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2020-12-22 沐恩佳音

文/沐恩佳音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人無完人,由人組成的原生家庭肯定也不會十全十美,孩子被父母無意中傷害很正常。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被家長及時糾正或者彌補,通常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家長的及時關注和療愈,就會形成創傷。

這種創傷事件不僅會對親身經歷的當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會繼續以某種潛移默化地方式影響當事人的後代,代際創傷就這樣形成了。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並選擇自我療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代際創傷、療愈身心靈呢?

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高校心理教師金尚的心理學專著《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一書,向我們介紹了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療愈代際創傷的方法。

一、 為什麼會有心理創傷?代際創傷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自然災害、人工災難、人為災難等都會對人造成心理陰影,像地震、火災、戰爭、交通事故、綁架、情感虐待等。這些心理陰影,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療愈,就形成了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又分為簡單性創傷和複合型創傷,有的人可能只遇到一、兩種簡單的創傷,有的人就可能遇到很多種創傷。

這些創傷不是事無巨細,某些細節可能變形或者遺失,但是這些創傷帶來的感覺和情緒,會深入到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日常,並像基因一樣影響到下一代,形成代際創傷。

代際創傷會讓我們形成消極思維、情緒障礙,覺得自己樣樣不行,很自卑、很懦弱,怕出事,怕承擔,怕被遺棄,怕被虐待等。

代際創傷會讓我們出現解離症狀和軀體形式障礙,有時候忽然會問「我是誰?」「我在哪裡?」「我為什麼會這樣?」等,有時候也會讓人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的疼痛等。

代際創傷會讓有些人對藥物或酒精產生依賴,也會讓有些人形成邊緣型人格,不穩定的自我印象,會讓他們的心理、工作和行為多變且難以改變。

二、代際創傷如何療愈?

代際創傷不僅影響個人,還影響後代,如果我們能把代際創傷在我們這裡化解掉,就不會對下代產生深遠的影響。

那麼,代際創傷如何療愈呢?

01、代際創傷的五步療法:

第一階段:重建安全感,虛擬愛之療法

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父母都有,有些父母確實會虐待子女,甚至到了傷心病狂的地步,但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並付出全部的身心和努力,希望子女活得比自己好。

有時候父母的上代人把某些代際創傷根植在他們內心深處,或者父母缺乏某種意識,無意之間做出了傷害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產生了心理陰影。

我們就去尋找那些充滿愛和溫暖的回憶,重建安全感,也可以利用虛擬愛之療法,把一個個創傷故事替換成充滿溫情的故事。

這些充滿愛和溫情的記憶,使大腦中關於創傷的記憶慢慢發生改變,漸漸淡化,進而形成自我生命的重建,並對愛有了一個堅定的信仰。

第二階段: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當下

有了對愛的堅定信仰以後,就可以正視內心的創傷,要修復傷痛,必須經歷完整的哀悼過程。哀悼失落的童年是完結悲劇的終結力量。

喪失者開始意識到自己身處新的環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然後與世界建立新的關係,漸漸臣服於當下。

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中間肯定有壓抑和內心的強烈衝突。

被壓抑的情緒,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波瀾不驚,但內心已經翻江倒海,對身心靈來說,壓抑是一種自我毀滅的方式,這種毀滅會讓情緒走向崩潰的邊緣,所以,臣服當下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艱難磨礪。

第三階段:消除內疚感,重建清白感

在父母的潛意識裡,存在著許多劇本。有些劇本是他們童年經歷內化形成的腦迴路。在他們成為父母以後,就照著劇本演繹父母的角色,又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的孩子預設好劇本。

其實,真正的愛是相互滋養的,沒有哪個孩子是哭著求父母把自己生下來的,生孩子是父母自己的選擇,父母應該感謝孩子圓了他們做父母的夢想。

父母養育子女是責任和義務,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不要求回報的給予,是用來傳遞的情感流動,不是彼此的糾纏和犧牲。

受傷者疏通了愛和恨的衝突,消除了對父母的怨恨和愧疚以後,很快就能重建自我價值,擁有清白感。

第四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

不是我們選擇原諒,事情就會回到起點。釘子釘到木樁上,再拔下來還是會留下滿目瘡痍的黑洞,所以不用一味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消除曾經恨過父母的內疚感。

沒有原則的原諒,不一定會換來感動,所以受傷者要學會自我原諒,與父母和解,與自己的內心和解,重建價值感。

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我們生命的根本動力是成為自己。我們是一個天然的個體,活著是為了「實現」自己,而不是其他。

親人的生命終結,受傷者可以幫他實現未完成的心願,依然會有心心相印、靈性相通的感覺。心中有愛,在哪裡都不孤獨。

02、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他有深沉的恐懼和恐慌,非常沒有安全感。內在小孩是我們年幼時受傷破碎的部分,深埋在一個人的心底。

內在小孩越受傷,心靈的坑洞就越大,不敢去愛、不敢付出、怕失去健康、怕失去親人、怕被人忽略......

