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知悅讀站
人生沒有重來,每一個人的人生或許早已經做好了標記,但是我想人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願意,人生一直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看你有沒有去為自己的人生而行動。
本書作者是金尚,她是心理學碩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更是高校心理教師,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
而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教我們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對我們的創傷,本書也是我國的首部專門寫代際創傷的著作,這裡面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模式等各種實用方法。
書中有案例分析,更容易讓人理解對如何「對症下藥」,我們每一個都希望生長在一個和美溫馨的家庭,一個好的家庭是需要愛的,沒有愛的家庭,很難維持下去。同樣,愛不是綁架,讓孩子從而受到心靈的傷害。
所以,我們需要治癒心靈,去尋找一片美好溫馨的空間,令我們心靈有個歸處。
01愛不是原罪,是救贖,是希望
我們都知道為人子女要孝順父母,但是父母也不一定生下來就會教導子女的,初為父母者也需要學習。在未出世之前,我們會遇見不同的父母,或許遇見雙標的父母,或許遇見善良大愛的父母。
總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父母緣分強求不得,懂事之後,要懂得強大自己,愛護自己,或者愛護家人。因為有的家人也可能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
父母的遭遇或許不會想要在我們身上重蹈覆轍,但是卻有可能將未完成的夢想會移動到子女身上,希望可以夢想成功。
父母對我們的過多期待一般就是他們未完成的夢想,如果父母的夢想與你的意向相差不大,亦可以延續父母的理想,去奮鬥,去努力。
書中也舉例說了,強迫症的傳承,是因其父親有強迫症,對他的要求自然也是高標準,同樣書中孩子因父親逼迫而為之,導致嚴重影響孩子學習和睡眠質量。
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要強迫他人,甚至過多強迫自己的孩子,孩子是自己的未來,是希望,當你真正雕塑出這個「工藝品」你會發現,你也不快樂,因為,孩子早已磨滅了靈性。
其實,當為人父母發現自己所受傷害之後,要去治療,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得地成長,而不是對孩子過多的控制,導致孩子安全感缺乏,期待性低。
02重聚愛的力量,給予孩子歸屬感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實現理論中前四種被定義為缺失需要,是我們生存所必須的,必須得到一定程度滿足,才能讓我們更好的實現自我需要。
其中第二種安全需要和第三種歸屬和愛的需要,是我們每一個人走向自我實現路上的「明燈」,照耀前方。
書上在重建安全感階段說,人類的安全感,首先來自於愛,來自於母嬰關係的愛。
但是母嬰關係中的「母」並不單單指的是母親,還有養育者。
很多受過傷害的人會說,我們就是深受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才令自己痛苦而糾結。
那麼我們需要重建安全感,重聚愛的力量。而書中告知我們虛擬愛之療法需要通過冥想,催眠來控制,讓其在虛擬世界中慢慢治癒延伸至現實,從而治癒內心的創傷。
是的,心理創傷奪走了受創傷者的安全感,療愈第一步就是恢復受創傷者的安全感,也即力量和主導權。
安全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心理需求,這是一種感覺,一種內在心理。多表現為一個人的確定感、可控感。
如果傷害不大的話,直接運用虛擬愛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在美好的幻覺中慢慢治癒自己。
讓我們完美過渡掉傷害,將傷害的力量轉化為愛的力量。
有的人的童年是五彩的,有的人的童年斑駁的,有的人的童年是傷感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童年。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著名演員蔣雯麗有一個充滿愛和創傷的童年。但是她活成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她的有一個善良慈愛的姥爺,讓她同雙親與世隔絕似的孤苦無依給予了溫暖的關懷,她的姥爺是一個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人,亦是始終活在她的生命之中,姥爺給予的愛和雙親無意的創傷在歷史長河中,都變成了她的財富。時光證明了她的藝術既是溫暖的,又是有深度的。
曾經有一位觀眾問蔣雯麗:「你覺得姥爺給你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她說:「是愛。」
其實很多時候,愛是我們活在世上的唯一理由。因為有愛,我們才會活得更精彩。
金尚說過,愛是生理需求。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不如將愛化為前進的動力,守望愛,堅守愛,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好。
03朝前看,治癒只是時間問題
託爾斯泰有一句話這樣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愛的家庭是我們在懂事之後所渴望的,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經」,每一個家庭都是由不同的成員組成,我們未能選擇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以後的人生。
可以說,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傷害是一生的,但是我相信,時間可以慢慢治癒那些曾經的傷害。
我喜歡的女神董卿,央視一姐,可以在《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看見她自信溫暖的笑容。
你可能不知道隱藏在自信笑容的背後,有著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作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更為嚴格。
她父親對董卿的高期望,讓她在人生道路上學會不停地奔跑,亦是這種嚴厲的家庭教育,高要求的教育,讓她有過深深的自卑。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需要獲得肯定的孩子,經歷一次又一次打擊,對自己的能力該有多失望?
幸好她夠堅韌,在經歷一次又一次打擊之後,依然傲立前方。她是幸運的的,在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的基礎上,她成功了。現在的她家庭和美,與父親相處和睦。
在父母的教育下,我們或許受過傷害,但是,一般出發點都是好的。父母只是陪伴我們一段旅程的人,他們所給我的愛與傷害,我們只能先接受,再進行過濾,留存精華,去其糟粕,讓自己的人生更為精彩。學會愛自己,學會與世界和解,是我們入世的最終完美解決傷害之法。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在每一個時期承受一切好與不好的東西。最後,我們的選擇權還是在自己手中,學會愛惜自己,創造自己的人生。
在本書中首創的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具體分為5個步驟,不妨一試:
第一階段:重建安全感,虛擬愛之療法第二階段:助受傷者與原生家庭分手,享受生活第三階段:消除內疚感,構建新生第四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意義
每一個人的人生既已制定又可改變。本書《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正確看待生命中的心理創傷,也提供了我們在遭遇了原生家庭傷害之後,可通過後天自我療愈的之法,治癒心靈。
相信自己,重塑自己,奔向美好生活。
如果你正在遭受原生家庭困擾,卻不知該如何有效擺脫父母家庭帶來的的情感傷害,這本書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