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偉​: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2020修改版)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朱道偉 上海老底子

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

(2020修改版)

作者:朱道偉

回讀:

➤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

➤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讀者留言集》

(點擊上述文字連結可回讀)

修改版前言

「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這篇美篇,有幸被「上海老底子」公眾號的編輯發表於2019年9月3日刊。因而興起一陣陣靜安寺地區的"懷舊風",眾多老靜安寺地區人的留言,提出很多的修正和補充。可惜的是在近半年後,經朋友轉發詢問才知!近又詳細閱讀了2020年2月27日「上海老底子」又推出「記憶中老家——靜安寺《讀者留言集》」 ,從眾多的留言中,深深感受到老靜安寺地區人對老家的懷念!這種老靜安的情結在我們這些老靜安寺地區人的心中是永遠也無法抹去的,是揮之不去的,是依然記憶猶新!很感謝"上海老底子"這個平臺,創造了一個極佳機緣,讓這些老靜安寺地區人滿懷幸福地,一起回憶我們的老家!疫情期間,宅家再次仔細閱讀老靜安寺人的精彩留言,又激起修改補充的念想和動力。

最近在網上偶而看到,周佩紅的作品:《上海私人地圖"馬路、弄堂、愛和命運交叉的軌跡"》,很精彩,第一次看到描寫老家靜安寺及周邊的散文。在這個滿天飄舞著雪花的季節裡,靜靜地欣賞著她的作品,靜坐思幽,也輕輕地釋然心中對老家靜安寺及周邊的懷念!以往的童年、少年、青年、至成年,一幕幕的成長過程會一一湧現在腦海中。那熟悉的人物,周邊的一切也會浮現於眼前。

冬天是屬於沉思的季節,

隨著年齡的變化,

回憶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與家人、友人一起,

慢慢聊過去的過去也是那麼地溫馨!

靜安寺

靜安寺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地段,無論在公共租界時期,還是在1949年解放後,一直是上海西區文化商業中心,一是有盛名的千年古寺,另一方面也是處於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上海十裡洋場的西端,凡事拍到老上海的電影、電視劇無不都有百樂門舞廳的呈現。靜安古寺建於三國(247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遷入至今的地點(南京西路1686號)更名為靜安寺。早於上海建城。寺內原有八處名勝,取名為靜安八景,(赤烏碑、陳朝檜,講經臺,蝦子潭,湧泉、綠雲洞、滬讀壘、蘆子渡)。當今靜安公園新建的八景園也是由此而來。

春節期間,我們會去寺廟內看熱鬧,因春節期間開放的房間更多,展出的內容與平時大不一樣,樓上會展出一些平時見不到的藏品。

大雄寶殿內有3.89米高的玉佛,目前在中國是最大的。

玉佛

靜安寺的大銅鐘是明代洪武二年鑄造(1369年),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是國家重點文物之一。

大銅鐘

靜安寺山門前的湧泉(馬路中央的古井)更被譽為"天下第六泉"。上海剛解放,我就出生在靜安古寺對面,南京西路1699弄,古井封掉前,兒時的我們是經常在井邊玩。

井口有四、五平方米大,井欄用水泥砌成,比小孩的個頭高些,當時大人講,很深通東海,井口上復蓋鐵絲網,有時能看到烏龜,許是有人放生的吧!靜安古寺前的井,於1966年9月被填沒,修地鐵二號線時重新找到泉源,重建井口。

新建湧泉井,在寺廟大門處

1860年太平天國期間,靜安寺毀於戰火,1880年重建。此後,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日靜安寺廟前,會舉行三四天的廟會,規模很大,南京西路從華山路一直到銅仁路,常德路到愚園路到處是搭起的攤位,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是上海民間每年重要的一項民俗文化活動,該處廟會集市前後一共存在了83年之久,一直持續到1963年才結束。廟會是我童年期間最能回憶起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照片應該是從得利車行頂上拍的

上海的五月溫暖滋潤,南京西路從銅仁路到華山路的廟會地段商賈雲集,遊人如織,街道兩邊擺滿了一個個售貨攤:

有賣床櫃、桌椅、箱子、棕繃、藤綳的家具攤,有賣浴盆、腳盆、馬桶、小板凳、刀砧板、木拖板(木屐)、汰衣裳搓板的木器攤;有賣淘籮、藤筐、竹榻、竹簾、掏耳勺、馬桶刷子、撓痒痒的 "老頭樂"等的竹器攤;

