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創傷,就不要再把傷害傳給孩子

2021-01-09 姑且慕容

《重啟人生》是作者在熟讀國內外有關創傷及原生家庭創傷著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實踐總結出了系統性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本書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尤其是在代際創傷療愈方面,分別從一般步驟、內在小孩、身心靈、內在關係模式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全息式的闡述。

電視劇《都挺好》熱播以後,蘇明玉很讓人同情。於是,人們對「原生家庭」的討論很熱烈,然而,一隨風似的過後,我們又開始進入尋常的生活。

等到看了《安家》以後,人們對房似錦、樓山關的命運又開始唏噓嘆息。

在劇中,樓山關就是典型的窮孩子,為人實誠卻有點不懂變通,是店中最老實的孩子。

每日午餐時,大家在會議室一起用餐,樓山關都只有一份白米飯,靠著店員們的接濟吃飯,大家吃不完的菜全部留給他,他的晚飯就有著落了。

小樓的父母在十八線小城市,工資很低,他的媽媽很喜歡打麻將,這也是樓山關非反對的事,給家裡打電話不忘提醒媽媽別打麻將。

他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工薪階層,無論是經濟還是事業上都沒有能力助力孩子。其實小樓的原生家庭是最接地氣的,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狀態體現。

還有電影《芳華》,講的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男女主角都是在家庭裡缺愛的孩子。

男主劉峰為什麼要成為「活雷鋒」?這是原始家庭在他潛意識裡生根發芽,讓他嫉惡如仇卻又要求完美。而女主何小萍從小被忽視、被排擠,遇事一味忍讓、從不正面反抗,她渴望被關注,渴望得到誇讚。

影片最後劉峰與何小萍相依為命,這其實是必然的結果,這部劇中也只有何小萍能夠理解劉峰,因為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相似,從原生家庭走出來的模樣是相同的,「同病相憐」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那麼,原生家庭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長大的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正是因為這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環境,所以它的狀態對我們性格和思維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女士曾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從我們出生起,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夫妻關係等因素,就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而我們的人格正是在7歲以前,由這種看不見、記不得的力量下塑造完成的。

心理學家金尚結合自己20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裡,就給出了諸多實用又有效的方法。

這本書的主標題《重啟人生》,副標直接題為《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用五個章節論述了如何走出代際創傷,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的各種實用方法。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由此可見,及早治癒創傷,對家庭和個人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重啟人生》一書,著重講了三方面獨創性且直抵心靈深處的問題:

第一、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第二、虛擬愛之療法;第三、內在關係模式的各種療法。

關於代際創傷,很多人都避而不談。畢竟,童年,都有來自家庭父母的陰影,有些人,受到的創傷小一些,而有些人,受到的刺激相對較大。就連央視知名主持人董卿也說過:因為原生家庭,她到現在還是會自卑。

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又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重建案例虛擬愛之療法;第二階段,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當下;第三階段,消除內疚感,重建清白感;第四階段,消除羞恥感,重建價值感;第五階段,尋找人生和生命的意義。

心理專家武志紅說過:「哀悼完全悲劇的終結力量,哀悼意味著完整地體驗生命中該有的情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受訪者能夠和過去好好地告別,與原生家庭正常分離,接納當下的一切。

其實,有關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就是內心深處的「生本能」與「死本能」的較量,無論在現實生活中指向何物,最終一切的隱喻都是指向父母。

快樂、溫暖、安全的童年,會奠定人樂觀、積極、開朗的性格底色;而悲傷、孤獨、恐懼的童年,則奠定人悲觀、消極、自閉的性格底色。

在幸福家庭裡長大的人,他在童年裡所積蓄的能量能滋養人的一生。而在不幸的家庭裡的長大的人,則一生都在彌補童年所欠下的東西。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還說過這樣一句話,同樣道出了成長過程中,家庭所帶來的諸多烙印:「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大家都知道,一代巨星張國榮因抑鬱症病情失控跳樓而自殺。看似光鮮亮麗的他,曾有一個灰暗陰冷的童年。

