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一句話,可度一切苦厄,一定要牢記!

2021-01-08 國學講壇

在佛教經典《心經》中,有一句話,一定要牢記,當你理解了這句話,也就理解了生命現象,也就知道了如何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上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句話的重點在最後八個字上,那就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八個字,大多數人都經常想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很少有人經常想到: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色與空其實並不是兩個,而是一個。空只是萬物的分解,而色只是萬物的和合。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這種因緣和合而成的現象,佛教用了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色。

色可以理解為一切物質現象,我們能看到的山河大地,能看到的大樹、小草、螞蟻、昆蟲,這些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如果把這些他們分解後,我就會得到一個空的結果。

其實色與空並不是兩個現象,而是一個,只是我們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所以觀察到了不同的現象。

如果能站在一切角度之外,去看待這個世間,看待生命現象和物質現象,那時你就會發現,原來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眼耳鼻舌身意,不存在色聲香味觸法。

很多人讀到色即是空,後面就忽略了,其實不僅色與空是一個,就連你的想法、你的意識、行為,這些都是空的,都是與空無二無別的。

四大皆空、五蘊皆空,諸法皆空,其實世間一切皆是空的,並非只有色即是空。《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們要想遠離一切苦厄,首先要了解五蘊皆空,首先要了解自己跟整個世界的關係。其實自己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也是自己,整個宇宙皆是空的,而空本來就是整個宇宙。