我們可以依靠心裡諮詢師;可以給內在小孩互相寫信;可以零極限祈禱,尋找並擁抱內在受傷的小孩。

從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到青春期,每個階段都積極主動地安撫,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漸漸進行療愈。

03、療愈我們的身心靈

有時候,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並不能被親人認可,未被情緒認可的感受並不會憑空消失,它一直還在體內存活。

未被接納的情緒會以間接的方式顯現出來,比如焦慮、抑鬱、自殘、暴力、酗酒等,因為身體從來都沒有忘記。

每一種疾病都是對某些情緒的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的層面進行表達時,它就會通過身體症狀來表達。

不同的身體部位病變,都會有著相應的情緒隱喻。

我們要利用信念改變心靈的基因,正視愛和自由的需求。按照吸引力三步法則去做:「我想要」、「我相信」、「我行動」,從而引導自己的信念改變,往積極正向的方向努力。

我們可以改變不合理的信念,可以改變內在的語言模式,進而提升身心靈的快樂指數和健康指數,漸漸進行療愈。

04、找到破解代際輪迴的密鑰

萬法唯心造,都是記憶在不斷重複造成的情緒習慣,代際創傷也有輪迴,但我們可以努力找到破解它的鑰匙。

記憶是一隻存滿信息的磁碟,我們可以選擇將磁碟格式化,當清理完負面記憶之後,新的美好記憶才能放得進來。

當美好的記憶存儲後,不斷進行重複播放,新的美好,正面的情緒習慣就逐漸形成了,慢慢地也就取代了創傷記憶。

三、 超越原生家庭的雙向養育

養育一個孩子的同時,父母自身也在自我成長,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自己的修行高了,孩子也就沒有問題了。

孩子借父母而來,但不屬於父母。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獨立的個性、獨立的人生觀、獨立的人格。

孩子不是來完成父母的人生期待,而是要成為他本身想要成為的樣子。孩子是父母的天使,是父母最好的心靈療愈師。

父母未愈的傷,會通過孩子顯現出來,所以父母把自己修好了,孩子就沒有問題了。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為了讓孩子不受傷害,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美滿的一生,我們需要先把自己的心理創傷療愈,從而超越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

