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婚禮致辭:為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2021-02-23 小滿的物語

今天是林奕含逝世3周年。🕯🕯🕯

我喜歡這個姑娘和她寫的書。


林奕含(1991年至2017年4月27日),女,漢族,中國臺灣人,作家。代表作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該書影射了她幼年遭到性侵害的經歷。

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被警方發現於住處自殺身亡。[1]

林奕含婚禮致辭

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新郎,在這邊,他叫B。

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理應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的,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

我今年二十五歲……欸,差幾天就滿二十五歲了。我從高中二年級,大概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得了重度憂鬱症,準確點來說是我從高中二年級開始了我與重度憂鬱症共生的人生。

後來遇到一些事情就在這上面加上了PTSD,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重鬱症這件事情,他很像是失去一條腿或者是失去一雙眼睛。

人人都告訴你說:「你要去聽音樂啊、你要去爬山啊、去散心啊、你跟朋友聊聊天啊...但我知道不是那樣的。

我失去了快樂這個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後再也拿不回來一樣。但與其說是快樂,說的更準確一點,是熱情。我失去了吃東西的熱情,我失去了與人交際的熱情,以至於到最後我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

有些症狀是或許你們比較可以想像的。我常常會哭泣,然後脾氣變得非常暴躁,然後我會自殘。另外一些是你們或許沒有辦法想像的。

我會幻覺,我會幻聽,我會解離,然後我自殺很多次,進過加護病房或是精神病房。因為是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開始生病的,我每個禮拜二要上臺北做深度心理治療,每個禮拜五要到門診拿藥。

這就有點接近我今天要談的精神病汙名化的核心——我是臺南人,我在臺南生病,但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告訴我,我要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去治療我的疾病?我為什麼要上臺北?當然後來也因為這個原因,我缺課太多,差一點沒有辦法從高中畢業。

前幾年我的身體狀況好點,我就重考。這幾年一直處於沒有工作也沒有學業的狀況,前幾年身體好了一點,我就去重考,然後考上了政大中文系。在中文繫念到第三年的時候,很不幸的,突然開始病情發作,所以我又再度休學。在我休學前那一陣子我常常發作解離。

所謂的解離呢,以前的人會叫他精神分裂,現在有一個比較優雅的名字叫做思覺失調。但我更喜歡用柏拉圖的一句話來敘述他,就是靈肉對立。因為我肉體受到的創痛太大了,以至於我的靈魂要離開我的身體,我才能活下去。

我第一次解離是在我十九歲的時候。我永遠都記得我站在離我的住所不遠的大馬路上,好像突然醒了過來,那時候正下著滂沱大雨,我好像被大雨給淋醒了一樣。我低頭看看自己,我的衣著很整齊,甚至仿佛打扮過,但是我根本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出的門,去了哪裡,又做了些什麼。對我來說,解離的經驗是比吃100顆止痛藥,然後被推去加護病房裡面洗胃還要痛苦的一個經驗。

從中文系休學前幾個月,我常常解離,還有另外一個症狀是沒有辦法識字。我知道這聽起來很荒謬,對,但就是我打開書我沒有一個字看得懂。身為一個從小就如此愛慕、崇拜文字的人來說,是很挫折的一件事。

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沒有辦法參加期末考,然後那時候正值期末考。我的那時候中文系的系主任就把我叫過去講話。我請我的醫生開了一張診斷證明,然後我就影印了很多份,寄給各個教授,跟他們解釋說我為什麼沒有辦法參加期末考。

這時候系主任與助教就坐在那個辦公室裡面,助教在那邊看著我,然後他說:「精神病的學生我看多了,自殘啊,自殺啊,我看你這樣蠻好、蠻正常的。」然後這時候我的系主任對我說了九個字,這九個字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他拎起我的診斷書,問我說:「你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你-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當下的我,我覺得我很懦弱。我就回答他說:「我從醫院。」但我現在想我很後悔我沒有跟他說:「主任,我沒有笨到在一個,活在一個對精神病普遍存在扁平想像的社會裡,用一張精神病的診斷書去逃避區區一個期末考試。然後你問我從哪裡拿到的。從我'的屁眼啦!幹!」我很想這樣說,但我沒有。

