親人,比如父母、或者家人、老師等的傷害時,這種無奈和迷茫的情緒效果會加倍,但是負面情緒在生理和心理上會自動達成平衡。所以,被施暴者會產生幻想——通過各種幻想或反抗,或逃避。而隨著負面情緒長期壓抑和幻想的長期存在,人的精神會錯亂,導致人格的分離,其後果只有兩種:要麼傷害別人(殺人)要麼傷害自己(自殺)。
  •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 致命殘缺與絕代風華——《霸王別姬》
    這是他的絕代風華,也是他的致命殘缺。看守戲院的問道:「您二位有多久沒一塊兒唱戲了?」「啊……是、是二十一年。」「是二十二年。」「咱們哥兒倆也有十年沒見面了吧。」「十一年。」段小樓模糊的回憶,總要被蝶衣更正。於蝶衣而言,那年年歲歲,朝朝暮暮,都數得那麼明白,卻也那麼難捱。
  • 《致命ID》:大腦N次元分裂後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格異世界
    《致命ID》充斥著兇殺、推理、驚悚、精神異空間等元素關鍵詞,但如果你以為它是一部類似《七宗罪》等營造心理暗示的破案片就大錯特錯了!由此可見,Jake Busey與好人的標籤已經徹底絕緣了,如果你希望他能華麗逆襲地做一回英雄,哪怕只有幾分鐘?小餛飩建議你還是洗洗睡吧,看看電影投資方,他們的眼睛自然也是雪亮的,絕對不敢冒此風險。
  • 人格分裂標杆電影《致命ID》,最難看透的是人心
    對於喜歡看燒腦懸疑題材電影的朋友來說,上面這段話應該不會陌生,它出自《致命ID》,一部被稱為人格分裂題材裡程碑的電影!但是他的心理醫生卻認為,胖子只是人格分裂,該懲罰的是他的心靈,而不是肉體。於是在醫生的治療下,將胖子的人格用藥物刺激,讓他們集中出現在了一個地方,隨後便開始了殺人遊戲,尋找出犯罪人格消滅掉,這樣胖子就可以免於死罪!雖然這一切我們聽起來有點扯,但是當時的美國法律還就真能允許這樣做!就像現在很多罪犯,只要鑑定出精神有問題,都可以免於或者最小程度的承擔法律責任。
  • 從燒腦懸疑片《致命ID》說起,關於人格分裂的一些事實
    從燒腦懸疑片《致命ID》說起,關於人格分裂的一些事實 2020-11-10 0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電影推薦—NO79《致命ID》
    《致命ID》海報電影《致命ID》中,芮佛體內共有11個分裂人格,分別是:汽車旅館老闆拉裡·華盛頓、前警察現司機愛德華·達科塔、司機的僱主,女演員卡洛珊·蘇珊、被撞的女人愛麗絲·約克及她的丈夫喬治,兒子提西姆、妓女帕瑞斯
  • 《致命ID》完全解讀
    《致命ID》完全解析       麥肯芮佛的母親是一個妓女,在他小時候常常虐待他,並且她在工作的時候就會把麥肯遺留在汽車旅館裡。如此的環境導致麥肯的內心遭受重大打擊,產生了多重人格分裂症,分裂出了11個人格。       這部影片有很多細節的描寫,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信息,下面是我對這部影片中出現的幾個問題的解答。
  • 《致命ID》的結局你猜到了嗎?
    2003年上映的電影《致命ID》是以人格分裂展開故事的。高超的剪輯手法和全程清晰的邏輯可以讓觀眾全程都處於高能,這就是《致命ID》了不起的地方。電影一開始基本都是空鏡頭,錄音機裡醫生和病人的對話,各種剪報、資料,以此來交代故事的背景。
  • 《致命ID》——新奇劇作特點
    摘要:《致命ID》是由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所執導的一部心理、懸疑、犯罪大片。整部影片邏輯嚴謹,劇情跌宕起伏且情節生動。片名中的「ID」所代指的是「多重人格障礙症」。本文將從觀眾情感認同、懸念營造、雙線敘事三個方面,分析《致命ID》的新奇劇作特點。
  • 人格分裂主題的鼻祖,《一級恐懼》帶你走進經典懸疑片!