小時候,張國榮的父親忙於生意,愛交際,也愛玩女人,一年到頭都很少回家。父子倆的關係非常冷淡陌生。

張國榮的童年是灰色的,孤獨的,註定他一生的基調,充斥著憂鬱與悲觀。

比如那個背負著「愛上漢奸」罵名的張愛玲,張愛玲父親離婚了再婚,繼母和父親一再對她毒打,父親還直接叫她去死…張愛玲甚至想,「死了就在園子裡埋了」。

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指張愛玲的父親)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張愛玲

從小缺乏父愛的她在選擇伴侶上,胡蘭成比她年長 14 歲,賴雅比她大 29 歲。

面對這些原生家庭的創傷,有人總結出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劊子手,都能從原生家庭找到殘忍的影子。」孩童時期的傷害很變成一個深淵,凝望著每一個人。

所以,正確認識原生家庭創傷,是我們成年人改正自己、不再把傷害傳送給孩子的首要任務。

原生家庭創傷,屬於養育者人為的複合型心理創傷。如果是早年生活中經歷的、長時間持續的就叫作原生家庭創傷。

根據赫爾曼的描述,其主要症狀表現為7種:情感和衝突的控制改變、泛音力和知覺的改變、軀體化的反應、自我認知的改變、對侵害者的認知改變、與他人的關係改變、意義系統(怎樣看待生活、他人和信仰)改變。

而原生家庭創傷,往往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能因為經濟狀況不好、文化教育程度低、藥物上癮等,會把自己的一些憤怒、厭世、不滿、自我厭棄投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最軟弱可欺、無還手之力、逃無所逃。

比如,父母可能會因為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回家暴打孩子;比如口出惡言:「你是個笨蛋」「你真讓我丟臉」「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你是世界上最差最差的小孩」……怎樣讓孩子痛苦,就怎樣說。

在《重啟人生》中,作者金尚對原生家庭創傷作了分類:

1、軀體虐待

曾經有這樣一幅寓意深遠的漫畫:孩子犯了錯,爸爸拿起雞毛撣子就要打兒子,這時候,爺爺一手拉住兒子,一手抄起雞毛撣子就喊道:「爸爸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打你兒子!」

很多人在做了家長以後,總會有掩飾不住的打孩子的衝動。與其說是孩子的問題,不如說是父母自身的情緒失控。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家長的心理上,有種延續自己家庭的教育悲劇,因此,通過自身的心理反應投射到大腦皮層,做出過激的行為。

2、性虐待

有些人認為,性虐待只是身體上的侵犯,但實際上,兒童性虐待不僅僅指被猥褻和強姦。但凡與性相關的活動,無論孩子是否願意,都是對兒童的性虐待。

3、情感虐待

心理學上,情感虐待是指在一段關係中,雙方的地位不平等,處於優勢地位的人對弱勢一方進行控制、無視、侮辱等持續性的心理折磨。

情感忽視:是一種關乎存在感、價值感的創傷,是指我們沒能從父母那裡得到相應的情感支持和回應。被情感忽視會造成的感受有,被拒絕感,被無視感、不對等感、絕望感、自我評價的掙扎感。

情感控制:包括過度保護、過度幹涉、過度期待。過度保護,說的是溺愛型父母,過度幹涉,說的是無邊界型父母,過度期待,說的是嚴厲型父母。這三種父母都把控制孩子的技術演繹得極為「精彩」,讓孩子的人生重度窒息,嚴重的甚至生無可戀。

情感控制不是愛,是控制,把控制說成愛,是親子關係中最常見的謊言之一,而且這個謊言,我們很容易信以為真,並因此而受傷。

情感勒索:也叫情感敲詐、情感綁架,即以愛的名義要挾對方順從自己的想法做事。其核心在於「扭曲」二字,一般會經歷這樣幾個步驟「要求——被拒絕——威脅——對方內疚或慚愧——對方屈從」。