所以我要問的是,他是用什麼東西來診斷我?是用我的坐姿,我的洋裝,我的唇膏,或是我的口齒來診斷我嗎?這個社會對精神疾患者的想像是什麼?或我們說的難聽一點,這個社會對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麼?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襤褸、口齒不清,然後六十天沒有洗澡去找他,他就會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覺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

請試想一下今天你有一個晚輩,他得了白血病。

你絕對不會跟他說,「我早就跟你講,你不要跟有得白血病的人來往,不然你自己也會得白血病。」

不會這樣說吧。

你也不會跟他說,「我跟你講,都是你的意志力不夠,你的抗壓性太低,所以你才會得白血病。」

你也不會跟他說,「你為什麼要一直去注意你的白血球呢?你看你的手指甲不是長得好好的嗎?為什麼要一直去想白血球呢?」

你也絕對不會這樣說。

你也更不會對他說,「為什麼大家的白血球都可以乖乖的,你的白血球就是不乖呢?讓白血球乖乖的很難嗎?」

這些話聽起來多麼地荒謬,可是這些就是我這麼多年來聽到最多的一些話。

得過抑鬱症的張進在《渡過》一書中寫道:「我也曾不假思索地認為,抑鬱症是患者意志不夠堅強所致。現在才知道,未曾患病的人,也許永遠也不能體會患者內心的挫敗、孤獨和蒼涼。局外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居高臨下甚至帶有一絲優越感地同情、開導或者指責他們,是不科學、也是不公平的。」

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要休學,為什麼可以不用工作,為什麼休學一次休學兩次,然後bla bla bla 然後沒有人知道我比任何人都還要不甘心。

就是這個疾病,他剝削了我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

比如說我曾經沒有任何縫隙的與我父母之間的關係,或者是我原本可能一帆風順的戀愛,或是隨著生病的時間越來越長,朋友一個一個地離去。甚至是我沒有辦法念書。

天知道我多麼地想要一張大學文憑。還有,有吃過神經類或精神科藥物的人都知道,吃了藥以後你反應會變得很遲鈍、會很嗜睡。我以前三位數的平方心算只要半秒就可以出來,我現在去小吃店連找個零錢都找不出來。還有吃其中一種藥,我在兩個月以內胖了二十公斤,甚至還有人問我說,「誒,你為什麼不少吃一點。」所以有時候,你知道某一種無知,他真的是很殘酷的。

張進在《渡過》一書中寫到:「治療抑鬱症的用藥原則是『足量足療程』。大部分抗抑鬱藥起效至少兩周,千萬不能因為藥的副作用大而自行減藥和停藥,否則前功盡棄。」

他還指出:抑鬱症者在生病期間,會感覺到失去智力、記憶力、決斷力、無法正常生活,有人甚至會因此選擇自殺。但這一切都是可逆的。病癒後,你原來有多聰明,還是有多聰明。

所以我從來沒有做出任何選擇。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寫文章,其實我從頭到尾都只有講一句話,就是:不是我不為,我是真的不能。

在中文系的時候,班上有遇到一些同學,他們是所謂的文青。他們簡直恨不得能得憂鬱症。他們覺得憂鬱症是一件很詩情畫意的事情。我站在我的疾病裡,我看出去的蒼白與荒蕪。

我只想告訴他們,這種願望有多麼地可恥。

我也認識很多所謂身處上流的人,他們生了病卻沒有辦法去看病,因為面子或無論你叫他什麼。我也知道有的人他生了病想要看病卻沒有錢去看病。比如說我一個月藥費和心理諮商的費用就要超過一萬臺幣。

今天是我們的訂婚宴。想到婚禮這件事,我整天思考一些事情就是:今天我和B站在這裡,不是因為我歌頌這個天縱英明的異性戀一夫一妻制度。

我支持多元成家,也支持通姦除罪化。我穿著白紗,白紗象徵的是純潔。可是從什麼時候,所謂的純潔從一種精神狀態變成一種身體的狀態,變成一片處女膜?

