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向度

2020-12-27 央廣網

作者:賀來(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暨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教授)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從哲學和倫理學角度反思,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性風險,迫切呼喚我們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不少學者提出風險社會理論,認為氣候變暖、環境惡化、核能洩漏以及恐怖主義、基因工程、生物技術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已成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全球性風險。與所有全球性風險一樣,新冠肺炎疫情突破了不同國家和種族的界限,把幾乎所有人、所有民族和國家都裹挾進去,無差異地構成挑戰。同時,與其他全球性風險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更具有與每個生命個體相關的「切己性」,新冠肺炎病毒如同一個看不見的敵人,觸碰物品,呼吸空氣,都成為可能的病毒傳染方式,對人的生命健康構成直接威脅。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愈加切近每個生命個體的方式警醒人們:全球風險並非理論家書本中的概念,而已然成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嚴峻現實。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如其來的全球性風險,不同國家和地區動員各種資源,努力應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尤其中國在總體上已控制疫情,給人們以巨大信心,但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反應和應對也存在諸多失誤,付出了慘重代價。其中有著經濟發展水平、科技能力、醫療衛生資源儲備等各方面的複雜原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政治制度、文化傳統、意識形態、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個別國家不僅各自為戰,而且指責他國、彼此猜忌、互不信任,這些現象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不時產生和凸顯。這表明,人類缺乏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巨大的全球性風險相適應和匹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而這無疑值得深刻反省。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一系列全球性風險,呼喚人們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意識,並內在地要求人類按照一個命運共同體來行動。即,第一,共同體成員應該分享著共同的利益和善;第二,共同體成員對共同利益和善有著自覺的認同;第三,在共同利益和善的規範下,能形成基本的倫理共識並協調共同體成員的行動。對照這些特徵,今天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意識,需要人們在諸多前提性的深層觀念上做出重大的轉變,如下三個方面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面對全球性風險,我們必須克服把不同社會、民族、國家的利益和善與全人類整體的利益和善截然二分甚至對立起來的觀念,而應該自覺地認識到二者的內在一致性,真正把全球團結視為重要的倫理價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深刻說明所有人、所有社會和國家都面臨著共同的敵人,對它的應對,關係到全人類共同的命運,可以說,全人類共同的利益與各個國家的利益不可分割地關聯在一起。在此意義上,對全人類利益的維護,同時也就是對各自國家利益的保衛。馬克思曾立足人類現實的社會歷史發展,提出了「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高遠的社會理想,深刻地表達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其外,獨善其身。全人類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戰而勝之。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應確立的倫理意識的進一步自覺表達,它要求我們在面臨全球性風險時,必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意識去衡量和看待全球風險問題,確立全球團結的倫理價值。

其次,面對全球性風險,我們必須克服把「人的主體性」狹隘化的傳統觀念,要確立「人類主體」作為主體形態的共同體觀念。近代以來,「主體性」成為哲學的重要觀念,它構成了現代倫理觀的重要思想基礎。人們常理解的主體形態首先是「個人主體」,其次是「國家」和「民族」等集體主體,這些主體形態無疑有其獨立而重大的意義,但與此相比,「人類」作為主體形態的地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全球性風險的凸顯,要求我們擴大和豐富對人的主體性形態的理解並自覺地意識到:「人類主體」應該自覺地被把握為主體性的重要層面和樣態,這是人類應對全球性風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哲學前提。馬克思曾經說,「人是類存在物……人把自身當作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因為人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他把人的生命存在把握為類存在物,實際上已經蘊含著關於「人類主體」形態的自覺。馬克思這一關於人的自我理解,為我們在面臨全球性風險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的倫理思想資源。

最後,面對全球性風險,我們必須克服把特殊的價值與全人類共同的價值割裂開來的思維方式,自覺地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與特殊的辯證關係出發,實現二者的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歷史時代,不同國家和民族在生活與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價值觀既有其特殊性和具體性,也體現和承載著人類的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果片面地把特殊價值與人類共同價值對立起來,我們就將無法真正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共識並給人類文明發展帶來不幸的後果。面對如同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全球性風險,如何協調不同價值觀之間的關係,凝聚價值共識,已變得十分迫切。如果承認「人類主體」作為獨立的主體形態的地位,那就意味著,人類主體的各個成員由於對共同利益和共同命運的關切,應該分享並遵循共同的倫理規則和價值共識,只有在這種倫理規則和價值共識的範導下,才能有效應對種種全球性風險並保證全人類的安全。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25日 13版)

