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度一切苦厄,生死就由自己,閻羅王管不著了 (宣化上人)

2020-12-24 常行布施改變命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於舊金山佛教講堂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度一切苦厄。

度過苦海出輪迴 雨霽天晴月正輝乾元道體人中聖 不壞金軀世上稀脫生何須千年藥 證滅豈待萬劫期二死永亡五住盡 逍遙法界任東西

度一切苦厄。「度」,就是度脫;「一切」,就是包括一切。這個一切是指什麼說的呢?是指這個「苦厄」說的。苦,就已經不太好受,再加上一個「厄」,就更難受了。這個「厄」字,有的人把它念成一個「危」字,認為是危險的危,這就錯了。「厄」是厄難,厄難和危險意思,沒有差十萬八千裡,大約只差一根頭髮這麼多;雖然只差一點點可是各位要知道,差之絲毫,就謬之千裡呀!不可以不謹慎。你差一點不是嗎?到那個目的地,就遠了很遠很遠的!那麼我希望學中文的,好像某某人你切記要認清楚這個字。這個字,是讀一個「厄」字,不是讀「危」字。聽清楚了嗎?要特別注意的!這一點點,你念錯了,人家說那個外國的某某法師,連個《心經》都不會念!一個「厄」字,他念成一個「危」字了。那可真危險了。

「度」,怎麼叫度呢?度脫,怎麼叫度脫?度脫就是離苦得樂了,這叫度脫了,也就是解脫了。那麼為什麼不說「解脫一切苦厄」,而說「度脫一切苦厄」?因為這是接著上邊的「照見五蘊皆空」來的。這個「度」含有修行的意思,你雖然照見五蘊皆空了,但是還要去修行;你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你若不修行,單單照見空了,你活該你照見空了!你照見空了又有什麼用!你知道是空了,你感覺到是空了,但是還得要去行去。這是所謂「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在理上你雖然已經明白它是空的,但還要去修行去,才能度苦厄。如果你單單知道它是空的,而不修行,空也就也沒有用;有也沒有用,空也沒有用。你要去修行,要去躬行實踐。這個「度」就是躬行實踐,要你實實在在地去修行,實實在在地去做去,不是像口頭禪一樣,說說:「啊!開了悟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就可以的。你說開了悟了,怎麼樣開呢?怎麼樣得呢?怎麼樣證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說者容易,行者難」,說的是法,行的才是道呢!所以你能說必須要能行。你知道是空了,還要去修行,借這個真空而修妙有。

度一切苦厄,這不是只度一種的苦厄,而是所有的苦都包括在內了。所有的苦包括: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又叫三受。所以,以後有人講經講到三受,問你什麼叫三受,不要再說不知道了。三受就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也就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什麼叫受?受就是你所接受的,你接受這個苦、接受這個樂、接受這個不苦不樂。苦苦就是個苦受,壞苦就是個樂受。你不要以為樂就沒有苦,樂會壞的,壞了就有一個壞苦。不苦不樂受,不要想:「那是不錯了,也不苦也不樂。」那叫行苦,也沒有多大意思。

還有八苦,八苦是什麼呢?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誰能沒有生?有生就有生苦。誰能不老?有人說:「小孩子死了,就沒有老了。」雖然沒有老,但是他根本就沒有一種的知覺就死了。不錯!他沒有老,但是他有病苦、有死苦,也可以說他有老苦。怎麼說他有老苦呢?他死那天就是老了嘛!若不老怎麼會死啊!因為他死了,小孩子也就變成老了。由生到死這期間就是老,所以雖然他的壽命沒有一個過程,但也可以說是老了。給他這樣縮短他的生命,那麼他也沒有避免這個老苦。

病苦,哪一個也不敢說生病是不苦的,是不是啊?生病都是非常痛苦的,你就算開了悟了,生了病還是一樣苦的。

連釋迦牟尼佛都還有「金槍馬麥」之報,你能說沒有老苦、沒有病苦嗎?釋迦牟尼佛怎麼有金槍馬麥之報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往昔因地做小孩子的時候,有一次那個地方的人都沒有東西吃,就有一條大魚在海裡被人拖到岸上,大家就吃這條魚。在魚還沒有被殺之前,這個小孩曾用一根棍子照著魚的頭打了幾棍。所以佛成佛以後,還是要受這個頭痛之報,好像槍刺著那麼痛,這叫金槍。

馬麥之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有一次說了一句錯話,他對一個修道的人說:「你這樣修道還不夠苦行,你若真正修苦行的話,就應該吃馬吃的麥。」等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後,有一年結夏安居,到一個城裡頭,這國王不供養他,只拿一些馬吃的麥子,給釋迦牟尼佛和比丘們吃。所以在因地所造的業,在果地上都要受報的。