有賣草帽、草蓆、枕蓆、芭蕉扇、食品罩、蒼蠅拍的雜貨攤,有賣床罩、床單、被單、枕套、靠墊、枕芯、棉花胎等的床上用品專攤;

有賣童帽,便帽,鴨舌帽、羅宋帽、風雪帽、布鞋、皮鞋、拖鞋、鞋墊、鞋拔、 鞋刷、鞋油的鞋帽攤;

有賣菜刀、刨刀、剪刀、水果刀,剃頭刀、扦腳刀的刀具攤;

有賣蟑螂藥老鼠藥的小攤頭,還有堆滿了一葤葤碗盤碟勺的陶瓷器皿攤等。

人頭簇擁香氣繚繞的是各色食品攤,賣臘肉、臘腸、臘鴨、板鴨、火腿、扁尖,蝦醬、開洋、苔菜,海蜒、淡菜、紫菜、鹹鯪魚、黃魚鯗、鴨胗肝、黃泥螺、黴乾菜、蓮心、紅棗、黑棗、芡實、薏米、香菇、銀耳、黑木耳、金針菜、百合幹、枸杞子等的南北貨攤;賣糖糕、蜂糕、松糕、綠豆糕、赤豆糕、定勝糕、條頭糕、倫教糕、千層糕、水晶糕、蘿蔔絲糕、松花團、雙釀團、餈毛團、桂花酒釀、酒釀圓子、豆沙水晶包,菜肉大包,叉燒大包、鮮肉大包、三丁大包、香菇蔬菜包、糯米肉丁燒賣等中式糕團餖飣的食品攤,還有賣蛋撻、椰絲撻、白脫酥、蝴蝶酥、咖喱卷、白脫鹹條、咖喱雞肉酥皮餃、奶油慄子蛋糕、椰絲奶油蛋糕、巧克力奶油蛋糕、檸檬奶酪蛋糕等西式糕點攤。

各家百年老店也設立了專櫃,在這裡可以買到梅龍鎮、綠楊村,老飯店、王家沙、喬家柵、新雅粵菜館的特色菜餚點心,如:荷葉粉蒸肉、走油蹄膀、特色燻魚、鮮肉響鈴、蜜汁火腿、新雅蝦仁、四喜烤麩、蟹粉獅子頭、煙燻鯧魚等等,應有盡有。

(摘自網絡文章)

1862年,這條路被公共租界命名為Bubbling Well Road 即"湧泉路"、或稱為靜安寺路,1945年抗戰勝利後才稱為南京西路。

靜安寺路最初為土路,長約3.22公裡。1869~1896年期間陸續鋪設碎石路面,兩旁的梧桐樹是種於1891年。1927年靜安寺路才改鋪瀝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寬達15.25米。

1949年上海解放前靜安寺就是滬西地區交通網絡中心。1908年,以靜安寺為起點的上海第一條電車線路開通,這一帶日益繁榮。

靜安寺向南通往徐家匯,往北通往曹家渡,往西通往虹橋一帶,往東即是十裡洋場起點直至外灘。上面照片中列寧緊握拳頭,目視前方!有人問起下面一行字是什麼內容?老同學友林兄的解答是:沿著列寧開闢的革命道路前進!他的記憶力更好!

華山路南京西路路口舊照

靜安寺一帶,30年代前以獨立花園住宅為主(例如哈同花園),30年代以後就以公寓和新式裡弄為主,抗戰期間,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沿馬路陸續開設眾多商店,一些高檔的商店,銀行,銀樓也紛紛在靜安寺設立分號,相繼出現百樂靜安等大商場,影院和舞廳也相繼湧入靜安寺附近,40年代末取消了租界後,交通越益便捷,商業也更繁榮,商場的規模進一步擴大,華山路、愚遠路、南京西路一帶,漸漸形成上海西區的商業中心、一個時尚繁華之地。