既然代際創傷對孩子的成長如此重要,那麼才能破解?《重啟人生》既然也叫做《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自然有對應的答案,而且按照作者金尚的說法,「這本書更關注重心,在於實際操作和實際運用,這是一本拿到手後就可以直接運用的工具書。」在第五章,就能《找到硬解代際輪迴的密鑰》。

被不幸福的家庭傷害的人,希望能夠從書中領悟,至少學會「覺察」掌握自己的「正面情緒手冊」。

就如同東野圭吾在《時生》中所說的這句話——「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只能儘量打好它」。而不是當你成為一個父母時,還將小時候的經歷施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相關焦點

  • 打破原生家庭的強迫性重複和情緒習慣,別讓心理創傷「代代相傳」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從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分類、影響、療愈方法等方面評論講述《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的重點內容,讓大家快速了解這本書的精彩紛呈。一、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表徵與分類,你曾受過哪些傷害?有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或者說是親密與分離、愛與自由、愧疚與仇恨等。
  • 88萬粉絲熱贊,1萬人親測有效:五招教你走出原生家庭重啟人生
    一句「他是我們家獨苗」,把女子的卑微和奉獻暴露無遺,我從中感受到女子的家庭氛圍,也能預見到女子以後的生活會與家人緊密連結在一起,而自己的感受並不重要。她的原生家庭會影響她的人生。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組成新生家庭,生活於父母身邊的家庭。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文/沐恩佳音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 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重啟人生》
    第一次接受這個詞還是在電視上,隨著《都挺好的》、《安家》等劇的熱播,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但是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當我拿著這本《重啟人生》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你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你可以選擇自我療愈。我的原生家庭我選擇不了,但是現在我們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
  • 《重啟人生》:心理創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自知還傳給下一代
    這些問題,我們自身很少會注意到,甚至都不會察覺這是問題。即便察覺,我們也很少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也許,這正是「療愈心理創傷」之所以艱難的原因之一。在所有的心理創傷中,來自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應該是最為常見的。就像心理學家金尚所說,「這些創傷會像基因遺傳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從而表現出與上輩人相類似的偏差行為。」好在,我們這一代人有所覺知。
  • 如何修復「原生家庭」的創傷,活出精彩的人生?
    原生家庭擁有一切人際關係的雛形,因此,它常常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我們不想有關係衝突,就變得禮貌和友善;  我們不想遇上親密關係的問題,就努力選一個好人;  我們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缺愛,就拼命愛孩子;  當我們看到這些影響,更多感受到的是很多人想要活出自己的渴望,也更多看到了原生家庭的創傷是如何扭曲一個人對關係的認知,讓許多人產生這樣的誤解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我們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傷害
    卡倫·霍尼說:只有當我們願意承受打擊時,我們才能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之前答應給大家分享一期,關於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的文章,這就是原生家庭治癒系列的第一期。但是當我開始準備之後才發現,工作量遠比想像中要大。
  • 丹慧牡丹籽油|原生家庭帶給賀子秋的傷害
    這是一部容易飆淚的電視劇,劇中三個孩子生活悽慘,心態卻積極陽光。原生家庭帶給賀子秋的傷害不僅僅是外表,還有內心。凌霄的媽媽離開了還有爸爸,可是賀子秋一無所有。媽媽傷害了賀子秋,這麼多年的母愛缺失是無法彌補的。
  • 《重啟人生》我們都帶著傷長大,但我們不能把這種傷給我們下一代
    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裡,心理學家金尚結合自己20多年的研究成果,給出了諸多實用又有效的方法。這本主標題是《重啟人生》,副標題為《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心理學著作,用五個章節論述了如何走出代際創傷,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的各種實用方法。
