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你有多恨它,就會有多愛它,它始終是你心裡揮之不去的痛。很多人說,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是一輩子的功課。但事實上,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原諒誰,而是懂得與自己和解,放過自己,世界才會放過你。
一、什麼是原生家庭?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原生,原生家庭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父母、兄弟姐妹和爺爺奶奶。
我們還會有一個家,名字叫再生,再生家庭是我們長大結婚後組建的家。
原生家庭是決定再生家庭會不會幸福、或者有多幸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源。
我相信,提起原生家庭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要是說起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可能大家都會有很多話想說,畢竟,我們都受過原生家庭的影響,或多或少,或好或壞,正面或者負面,每個人受影響的程度不一樣。
二、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哪些?
1、原生家庭對童年的影響
最近最牛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裡,三個小孩的悲劇性結局,其根源都在原生家庭。
朱朝陽的最終黑化,本質也是原生家庭的影響,缺失父親的愛,受母親高強度的支配和控制,以愛的名義為孩子設置了牢籠,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選擇更多和更好的權利。
有一篇文章這樣說過,放眼望去,幾乎所有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所有問題,其實都是他們用力撞向原生家庭時受傷濺出的血液。
星雲大師大師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原稿,孩子是複印件。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我們的生活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你總不至於說,複印件出問題,是複印的過程出問題吧!
今天中午,和朋友一家在一起吃飯,孩子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讓我後背發涼,覺得孩子好可憐。
孩子是個小男孩,今年上五年級,中午放學回家,看到我和先生,很有禮貌的和我們打了一聲招呼,就自覺的去做作業。
我偏過頭去看他的作業說,你的字寫得很好,很認真啊!
孩子謙虛的回答:不好。
孩子媽媽不客氣的過來搭腔:好什麼啊好,寫得難看死啦!
我一時語塞,孩子臉上出現了不自然的表情。
我說孩子的身體長得很好,很壯實。
孩子媽媽說胖死啦,太能吃了。
孩子懟回媽媽:我不胖,我剛合適,我在我們班上不屬於胖的,我們班好多同學都超重了。
我笑了,為孩子敢於懟回去的勇氣。
一個中午飯的時間,孩子都被教訓著,強勢的媽媽要孩子拿成績來談任何的條件,包括約同學一起玩,假期去旅遊,一個星期玩一小時手機,全是要求孩子要怎麼樣怎麼樣。
我感覺我都聽不下去了,提醒他們孩子很優秀了,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可不起作用,孩子媽媽照訓不誤,根本不顧孩子的心情。
又是成績,又是分數,多麼可怕的噩夢啊!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這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細細想來,好可悲啊!孩子的分數和成績高過一切。
還有更過分的是,孩子在向我們講述他看到的、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時,他的爸爸媽媽沒有一個人在聽他講,都在討論他們關心的事,一點都不尊重孩子,全程只有我一個人在認真的聽孩子講,並和孩子交流,我觀察到孩子臉上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和委屈。
朋友家庭條件還算不錯,打算著要把他送到離家很遠的好中學去上學,但我聽到孩子一直說,我不想去,我不要去,孩子媽媽說,這由不得你做主,你的任務是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真想給孩子一個擁抱,好可憐的孩子,我心裡想。
他們從來不關心孩子怎麼想,孩子真正想要什麼,不知道和孩子好好地溝通,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這樣的愛,孩子需要嗎?孩子開心快樂嗎?
父母應該很清楚,分數決定不了將來,也代表不了人品,關注心靈遠比關注成績重要。
有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創傷:
小時候常常聽到父母的責備,受到過家人的言語打壓、貶低或辱罵。
父母偏愛其他的兄弟姐妹,遭受過暴力或者冷暴力。
父母常常忽視你的感受和意願。
監視你的隱私和控制你和他人的聯繫
強迫發生性關係等其他的一些身體和心理的創傷。
統統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傷害。
2、原生家庭對成年以後的影響
所有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留下的印記,都是非常痛苦的,以至於很多人即使在成人以後,提起原生家庭,還會有很大的情緒,或悲傷或憤怒,無法與之和解。
來看兩個真實的案例和一些影視劇中有關原生家庭的故事。
(1)、北大畢業留美高材生的「萬言書」,痛訴父母的「罪狀」,聲討父母:你們可曾看到過我真實的存在?並且用「斷絕關係」的激烈措辭引發熱議。
(2)、北大博士後王永強與父母失聯20年,拒絕見病危母親最後一面。據報導,王於1999年從北大博士後畢業後出國,後面就了無音訊,最近母親病危想兒子,利用網絡的力量發起了尋親之旅,但兒子以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感慨拒絕與母親見面。
我們不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過怎樣的事,作為局外人,確實不好評說什麼,我們唯一清楚的一個事實是,他們都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不能自拔,原生家庭的問題成了他們內心無法逾越的高山。
3、我們知道,童年期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年後的自我認同感、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影響都是巨大的。
(1)、曾經的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安居》中的房似錦,她們人生中的不幸,大部分的原因都來自原生家庭。
對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知乎上有個高贊的回答,她說:
「每當安靜下來與自己獨處的時候,內心總是空虛、無助。無論走到哪裡都沒有歸屬感,非常脆弱、敏感、易怒,隱含的潛臺詞是對自我的不滿。
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愛,卻又很容易在一段親密關係裡依賴別人。
害怕被騙,卻又無法分辨謊言。
容易自欺欺人,更容易自暴自棄。
需要不斷地尋求安全感,但是永遠沒辦法真正尋找到。
外人看你,無憂無慮、活潑開朗,其實心裡,千瘡百孔,傷口不能使人,越舔越痛。」
這種深入骨髓的痛,也深深觸痛了我們的心,無法想像,她是在一種怎樣的原生家庭中成長。
(2)、有位網友叫小A,她長得很漂亮,朋友都說她像周慧敏,但她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遇到渣男,她對他們都那麼好,費盡心思的照顧他們,全心全意的付出,最後總是被辜負、被拋棄。
