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的大乘經典之一。《心經》僅260字,可謂最短的佛經之一,但是義理深奧,涵蓋了佛陀的主要思想。
玄奘大師所譯的《心經》,文辭順暢精深,是目前主要流通的版本,該版本《心經》是當今世界上流傳最廣的佛經。由於《心經》言簡意賅,很多人都能夠背誦出來。不過在260字的《心經》中,有1句話,往往被人們所忽略。
這句話就是最後1句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句咒語是梵文,沒有直接翻譯為中文,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意義,故而就忽略了它。
玄奘大師之所以將最後一句咒語保留為梵文,是有其深意的。自古及今,佛教譯經大師凡遇到咒語,是不翻譯的。佛咒不翻譯,誦其原文,才能發揮出佛咒本有的力量。例如著名的《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等,都是梵文原咒。
《心經》中這句容易被人忽略的咒語,其實是十分重要的,它揭示了佛教的宗旨。此句咒語的中文意思可以這樣表述:去經歷吧,去經歷吧,趕快都過來吧,到達智慧的彼岸去。其表達的根本思想,即是通過佛法修行具足大智慧,而獲得徹底的解脫。
我們可以從更深層次去考察「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第一個「揭諦」,是指我們要斷除一切惡,遠離「三毒」,獲得清淨本體。第二個「揭諦」,是指我們要修一切善法,通過善法的修持,集聚無量的福德資糧,這是成佛的基礎。
其後的「波羅揭諦」,是指在前面斷惡修善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斷盡煩惱,獲得初步的解脫(此時已經斷盡「貪嗔痴」三毒,不為六根所束縛)。「波羅僧揭諦」表示自己要勇猛精進,斷盡煩惱,並且要幫助眾生斷盡煩惱而獲得初步解脫。最後的「菩提薩婆訶」,是指通過修持佛法終於徹底證悟,獲得金剛不壞之佛體;在此基礎上,還要發宏願廣度一切眾生成佛。
從上述的解析之中,不難總結出「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句咒語的宗旨即是:自己通過修持佛法解脫證悟成佛之後,更要發廣大心度一切眾生成佛。
以上不但是《心經》的宗旨,也是所有經律論的宗旨,更是整個佛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