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給予的童年,可能是毀滅一生的《致命ID》

2020-10-28 拾光話影


致命ID》 | 2003年 | 美國 | 驚悚


///


人格分裂症,解離性身份疾患,是精神疾病的一種,是指同個人同時有超過一個以上的人格存在,就像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但是彼此之間並不自知。而且,一般人格分裂症患者都會出現抑鬱、暴力等情緒特徵,彼此可能是朋友關係,也可能是敵對關係,所有的人格都是個人極度嚮往或是極度厭惡的人格。


這部經典的美國驚悚電影《致命ID》就是講述一個童年受過重度創傷的人格分裂症患者的故事,是心理學類電影裡的佳作,國內幾部比較好看的心理類懸疑片,像萬老闆的《你好,瘋子》,都有《致命ID》的影子,喜歡懸疑電影的盆友們,絕對不能錯過。


///


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在一個沙漠荒野的高速路上,一對再婚夫婦,帶著一個小男孩(女方的孩子)開車趕路,被一隻丟棄在路上的高跟鞋扎破了輪胎,停在了路上。

丈夫在路中換輪胎,妻子撐著傘在路邊,一邊幫丈夫打著燈,一邊安撫著車裡的小男孩。正當妻子笑著和小男孩打招呼之時,小男孩親眼看著母親在自己面前被一路高速行駛的汽車撞倒在地上。

肇事者是一個載著18線女明星的司機-愛德華,女明星正因為手機沒電,把氣撒在愛德華身上,愛德華一走神,就撞上了小男孩的母親。

愛德華不顧女明星的反對,硬是載著一家三口到附近的一個汽車旅社。

暴風雨嚴重的損壞了通信設施,電話打不通,愛德華在旅社老闆的指路下,獨自一人開車出去找醫院。

然而,通往醫院的高速路被雨水阻隔了,完全過不去,愛德華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在路上遇到了一個汽車拋錨的美麗女子,這位女子其實是一個被生活所迫的妓女,賺夠了錢,準備回老家過田園生活,而之前丟在路上的那隻高跟鞋就是她不小心弄丟的。

愛德華順上了她,繼續找路,遇到了一對新婚小夫妻,被告知前方的路也不通了,於是4人只能暫時先回到汽車旅館,再想辦法。

那個受傷的妻子脖子被劃了一道很大的口子,血一直在往外滲,愛德華只得親手幫她縫上,愛德華之前是一位警探,因為一次抓捕行動而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不得不轉行。

這時一輛警車開進了汽車旅館,是運送犯人的,因為暴風雨的原因,只能先在此暫時休息,愛德華希望警察羅德斯安頓好犯人後,可以到那對受傷的夫婦房間看看那個妻子,看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

在大家都安頓好後,愛德華和羅德斯準備到附近看看有沒有可以使用的通訊設備,而女明星在房間給手機充上電後,就著急著打電話想離開這裡,房間信號不好,就到房間外面打,漸漸的就走出了旅館。

當大家聽到尖叫聲的時候,已經不見女明星的蹤跡了,愛德華循著女明星遺留的浴簾找到了洗衣房,在一個洗衣機裡發現了女明星的衣物和她的頭顱,還有房牌。

緊隨其後的羅德斯隨即想到了房間的犯人,他們一行人趕到房間的時候,犯人已經不見了,他們很自然的想到是犯人殺了女明星,愛德華和羅德斯開始分頭尋找犯人。

小夫妻的妻子吉妮害怕極了,她只想趕緊離開這個恐怖的地方,她回房間收拾東西,丈夫希望她能安靜下來,在爭吵中,吉妮說告訴丈夫自己因為忍受不了他在外面勾三搭四,騙他懷孕跟自己結婚,丈夫震怒,吉妮害怕極了,把自己關進了衛生間,不論丈夫怎麼敲門,都不開門。

突然,門口傳來丈夫急促的敲門聲,然後突然安靜,等吉妮開門出去的時候,看到丈夫已經倒在血泊中了,身邊放著他們房間的房牌。經驗豐富的愛德華,立即察覺這是某種殺人預告,還會有人死,要趕緊找到那個逃跑的犯人才行。

愛德華要他們所有人都集中到一個房間,相互照應,他和羅德斯去抓犯人,很快的犯人被制服了,他們把他綁在椅子上,讓旅館的老闆看著他,愛德華和羅德斯繼續尋找出去的可能性。

