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舫如果一輩子見不到長安的母親,倒也罷了,可是他遲早要認識七巧的。
七巧就像灼人的烈火,焚燒著嫉妒與憎恨,並且愈燒愈烈。
她經常對著長安的屋裡喊道:「你要野男人你儘管去找,只別把他帶上門來認我做丈母娘,活活的氣死了我!」
「你知道外頭人把你怎麼長怎麼短糟蹋得一個錢也不值得。」翻來覆去,顛來倒去的幾句話,嚷得整條街的人都聽得見。
而30來歲的女兒長安就像封閉的池水,不會反抗,甚至喃喃地對母親說:「既然娘不願意結這個親,我去回掉他們就是了。」
當有一天世舫登門拜訪,聽到七巧說:「長安再抽兩筒就下來了。也不是沒戒過,身子有嬌,又是有著性兒慣了的,說丟,哪兒丟得掉!戒戒抽抽,這也有十年了」,便落荒而逃了。
不是長安配不上世舫,而是她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太深了,連反抗的勇氣都喪失了,如果長安當時能夠看到金尚著的《重啟人生》這本書,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找到愛的力量,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那麼她的命運就不是悲劇了。
01為什麼家會傷人?
《重啟人生》書中這樣說道,原生家庭創傷屬於養育者的複合型心理創傷,如果是早年生活中經歷的,長時間持續的就叫作原生家庭創傷。
張愛玲筆下的七巧長著一副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在少女時期,就被娘家賣給姜家,守著重病的丈夫,生兒育女,卻忘不了在油麻店,那熙熙攘攘的街頭,總有那麼一兩個男人把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七巧一開始嫁到姜公館,是極力想融入這樣的大家庭,所謂的上層社會,她心動自己的小叔子季澤,但季澤年紀輕輕的,啥女人搞不來,不願意冒這個險。
她按照自己的方式關心著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但最終都失敗了。
因為在這樣落後的年代,你出身下等,便永遠是下等,沒有人願意和她親近,避而不及。
於是倍受生活沉重壓抑和百般折磨的她,開始了憎恨。
她憎恨丈夫,霸佔了自己的青春;她憎恨小叔子季澤,虛偽又狠心;她憎恨下人,趨炎又附勢。
因此她在歲月的煎熬中,心理變得扭曲不已。在長安13歲的時候,就教導女兒,男人,碰都碰不得!他們都是圖你的錢,我可不能眼睜睜看著你上當。
於是怕長安長著一雙大腳,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管不住女兒,就不顧長安痛得鬼哭狼嚎,給女兒裹了腳,導致女兒不斷被人嘲笑。
長安被母親扭曲的心理進行無情地摧殘,她本可以反抗來逃脫母親的魔爪,但是她卻妥協了,被母親的情感進行了控制。
《重啟人生》書中說過,情感控制包括過度保護、過度幹涉、過度期待。過度保護說的是溺愛型父母,過度幹涉說的是無邊界父母,過度期待說的是嚴厲型父母。這三種父母都把控制孩子的技術演繹得極為「精彩」,讓孩子的人生重度窒息,嚴重的甚至生無可戀。
長安被迫與情感勒索者七巧共舞,卻根本無法看清楚母親的勒索手段,母親的行動仿佛籠罩在層層濃霧中,這層層濃霧就是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
七巧將這層層濃霧以排山倒海之勢灌進和女兒長安的關係中,讓她不敢違背自己的意志,只能乖乖順從。
長安不再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格和自我決定權,最終成為了母親的附屬物。
02父母所經歷的心理創傷,對子女有四個方面的影響
1、經歷過創傷的父母有著強烈的內心衝突,從而影響了孩子的人格健康。
七巧在面對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時,一方面是要否定這種恐懼感,另一方面又想揭示這個痛苦,讓別人也體驗一下痛苦的滋味,也就是我不好過,也不會讓你好過。
在她時刻壓抑的內心裡,不時會對子女冒出一股要噴薄而出的宣洩慾火,表現出來就是情緒上經常的敏感易怒,喜怒無常,陰晴不定。
從來沒有獲得過幸福的七巧見不到周圍人去靠近幸福,哪怕是他的子女,她以刻薄冷酷的姿態對付著外面,保護著自己,也傷害著最親的人,一同走向悲劇的人生。
2、孩子成為親職化父母,既要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好父母。
七巧年紀輕輕就覺得自己人生沒有了希望,然後又讓自己子女成為了自己,而七巧的子女,除了要自己治癒童年的陰影和心理創傷,還要照顧七巧的情緒,為自己戴上了一副麻木的面具。
這樣一來,子女就成為七巧的親職化的父母,情緒化的配偶,所受的創傷,一點也不比父母少。
3、經歷過創傷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情感上的忽視和虐待。
經歷過創傷的七巧,對子女也有著情感上的忽視和虐待。
女兒長安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心儀的未婚夫,七巧卻天天吵鬧,不是罵媒人蘭仙,就是罵女兒長安,說她急著要嫁人,腥的臭的都往家裡領,叫娘和做哥哥的臉沒地方放。