或者比如說,人人都會說,「啊,這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時刻。」這句話是多麼的父權。他說這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時刻,不是說你美。意思是說,從今以後無論你裡或外的美都要開始走下坡。意思是,從今以後你要自動自發地把性吸引力收到潘多拉的盒子裡。所以我覺得這句話很可笑。

跟B在一起這幾年,教我最大的一件事情其實只有兩個字,就是平等。

從來都是誰誰誰的女兒,誰誰誰的學生,誰誰誰的病人,但我從來不是我自己。我所擁有的只有我和我的病而已。

然後跟B在一起的時候,我是他女朋友,但不是他「的」女朋友。我是他未婚妻,但是不是他「的」未婚妻。我願意成為他老婆,但我不是他「的」老婆。我坐享他的愛,但是我不會把他視為理所當然。

今天在這個場合,如果要說什麼B是全世界最體貼我的人啦,全世界最了解我的人啦,全世界對我最好的人啦,然後我要用盡心力去愛他,經營我們的感情啦……我覺得這些都是廢話,因為不然我們也不會站在這裡。

關於新人這個詞,今天我和B是新人。然後這個詞讓我想到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他說的新人。他常常在書裡引用這個概念,就是他的書寫不是寫給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大人們的,甚至也不是寫給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小孩,而是寫給那些比最新的人還要新,給尚未出世的孩子們寫的。「新人」這個詞出自《新約聖經》。使徒保羅叫耶穌基督為new man。

所以我在想,如果今天我是新人,如果我可以是新人,如果我可以成為新人,如果我可以成為一個新的人,那麼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今天婚禮我就想到,我想成為一個對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像力的人;我想成為可以告訴那些恨不得得精神病的孩子們這種願望是不對的那種人;我想要成為可以讓無論有錢或沒有錢的人都毫無顧忌地去看病的那一種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汙名化的那一種人。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知道哥哥你很愛我,我知道你最愛我,但是你不會把他說出來。我很謝謝你每天對我的關心,對我來說是我的精神糧食。然後很謝謝爸爸媽媽,雖然我沒有長成那個你們從小所培育所期待,然後花很多心思所栽植的樣子。沒有長成那個樣子,讓你們失望了,我很抱歉。(林爸在視頻裡說:不會!)

……我今天要講的就這樣,謝謝。

後記

在林姑娘婚禮致辭後,她的媽媽說,我的女兒,她比我勇敢也比我誠實。

這也是我的感受,她是我見過最勇敢也最誠實的人。

斯圖爾特·凱利所著的《失落的書》的後記裡有這樣一段話:

「有些事物並不會因為停止存在而失去內涵和意義。正如那些在生命消失後,依然迴蕩著、引發著變化、影響著我們思想和感情的人類靈魂,我們的文明也是一樣——那由數不清的失落的生命締造的文明。

