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姐姐跪地求替酒駕弟弟坐牢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視頻中交警查酒駕,一女子主動承認是自己酒後開車,查車上行車記錄儀卻發現開車人是男子,交警欲處罰男子,結果女子跪在地上說:他是我們家獨苗,求你們了,處罰我,我願意坐牢。
看了視頻,為女子姐弟情深感動之餘,對女子卻是滿滿的心疼。一句「他是我們家獨苗」,把女子的卑微和奉獻暴露無遺,我從中感受到女子的家庭氛圍,也能預見到女子以後的生活會與家人緊密連結在一起,而自己的感受並不重要。她的原生家庭會影響她的人生。
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組成新生家庭,生活於父母身邊的家庭。原生家庭最近幾年研究較多,一個人的行為、處事方式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特別是一些問題行為如愛無能、孤僻、抑鬱、性格暴躁等都是來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影響,而且在子女組成新的家庭後會把這些問題傳給後代。
那麼怎麼才能糾正我們的問題行為,走向幸福人生呢?心理學家金尚所著的《重啟人生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給出了答案。這本書是金尚20年研究原生家庭成果之大成,內含豐富的理論和詳實的實踐案例,並有作者自身5年的親身體驗,全網88萬粉絲熱贊,1萬人親測有效。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更關注實踐操作和運用,是一本拿到手就可以直接操作運用的工具書,既適合心理諮詢從業者用於工作中,又適合遭受心理問題困擾者自我療愈。
01 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真能影響後代嗎?
昨天朋友方敏給我打電話哭訴:跟老公又吵架了,日子真是沒法過了,離婚又怕影響孩子,不想自己的遭遇在孩子身上重演。
方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在她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吵架,父親動不動就打媽媽,有時候連帶小小的她都打,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是看父母的臉色,一遇到兩個人吵架,她就戰戰兢兢,每天生活的提心弔膽。
在她初二那年,忍無可忍的媽媽與父親離了婚,獨自帶著方敏生活。從小在父母爭吵聲中長大,方敏對婚姻是抗拒的。在媽媽軟硬兼施的催逼下,32歲那年她才匆匆相親結婚。
兩個人的爭吵是從孩子出生之後,方敏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老公工作比較忙,照看孩子較少。有時候應酬回來的晚,獨自在客臥休息。本就敏感的方敏疑神疑鬼,經常跟老公吵架。如今孩子10歲了,兩口子吵架成了家常便飯。
方敏就是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典型例子。當然這只是原生家庭導致心理創傷的一方面,其他還包括在童年長期遭受家人忽略、虐待、拋棄、貶低、冤枉等。那麼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真能影響後代嗎?
當然能。金尚在書中首次提出 「代際創傷」的概念。心理創傷在一代人發生以後,影響下一代,甚至影響下下代的現象,叫作代際創傷。也就是說這些創傷會像基因遺傳一樣,傳遞到下代入、下下代人身上。從而使後輩人表現出與上輩人相類似的心理偏差行為。
02 代際創傷決定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的命運,
家庭經歷會形成一個塑造每一代人的價值觀、想法和體驗的模板,然後再將這個模板傳遞給下一代 —— 心理治療師莫雷·鮑恩
代際創傷有兩個基本特點:
1.創傷事件 不僅會對親身經歷事件的當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會以某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當事人的後代,甚至對那些沒有經歷過事件、對此事一無所知的後人,產生深遠的甚至破壞性的影響。
2. 決定人生命運兒童6歲前,與養育者形成的關係互動模式,將會形成這個孩子的潛意識和人生腳本,並且在以後的人生中,不斷進行強迫性的重複和輪迴。
代際創傷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消極思維(習得性無助)和情緒障礙(過度警覺)。
兒童在遭受長期的不公正對待之後,會產生一些消極信念:「我總是做不到」「我不值得被愛」「沒有人會接納我」……顯現出來的情緒主要是恐懼、害怕、憤怒等,從而過度警覺,在風險出現之前會想辦法防守或逃避,盡其所能地來防止不愉快的感覺發生。
方敏的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父母婚姻的不和諧,讓她看到的是婚姻沒有甜蜜和愛,只是互相傷害和痛苦,因此她也抗拒婚姻,結婚後也無力經營好婚姻。而她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她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這種對婚姻的誤解有可能長久地傳遞下去。
03 怎麼消除代際創傷,走出原生家庭的傷害?
我們對原生家庭的研究不僅僅在於找出問題的根源,主要目的還是解決問題,那麼怎麼消除代際創傷,走出原生家庭的傷害,重啟幸福人生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5個步驟
1. 重建安全感,虛擬愛之療法2. 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當下3. 消除內疚感,重建清白感4. 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5. 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具體做法如下:
給經受創傷者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其調整呼吸、放鬆肌肉、舒緩神經,然後調理好睡眠、飲食、行為等身體機能
通過冥想|催眠療法,重啟胎內記憶,改寫父母的故事,讓過往時光倒流,接受目前的現狀,臣服當下,與內在的父母和解,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無條件地接納它的一切,好或不好、悲傷或快樂。
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關愛、自我鼓勵。
心理創傷輕微者可以根據書中所寫的方法自我療愈,嚴重者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04 超越原生家庭的雙向養育
像方敏這樣的情況,發現自己未愈的創傷影響了孩子,可以開啟這樣的思維模式: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不傳遞創傷給孩子的前提是療愈自己。在療愈自己的過程中,如果心理創傷不小心發作,保持很好的覺知,及時止損、修通,做自己和孩子的心理療愈師。這樣才能徹底消除代際創傷,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重啟人生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給我們提供了走出困境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按照書中提供的方法操作,經歷心理創傷者看見自己、療愈自己;心理健全者可以從中學習知識,使自己本身、孩子、家庭更加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