4、經歷過創傷的父母,可能會感到極度的不安全感,從而對孩子過度控制。
與忽視型父母相對的,是過度控制性父母,這類父母往往是在以往的創傷中體驗到了極大的不安全感,由此形成了極度不安全和焦慮的應對方式。
14歲的長安讀書時光雖然短暫,可是她臉上是紅潤的,身子板也厚實些。因為她在學校總是丟些小物件,七巧知道後就暴跳如雷,決定去學校興師問罪。
長安阻止了母親,寧願不上學,也不想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丟這個臉。
而她本可以通過努力讀書來逃離自己母親的控制,開啟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可惜她妥協了。
長安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中,最終也喪失了自己的人生。
言談舉止越來越像她的母親,成為別人眼中活脫脫的另一個七巧。
03走出童年的陰影,尋找生命的意義
七巧的離去,長安應該覺醒,讓自己有所改變,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張愛玲沒有解讀完的人物命運,其實是可以重啟的。
武志紅是我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年輕時候的武志紅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即主宰自己的命運。成熟穩重後的武志紅還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成為你自己,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1、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就是要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看到問題背後的真相。
當我們看到,這個事情是由於父母本身的憤怒沒有解決好,是由於父母本身的情緒問題,父母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
長安在整個事情當中,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父母憤怒的對象是他們的原生家庭,那麼她的內心應該學會釋然,並主動療愈自己,思考人生。
2、自我寬恕
原諒受虐待的自己,當年的自己是那麼弱小,那麼無力,所以當年的無力反抗也情有可原。
原諒曾經對自己的虐待,因為羞恥感,我們或許還做過許多自我傷害的事情。
當長安因為害怕她母親去學校鬧,就不再選擇上學,就是沒有去原諒自己的羞恥感,應該是越怕,越要去主動面對,才能完成自我救贖,才能找到新生的力量。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受教育的機會,和外界接觸的機會,讓自己的靈魂和惡劣的原生家庭分離開來,這是重塑自己的良機,千萬要把握住,才有能力去重啟人生。
3、自我接納
每個陰影的背後,都隱藏著不可思議的正面力量。如何將陰影的破壞力轉化成生命裡的正面力量,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你越接納你的陰影,你人生的能量就會越強,你越壓抑,不敢面對你的陰影,你就越沒有力量,越虛弱。
假自我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真自我是一切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是幸福和快樂的基礎。而真自我的追尋,需要我們在接納陰影中慢慢完成,是人格面具與人格陰影中不斷整合的最終自性的結果。
4、自我關愛
照顧好你的身體,容許你的思想,跟你的痛苦情緒做朋友,跟他人建立良好的連接,滋養你的精神。
你是陪你自己走得最多,走得最長,陪你到最後的那個人。愛自己,你才會愛別人,愛自己,你才會值得被愛,才會有人愛你。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請你把自己當成最好的朋友,友善、接納和充滿愛地對待自己。
當長安的婚事被母親幹涉了,她不應該懦弱的去迴避,而是應該積極和母親去溝通,讓母親明白自己真實的想法,努力建立和世舫之間的交流,最終贏得支持和理解。
5、自我鼓勵
當你的內心有豐盛感,有充裕感的時候,你的內心才會有愛的能量流過。這個時候,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會來得那麼理所當然。
愛從來都是心心相印,互相吸引,愛從來不會降臨在自身對愛匱乏的人群身上,心中有愛,才會得到愛,也才給出愛。
結語:
心靈作家李欣頻說過,沒有很難,只有決定,找到目前最慣性的生活軌道,清醒地拔高維度、視野、俯瞰生命從始至今的過程,以更高的生命視角,以及正面的能量、態度、頻率、重新看待、改寫或詮釋過去。
發生在我生命中的事並不是我的錯,但它是我的責任。對於我的現狀,我不能怪罪任何人或任何事,我所能做的就是負起責任來,接受它、擁抱它、愛它......
我就是愛的存在,愛的本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