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讀書】,領取你的今日專屬書籤
周末好,我是大表哥。
這幾天,一個女孩失聯的消息,牽動了很多網友的心。
11月19日18時40分許,24歲的王鈺敏獨自離開北京的家中。
那天下午,因為這段時間工作壓力太大,王鈺敏請假在家。晚上,她對姐姐說想出門,然後穿著白色羽絨服和黑色褲子,沒帶手機和錢包,出門了。
小區監控拍下了她一邊回頭,一邊快走的身影。就在她身後十幾米,姐姐正在著急地找她,仿佛預感到了什麼。
最終,王鈺敏甩掉了姐姐,消失在北京冬天的夜色中。2天後,警方確認了她自殺離世的消息,並呼籲關愛抑鬱症群體。
誰也想不到,這個6月份從人大商學院碩士畢業、參加工作僅5個多月的女孩,在那個傍晚如此急切奔向的地方,是死亡。
那段很短的監控視頻,我看了很多遍。街道、行人、傍晚昏暗的路燈,一切如此平靜和日常,但在平靜的表象下,行色匆匆的女孩,心中湧動著多麼深的絕望。
「最近工作經常出錯,什麼都做不好,對自己很失望。」姐姐說,王鈺敏最近常常抱怨工作壓力太大。
但真正讓她走向死亡的,是抑鬱症。
姐姐向媒體確認,王鈺敏確實因為抑鬱症到醫院看過醫生。
王鈺敏失聯前的室友曹女士是王的初中同學,她說,兩年前,王鈺敏曾告訴她自己得了抑鬱症,在學校諮詢了心理醫生,也到醫院看過醫生。「前段時間她又去了醫院,我問她怎麼樣,她沒具體說,我也沒在意。」
2018年冬天和鈺敏一起參加實習的學妹回憶說,鈺敏是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感覺很穩重、很溫柔。
熟人眼中的鈺敏,溫柔、謹慎、穩重、笑起來很陽光,她的微信頭像是一個蹦蹦跳跳、穿著太空衣往前跑的背影,憨態可掬。
本碩都就讀於人大的商學院,她是所有人眼中的高材生。
而在獨處時,她忍受著抑鬱症的折磨和治療。同住的曹女士就說,她看起來總是喪喪的。
這種撕裂感,就像是最近口碑爆表的美國電影《小丑》中,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主人公小丑,明明在經受最深的絕望,卻還要在鏡子前用雙手扯開嘴角,強顏歡笑。
全球共近3.5億抑鬱症患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報告,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
5400萬人是什麼概念?超過目前中國大多數省的人口數,接近人口量排第十的浙江省目前的總人口(5657萬)。
張國榮、三毛、赫爾曼•黑塞、歐內斯特•海明威、柏楊、文森特•梵谷、川端康成、海子、阮玲玉、科特•柯本、張純如、葉賽寧、李恩珠、徐遲、賈宏聲、孫仲旭、陳琳……有資料明確顯示有過抑鬱症病史的名人有很多。
其中10-24歲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病率顯著增加,接近全球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水平1.3%。
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大概每40秒,就有一個人選擇輕生。
2012年3月18日,一個微博網友發布人生中最後一條微博:「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到今天,這條微博下面的留言數早已超過100萬,還以平均每天2000條的速度激增。很多抑鬱症患者會來到這裡「打卡」,傾訴痛苦,也互相打氣。
「是不是死掉真的會好一些啊」
「我每天都很絕望,每天都很想死,每天都失眠熬夜哭到眼睛痛,今天喉嚨痛了一天,咳嗽了一天,我都沒管它,就讓它這樣吧」
「又失眠了。我熬不過去了吧」
樹洞的觀察人員發現,樹洞中有不同程度自殺意念的用戶高達97.6%,曾嘗試過自殺的用戶為51.8%,其中有194個用戶的自殺嘗試發生在最近一年內,72個用戶曾經因為自殺而接受過醫護人員的治療,總有人在這個樹洞裡留下「遺言」後突然消失。
抑鬱症有多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永遠不會理解。和癌症一樣,是同樣需要被醫治的疾病。
正常大腦和抑鬱症患者大腦的比較。來源於:圖圖是道公眾號
網上,一位患抑鬱症的學生形容說:「是將失戀的難過和苦澀再放大幾十倍乃至百倍;是將不幸失去家人的巨大悲痛放大幾倍。」
TED上有一個關於抑鬱症的演講,主講人說道:「抑鬱的反面,並非快樂,而是活力。」
「這是一種持續的感覺,就好像你在走路,滑倒了或者絆倒了,地面猛向你衝的感覺,但這種感覺不是半秒鐘,而是持續6個月。」
美國作家達芙妮·默爾金與抑鬱症搏鬥半個世紀,她將這一歷程寫成了一本書:《我快要幸福了》。
作者:達芙妮·默爾金(Daphne Merkin)
出版社: 楚塵文化/中信出版集團
副標題: 一個作家和抑鬱症的搏鬥
書中,她這樣描寫抑鬱症對她的折磨:
「抑鬱症其中一個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方面就是它會無孔不入地潛入你的生活,不僅給你的現在,而且也給往昔和未來裹上了一塊棺布,讓你覺得避無可避。事實上你一旦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它那靜悄悄的恐怖氣息就永遠不會徹底煙消雲散。它就飄蕩在幕布的後方,藥物和意志力的作用只有管用的時候才能讓它暫時消停,它等待著時機,又會緩緩地潛入進來。」
比抑鬱症本身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對它的不理解。
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人前樂觀陽光的人,心裡卻想的是怎麼去死。
還有很多人覺得,抑鬱症就是閒的發慌,就是消極,沒事找事,可他們不知道,這真的是一種病,一句勸人積極點的話根本徒勞無功。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出品過一段視頻,找了幾個普通人,現場朗讀寫著以下內容的字條:
「愛了一個少年1574天,其中鬧了27天,等了825天,現在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
他們讀著讀著就笑了,評價說寫字條的人「太年輕了,一看就沒有經歷過生活」「就是青春期的表現」「單身太久了」「太早熟了。」
接著,他們被告知,上面讀到的所有文字,都是抑鬱症患者自殺前最後寫下的。
他們沉默了。
這段視頻呈現了大多數人對抑鬱症患者一些想法的不理解:那些他們自殺前發出的求救信號,在別人眼裡卻成了「太年輕」、「好笑」、「沒什麼大不了」。
網上有位抑鬱症患者曾說,當一個抑鬱症患者跟你講一大堆透露著「我想死」「我不想再痛苦下去」之類的話,他在求救,請幫幫他。你的安慰可能不能使他改變想法或者好起來,但是如果你讓他去死,那麼他有可能真的會死。幫助的前提,是了解。這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是無比奢侈的。一個多月前,韓國女星崔雪莉自殺去世,去世前被曝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人們這時才發現,崔雪莉生前在直播中絕望的眼神、乖張迷離的神色,是瀕死前的大聲呼救。
只可惜這些呼救,絲毫沒有受到關注。
前些日子,韓國節目《想知道真相》採訪了攻擊過雪莉的網民,他們至今不覺得對待一個抑鬱症患者,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我沒有讓雪莉去死過,我也不關注她死沒死。」「精神力這麼弱還能當藝人?」
他們根本不知道,對一個有自殺念頭的抑鬱症患者,罵出「去死」意味著什麼——他們真的會去做。因《長安十二時辰》爆火的演員熱依扎,曾經發微博曝光自己患有重度的抑鬱症以及焦慮症,後來卻有網友指責她在「自我炒作」、「賣人設」,遭受網絡暴力。圖 | 熱依扎將別人罵她的話P在自己的照片上,配文道:「人言可畏,晚安。」有時候,你得承認,這個世界充滿惡意,人類的悲歡真的不相通。
抑鬱症並非富貴病。身處中下層的普通人,才是抑鬱症高發人群。在抑鬱症患者中,女性大約為男性的兩倍,其中最危險的便是產後抑鬱症。也就是說,每一個面臨生育的女性,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根據國際研究,一半以上的媽媽會出現產後抑鬱的情緒,大約 10 個產婦裡面就有 1 個會得產後抑鬱症。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一次,妻子小野陪伴得了抑鬱症的丈夫坐公交上班,站在擁擠不堪的車廂,心疼地對丈夫說:「不管你變成什麼樣,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的,我都會愛著你的」。根據心理醫生的建議,丈夫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的心情,妻子小野便用手帳記錄丈夫的日常生活和細微變化。兩人互相扶持,互相取暖。最後,丈夫一點點康復,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抑鬱症沒什麼大不了的,和別的疾病一樣,會難受,需要治療,有很多沒得過這個病的人感受不到的痛苦。如果你的身邊有了抑鬱患者,請學著對他的負面情緒予以接納,告訴他:「我會一直陪著你的。」而如果你對抑鬱不了解,希望你從這篇文章開始,你能了解抑鬱症,不理解不要緊,至少不要認為他們是「意志力薄弱」,不要再說一些「要積極點」之類的人生雞湯。如果你生病了,請記得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樣,你需要接受治療。生活不易,覺得痛苦,就別那麼努力了,給自己放一個長假。鈺敏一路走好!
關愛抑鬱症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