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原生家庭的強迫性重複和情緒習慣,別讓心理創傷「代代相傳」

2021-01-10 梅三姑娘

人類因為被愛而誕生,因為愛自己而成長,因為愛他人而生存。沒有被愛和愛的人生,人們是無法活下去的。然而,有些受到過原生家庭嚴重心理創傷的人,很少或者幾乎沒能得到過父母的愛。

以上這段話摘自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金尚老師的《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本書對代際創傷的概念、原因、表徵、影響、內容、療法等,都有著極為詳細的論述。尤其是書中列舉的代際創傷療法,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是受創傷者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從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分類、影響、療愈方法等方面評論講述《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的重點內容,讓大家快速了解這本書的精彩紛呈。

一、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表徵與分類,你曾受過哪些傷害?

有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或者說是親密與分離、愛與自由、愧疚與仇恨等。而這個愛與恨指向的客體,不管在現實中是指向什麼事物,其根本的隱喻都是指向父母。----摘自《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

正如作者所說,有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人心中都有一個難解的結,被困住的就是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情感糾葛。

作者在書中將原生家庭的創傷分為幾大類,每一類都有詳細的介紹其原因、表徵及影響,其中最典型最常見的就是情感虐待。

心理學上,情感虐待是指在一段關係中,雙方的地位不平等,處於優勢地位的人對弱勢一方進行控制、無視、侮辱等持續性的心理折磨。

1、情感忽視

情感忽視是一種關乎存在感,價值感的創傷,是指我們沒能從父母那裡得到相應的情感支持和回應。

被情感忽視會造成的感受有:被拒絕感、被無視感、不對等感絕望感、自我評價的掙扎感。

長期被情感忽視會帶來以下四點影響:(1)會覺得自己不好;(2)會帶來自我忽視;(3)自我價值感不足;(4)常常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2、情感控制

情感控制包括過度保護、過度幹涉、過度期待。過度保護說的是溺愛型父母,過度幹涉說的是無邊界型父母,過度期待說的是嚴厲型父母。這三種父母都把控制孩子的技術演繹得極為「精彩」,讓孩子的人生重度窒息,嚴重的甚至生無可戀。

3、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也叫情感敲詐、情感綁架,即以愛的名義要挾對方順從自己的想法做事。其核心在於「扭曲」二字,一般會經歷這樣幾個步驟「要求—被拒絕一威脅一對方內疚或慚愧一對方屈從」。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所以你應該,,,,,,

自從有了你之後,我連一場電影都沒看過,你怎麼能,,,,,,?

爸媽生你養你,對你恩重如山,你怎麼還不知道,,,,,,?

上述中的情景不論是在影視劇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很常見,多數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受害者都或多或少經歷過,深受其害卻又無能為力。

二、原生家庭心理創傷帶來的影響,有多少痛苦讓你感同身受?

心理創傷在一代人發生了以後,影響下一代,甚至影響下下代的心理現象,叫作代際創傷。

原生家庭心理創傷就是典型的代際創傷,我們自己童年不幸陰影重重,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在成年之後自己有了家庭和孩子,又在無形之中將這種影響傳遞給下一代。

在《重啟人生》一書中,作者將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影響分為以下幾點:

1、影響了孩子的人格健康

父母面對心理創傷時,情緒往往會呈現出心境循環化,時而迴避冷漠,時而敏感易怒,喜怒無常,陰晴不定。

當我們無意識地吸收了父母壓抑的、沒有處理好的情緒之後,我們就會承襲父母這種情緒不穩定的人格,從而影響自己正常時人際關係的功能,以至於成年後難以融入社會。

2、讓孩子成為親職化父母

一些受過創傷的父母,年紀輕輕的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了,只有通過後代來幫自己實現願望,望子成龍就是個典型的案例。

孩子為了照顧父母的情緒,要給自己戴上一副內心強大的面具,不僅成為父母的情緒配偶,甚至成了父母的父母,孩子所受的心理創傷,一點兒都不比父母少。

3、對孩子造成情感上的忽視和虐待

很多經歷了創傷的父母,多多少少都會存在著情感淡漠、無親和力、拒人以千裡之外的問題。他們已經把自己的感受排除在外,只在意事情的是非對錯,卻不會在意孩子的內心感受。

4、對孩子過度控制

這類父母往往是在以往的創傷中體驗到了極大的不安全感,由此形成了極度不安全和焦慮的應對方式。

他們迫切地想要通過成功來保護自己,以消除無助感。在有了孩子之後,這類父母就會順理成章地把這種不安全的焦慮感傳遞到孩子身上,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