    說到歐美懸疑影片,你可能會想到《致命id》,《恐怖遊輪》,《禁閉島》等經典影片,在這其中,有很多影片利用了人格分裂這個主題,來增加影片的恐怖因素 。人格分裂這個點可以說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在很多的歐美電影中均有涉及,特別是《致命id》,可以說是將人格分裂的主題玩出了新高度,結局的反轉令人拍案驚奇。但是它並不是人格分裂主題電影的起源。
  • 《致命ID》:豆瓣評分8.6,你看過了嗎?
    PS:1.以罪犯幻想之情節名義給劇本許多地方邏輯推理不足找到了藉口2.Mhotel又有何寓意呢3.對影片營造的黑夜,陰冷,潮溼氛圍很中意last.每個人或許都有多重人格,後怕。《致命ID》:豆瓣評分8.6,你看過了嗎?影片的開頭就交代了兩條主線進行敘述:一個是將要被行刑的犯人卻因可能凡有精神病而要舉行聽證會。其中的細節交代兇手犯了連環兇殺案和兇手的母親是個妓女。
  • 東野圭吾懸疑系列書籍,告訴人們「愛」的多面性
    東野圭吾懸疑系列書籍,告訴人們「愛」的多面性小說的誕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書中人們看到了人間百態,情情愛愛,書劍寫恩仇。小編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老師常說,沒事多翻翻經典的名著,看看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培養培養你的情操,這些生活經歷你是在生活中很難得到了。
  • 懸疑電影《致命ID》觀看資源及影評
    還是推理的時候根本就忽略了這處不合理的地方?醫生治療方案的致命漏洞:醫生對胖子人格分裂的治療方案是讓人格互相殘殺,最後產生一個倖存者。胖子分裂的人格中有好的有壞的,但問題是在互相殘殺這種手段中,最後倖存的絕對不可能是好的人格,如果他在殘殺中倖存了他必定就是壞的人格了,這是一個悖論,被最壞的那個人格利用了,他假裝善良一一除去了所有對手。醫生這個致命漏洞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 致命ID | 擁擠的房間,絕妙的巧思
    Vol:1066 致命ID | 擁擠的房間,絕妙的巧思
  • 經典燒腦影片——《致命ID》
    但其實這些都不是存在的,這11個人(包括小孩)都是麥肯·瑞夫的11個分裂人格。這11個人格互相交替控制著他的身體,而在麥肯·瑞夫幼年時遭受到妓女母親虐待形成的邪惡人格在現實中的四年前殺害了一幢大樓上的6名住戶。
  • 《致命ID》才11種人格,這部燒腦片分裂了24重!
    書中描寫了多重人格患者比利·密裡根(Billy Milligan)的真人真事,他於1977年綁架並強姦了三名女子,但離奇的是,三名受害者對於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徵描述完全不同。最終美國警方逮捕了他並證實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在自己身體中分裂出了24個人格,不但有普通英國男子,還有4歲小孩,甚至還有女同性戀者和南斯拉夫的共產黨員……這些不同的人格眼神、口音、說話語氣也可以完全不同,警方至此終於明白為什麼受害者對於罪犯的描述會大相逕庭,因為實施這些罪行的根本就是不同的人,或者說是比利的不同人格。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致命ID》
    看懂《致命ID》
  • 豆瓣高評分《致命ID》11個人格,劇情無限反轉,誰能活到最後?
    而在現實生活中麥肯的邪惡人格在一家汽車旅館中殺害了六個人。其實影片中出現的殺人場景是麥肯的內心世界。每當一個人死去,麥肯的人格就會消失一個。最終在旅館活下來的是帕瑞斯這個女性人格和六七歲的小孩人格,當我們以為善良的人格最終成為主人格的時候,原來六七歲的小孩人格才是邪惡人格,隱藏的邪惡人格出現將帕瑞斯殺死,成為了主人格!現實世界中的麥肯也殺死了醫生和司機。
  • 原生家庭給予的童年,可能是毀滅一生的《致命ID》
    ,解離性身份疾患,是精神疾病的一種,是指同個人同時有超過一個以上的人格存在,就像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但是彼此之間並不自知。而且,一般人格分裂症患者都會出現抑鬱、暴力等情緒特徵,彼此可能是朋友關係,也可能是敵對關係,所有的人格都是個人極度嚮往或是極度厭惡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