我的家在靜安寺,就在這座千年古剎正對面,南京西路1699弄裡(現在伊美時尚廣場的位置),我出生在這兒,童年成長在這兒,1959年我們家遷往靜安公園另一邊的延年坊,延續我的學生時代直至文革、上山下鄉離開老家、七七年恢復高考又殺回靜安寺,我們家一直居住到整條街的動遷,經歷過的四十多年往事歷歷在目,對靜安寺的所有,仍然是記憶猶新,這個情結在心中是無法抹去的,就像許多老靜安人所說,"靜安情結在老靜安們的心中是就像無法抹去的初戀情人。不僅是她的美麗和繁華,還有她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令人痴迷和陶醉。她像陳年美酒,逾久彌香"。

南京西路1699弄思義坊

1699弄1-11號解放前稱為思義坊建造於1923年。而1699弄深處39號一69號是屬於早期繞泉村,建造於更早,1912年,以後擴建到101號。

我在1699弄居住了十年,對思義坊裡一些鄰居,都是停留在童年時期的一些記憶,1號樓上的顧家,1號裡後廂房的好好媽,對面廂房的陳家(陳老師在南洋中學教數學),3號裡顧家,9號樓上也是有小學同學,U型小弄堂底是11號張志秋醫生家,記得進門是天井,左邊是張醫生接診看病工作室,可通往樓上,右側是他們的小禱告室,通往小花園,室內有鋼琴,姐姐同學,張家小妹妹常在此練琴。轉過來是平房,13號蔣志英家(幼兒院、小學都是同班同學),15號毛家和阿寶媽家(童年常去阿寶媽家)。雙號在1699弄主道另一邊,弄口電報樓後面是2號,後面是4號(範家,多多家,童年的小夥伴)……。

許多小學同學,任嗣良、勞有林(聞名資深新聞記者,小學裡在他家裡開過學習小組),很高興近60年後,通過上海老底子平臺建立微信聯繫),宋則民,吳常禮,尤鈞民,尤惠敏,陳迺偉,都居住於1699弄,弄堂到底,是大學同學陳修池家,她家右轉,過了吳常禮和尤鈞民家,下臺階就是屬於華山路127弄,與1699弄通的。最早應該有一扇鐵門。居住在思義坊還有王金皓(25號)。南京西路小學原稱為濱海小學,在延年坊裡,靠近靜安公園一邊。五六年級時,才合併到愚遠路第七小學。小學同學都住在靜安公園周圍這一片。華山路上的顧xx(米店)王xx,(煙紙店),阿忠(棉花店,通過上海老底子平臺也取得了聯繫)都是小學同學。弄堂口有一老皮匠,似住在弄內小學同學宋則民家附近。2020年2月27日上海老底子又推出記憶中老家-靜安寺《讀者留言集》 ,從中看到許多1699弄老鄰居的的留言,很感動,有機會一定會見見面,聊聊過去的1699弄。對1699弄中已去天國的四位老同學表示深情的哀思!

南京西路1699弄原址,現為伊美時尚廣場,靜安寺地鐵站華山路出口。

1699弄西邊第一幢樓(近華山路),早期似是靜安分局前身, 後成為保險公司和電報局。再旁邊依次為皮鞋店,牙醫疹療所(張醫生私人診所),小小的舊書店和長江刻字廠華山路門市部。

1699弄東邊一幢樓(南京西路1693-1697號)就是當時很有名氣的得利車行(老闆徐文淵),家的後門正對著得利車行後門。得利車行成立於1922年,比思儀坊的歷史還早一年。早年要買永久和鳳凰牌自行車可要早早來排隊的,後來又執行憑票供應。

得利車行

那時的英國品牌,"蘭苓,海格列斯"在上海也是名聲很大,富家子弟手上名片。

得利車行往東是關帝廟,很小,知道的人不多,也就是我們住附近的小孩還捉迷藏到這地方。關帝廟外牆是廣告欄。旁邊是20路電車調度室。再過去就是靜安公園了,牆外靠馬路邊設立了長長的電影畫廊,凡是有新的電影即將公映,畫廊必定展出該影片圖片。可以從中了解到故事梗概。不僅國產片,外國影片也佔有重要地位,如西班牙《騎車人之死》、聯邦德國《柏林情話》、民主德國《科倫上尉》以及許多蘇聯影片。這個畫廊好像一直延續到了60年代初期。小時候常去光顧,後來增加了報欄,傍晚來此閱讀新民晚報的讀者很多。靜安公園大門口很小,這張照片看來是入冬時拍的。當時大門就是很簡單的。