死苦,人人都不歡喜死,為什麼?大約就是因為苦的關係。除了生老病死,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這種種的苦,所以叫諸苦。我們現在修行,可以把這些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免去,所以叫「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我有一首偈頌,讀出來給大家聽一聽。

度過苦海出輪迴。一切苦厄就是苦海。你想度過這一切的苦厄,就要怎麼樣呢?就要脫出六道輪迴去,脫出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這一切的這個苦厄,超出這個輪迴。

雨霽天晴月正輝。這個時候就好像雨霽。「雨霽」就是不下雨了,雨停了,天也晴了,就是雨過天晴。「月正輝」,月亮在空中正發出一種光輝。這比方什麼呢?比方我們這個五蘊皆空了;五蘊皆空就沒有雲,也沒有雨了。沒有雲雨,這個天就晴了,也就是「皓月當空,萬裡無雲」,這種境界就是你生出真正的智慧,照耀一切。

乾元道體人中聖。這個時候,因為你已經度過一切苦厄,證得初果,所以身體可以說是純陽了。「乾元」,乾是屬於陽數,在《易經》上它是純陽體,所以叫乾元。「道體」,修道的這個體。「人中聖」,這就是人中的一個聖人。

不壞金軀世上稀。你這時候證得初果須陀洹,斷了八十八品的見惑,你這個身體就是不壞金軀了,世上很少很少的。

脫生何須千年藥。古代的秦始皇,要到蓬萊仙島去找長生不老的藥,以求長生不死。現在你不必到處去找長生不老的藥,你只要度一切苦厄,就可以願意活著就活著,願意死就死,這生死由自己,閻羅王他管不著了,就好像菩提達摩一樣的。

證滅豈待萬劫期。你證得這個滅,就是苦、集、滅、道四諦法中的滅,成了道了,就可以證得無餘涅槃,而且不需要百千萬劫那麼長的時間,很快就可以證得這種無餘涅槃。

二死永亡五住盡。你能度一切苦厄,超出輪迴,得到金剛不壞軀,這時候就二死永亡了。「二死」,什麼叫二死?是不是死兩次?不是死兩次,而是有兩種的生死。一種是分段的生死,另一種是變易的生死。證得羅漢就了了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必須要證得菩薩的果位時才能了。現在這是觀自在菩薩,所以這變易生死也了了,也亡了。這個「亡」不是死亡的亡,只是當「沒有」講。《大學》上說:「而今亡矣」,就是這個「亡」字,就讀成「無」。那麼在這裡的「亡」字可以讀「亡」,也可以讀「無」,但是講就要當「沒有了」講,兩種死都沒有了。

「五住盡」,這五住是指五住的煩惱。五住的煩惱是什麼呢?第一是見住煩惱,本來叫見愛住;第二是欲愛住;第三是色愛住;第四是無色愛住;第五是無明愛住。因為有這五種的愛住,有所執著,所以就變成五種的煩惱。觀世音菩薩把這五種的煩惱都沒有了,下面這一句我們要注意一點。

逍遙法界任東西。這一句,你們要注意,逍遙也就是那個自在的意思,自在也就是這個逍遙的意思,逍遙也就是自由的意思,自由也就是快樂的意思,所以這很快樂的。怎麼快樂呢?可以隨便到各處去旅行。「任東西」,就是你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隨時歡喜去就去;你歡喜到東方藥師佛那個琉璃世界,也隨時都可以去;你歡喜到娑婆世界,那更不成問題,更沒有問題了!也不需要到領事館去申請護照,辦這一些麻煩的手續,隨時你想要去就可以去,這叫「逍遙法界」。