誰知,當他們再一次看到他們以為的「殺人犯」的時候,「殺人犯」卻成了受害者,被殘忍的殺害了,身邊放著房牌,說明遊戲還在繼續。

而老闆堅稱不是自己殺的,但是卻說不出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打鬥中,不小心發現了老闆的秘密,原來他並不是這間汽車旅館的老闆,他把老闆的屍體藏在冰櫃裡,假裝成老闆。

他脅持了妓女,趁機逃了出去,開車想要逃走,卻不小心撞死了救小男孩的繼父,身邊依然放著房牌,愛德華和羅德斯拿下了假老闆,把他綁在椅子上。

愛德華讓妓女和吉妮開車逃離這裡,卻不料還沒離開,汽車就爆炸了,炸死了吉妮,而小男孩的母親隨後也死了。

剩下的人集中到同一個房間,氣氛更加緊張,兇手到底是誰,下個目標又會是誰,兇手又為什麼選擇他們作為目標?他們開始分析他們之間的共同點,竟然神奇的發現,他們的生日都是在同一天。

與此同時,所有死去的人都不見了,連現場都乾乾淨淨,跟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馬爾科姆,馬爾科姆「愛德華在一陣叫喚聲中醒來,他被固定在一個輪椅上,輸著液,在一個陌生的房間裡,房間裡坐滿了人,其中一個人在對他說話。

那個人告訴他,他是自己的主治醫生,而他其實不叫愛德華,他叫馬爾科姆,是一個人格分裂症患者,從小被妓女母親虐待,四年前殺死了一棟大樓裡的6名住戶,而他在汽車旅館裡發生的一起都是藥物治療引發的幻覺,他要想痊癒,必須靠他找出那個真正的兇手,並且殺死他(殺死其他人格),只留下一種人格才能正常的生活下去。

愛德華回到了汽車旅館,這時的羅德斯已經把假老闆殺了,並且威脅妓女交出汽車鑰匙,為了能夠結束這場噩夢,愛德華和羅德斯同歸於盡了。

最後留下妓女,妓女終於可以去到自己嚮往的地方,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馬爾科姆的病情得到舒緩,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由他的主治醫生和一名警察護送他去,在路上,馬爾科姆剛開始還比較穩定,突然馬爾科姆神情變得緊張不安,眼珠子快速的轉動,嘴裡歲歲念著」妓女沒有資格活著「。

原來,真正的邪惡人格,那個殺了其他人的兇手,是小男孩,他並沒有死,他是馬爾科姆心底最痛苦的原罪,而妓女是他對母親的恨,最後他殺死了妓女,成為統治馬爾科姆的主人格。