相關焦點

  • 李小雲:人類命運共同體 它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個方案
    我們今天習主席講,我們要強起來的倫理是什麼,實際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它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個倫理,基本倫理,也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個方案解說:帝國崛起,帝國衰落,人類命運曾以什麼樣的方式交織在一起。李小云:兩個力量的殖民,一個是看不見的力量,上帝,再一個是看得見的力量,東印度公司什麼這些商人,美國的崛起,它為這個世界提供了三個方面的這樣一個我把它叫做公共產品。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德傳播的兩大原則
    摘要:自2012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其內涵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和深化,並向各領域的多邊機制、平臺建設、倡議提出等實踐轉化,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通過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德國主流媒體與智庫中傳播的分析,嘗試闡述對德傳播該理念應遵循的兩個原則,即政治文化上的求同存異與語言上的交流互通。基於對這兩個原則的理解,還提出了推進傳播的具體政策建議。
  • 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 攜起手來戰勝疫情
    原標題: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 攜起手來戰勝疫情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任何時代都要有科學的思想指引,也都必然有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前進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發展前途命運的高度,著眼新時代中國發展新要求,深刻總結社會發展規律提出來的,為共創人類社會美好未來指明了方向。
  • 維護和優化倫理精神共同體
    人之為人,應當既是利益共同體的人,也是倫理精神共同體中的人,由此而使自己成為命運共同體中的人,得到他者和社會的悅納,獲得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樣說,並不是要否認生命個體之個性存在的合理性,也不是要貶低個性對於創造人生價值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意義,而是要強調個性的存在和表現不能無視共性。 倫理關係作為一種精神共同體,具有「虛擬」的特性。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各國互聯互通,命運休戚與共。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為疫情陰霾中的世界撥雲見日。
  • 命運共同體成為過去,感知共同體即將誕生!
    命運共同體是用利益將無數個人的命運集合到一起,共同去爭取利益,然後用一定的方法將取得的利益分配到個人。命運共同體是指一群人或一些人的集結形式,共同體的最小單位是個人,最大的單位是指某群體、某組織、某國家、某地區、乃至全世界和全人類。如果做個形象的比喻,命運共同體是使用物理方法,即某種外力將個人集合、組織、團結起來,去爭取每個人都需要的生存利益。
  • 綠色「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發展、深刻把握世界大勢提出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把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緊密聯繫的博大胸懷和務實擔當。《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專設「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兩個專題,系統闡明了人類社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何去何從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時更需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團結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 顏旭:戰勝疫魔亟須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回望歷史,展望未來,應對重大傳染性疫情的威脅,既離不開科學的發展、醫學的昌明,也離不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維護人類衛生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的戰略判斷。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專題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6月28日期間的講話、演講、發言9篇,是全卷收入篇數最多的專題之一。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把握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劉虹飛: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促進了人類的文明進步。近六年的實踐表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加強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本文轉自【求是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後疫情時代: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智庫專家王文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與病毒鬥爭的歷史。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一書中就論述得非常清楚。
  • 中國「抗疫」充分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這一點充分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同外方領導人的通話和會談之中。(一)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與共、休戚相關。我國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各國互聯互通,命運休戚與共。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在特殊時刻帶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習近平談「命運共同體」
    2020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指出,我們要為人民福祉著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命運共同體」,這一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願望,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本文整理了習近平關於「命運共同體」的部分重要論述,一起來學習。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理性與基本原理簡論
    人是自然界產物,人類思想只有回歸自然、承認自身的自然界產物身份和屬性,才能捨棄逐利無止境和孤立片面思想,也才能按自然法則找到符合人類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之路,亦才能找到基於一個自然系統法則所賦予的普遍聯繫與共生共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關係。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   「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   「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