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常說,存錢能夠「居安思危」,這個好習慣要養成。然而,在這個物質的時代,年輕人喜歡享樂,錢不是用在遊戲、化妝品、護膚品,就是用於各種旅行,甚至於過度追求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甚至於透支信用卡消費,這是大多數年輕人的「通病」。
在對個人錢財這件事情上,處理得不好,是一時瀟灑快活,處理得好,便是一生快意。《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年輕人儲蓄額度呈現下降的趨勢,沒有存錢的意識。然而,存錢與不存錢的兩個人,十年後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毋庸置疑,每個人著手做的每一件事時,想到的都是現實問題。生活的窘境,有一分花一分,那也是「被迫生活」。而且面對生活沒有勇氣,做了許多取捨。但是有了儲蓄習慣後,想的不是如何節省開支,而是如何把錢更好地用起來,人的思維眼界也會變得開闊,面對生活會有敢選擇的自信心,會想以前很多不敢想的事,做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
如果沒有儲蓄的習慣,就會養成大手大腳的花錢,甚至會導致無節制地透支信用卡,如此循環實屬不該。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在打工族,但是每月存個1000塊錢不是問題,一年就有了10000的存款。十年期間,工資是有所增長的,那麼積累十年存款也將近15萬。
對自身自律的人是在各個方面來管理自身,包括對資金的規劃管理,比如每個月存錢的習慣,等到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能夠很好地規劃這筆錢的用處,現在很多人沒有把錢用在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上,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生活,沒有很好地管理自己的錢,錢一拿到手就亂花,不合理安排導致沒有資金管理可言,毫無章法。
另外,有了儲備資金,如遇有好項目值得投資,自己也不會一籌莫展,到處借錢,導致一時之間拿不出錢來;且不說沒有儲蓄習慣負債纍纍,等籌到錢後項目已經被人投完了,好項目不等人,要的就是手裡有錢抓住機遇,讓錢像「滾雪球式」增長,因此與同齡人投資資本差距也大。
積極的人生是不斷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如果每個月節省出一筆存款,時間長了就會積攢下一筆不少的財富。如果十年存款將近15萬,可以買車子,下一個十年,在一些小城市也可以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也基本算是有了個安定的生活,幾年之後說不定還會增值,之後再置換一套更好的房子,豈不是兩全其美。等到上年紀後,也不至於沒有存款,居無定所,漂泊不定,心裡少了份家的歸屬感,別說買車買房了,就連平時想追求一下品質生活也是很奢侈的。
綜上所訴,存錢與不存錢的差距顯而易見。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目光要放得長遠,不能僅限於目前的享樂,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規劃與管理,是對未來的投資。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才能得到生活的回報;懂得存錢的人,面對生活的窘境,永遠比別人多一份體面、從容;而存款帶來的是一種安全感和底氣,是當你遇到機遇後可以立馬抓住;並且應該合理用錢,投資自己,以此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
反之,不會存錢的人,辛苦工作了一輩子,不但沒有存款,可能還會居無定所,讓下一代跟著受苦。因此,學會存錢對我們至關重要。懂得儲蓄的人,人生會變得更自律,人生規劃也會更加明朗,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有誰不是對錢財有規劃的呢?對於存錢與不存錢的兩個人,這5大差距在十年後的差距可以決定你的人生。對此,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