如果你能這樣去看待整個宇宙,你就不會再有煩惱和痛苦,因為煩惱和痛苦是因為你心中有我執和法執,當你看待一切現象,都沒有任何分別時,真正理解了佛說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自然就可以度一切苦厄。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感恩閱讀與分享。#心經#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苦厄」,到底指的什麼?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
    導語《心經》是佛教中重要的經典,從理論上說,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重要內容。所以稱之為三藏的核心,一點也不為過。話雖如此,一個人想要真正理解《心經》還是比較困難的。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很多人喜歡讀《心經》,認為即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也能讓自己得無量福報。如果真的哪一天,遇到什麼事,忽然「開悟」,那麼自己就沒有白讀這部佛經。嚴格說來,一個人的開悟,並非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 正月初七| 《心經》放在朋友圈,可度一切苦厄!!
    (深入的修行心經時)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照 見 五 蘊 皆 空。(看到五蘊:形相、情慾、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
  • 大年初九,把《心經》放在朋友圈可度一切苦!
    度 一 切 苦 厄 。(就將一切苦難置之度外)shě lì zǐ 。舍 利 子。能 除 一 切 苦。(能除一切苦 )zhēn shí bù xū 。真 實 不 虛 。《心經》被稱為「經中之經」,「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六百卷般若之關鍵,一大藏聖教之綱宗。以故自唐至今,聞人名士,每事書持,多有讀至數千萬遍者。須知此經在處,即佛所在。消除災障,致多吉祥。務須恭敬供養,受持讀誦。則度一切苦,成無上道。」
  • 《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心經》裡說「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也許運用龍樹的「中觀」是個好辦法。如下淺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用「緣起」來解釋世間萬象,認為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中,並隨著因果關係的改變而改變。
  • 悟空的修行之路,可度一切苦厄
    社會大眾最熟悉的一部佛教經典,應該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然而普通大眾對玄奘法師的印象,更多來自於中國的古典名著及其改編的電視劇《西遊記》。鑑於此,我們今天不妨就從《西遊記》入手,來說一說孫悟空的五蘊皆空。孫悟空這個人很有擔當,它能夠為了猴群的生存,捨命跳進瀑布裡。
  • 《心經》的精髓就一句話
    《心經》開篇的第一句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這一句可以說是全經的精髓,至於其它經文,都可以視作佛陀怕我們不明白而作為這一句的解釋,為我們明確指出修行的最高境界或終極目標。如果我們非要再扼要,可以把這一句再精簡為: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 《心經》中最重要的三個字和一句話,你懂嗎?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是佛經經典中的經典,也是佛教的中心教義,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翻譯文本最豐富的經典,我們最常背誦的260個字的心經版本是玄奘大師的版本: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心經禪解》:心經中蘊藏的大智慧
    第二講 照見五蘊皆空 超越自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心經》的第一段,也是《心經》的總綱、提綱。《心經》的核心內容,就在這一句當中,就在這一段經文上。這一段經文,開宗明義就是三種般若具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都在這一段話中完整地體現出來。這段話的語言文字就是「文字般若」;這段話具體內容的落實,就是「觀照般若」;由觀照而達到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證「實相般若」。這段話全是功夫的話,全是見地的話,既有見地又有功夫。所以,我們修行的人要很好地體會這段話的內容。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你只要度一切苦厄,生死就由自己,閻羅王管不著了 (宣化上人)
    這個字,是讀一個「厄」字,不是讀「危」字。聽清楚了嗎?要特別注意的!這一點點,你念錯了,人家說那個外國的某某法師,連個《心經》都不會念!一個「厄」字,他念成一個「危」字了。那可真危險了。度脫就是離苦得樂了,這叫度脫了,也就是解脫了。那麼為什麼不說「解脫一切苦厄」,而說「度脫一切苦厄」?因為這是接著上邊的「照見五蘊皆空」來的。這個「度」含有修行的意思,你雖然照見五蘊皆空了,但是還要去修行;你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心經的修行奧秘,就在第一句話中
    心經是一部讓人感覺玄奧難懂的佛經,幾千年以來,無數人都在研究,它裡面的真正奧義,到底是什麼。作為佛陀講法的一部分,它與其他的佛經有很大區別。多數佛經,「出場」人物眾多,語句反覆,甚至偈語眾多。作為一個普通人,想要通讀都很難做到,更何況全部都背誦下來。
  • 《心經》的第一個字:觀
    5、如果有一個不生不滅的「體」,一直在生著萬物,萬物無論是生還是滅都無法逃脫這個「體」,那麼這個「體」一定是屬於萬物的。6、有形有相的我們與這個不生不滅的「體」的連接處在什麼地方?它究竟是什麼?佛家、道家如是說我們先看看佛家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怎麼說的: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心經:常誦心經的好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分段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佛教:整部心經的核心思想,就在這句話上!
    心經的核心思想,其實就在心經的第一句話上。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讀懂了這句話,整部心經的大概也就都能了解了。度一切苦厄是結果是我們學佛要達到的目的,而在此之前的過程,我們需要先去照見五蘊皆空。
  • 這五大《心經》名句,值得反覆讀誦,福報自來,功德無量
    只有徹底放下心中掛念的一切,無論是權力也好,還是執著也好,感情也好,欲望也罷,當一個人的心中沒有一切牽掛的時候,那麼他就什麼都不怕了。無所畏懼便是無有恐怖。第三句:「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玄奘法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神奇效果,難怪黃曉明等這麼多明星都在念心經!~
    觀世音菩薩的心力、神力,大智的文殊菩薩法力無邊,大行普賢菩薩心中的願力,再加上地藏王菩薩,四位大菩薩能夠讓我們學佛照見五蘊皆空,能夠讓我們在人間不起煩惱,要度過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才能夠度化自己的苦難,但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要認識自己。
  • 《心經》中的「無無明」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要「無無明盡」?
    《心經》中有許多經典的佛句。其中廣為人知的,要算「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等等。但是,在短短260字的《心經》中,用了很大比例說了這麼一段「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 佛教: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
    一句話,《心經》確實是般若的核心,也是佛法的精要!因此,常誦《心經》,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它概攬了一切佛法的精髓。那麼,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心經》跟其它的經書有很大的不同,儘管每一部經書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但是對於《心經》來說,按照高僧大德們的教導現歸納,常誦《心經》,可以破三障,即報障、業障、煩惱障。
  • 心經:260字心經註解
    雖然心經只有260個字,但是心經中的內容是有很多的,所以師兄一定要用心點的去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心經全文解釋,如果師兄在修行心經的過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那麼師兄是能夠去了解260字心經註解的,下面我們就去簡單的了解一下吧!心經註解: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別再搞錯了
    心經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之一,也是大多數學佛人最為熟悉的經典之一,雖然多數人都會背誦心經,也能夠理解心經的經文意思,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會有一些人容易理解錯誤。如果問你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這兩位菩薩是同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