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會像基因遺傳一樣,深刻在人的潛意識裡,不但影響整個人生還有可能代代相傳。因此,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不容忽視,治癒代際創傷是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並重啟人生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治癒心理創傷,徹底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呢?《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也給出了實用的、操作性強的療愈方案。

三、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療愈方案,走出心理陰影重啟精彩人生

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我們最常聽到的建議是「原諒」與「放下」,原諒父母,放下過去,放眼未來向前看,但是曾經那樣深刻在腦海裡的記憶又怎能說忘就忘?

與其他勸慰心靈的觀點相反,金尚老師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中這樣說到:

的確有很多人會說,你要原諒你的父母,他們也是家庭輪迴的受害者受害者,但不是我們原諒了父母,事情就會回到起點。打出去的釘子,釘在了木樁上,即便把釘子拔出來,木樁上還是布滿了滿目瘡痍的黑洞。很多時候,即便你單方面原諒了父母,可是父母仍然在用相同的手段對待你,而你卻還在因為曾經恨過父母而自責和內疚。

因此,面對原生家庭中父母帶來的傷害,作者給出的建議是:不必原諒。

一味地壓抑情緒,用精神分析學家比昂的說法,就是「負恨—憋著恨」,比真實的恨會有更多的殺傷力,最終只是積攢更多的憤怒,到最後憤怒壓抑不住的時候,就會暴發,導致兩敗俱傷。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作者在《重啟人生》一書也給出了詳細的療愈方案,包括了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虛擬愛之療法、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如何療愈身心靈、療愈內在關係模式的各種實用方法。

每一種療愈方法都有詳細的概念闡述、理論依據、案例分析及具體的操作步驟,針對不同的創傷類型、受傷人群特性、成長環境等綜合因素分類治癒。

1、「虛擬愛之療法」與「內在小孩」

在「虛擬愛之療法」中,作者指出:

「一個人如果固執地覺得自己的生命是在仇恨中誕生、在痛苦中長大的,那麼,他的一生就將會是痛苦、焦慮、抑鬱的一生;而一個人如果堅信自己的生命是在愛中誕生、在愛中成長的,那麼,他的一生也將會是幸福快樂、歡天喜地的,能夠得到相對理想的工作,能尋覓到相對理想的伴侶,過著相對美滿的生活。」

虛擬愛之療法,就是在病人還沒有足夠強大的自體去承受人生真相的時候,給自體注入一些能量和生命力。

在「如何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中,作者將我們面對原生家庭創傷時,那種痛苦又糾結、愛恨交加的複雜情緒形象地比喻為一個「內在小孩」,他涵蓋了有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人所具備的一切心理活動,也擁有陷入原生家庭陰影的人所具備的各種行為表現。

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找到受傷的內在小孩、對其進行受傷程度測試、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

2、「強迫性重複」和「情緒習慣」

在如何治癒的具體執行方案中,作者提出兩個通俗易懂、簡單易操作的理論概念,即:「強迫性重複」和「情緒習慣」。

①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重複」:意思是指我們會不知不覺地在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當中,不斷地重複我們童年時期印象最深刻的創傷或者創傷發生時的情境。

例如,我們熟知的「祥林嫂」,以及在我們身邊不斷重複碎碎念曾經不幸遭遇的親朋好友。

找到強迫性重複的形成原因並徹底破除,才能消除原生家庭創傷在親密關係中的影響。而其形成原因和破除方法在《重啟人生》一書中作者也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②情緒習慣:

樸用喆說:「人的情緒也有習慣性,比方說有個人從小在孤單的狀況下長大,她習慣了寂寞和孤單的情緒,雖然她不是很喜歡孤單寂寞,但她會習慣性地把自己的生活情景變得孤單和寂寞。即使她有很多種選擇,她也會不自覺地創造出生命中的情景,好讓自己體會到寂寞和孤單。這種習慣性的反覆情緒,我們把她稱為情緒習慣。