在現實中,殺了同行的警察和那個救自己免受牢獄之災的主治醫生,逃走了。


>>>我是【拾光話影】,關注我,更多更好更及時的電影推介,等你一起看。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4大影響,每種創傷都會影響你的一生!
    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 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 天王巨星一生都無法治癒童年,解開不幸原生家庭的枷鎖有多難?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他曾是收入最高的巨星,後來也是負債最多的巨星。他被認為是最成功的藝術家,但他一生都無法逃脫,不幸童年的魔爪。 3、彌補童年缺失 一個人在原生家庭所缺失的部分,往往會在成年後拼命地找回,這是一種心理補償。 麥可很愛兒童,他跟兒童在一起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事實上他是在彌補童年缺失的愛。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獨立女性王鷗:原生家庭教會我,堅強比什麼都重要
    的確是這樣,我們每個人所期待的美好生活無非就是有一個家庭和睦的童年,有一個明確並為之努力的目標 ,有一個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得到的未來。但不幸的生活卻多種多樣,沒有人可以對其他人的生活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02.
  • 松子本該有其他選擇,從原生家庭解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而松子如《喜寶》的女主人公渴求的那樣,想要很多很多愛,才能存活,甚至形成了畸形的性格——如果遇到能夠給予她愛的男人,她便像飛蛾撲火那樣執迷不悟。縱觀松子的一生,她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因為對愛的執念和渴求,她總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出錯誤的選擇。當她需要隱忍和放棄的時候,她卻選擇了倔強的的反抗和徹底的決裂。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我想就算有,我們也會立即否認。
  • 《完美世界》被原生家庭傷害,生活中有多少人不知所措過一生?
    以原生家庭缺少父愛為節點,討論人生的走向最終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提示人需要自己進行自我救贖。,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他通過外在給予轉移給菲利普溫暖,就好像迷補童年缺乏的父子溫情時光,尋找他自己缺失的父愛。
  •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女孩妮娜年紀輕輕患上厭食症,而這背後有著複雜深遠的家庭根源。七十五歲的鮑勃至死籠罩在童年的陰影裡,因為有個總是對他大發雷霆的母親。年幼時被母親拋棄的女孩瑞貝卡長大後淪為小偷,與不同的男人混跡,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想:這不可能是我的人生。這影像過於灰敗了,以至於當初推薦我讀這本小說的朋友說她其實並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會致鬱。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文/沐恩佳音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 那個深信原生家庭毀滅論的高考狀元
    「都是原生家庭的錯」我曾找梅麗聊了一次。在這次談話中,她試圖表達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都是原生家庭的錯。梅麗說,就是這樣的原生家庭讓她一直沉浸在苦難的回憶裡,無法自拔。「可是你已經離開了家庭,到北京來讀書了呀?你畢業後還可以在外省找工作,離他們越遠越好……」「不,我的原生家庭已經這樣了,我的命就不會好了。」
  • 曾被生父追討5000萬贍養費,毛曉彤:原生家庭毀滅不了我
    電視劇《三十而已》大火之後,鍾曉芹的扮演者——毛曉彤的原生家庭情況被大眾所知。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毛曉彤與譽恩的童年無疑是不幸的。而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我們沒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想要過好以後的人生,主動權卻在我們自己手上。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只能靠我們自己。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這3種原生家庭,也許一生都難擺脫
    在父愛嚴重缺失的童年中長大的松子,終其一生都在討好別人,但善良的付出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毆打和拋棄。為什麼孩子總是討好別人?背後原因只有1個,問題在家長身上。其實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3種有缺憾的原生家庭,如果家長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也許孩子一生都難以擺脫。
  • 孫儷:如何跨過原生家庭的坎?
    ,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從房似錦身上,你能看到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小時候父母給予孩子的情感支持,會潛移默化進生活習慣裡,支撐孩子不斷前進。如果父母的愛不足以使孩子感到自信,終其一生,她都將寸步難行。
  • 從蘇明玉到房似錦,原生家庭為什麼是一道越不過的坎?
    哈羅德一家三代的悲劇,都源自於家庭最原始的不幸。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童年的債,終要用一生去償還。那些童年時得不到的愛,長大後再多的愛也填不平內心的溝壑。那個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孩子,一生都掙扎在那個虛無的囚籠。
  • 楊紫崩潰大哭,揭露殘酷真相: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去治癒
    《原生家庭》的作者蘇珊·福沃特用一個詞來描述「傷害型」父母——「有毒」。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傷害,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損毀孩子的身心,成為孩子一生的痛。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承載童年的原生家庭,就像我們人生的底色,如果愛缺失,家庭帶給我們的只有傷痛。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才能發現嶄新自我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影響童年短短幾年,實際卻讓她今後幾十年都難以真正快樂和幸福。02 一個人小時候如何被養育,他就將如何度過這一生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對正在熟悉世界、形成三觀的兒童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他的人格成長、人際關係、對世界認知等方方面面。
  • 為什麼結婚前要關注對方的原生家庭?
    但是婚姻是終身大事,這不僅關乎兩個人,還關乎兩個家庭是否合得來,是否「門當戶對」,雙方長輩是否都明事理,關乎未來孩子的生活質量。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這邊我們建議,在選擇結婚之前,可以多留意一下對方的原生家庭,這可能會是未來兩個人新生家庭的縮影。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有「繼承」和「補償」兩大方面。
  • 原生家庭裡找答案
    在了解了她的原生家庭後,我知道了她性格背後的成因,以及她的無奈與辛酸。比如在童年受到父母控制的人,成年後可以脫離父母,但是脫離以後,控制仍然存在,只是控制者卻變成了他自己。  個人在童年時期受過的傷痕,也許在後天的生活中慢慢淡化。但很多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在一生中都不能無視它的存在,也許要用一生去治癒它。
  • 關於原生家庭,父母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知道這幾點教好孩子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難以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成長的趨勢都與自己的原生家庭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繫,古人說三歲定80,弗洛伊德也說童年的行為決定了將來的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出現的言行舉止都將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產生影響。
  • 童年不幸福的王鷗,活了38年,打算跟原生家庭和解了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① 對表達和感受愛的能力的影響傳統的家庭關係中,很多父母都是不善於表達的,他們不光不會表達愛,也不會表達對孩子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