相關焦點

  • 《重啟人生》: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創傷,就不要再把傷害傳給孩子
    《重啟人生》是作者在熟讀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實踐總結出了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本書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尤其是在代際創傷療愈方面,分別從一般步驟、內在小孩、身心靈、內在關係模式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全息式的闡述。電視劇《都挺好》熱播以後,蘇明玉很讓人同情。
  •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重啟人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第一次接受這個詞還是在電視上,隨著《都挺好的》、《安家》等劇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但是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當我拿著這本《重啟人生》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我的原生家庭我選擇不了,但是現在我們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
  • 張雨綺:從未停止療愈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傷害讓她在感情中吃盡苦頭,屢次失敗的感情,卻讓她活得更加通透。在一檔採訪節目中,她說還沒有徹底了解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依然在持續,她願意去面對,選擇去解決。通過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調整身心健康的狀態:面對結果和壓力雲淡風輕,並不意味著你不努力,而是堅信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最好。就算結果不理想,也不會怨天尤人或者糾結很久。
  • 88萬粉絲熱贊,1萬人親測有效:五招教你走出原生家庭重啟人生
    原生家庭最近幾年研究較多,一個人的行為、處事方式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特別是一些問題行為如愛無能、孤僻、抑鬱、性格暴躁等都是來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影響,而且在子女組成新的家庭後會把這些問題傳給後代。那麼怎麼才能糾正我們的問題行為,走向幸福人生呢?心理學家金尚所著的《重啟人生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給出了答案。
  • 《都挺好》: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原生家庭,但卻可以選擇逆風成長
    這讓我想起了《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面對無底洞的家庭,樊勝美沒有優秀到足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她只能拘泥於原生家庭的泥淖,爬不出來,也洗不乾淨。而被網友稱為「升級版」樊勝美的明玉,同樣受原生家庭壓迫和拖累,卻實現了許多人咬牙切齒想要完成的自我清洗和逆風翻盤。
  • 打破原生家庭的強迫性重複和情緒習慣,別讓心理創傷「代代相傳」
    沒有被愛和愛的人生,人們是無法活下去的。然而,有些受到過原生家庭嚴重心理創傷的人,很少或者幾乎沒能得到過父母的愛。以上這段話摘自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金尚老師的《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本書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尤其是書中列舉的代際創傷療法,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是受創傷者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
  •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比慘秀,生在有毒原生家庭,如何療愈
    有調查顯示, 75%的人的童年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逆境,而這些逆境大多都是與原生家庭有關。《原生家庭》一書中所說,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最近,在大熱的電視劇《安家》中,女主角房似錦的家庭出生再次引起了大家對於原生家庭的熱議。
  • 李斯與韓非,詮釋了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人生的選擇
    這兩天我看完了第一集到第四集,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用了大量的筆墨講述了李斯和韓非二人之間的糾葛,通過兩個個體命運的不同一方面表現了他們理念的不同,另一方面展現了他們所選擇的兩個諸侯國的不同發展趨勢,可以說是以小見大。 01在風雲詭譎的戰國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悲情人物,他們大多數是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伸展。而韓非在這些有才之人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 原生家庭最大傷害是自我意識缺失,讓自我意識復甦,做真正的自己
    原生家庭最大的傷害就是導致自我意識的缺失,在原生家庭裡面感知到的東西會植根於你的潛意識。會在日後的生活當中以不同的形式爆發出來,成為各種障礙,成為各種負累,成為各種羈絆,讓你沒有辦法成為自己,所以活出自我是終極的療愈方向,否則就會以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理問題的形式前來困擾你,這些症狀實際上都是潛意識層面的自我向你發出的信號。
  • 《重啟人生》:每一個受過傷的你,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生家庭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討論話題,不管是現實事件還是影視書籍都廣有呈現。比如五年前曾轟動一時的北大才子弒母案,比如熱播劇《都挺好》、《流金歲月》,比如書籍《原生家庭》、《療愈你的內在小孩》等都有所涉及。
  • 《重啟人生》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那麼,原生家庭真的是一個人的宿命嗎?我們又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呢?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裡,心理學家金尚結合自己20多年的研究成果,給出了諸多實用又有效的方法。這本主標題是《重啟人生》,副標題為《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心理學著作,用五個章節論述了如何走出代際創傷,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的各種實用方法。
  • 蔡康永談家庭:我們無法選擇出身,卻依然笑傲人生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傾 聲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  公 號即使靠一枝筆淪落於赤貧之中 我微弱而敏感的心靈也已無法和文學分開唯獨「家人」,既沒經過「點菜」的步驟,又不像戀愛,可以「交往一陣子看看」。  【今日討論~】金庸的故事裡,從來沒有明講過他是受夠了中國少年永遠被家庭、民族所牽絆的鬱悶。可是我們左看看楊過,右看看韋小寶,這兩個下層出身的「偉大」少年,實在很難想像金庸不是在替悶了好幾世紀的少年出口氣。
  • 「霸道總裁」明道:遭受原生家庭傷痛後,如何一步步自我療愈?
    二則是因為明道的原生家庭。如今再翻開明道的人生履歷,可以發現他從小就深受原生家庭的傷痛,但樂觀的他,一直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自我療愈正如前面所提及,在面對「家庭貧困」這副命運發給明道來到人間後的第一副爛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打出王炸的人生,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我們有能力擁有愛和幸福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遭受原生家庭的傷害後,還能安然過下去。這需要有個人的思想覺知,但是改變它更需要科學的指導。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的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或許可以看看,找到問題所在,改變來獲得新的人生。
  • 張若昀、孫儷:有一個婚姻破裂的原生家庭,還能擁有幸福人生嗎?
    小芸前段時間談了一個男朋友,相貌、工作、收入,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但等小芸媽媽了解了男孩子的家庭後提出了反對意見。原來這個男孩子父母很多年前就離異了,他一直跟著媽媽生活,是一個單親家庭。媽媽的看法是: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都有缺陷,無法保證將來婚姻的幸福。在媽媽的反對下,小芸有些彷徨了。
  • 《原生家庭》:接受不完美,我們依然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孩子作為家庭裡的弱者,卻也成了暴力的受害者。他們心中無法發洩的恐懼和憤怒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虐待型的孩子能在煎熬中長大,他們常常會有自卑、自我厭惡和自我否定的情緒,做事情習慣於放棄,更害怕聽到其他人否定自己。有毒的原生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 《重啟人生》|五大階段心靈治癒法,找到生與愛的希望
    金尚 著而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教我們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對我們的創傷,本書也是我國的首部專門寫代際創傷的著作,這裡面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模式等各種實用方法
  • 既然無法選擇一個不受傷的原生家庭,就讓我們一起追隨親密之旅的第二季 ——從《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談起……
    為了這部戲我流了很多眼淚,最令我心疼的是,這麼努力的一對夫妻,他們愛得那麼辛苦,但是當他們自身原生家庭的傷害沒有處理的時候,就如影相隨地帶入了新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不可避免地重複了深愛他們的父母的心理創傷…… 而這些都是親密之旅可以改善和解決的問題,換句話說,若是傑克和麗貝卡學過親密之旅,他們懂得去處理各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他們的三個兒女會有更健康成熟的情感智慧
  • 松子本該有其他選擇,從原生家庭解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因為對愛的執念和渴求,她總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做出錯誤的選擇。當她需要隱忍和放棄的時候,她卻選擇了倔強的的反抗和徹底的決裂。當她需要改變和抗爭的時候,她又懷著虛無縹緲的希望和若隱若現的安全感做著逆來順受的夢。松子的一生就說到這了,我更關注原生家庭這個話題。在現下的很多影視作品裡,編劇都似有似無地提到這個話題。
  •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問題1】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一般來講已經知道自己有這種心理上的問題且知道具體原因,為什麼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來克服它呢,例如我自身患有餘光恐懼症,且大概了解自己為什麼這樣,可是卻好不起來,而且很多年了。。。 宋楊:這說明你是假裝知道,而假裝知道並不會帶來「療愈」的作用。症狀看起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實際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