後來經過和心理醫生的溝通了解到,她小時候爸媽總是吵架,爸爸經常喝的不省人事,媽媽經常不回家,只有她照顧爸爸,稍不小心,還會被爸爸打罵,所以,她總是戰戰兢兢地照顧著爸爸,總怕自己做的不夠好,總怕自己沒用挨父母的罵。
即便長大成人,她也是全心全意付出,盡力去照顧別人,卑微的討好別人。
(3)、我同事有個朋友說,她老公只要孩子一哭,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會不耐煩的暴喝一聲,非常嚴厲的對孩子說:別哭,不準哭,不要哭。
為這個事,她和老公溝通過好幾次都不起作用。
直到看到公婆對孩子哭的反應和老公如同一轍,才明白怎麼一回事。
原來,老公小時候,只要一哭,公公就會很急躁的吼道:別哭,不準哭,不許哭,不要哭。原來,老公體內這種原生家庭打下的烙印,根深蒂固,是難以去除掉的。
4、你看,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其實大都是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下長成的。
網上一個總結非常好,真的對父母的自我成長有非常大的意義,建議父母都來學習一下:
一個完美型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謹小慎微的;
一個獨裁型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唯唯諾諾型的;
一個冷漠型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孤獨型的;
一個暴力型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暴力型的;
一個不自信型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缺乏自信型的;
一個過度保護性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自創性不強的;
一個不尊重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不尊重他人的;
一個極度自愛性父母,你的孩子會是一個失去自我的。
細細總結一下我們的性格,是不是會找到一些原因,那麼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想要改變和彌補的,不過是童年時候就已經形成的性格缺陷和問題。
這是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得出的結論。
他的原話是「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5、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影響究竟有多大?
再來看看知乎上很高贊的回答,幾乎每一條都是一句【墓志銘】:
「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竄上來,那種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生難忘。
我一邊因為童年時期父母的教育痛苦不堪,一邊卻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然後陷入深深的自責。」
三、為什麼長大後,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為什麼你深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致命的,你付出一生的努力想打破這條桎梏,可有一天,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你複製了你父母的一切行為和習慣,你和他們一樣,你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為什麼多年後,你成為最不想成為的你?
為什麼我們痛恨這種樣子的自己,卻無法逃脫這個連自己都討厭的模樣呢?
記得有句歌詞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在心理學上解釋為「代際遺傳」,代際是指兩代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代際遺傳,差不多就是指兩代人之間的遺傳關係。這個遺傳關係讓代與代之間缺少變化,呈現出很穩定的傳承,周而復始。
代際遺傳的相處模式總是固定的。
恨與愛一樣都會代際遺傳。
心理學家說,在家庭當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知不覺的,孩子在年輕的時候常常是感覺不到的。
那些我們覺得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和傷害,你看到了,你就可以做不一樣的選擇,他可能對你就沒有這麼大的影響,但真正影響我們的,是我們看不到的,從來就沒有懷疑過的東西。我們以為那些完全屬於自己的、非常獨特的東西,但它可能來自於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原生家庭。
絕大多數的年輕人相信,自己生活中的前進方向是生而有之的,不言自明的,他們很小的時候,甚至在自己學會思考之前,就踏上了與父輩分道揚鑣的路,但他們很少意識到,誰暗示給他們那個方向,那個方向是怎麼被傳承下來的。
四、理智看待原生家庭的影響
文章到這,我們應該很理智地看待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它不是絕對的,它傳遞給下一代的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將自己所遭遇的不幸統統歸咎於原生家庭,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目前,對原生家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一種是有錯歸咎於原生家庭的消極被動,原生家庭成為當下各種問題的背鍋俠。
一種是對原生家庭極度排斥的積極的對抗或者真正的走出。
實際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可能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重複上一輩得到觀念和問題,完全被洗腦。
比如,那些從小遭遇家暴的人,可能會成為施暴者,對身邊的人大打出手。
從小被父母打的孩子,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是用打的,孩子一出問題。就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管教。
另一個極端,則是儘量避免上一輩的觀念和問題,讓自己進入幻想世界,不面對親密關係的創傷。
比如,那些遭遇過暴力的人,不管孩子怎麼不受管教,都不會對孩子動手,甚至處處嬌慣和過度寵溺
那些在經濟和物質方面受父母控制的人,會沒有節制的在孩子身上花費大量的金錢,過度補償,以此彌補自己童年時候的物質匱乏和缺憾。
所以,我們應當警惕,那種無限放大,將所有錯都歸咎於原生家庭的觀念,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否認了人是會變的,否認了其他的一切可能性,包括幸福、快樂、成功等。
我們應該成熟應對原生家庭,接受過去的殘缺,理解父母行為背後的動力,放下對原生家庭的執念,走向新的未來。
最後,請大家一定記住,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確實巨大,但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從來都不是原生家庭,懂得接納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才能懂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才能學會創造自己更幸福的再生(新生)家庭。
(瀾的書香眉的影,大家好,我是@眉瀾書影,歡迎你來我的世界,品味不一樣的人生,我在這裡,等你來,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