  • 《春潮》:一場原生家庭的不幸,造就兩代人的傷害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起到很大重要性,有的人從小生活在打罵的環境裡,那他的心理就會充滿負面情緒。有的人從小都在接受錯誤的價值觀,那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會認知錯誤。接下來我將根據影片內容講一下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影響,以及從心理學角度談談該怎樣避免原生家庭的傷害。
  • 原生家庭4大影響,每種創傷都會影響你的一生!
    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 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看得很多人憤懣不平,我們接受不了的,不止劇中不斷壓榨女主的母親形象,還有這種嚴重違反我們常識的情況:本應呵護孩子的母親為何成了「吸血鬼」?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
  • 原生家庭不能永遠背鍋,成年後,得直面自己的缺陷人生
    父母皆禍害小組引起了激烈爭議,同時也將對原生家庭的討論推向了高潮。從2016年電視劇《歡樂頌》熱播,再到去年的《都挺好》,每一次都能掀起一場關於原生家庭的大討論。這些年,原生家庭從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變成了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詞彙。
  • 2020省考優質申論範文:治癒原生家庭創傷 繪製理想人生藍圖
    言簡意賅地點明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半生,甚至影響一生。最近的熱播劇《都挺好》裡描述了不同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行事風格,更加深刻揭示了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原生家庭,決定一個人的「出廠參數」,是塑造性格、品質、價值觀的首站。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由此可見,治癒治癒原生家庭創傷,繪製理想人生藍圖,成為更好的自己勢在必行。
  • 王鷗:活成了女王,也愈療了原生家庭的創傷
    臺前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光鮮靚麗,幕後卻沒有人可以對自己所承受的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痛感同身受。除了王鷗,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曾經或者正在經受著不幸福的原生家庭經歷。傷害已經無法避免,但生活要繼續,我們要如何走向美好的明天?
  • 原生家庭的傷害,不是父母犯錯的理由
    暴力、虐待、剝削、辱罵……不是每個人都想似錦那樣可以「忍辱負重」,世界上還有許多這樣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正在飽受磨難。當原生家庭出現這些狀況,帶給孩子的心理摧殘是巨大的。1.孩子會認同加害者如果孩子在充滿家暴、辱罵、心靈控制的原生家庭中長大,那麼孩子往往會認為大聲爭吵和辱罵是正常的溝通方式。因此,在他們成年後,往往也會用這種溝通方式去和他人相處,這很容易傷害親密關係。另外,在一個父母雙方都經常情緒低落、互相爭吵的環境中長大,會大大提高孩子的焦慮水平。
  • 王鷗:痛苦的童年與原生家庭教會我們,受傷之後,必須絕地反擊!
    誰不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但那些離婚家庭的孩子們,早早的就體驗到了人生給他們帶來的苦。當生命之痛降臨,我們是該沉默,還是絕地反擊?絕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 青島15歲女孩弒母真相曝光,心理學家:原生家庭破滅致心理創傷
    而女孩作案動機和手法也表明,女孩有一定的心理創傷。心理學家表示,這些創傷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原生家庭的破滅;二是母親的高要求。01.原生家庭破滅導致孩子的心理創傷母親張某從小要強。據親戚講,她與前夫兩人是當地重點高中的同學。畢業後兩人分別去了濟南和重慶讀大學。
  • 別再抱怨原生家庭了,父母也是沒有被好好愛過的孩子!
    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的經歷就是這樣,它可能很小,卻足以成為你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概念被廣泛傳播之後,很多人將生活的不順遂、不如意,情緒的不穩定、不健康都歸結為原生家庭不好。確實,在接觸到社會其他人影響之前,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接收信息的全部,我們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感受世界、愛、快樂和痛苦。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之後,判斷和分析力也會隨之加強,家庭的影響就會減弱,自己的色彩會越來越明顯。
  • 原生家庭:一場代代傳承的背負,我們最深刻的模樣,都來源於此
    我感覺我都聽不下去了,提醒他們孩子很優秀了,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可不起作用,孩子媽媽照訓不誤,根本不顧孩子的心情。又是成績,又是分數,多麼可怕的噩夢啊!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細細想來,好可悲啊!孩子的分數和成績高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