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鷗:痛苦的童年與原生家庭教會我們,受傷之後,必須絕地反擊!

2020-12-19 晨曦橙阿橙

昨天看到一個資訊,講述的是王鷗的故事,她在一個節目上講起她的原生家庭,她說自己的母親從來不關心自己,從來不鼓勵自己,即使自己的新戲有了好的收視率,也從沒有聽到過母親對她有哪怕一次的誇讚,她哭著在一次視頻通話後給母親和妹妹發了一條長長的微信,在這個微信中她自述了自己在北京獨自打拼的艱難,童年中沒有得到的關愛和親情的缺失。

她說:「我不說,難道你們真的會覺得我沒事嗎?我從小是習慣獨立,可是我真的可以獨立嗎?」

她說這話的時候,眼眶通紅,眼裡的淚水快要流出來了。雖然沒有經歷過她的事,但我還是能體會到她內心的的痛苦和辛酸,在天真爛漫的年紀裡,她便開始了早早的打工生涯,以補貼家用,但這並不是最痛苦的。很多窮困的家庭雖然貧窮,但家庭和諧,人人都有一種力量,他們要把家庭建設好,每個人都在相互扶持,相互幫助,人心在這個時刻是熱的,暖的。

而看王鷗,有一個破碎的家庭,在北京打拼的年歲裡,沒有親人沒有依靠,孤獨一人體會生命的苦,落寞又令人心疼。

王鷗並不是唯一一個經歷原生家庭的痛的人,據民政局最新通報,中國離婚率與日俱增,從2003年起,我國的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2019年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人數達到310.4萬對,同比增長7.1%。如果說這些家庭裡面有孩子,也就是說在2019年期間,就有將盡310.4萬個孩子失去家庭的庇護,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甚至被父母同時拋棄,成為「孤兒」。

這樣的數目令人觸目心驚。誰不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但那些離婚家庭的孩子們,早早的就體驗到了人生給他們帶來的苦。

當生命之痛降臨,我們是該沉默,還是絕地反擊?

絕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巴爾扎克

面對痛苦與艱難,我們不單要經歷生命之痛,也要對抗原生家庭帶給我們深深的烙印,我們的性格會因此變得自卑,不自信。懷疑,背叛﹍每一個傷痛我們都要經歷。但,請相信: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上帝將痛苦降臨人間,不是要去折磨受傷的人類,而是要用傷痛去讓他們磨出可以抵抗萬難的」繭",這樣的他們強大而不怕經歷風雨,這樣的他們強大到可以抵抗世界的困難。

那麼擁有了這樣積極的思想後,我們是否已經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傷痛?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只有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才能開始我們對抗「生命之痛」的旅程。下面就讓我們直面痛苦,剖析問題,開始對人生新的思考:

第一步,了解父母。

任何事物,我們想要解決它,第一步就是了解它。我們有時會對自己身上流傳著類似於父母的性格而煩惱,我們越想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就越會發現難度很大。心理學上有一個詞語叫「心力內投」,是指我們在還沒有長大的時候,無力抵抗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痛,潛意識裡,我們會順從父母,吸收他們性格上的特質,以便更好的在原生家庭裡「存活」。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會在不知不覺中,擁有自己討厭的父母的性格特質,這就是「性格遺傳」的原因。

對於自己曾經受過的痛苦,很多人會怪罪在父母身上,雖然這樣可以起到情感宣洩的作用,但請不要止步於此,我們不但要知道父母犯了哪些錯,還要深挖父母為什麼會犯這種錯誤,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我們在了解父母后,會認識到父母也是人,也會犯錯,想要這種錯誤不再繼續延存下去,我們需要規避哪些錯誤。

而且,對於父母,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父母有他們的局限性,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他們的思想範圍和觀念、他們的所處環境都決定了他們對你的教育方式,很多父母不是不愛孩子,只是因為他們沒有人教他們怎樣正確的愛孩子,他們用他們固有的思維行動,卻不知道自己無意之中傷害了孩子。

這或許就是很多家庭的悲哀之處吧!

第二步,走出傷痛

朵拉陳在她的著作《走出原生家庭創傷》中這樣說:「原生家庭之傷不是你的過錯,但走出原生家庭之傷卻是你的責任。」

當我們認識到父母的缺憾,開始了自我的關懷,改變就此開始:我們允許自己正視、感受原身家庭的傷痛帶給我們的喪失,這種喪失會像黑洞般籠罩我們,但請不要怕,不要逃避,接受和理解它,雖然這種喪失帶來的痛苦感如此強烈,以至於讓我們想要逃走,但請相信,黎明前的黑暗總是帶著些寒冷,但很快陽光就會到來,那時,離新生就不遠了。

