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2021-01-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求是網】;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2013年4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提出了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正確方向:勇於變革創新,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同心維護和平,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著力推進合作,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有效途徑;堅持開放包容,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他從文明交流互鑑的角度指出:「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攝

2014年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中國將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同世界各國共同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世界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更加積極有為地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2015年9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初步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015年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深入剖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帶來的啟示,指出:「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鑑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攝

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攝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2020年9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習近平強調:中方願同歐方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加強對話和協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020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作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新華社發

2020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提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人文共同體」的重大倡議。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2020年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首次系統闡述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2020年11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德傳播的兩大原則
    摘要:自2012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其內涵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充實和深化,並向各領域的多邊機制、平臺建設、倡議提出等實踐轉化,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通過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德國主流媒體與智庫中傳播的分析,嘗試闡述對德傳播該理念應遵循的兩個原則,即政治文化上的求同存異與語言上的交流互通。基於對這兩個原則的理解,還提出了推進傳播的具體政策建議。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專題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6月28日期間的講話、演講、發言9篇,是全卷收入篇數最多的專題之一。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把握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時更需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團結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在特殊時刻帶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綠色「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發展、深刻把握世界大勢提出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把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緊密聯繫的博大胸懷和務實擔當。《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專設「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兩個專題,系統闡明了人類社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何去何從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 習近平談「命運共同體」
    2020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指出,我們要為人民福祉著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命運共同體」,這一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願望,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本文整理了習近平關於「命運共同體」的部分重要論述,一起來學習。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   「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   「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向度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從哲學和倫理學角度反思,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性風險,迫切呼喚我們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這表明,人類缺乏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巨大的全球性風險相適應和匹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而這無疑值得深刻反省。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他一系列全球性風險,呼喚人們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意識,並內在地要求人類按照一個命運共同體來行動。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共產黨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的宏大視野和戰略思維,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已經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 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 攜起手來戰勝疫情
    原標題: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 攜起手來戰勝疫情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任何時代都要有科學的思想指引,也都必然有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前進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發展前途命運的高度,著眼新時代中國發展新要求,深刻總結社會發展規律提出來的,為共創人類社會美好未來指明了方向。
  • 求是網評論員:將亞投行打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亞投行應該成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高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旗幟,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為國際社會應對風險挑戰、實現共同發展提出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常關心亞投行的建立,為亞投行的籌建與發展傾注了大量精力。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從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到提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一攬子中國方案,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奮楫破浪,堅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歲末之際,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年終專稿」系列述評,聚焦大變局下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回顧特殊年份負責任大國的勇毅擔當,矚望後疫情時代世界的發展走向。
  • 中國「抗疫」充分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外方領導人通電話,並分別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和柬埔寨首相洪森,鮮明表達了中國必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以及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中國態度。全世界已有16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30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對中國表示慰問和支持。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 十四五規劃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建議稿全文蘊含著深沉的人民情懷、民生情懷以及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歷史擔當,有宏大的國際視野,讓人切實感受到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舉措,也讓世人從盛世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高起點規劃中看到更多希望。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心的東方大國,中國制定的未來發展規劃,不僅於本國本民族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同樣對世界各國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平語新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照亮人類進步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外交部分開宗明義宣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中國共產黨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中國外交和國際關係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習近平:要為人民福祉著想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原標題:習近平:要為人民福祉著想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摘要 【習近平:要為人民福祉著想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
  • 顏旭:戰勝疫魔亟須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在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波及全球的當下,需要世界各國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高舉人道主義的旗幟,深化國際合作,強化包容聯動,共同鑄起捍衛生命的銅牆鐵壁。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面對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在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通話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