這個法界,不只東西,就連南北也包括在內;不單南北包括在內,乃至於上下、十方都包括在內。你願意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都歡迎你。不會說你想到某一方去,某一方說你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不給你入境。不會的!你願意到什麼地方都可以,所以叫「逍遙法界任東西」。你看!這種境界多快樂、多自在、多逍遙,多自由、多平等。這真是一個真正的平等法界性!你到這「二死永亡五住盡」的時候,就能得到這樣的自由,這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在、真正的逍遙!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苦厄」,到底指的什麼?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
    因為它的內容短小,從本意上來說,極難悟到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再加上牽涉的佛經眾多,到底哪一點與哪一部佛經有所對應,如果沒有通讀三藏,你也無法全部知曉。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很多人喜歡讀《心經》,認為即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也能讓自己得無量福報。如果真的哪一天,遇到什麼事,忽然「開悟」,那麼自己就沒有白讀這部佛經。
  • 到底有沒有閻羅王和無常鬼?(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人在往昔所造的業有善有惡,善惡夾雜不清。所以有時生了善心,但有時又生了惡念。一念善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起了惡念,就想「諸惡皆作,眾善不行。」
  • 返本還原了生死(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一切的眾生都是願意活著,而不願意死,可是就沒有哪一個眾生是活著,不會死的;除非你返本還原,認識本來的面目是怎麼樣生的,怎麼樣死法,生也明白,死也明白。這個明白,並不是只明白理論,而是把真正我怎麼樣生,是不是由我做主?我怎樣死,是不是我自己能說就算?如果是被造化所控制、被氣秉所拘、被物慾所蔽,生死沒有把握,這是一個糊塗生、糊塗死,自己不能做得主。每一個人都愛惜自己的身體,冷也不行、餓了也不行、睡不夠也不行,有很多不行。不行是什麼?不行就是癱子,不會走路。我們學佛是為什麼?就是在生死中爭。
  • 《心經》中一句話,可度一切苦厄,一定要牢記!
    在佛教經典《心經》中,有一句話,一定要牢記,當你理解了這句話,也就理解了生命現象,也就知道了如何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上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句話的重點在最後八個字上,那就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人死後若要做功德超度他,為何須在四十九日內?(宣化上人)
    人死後若要做功德超度他須在七七四十九日內◎ 宣化上人「新死之者」:這些最近死去的,也就是剛剛死去的人。「如痴如聾」:如痴,就像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如聾,也聽不見什麼聲音。「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地獄有閻羅王,閻羅王不是一個而已,有十個閻羅王──十殿閻君。
  • 做善做惡,自然會現出形相來【宣化上人開示錄】
    編按:開示錄(四)輯錄多篇宣公上人關於《楞嚴經》的開示,教導眾生認識修道的要訣、神通異端的真相,以及修持〈楞嚴咒〉的方法。上人並鼓勵學習佛法的人,要用平常心來學佛,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經得起考驗。
  • 宣化上人:到底有沒有閻羅王和無常鬼?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人在往昔所造的業有善有惡,善惡夾雜不清。所以有時生了善心,但有時又生了惡念。一念善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起了惡念,就想「諸惡皆作,眾善不行。」
  • 宣化上人:燒〈往生咒〉,這是落地獄的因,大家不能不注意.
    燒〈往生咒〉是落地獄的因◎宣化上人 一九七八年開示於馬來西亞有人問我世上有沒有鬼,我可以告訴你,鬼不是沒有,但不容易見。更有一些人,還活著便把錢存到陰府裡,以為可以買通閻羅王。閻羅王不是世間的貪官汙吏,隨意受賄的。他見到你這個貪心鬼,反而快點打你入十八層地獄。
  • 閻羅王只要一塊錢
    生死很可怕,隨時都有變化,不一定能讓我們有個完整的生命規劃,誰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但是人們往往定下很長遠的計劃。其實錯了,我要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因為我覺悟到人生無常。」他問朋友:「是什麼樣的無常法?我也常常聽說,但是很難體悟。」這位朋友就告訴他:「不久前我突然倒下去,莫名其妙不能呼吸。
  • (宣化上人)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講述你想要成佛,先要斷無明。這無明也就是生出見、思的煩惱。想要斷這個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事情發生,你不懂,你不明白,這叫無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愛使人生死。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你的見惑和思惑,也就都沒有了。這無明是生死的根本,你想要斷無明,了生死的根本,就是《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什麼啊?