情緒習慣有點像我們平時說的「明知故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這種反覆自我傷害的習慣也深深摧殘一個人的身心靈,只有真正改變這個壞習慣才能擺脫其困擾。

結語:

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一書中,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作者特別指出:

已經受到原生家庭創傷的受害者,不要再去找父母要答案,也不要再執著於充當受害者,自己為人生負起責任。找到生命中雖然小卻很幸福的事情,守護它,維護它,不斷感受這樣的小確幸。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小確幸上,讓自己累積感受小確幸的時刻,並且牢牢記住這樣的感受,你會發現生命真的會有所改變。

原生家庭的創傷隨時會影響下一代,在幼兒、學前、學齡、青春期乃至成年後都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當發現自己未愈的創傷影響了孩子,父母不一定要注意: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不傳遞創傷給孩子的前提是療愈自己;如果不小心發作,保持很好的覺知,及時止損、修通,做孩子的心靈療愈師。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你的一生,其實只是6歲以前經歷的強迫性重複,早已註定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六歲以前的經歷。從個體發展軌跡來看,你的人生,其實只是6歲以前經歷的強迫性重複,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才能發現嶄新自我
    即使現在遇上的老公,也無法改變阿嬌的行為習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影響童年短短幾年,實際卻讓她今後幾十年都難以真正快樂和幸福。02 一個人小時候如何被養育,他就將如何度過這一生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對正在熟悉世界、形成三觀的兒童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他的人格成長、人際關係、對世界認知等方方面面。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我想就算有,我們也會立即否認。
  • 《重啟人生》: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創傷,就不要再把傷害傳給孩子
    小樓的父母在十八線小城市,工資很低,他的媽媽很喜歡打麻將,這也是樓山關非反對的事,給家裡打電話不忘提醒媽媽別打麻將。他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工薪階層,無論是經濟還是事業上都沒有能力助力孩子。其實小樓的原生家庭是最接地氣的,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狀態體現。還有電影《芳華》,講的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男女主角都是在家庭裡缺愛的孩子。
  • 美國心理學博士:有毒的原生家庭,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一個好的家庭,在良好的氛圍和教育下,孩子能在成長過程中受益匪淺,並形成健康完好的人格和心理。 一個壞的家庭,比如不和諧的家庭關係,畸形的家庭角色,無休止的辱罵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教育做得再好,孩子也難以健康成長。
  • 《原生家庭》⑤ | 別讓你的牢騷,影響孩子一生
    今天,我們繼續為您帶來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作品——《原生家庭》。在之前的兩天,我們主要講了操控型父母對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有毒父母中的——言語虐待型父母。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 如何修復「原生家庭」的創傷,活出精彩的人生?
    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是當下社會很熱的一個詞,我們生於它,長於它,成年後我們也創造它。原生家庭擁有一切人際關係的雛形,因此,它常常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我們不想有關係衝突,就變得禮貌和友善;  我們不想遇上親密關係的問題,就努力選一個好人;  我們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樣缺愛,就拼命愛孩子;  當我們看到這些影響,更多感受到的是很多人想要活出自己的渴望,也更多看到了原生家庭的創傷是如何扭曲一個人對關係的認知,讓許多人產生這樣的誤解
  • 青島15歲女孩弒母真相曝光,心理學家:原生家庭破滅致心理創傷
    雖為單親家庭,母女卻生活得體面而風光,無疑成為很多人眼中的楷模和榜樣。可是在外人眼中這樣完美的生活,令人羨慕的母女關係,誰曾想過這些卻成了壓在女孩的心中的大石。據稱,案發以來,15歲女孩一直很平靜。她淡定向警方交代作案全過程,騙母親說給她按摩,然後從身後用絲帶纏住她的脖子將其勒死。
  • 88萬粉絲熱贊,1萬人親測有效:五招教你走出原生家庭重啟人生
    這本書是金尚20年研究原生家庭成果之大成,內含豐富的理論和詳實的實踐案例,並有作者自身5年的親身體驗,全網88萬粉絲熱贊,1萬人親測有效。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更關注實踐操作和運用,是一本拿到手就可以直接操作運用的工具書,既適合心理諮詢從業者用於工作中,又適合遭受心理問題困擾者自我療愈。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文/沐恩佳音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 52歲伊能靜跟秦昊吵架,哭訴原生家庭不幸,心機賣慘or真情流露?