我們絕望地與毀滅抗爭,抗爭的過程即是勝利。」

她是這個世界上的鹽和光,她是走過黑暗,還想要給後來者點燈的人,她用她生命中最大的創傷,去提醒後來者。

謝謝你高貴的心和你所做的努力,林奕含。

相關焦點

  • 「不是我不為,我是真的不能」 | 林奕含婚禮演講
    1991年,林奕含出生於醫學世家,從小熱愛文學,有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曾是臺南女子中學唯一一個在升入大學測驗中獲得滿分的學生。林奕含少時遭性侵身患抑鬱症。16歲就固定到精神科接受診療,曾3度試圖自殺無果,兩度考上大學都因精神疾病輟學。第一次,林奕含考上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僅兩周就退學。
  • 婚禮上的林奕含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這是一篇很早就想分享給大家的一篇關於林奕含在自己婚禮上的致辭。她真的太特別了。在和另一個人要宣布一起共度一生的儀式上,她沒有提到和自己先生幸福的點點滴滴,沒有熱淚盈眶感謝父母的栽培,在這個我們認為,作為主角必須要幸福的時刻,她確實也做到了。但是她把她的幸福和億萬人連接在一起。
  • 林奕含婚禮致辭:有時候,某一種無知真的很殘酷
    林奕含(攝影:陳佩芸)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我會幻覺,我會幻聽,我會解離,然後我自殺很多次,進過加護病房或是精神病房。因為是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開始生病的,我每個禮拜二要上臺北做深度心理治療,每個禮拜五要到門診拿藥。這就有點接近我今天要談的精神病汙名化的核心——我是臺南人,我在臺南生病,但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告訴我,我要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去治療我的疾病?我為什麼要上臺北?
  •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在自己婚禮上的致辭
    但我會寫兩個字,所以今天來說幾句話。哦!然後我要告訴大家,雖然我們兩個好像很早結婚,但是我沒有懷孕,我只是比較胖而已。我今年二十五歲……欸,差幾天就滿二十五歲了。我從高中二年級,大概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得了重度憂鬱症,準確點來說是我從高中二年級開始了我與重度憂鬱症共生的人生。後來遇到一些事情就在這上面加上了PTSD,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重鬱症這件事情,他很像是失去一條腿或者是失去一雙眼睛。
  • 林奕含婚禮演講, 讓我看到真正的勇氣誠實和高貴
    :自己的抑鬱症症狀、遭受的誤解和歧視,治療的經歷,呼籲社會對精神疾患者去汙名化;同時也為性少數人群發聲,支持多元成家。今天分享一篇偶然間看到的林奕含在婚禮上的致辭,讓我看到了真正的勇氣、真誠和高貴。林奕含婚禮致辭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新郎,在這邊,他叫B。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理應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的,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我今年二十五歲……欸,差幾天就滿二十五歲了。
  • 逝世3周年,臺灣作家林奕含當年的婚禮致辭,一生應該聽一次
    ,連書寫也是墮落的,但我在這段致辭裡聽到了她的勇敢。」我會幻覺,我會幻聽,我會解離,然後我自殺很多次,進過加護病房或是精神病房。因為是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開始生病的,我每個禮拜二要上臺北做深度心理治療,每個禮拜五要到門診拿藥。這就有點接近我今天要談的精神病汙名化的核心——我是臺南人,我在臺南生病,但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告訴我,我要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去治療我的疾病?我為什麼要上臺北?
  • 林奕含在婚禮上的致辭
    我叫林奕含。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理應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地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事實上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會,但我會寫兩個字,所以我今天來說幾句話。高中二年級開始了我與重度抑鬱症共生的人生。抑鬱症這個事情,他很像是失去一條腿或者是失去一雙眼睛。
  • 林奕含在自己婚禮上的致辭
    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理應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的,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婚禮開始有個習慣,就是新人常常要準備一些表演來自娛娛人,但是很不幸的,我沒有那樣的才藝。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拉小提琴,不會吹長笛……事實上,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會。但我會寫兩個字,所以今天來說幾句話。
  • 林奕含逝世3周年:短暫的26年,用生命譜寫的叩問實現了嗎?
    性教育、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有趣的靈魂林奕含出生於1991年,學測滿分、考入臺北大學醫學系、後因抑鬱症休學,又在2012年考入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毫無疑問,林奕含的一生本不應該這樣,她充滿聰慧、極度優秀,她本應該進入一個光輝的行業,獲得足夠的尊重。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