  • 「酒色財氣」不知害了多少人(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一九九O年十月二十八日開示於法國巴黎觀音寺酒色財氣四堵牆 許多迷人裡邊藏有人跳出牆兒外「就是長生不老王」,你能酒色財氣無動於衷,壽命一定長。可是佛教裡說要無壽者相,雖然說無壽者相,但要是不發脾氣、不喝酒、不貪色、不貪財,你願意活多久,自己都很有把握的。願意活久一點,就活久一點;如果不願意活到太大年紀,隨時都可以往生,自由自在,這就是真正的自在。所謂「自在」,是自己常常在,而不是他在。
  • 《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心經》裡說「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也許運用龍樹的「中觀」是個好辦法。如下淺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用「緣起」來解釋世間萬象,認為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中,並隨著因果關係的改變而改變。
  • (宣化上人)
    恭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你想要成佛,先要斷無明。這無明也就是生出見、思的煩惱。想要斷這個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事情發生,你不懂,你不明白,這叫無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愛使人生死。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你的見惑和思惑,也就都沒有了。
  •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20.修行它是苦的一時,你就永遠得到快樂.「宣化上人講述」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古杭梵天寺沙門實賢 撰◎美國加州萬佛聖城宣化上人因為無常鬼不知哪一天他就來,說是閻羅王下請帖了,要請你去到閻羅王對面喝酒,或者去談一談話。閻羅王也不一定喝酒的,你不要聽這個就是對面談一談話;是和你來審判的!「又須以佛法為鞭策」:你要用佛法來鞭策你自己,就是常常打自己,常常用佛法來鼓勵自己不要那麼懶惰。什麼叫鞭策呢?就像那個驢在那兒不走,不做工,你拿鞭子,拍!這一鞭子,這叫鞭策,它就走了,就做工了。我們人不要像驢那麼樣子懶惰。
  • 三年忍辱,了斷夫妻孽緣丨六道輪迴的三個真實故事(宣化上人)
    六道輪迴的三個真實故事◎ 宣化上人等在旁邊的鬼帶他到閻羅王那兒,閻羅王說:「現在先叫他投生做豬去!」他又投生做豬,被人餵得很肥,然後被宰了;回到地獄,這次閻羅王要用油鍋來炸他,他說:「你不必炸我了!讓我投生做人,你留我一隻豬手作證明,讓我勸世人不要造罪業!」閻羅王說:「這也好!」於是讓他投生,生在一個姓劉的家裡。因為他天生有個豬蹄子,一般人都叫他「豬手劉先生」。
  • 眾高僧 高度評價宣化上人
    有一個人問我,你看過宣化上人講的《妙法蓮華經》嗎?能比他講得好嗎?不比他強你還講什麼?我說我不比他強,但是所講不矛盾、是一致的,只不過在見地上有所區別,因為宣化法師講的專業,我講的通俗。《妙法蓮華經》特別好,我要不明白,就看看宣化法師講的,我知道的太有限,證悟的太少,謙虛一點,這沒有失意罪。有人說就你文化高,你給念一念,你也別謙虛,只要沒有功德想,佛、菩薩都會護念你。
  • 在馬路上被車撞死的,這個地方在三年之內會再撞死人,為什麼?(宣化上人)
    不善終死的人,還要繼續受果報!◎ 宣化上人 我們人,誰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這個「死」。人人將來都會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終,有的就是不善終,種種的死法不同。或者和人打架打死了,或者去作戰陣亡了。有的又被車撞死,有的又被山滾下來的石頭砸死,有的又是誤服毒藥毒死了。誤服,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毒藥,錯吃了毒藥就死了。有的是故意吃毒藥去死的,有的自殺而死,有的是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的又不死。你看就這一個「死」,就有種種的分別──死法不同,將來受的果報也不同。怎麼不同法呢?
  • 宣化上人開示:萬魔不退菩提心
    好像你本來是個普通人,借了很多錢,沒有還清楚,在你未發財之前,這些債主知道你沒錢,所以不會來找你;可是等你一發財,這些債主便登門來討債了。為什麼?因為你有錢了,若不向你要,就沒有其他時候可以要回。所以在修道中遇到逆境,更應該向前勇猛精進,而不退失菩提心。所有的債主來討債,就還他們,我們不能扛債不還的。我們將自己所得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們,令他們得到功德,而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 (宣化上人)
    為新死之人做功德,須在七七日內節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宣化上人  講述「新死之者」:這些最近死去的,也就是剛剛死去的人。所以人死後若要做功德幫助他,超度他,須在四十九日以前。因為在四十九日以前,死者的罪業還沒有定,你可以隨時做功德,使他得到這種利益。要是過了四十九天,罪業就判定了,好像法院判罪似的,判決定罪後,就不能再改變了。那麼在四十九日以前,如果能為亡者念經誦咒,就可以超度他,令他得到好處。
  • 無論喪事、喜事,切勿殺生 | 如何為臨命終人「造福力救拔」(宣化上人)
    《楞嚴經》說「羊復為人」,羊既然可以為人,豬就不可以為人嗎?不但羊豬可以為人,就是任何東西也都可以為人,不過換了個軀殼。換了個身體,你就不認識了。這個靈性由人身上搬到豬身上去;由豬身上又搬到人身上來,互相搬家。也就好像我們人住房子,由很高尚的高樓大廈搬到木屋區,搬到最壞的房子裡頭一樣。我們現在做人就好像住高樓大廈似的;等你跑到豬羊裡頭去了,那就好像住小木屋,不好的房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