    都是原生家庭造就了現在的我,跟我沒有關係!」這和伊能靜的這番言論,如出一轍。心理學上,有個情緒ABC的理論,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是我們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情緒。舉例來講,你和領導打了照面,領導沒搭理你。按照情緒ABC理論,你的認知會影響你的情緒,進而影響你的行為、你的人生。當你深信原生家庭帶給你無法癒合的創傷,那你的創傷可能真的就無法癒合。
  • 《原生家庭》:淺談如何修復性格缺陷,成全自己的碧海藍天
    ,或者是討好型人格讓你很痛苦,或者控制不了自己的壞脾氣,不妨和我一起研讀《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治癒曾經的創傷,學會和真實的自己和解,不再搞砸自己的人生。《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01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不可估量作者蘇珊博士說,人們很難意識到,與父母的關係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 出了一個新名詞:強迫性皮膚剝離症?「摳疤」咬手撕嘴皮啃指甲
    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這種怪癖還真有可能是病,甚至還有學名,即:強迫性皮膚剝離症,或者也被稱作強迫性皮膚搔抓症(Dermatillomania)。最近,一位來自英國的妹子就講述了自己和這種病屢戰屢敗的痛苦經歷 …艾瑪自稱小時候即有了這種不穩定的小情緒,而這種小情緒很大程度是蚊子叮咬導致,小艾瑪那時候不斷的抓撓自己被咬過的地方。
  • 《精英律師》:「原生家庭」≠「原罪家庭」,2招劈開成長的雲翳
    原生家庭系統的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夫妻關係、教養方式等,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未來家庭和親密關係的建立。我們在生活中要應對原生家庭的影響,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無法選擇的。早年的生活經歷註定要在你現在的生活中重複出現,只不過其中的人物和場景不同罷了。
  • 原生家庭的心理陰影,是造成你情緒問題的根源
    每個人其實是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面對怎樣的父母,很多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就自此產生。一個人的性格具有穩定性,這也是由原生家庭所決定的。在很多的諮詢案例中,我們發現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童年造成的心理陰影,可以延續於他成年。你在原生家庭裡受過什麼挫折,那麼你就越害怕這件事,這種恐懼是隨著我們長大逐漸產生的,在腦海裡根深蒂固。月季(化名),33歲,來自成都。
  • 難道只有恐怖襲擊才會造成心理創傷嗎?No no no....帶你走進治癒心理學,治療你的日常心理創傷
    每個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遭受一些心理創傷。除了恐怖襲擊這樣的重大事件,父母離異,和愛的人分開,被別人欺騙,這些都可能讓我們幾個月甚至幾年內茶不思,飯不香,麻木不仁,惡夢,乃至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你是否經常偏頭痛(特別是遇到事情時),而且不管怎樣檢查、治療都幾乎不起作用?你是否會在睡覺或躺著時有一種後背特別緊或者疼的感覺?
  • 家庭教育一不小心就中毒,讓《原生家庭》教你別踩坑
    那些正在教育子女的家長們,如果能夠對照書中父母行為,克服原生家庭中不良影響,發揚原生家庭的美德,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於自己,於孩子,於社會,真的是功德無量啊。在大部分的人感覺裡,家是停泊的幸福港灣,家是療傷的加油站,是讓人嚮往和依戀的。可另一部分人卻覺得,家是束縛、是負擔,甚至是魔窟。不同的父母,讓家有了天堂和地獄的差別。每個家庭都是有系統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原生家庭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
  • 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終於知道凌霄為什麼說尖尖就是他的「心藥」了
    (文/一隻深沉的獅子)最近在看金尚的《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有實用的療愈童年創傷的方法,之前沒怎麼看過這方面的書,也不知道其他的書都怎麼樣,但感覺這本書還不錯。這本書的作者叫金尚,本名李紅豔,是一個溫暖而洞見的心理學專家,國家首批認證心理督導師,曾經著有《永遠成長的蘋果樹》《滾蛋吧!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婚姻關係?
    過去的心理創傷,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係中最常浮現,成為一種「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指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顧的家。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培養管理情緒的能力,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人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
  • 走出心理創傷
    心理學上的創傷一般被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創傷通常會讓人感到無能為力或是無助感和麻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