我們充分接納所有痛苦和現實,不帶批評的去看待任何狀態下的自己,感受真我,因為只有它能帶領我們過上適合自己的生活。也許原生家庭的傷痛帶給我們太大的影響,所以讓我們在改變時困難重重,但是,我們可以尋找一個靠得住的夥伴,告訴她你的煩惱,說出來,就會好受得多,當然,如果覺得一個人改變太困難,可以尋求醫學上的幫助。

但橙子還是要說,任何外人都不是改變你的原因,唯一能改變你自己的,就是你!所以,不要再一味的抱怨父母,而不選擇成長、學會自我調節,再多的外力都幫不了我們。對於傷害,我們學著包容和理解,這不只是對「傷害」了我們的父母以愛的寬恕,更是對自己的解救,將自己從痛苦和受傷中拉了出來,開始新的生活。

上帝將災難降臨人間,讓我們擁有一個痛苦的原生家庭,我們別無選擇,只有奮起反擊,給生活一記重拳,告訴它:我們不會被打倒,我們會更好的活著,而且要活出精彩,收穫成長!

以此為勉,加油!

相關焦點

  • 童年不幸福的王鷗,活了38年,打算跟原生家庭和解了
    看完王鷗、闞清子兩位女明星的故事,原生家庭的悲歡離合盡展眼前。有人說在最後一季,王鷗為了配合這個節目,強行安排一個圓滿大結局,與原生家庭和解了。的確,因為我們是人,是有感情的高級生物,所以我們的感受全都是真切的、熱血的,過往得經歷歷歷在目,難以抹去。要做到蘇明玉式的原諒一切很難,但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痛苦,第一步唯有:放下。
  • 獨立女性王鷗:原生家庭教會我,堅強比什麼都重要
    這個嘉賓就是王鷗。第一次認識她還是在去年播出的《王牌對王牌》節目裡,聽到她站在告白天台上說的那段話,「我想對2006年11月15號那天的自己說:你應該馬上放下你手頭上的工作,去看你爸爸最後一眼,否則將來的你一定會後悔的。」那一刻,我意識到這是個有故事的女人。然而,在關注她之後,才知道她身上的故事與我所想像的還不太一樣。
  • 王鷗:活成了女王,也愈療了原生家庭的創傷
    沒有背景、沒有人脈、沒有資源,王鷗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持續打拼,十多年後,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女明星王鷗。儘管,在我們看來,她已經家喻戶曉,功成名就。然而,原生家庭的傷害仍在不時地影響著自己。她說:「我那麼努力,就是為了要得到我媽的一句肯定,可是她沒有。」
  • 王鷗:向過去勇敢說再見,我們都能愈療童年的創傷
    臺前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光鮮靚麗,幕後卻沒有人可以對自己所承受的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痛感同身受。除了王鷗,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曾經或者正在經受著不幸福的原生家庭經歷。傷害已經無法避免,但生活要繼續,我們要如何走向美好的明天?
  • 37歲王鷗單身多年沒人愛:不良原生家庭會有什麼影響?
    看到這樣也許我們找到了,王歐為什麼說自己想想愛情但是不相信愛情會發生自己身上,也許是因為王歐覺得媽媽的愛是有的,只是不會發生自己身上而已的。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我們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對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有著無法迴避的影響。
  • 37歲王鷗單身多年,沒人愛:原生家庭會有什麼影響?如何自救?
    ,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我們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對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有著無法迴避的影響。,我們不可以控制我們會遇到怎樣的父母是會忽視你還是會關注你,其實也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接受是改變的第一步,如果我們一直在抱怨我們怎麼有一個這樣的父母,我們為什麼沒有一個愛自己給自己很多錢的父母,那你永遠也走不來原生家庭的影響。
  • 「御姐」王鷗:真得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嗎?
    小王鷗過早地感受了寄人籬下的痛苦,很快就懂得察言觀色、收斂情緒,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原生家庭帶來的也並不都是痛苦,媽媽是手巧的裁縫,會做上一些商店都沒有賣的好看裙子,送給小王鷗穿。 「有人用童年來治癒一生,有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這句話近期很流行,就像都愛用原生家庭來背鍋一樣。
  • 《我家那閨女》收官,王鷗與妹妹媽媽同試婚紗,與原生家庭和解
    最近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2》終於迎來了尾聲,幾位嘉賓中王鷗的表現也是非常有看點。在這一期節目中,王鷗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母親與妹妹一家都出鏡迎接王鷗的歸來。自從節目播出後,王鷗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一直都是觀眾討論的熱點,這次王鷗終於勇敢地做出了嘗試。
  • 王鷗,如何面對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