  • 林奕含|我似乎曾經是一個很快樂的人嗎?
    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汙名化的人。」身著純潔白紗,女孩手握麥克風,一字一句清晰地說著。略顯激動地,左手時而揮舞寫滿大綱的紙條。在這個為臺上新人祝福的大喜之日,沒有浪漫MV或歡樂的娛興節目,新娘以精神病患的身份,描述多年來自己身上的痛苦與汙名後,以此為結語。
  • 臺灣作家林奕含自殺前16分鐘視頻曝光:好女孩為何難逃被侵犯的命運?
    林奕含是[臺南怪醫黑傑克]知名皮膚科醫生林炳煌的愛女,因而,也被外界稱為[臺南怪醫千金]。林奕含在就讀臺南女中時就曾被媒體關注,原因是她是高中同屆學生中,唯一一個以學測滿分成績進入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的高才生。但彼時的她也是重度抑鬱症患者,16歲起開始接受精神科診療,曾3度試圖自殺未果。
  • 林奕含:不是我選擇書寫它,而是它找到了我
    昨天4月27日,是臺灣作家林奕含去世三周年。談起林奕含,大多數人都很難快速反應想起來是她,但是一旦說起那本基於她親身經歷以第三人稱書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麼大家就會想起那一個可憐無助曾經被光明遺忘的女孩子。說起林奕含的一生,著實讓人唏噓。
  •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在自己婚禮上的致辭(文字版+音頻版)
    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理應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的,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婚禮開始有個習慣,就是新人常常要準備一些表演來自娛娛人,但是很不幸的,我沒有那樣的才藝。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不會拉小提琴,不會吹長笛……事實上,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會。但我會寫兩個字,所以今天來說幾句話。
  • 林奕含婚禮演講|殺死性侵受害者的除了抑鬱,還有什麼?
    中科院心理學教授陳祉妍在《精神疾病汙名化:人類對於瘋狂的不安與恐懼》一文中指出: 「以抑鬱症患者為例,社會對心理疾病的汙名化,已經內化為抑鬱者的自我汙名化。抑鬱者的主要特徵是情緒低落,對自己的評價很低。這種自我評價偏低和汙名化中的自我汙名化是有密切聯繫的。自我汙名化就是一個人認同了社會上對這個群體的偏見,真的認為自己具有這些消極的特點。
  • 那一位與抑鬱苦苦抗爭的天使-林奕含
    ▲▲▲▲▲很偶然地,我看到了林奕含當年在婚禮上的發言視頻。在這個本該喜氣洋洋的日子裡,林姑娘以絕大的勇氣和誠實,談到那些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話題:自己的抑鬱症症狀、遭受的誤解和歧視,治療的經歷,呼籲社會對精神疾患者去汙名化;同時也為性少數人群發聲,支持多元成家。她努力的為那些不能說話的人說話。我看得哭到崩潰。
  • | 林奕含
    我聽了林奕含在婚禮上的演講,第二遍的時候覆述她的話,語音轉文字出來。她的話有很真實的力量,說到外界普遍的誤解時,更加讓人心疼: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應當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的,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所以,事實上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會。
  • 林奕含自殺事件真相 補習班老師否認"誘姦" 陳國星聲明全文
    日前,被指為「狼師」的補教名師陳國星出面發文並道歉,坦言自己曾與林奕含交往過,並非「狼師」。  聲明中陳國星稱,林小姐過世時,林家父母透過出版社以一篇聲明稿,疑將死亡原因直指本人,導致本人成眾矢之的,然念及林家父母痛失愛女,治喪期間不願再造成對方家屬的二次傷害,因此,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出面澄清。
  • 4號人格:林奕含
    ,不是關於幸福和恩愛,而是勇敢地分享自己生命的黑暗和不堪,通過自己的痛苦吶喊,引起社會對一個人群一種疾病症狀的平等關注,幫助更多黑暗中的人繞開暗礁,帶去希望和光明……想要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高分學霸卻又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她,非常準確地表達了壓力下4號人格的極度纖弱、敏感、憂鬱、真誠、執著,因為自己的痛苦而更能體會、努力對外界投放善意的2號
  • 林奕含離世的第三年,一個心理諮詢師想說點什麼,致敬勇敢的她
    偶然看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的婚禮致辭和寫作採訪,心口沸騰,想說點什麼。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本書是關於青少年性侵,一個少女愛上大她很多歲的誘姦犯的故事。當然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她真實地發生在作者林奕含身上,並折磨、摧毀了她的人生,今年是林奕含去世的第三年。
  • 林奕含的婚禮演講,一生應該聽一次
    她在婚禮上的演講真的讓我動容許久,以下是她演講的節選。嗨,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娘,我叫林奕含。新郎,在這邊,他叫B。今天是個喜氣的日子,所以我理應說些喜氣洋洋的話,但是很不幸的,我這個人本身就沒有什麼喜氣……我今年二十五歲……欸,差幾天就滿二十五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