    王鷗在演播室裡,一直說,哪有人想看一個女演員,在家裡不停的走來走去,自己應該不能給節目提供任何看點。但是目前節目更新了兩期,兩期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都是王鷗。第一期,她約製片人來家中,談劇本創作,在說起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時候,毫不避諱。
  • 王鷗張若昀王子文阿嬌:明星們的「原生之痛」
    可王鷗打破了規則,她自己就來到了觀察室,代替了父母的角色。對此她的解釋是:她三歲時父母就已經離異,後來父親病逝,母親另外組建了家庭,生下和王鷗同母異父的妹妹。相對王鷗來說,母親和妹妹更親密。所以與其讓一個不夠熟悉自己的母親坐到這裡,倒不如讓她本人做自己的「觀察者」。
  • 原生家庭影響我們的人格與親密關係
    一生中我們會有兩個家庭,其中一個是我們結婚成家的那個家,而另外一個便是原生家庭。其中,原生家庭會對我們的人格及親密關係產生深刻的印象。為什麼TA長大後在擇偶的時候總是那麼謹慎?為什麼TA找對象時總是被動?為什麼成家後,兩夫妻矛盾不斷?這都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   一、原生家庭   我們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
  • 王鷗:太堅強的人,背後都是原生家庭的痛
    王鷗入行的時候,天天被人說,你一點兒都不像女演員。 她也不知道女演員是什麼打扮,當時王鷗天天就穿一個小西裝,把自己捯飭的挺利落的。 不過也很有很多人,因為感覺她很冷,有距離感,最後都沒敢用她。 而這距離感的背後,卻是王鷗原生家庭的痛。
  • 王鷗為妹妹花錢「謝謝」都沒有,媽媽全程冷漠,原生家庭很重要
    王鷗在工作中是一個認真的女生,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給人的感覺很嚴厲,經常會讓氛圍正經起來。其實王鷗對員工和朋友都是很友善的,只是家庭的關係造成了她的性格。在和媽媽相處過程中,王鷗想要和媽媽拉近關係,可是而媽媽太冷漠太不愛說話,目前情況看來,在這個家庭王鷗就像外人一個,一個是已經再婚一次的媽媽,一個是同母異父的妹妹,王鷗的處境異常尷尬。
  • 原生家庭對人格與親密關係的影響力
    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習慣和規則。比如一個原生家庭家教嚴格、親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關係疏離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離開,看電視的看電視,玩的玩,留下新媳婦一個人在飯桌邊面對滿目杯盤,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非常受傷,以致哭泣。
  •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近年來,「原生家庭」一詞被引述得越來越頻繁,成為解釋各種社會現象的關鍵詞。比如去年受到熱議的電影《狗十三》所反映的成長之痛是中國式原生家庭之罪;比如幾年前北漂演員徐婷之死曾引發公眾對原生家庭的聲討;而近日,一部名為《都挺好》的電視劇(原名《回家》)因關注由原生家庭帶來的成長創傷再次觸發這一話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⑩ | 別讓我們的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
    今天,繼續為您帶來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作品——《原生家庭》。昨天我們讀到,放棄鬥爭的本質是直面問題,我們可以採取「與父母對峙」的做法,儘可能和平的解決問題。今天是共讀這本書的第十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放棄鬥爭,保護自己的孩子。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看得很多人憤懣不平,我們接受不了的,不止劇中不斷壓榨女主的母親形象,還有這種嚴重違反我們常識的情況:本應呵護孩子的母親為何成了「吸血鬼」?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
  • 「王鷗原生家庭故事」上熱搜被群嘲:未婚女性跟已婚男人,要避嫌
    #王鷗原生家庭故事#01《我家那閨女》第二季一開播,王鷗就憑藉「原生家庭故事」上了熱搜。王鷗在節目中跟朋友談到父母在她三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因為父母離婚的緣故她自小就會感到自卑,因為忘不掉所以想把故事給拍成作品。她在節目中坦言:「從小就看著他們打打鬧鬧,雞飛狗跳,而我想寫的這個故事是父女情感。
  • 以家人為名丨原生家庭下的他們和我們
    他們如同受傷的幼崽一般,默默舔舐彼此的傷口,彼此治癒。他們不會沉浸在過去的坎坷中,更不會懼怕前路的漫長未知。與之前電視劇中大多偏向於女性為原生家庭的主要「受害者」有些許差別,在這部劇裡,凌霄和子秋難免更讓人心疼。
  • 《我家那閨女》:面對原生家庭,就愛情和父母,你會做何選擇?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這個名詞逐漸從我們的身邊開始火熱起來,但問及什麼是原生家庭,好似又沒有人能對此做出確切且公正的解釋或是說明。雖然打開網絡上給出的關於原生家庭的解釋是如下這般:所謂的原生家庭,指的是在子女還沒有組成新的家庭的情況下,它們和自己的父母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便會用來泛指原生家庭。但在今天這個大環境之下,關於原生家庭的定義好像又有點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