我的人生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生活經歷與靜安公園之間,留下深深的情結,她是我童年的回憶,少年的憧憬,學生時代的記憶,直至今日,每年每次來到靜安公園,高大的梧桐樹,舊日白色的大理石西式涼亭,綠色大草坪還是那麼熟悉,坐在長板凳上,靜靜想著往事,耳邊迴蕩著童年,少年,學生時代的嘻笑打鬧的聲音。每年夏天小夥伴們在公園裡捉蟋蟀、蜻蜓、蝴蝶,及隨居委會人員組織滅蚊,趕麻雀的景象都會湧現出來。就是成家立業後,還會時常帶小孩來這公園。一進公園的大門口,最令人忘懷的,就是這兩旁齊整的三十二棵梧桐樹,如今我老了,可它們比我更老,棵棵都已有一百多歲了!那還是1897年建立外國公墓時栽種的。如今樹幹高大粗壯,似威武衛士、列隊巨人,站在公園入口,一眼望去,綠蔭如蓋,鬱鬱蔥蔥,一條很幽靜的綠色長廊,但現在似乎少了幾棵。我在魁北克家咐近的小路,也發現類似的景點,會即刻聯想到老家靜安公園的門景。

靜安公園前身是外國"墳山",梧桐樹、大理石西洋白廳,以及哥德式教堂都是舊物。白色西洋廳是墓室改建而成大理石亭,雕刻精細,結構別致,中間是大理石桌、凳,面積約20平方米。我們童年時,它是安放於現在八景園的位置,現移置於公園的南端。而在南端,曾經有一座紅磚哥德式教堂,內設禮堂,火化間,化屍爐,骨灰盒陳列室,到1949年己葬5353穴,其中90%為外國人。

1953年市政府撥款18萬元將公墓改建成靜安公園。上小學時每周勞動課就是到靜安公園,為冬青樹捉蟲。那時公園還在建設之中,時常過能見到遷墳後留下的石碑,還沒填好的墳坑。那紅色的教堂,火化間直至1978年才拆除。1950年"二.六轟炸"的時候,那時的外國墳山不幸也挨了一顆炸彈,所幸沒扔到1699弄,倖免大難!

公園南部教堂

大理石西洋涼廳,如今是遊客下棋打牌的好地方。

靜安公園往東是鼎新園,最早是美康食品公司,賣西點、賣冷飲,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轉成陶然亭飯店,以蓋澆飯為特色,沒多久改為鼎新園,專賣糕點點心,松糕、冷團、 赤豆糕、定勝糕、條頭糕、松花團、雙釀團、餈毛團、青團、桂花酒釀、酒釀圓子等,很有特色。1981年年底樓上開了酒樓,我的婚禮就在這家酒店裡面舉辦,所以對我們小家庭那是更有特殊的情懷。

鼎新園隔壁就是廣東店"公成號",廣東燒臘烤鴨,叉燒,烤肉十分出名,後期與旁邊廣東土特產商店,水果店一起,成立立豐廣東土產食品店。早期工場間就在延年坊第二條弄堂的第二間30號(陳家)。應該有許多人還記得每天十一點左右,在延年坊30號門前排隊買牛肉湯的情景。

南華五金店(與華山路公共廁所旁邊的五金店,都是顧家兄弟經營)。旁邊就是延年坊(南京西路1603弄)。延年坊是1928年建造的。弄堂大鐵門,上方建有過街樓,下沿有石刻"延年坊"三個大字(鐵門於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時,被扔進大溶爐),延年坊是標準新式石庫門建築,生活設施煤衛齊全(後期搬進人家多了,就不一樣了,不是每家都有衛生設備),前門大,進去天井,客堂,兩旁廂房(前後廂房,中間衛生間),客堂後面有後天井加廚房,有後門出入。上樓後分客堂樓,左右廂房,後面亭子間,有鐵製樓梯通向曬臺(亭子間頂上)。延年坊弄內有四條小弄堂,小時候我們都稱之為第一弄到第四弄,弄內單號在東邊,雙號在西邊。大弄堂的兩旁第一家,二樓都有陽臺。第四弄有圍牆,東邊弄底後來為方便居民進出,開了一扇腰門,與常德路81弄的嘉禾裡相通。西邊圍牆外就是靜安公園。我的小學就在第二弄的西邊底(24和26號)。因而在延年坊有13個小學同學,相互之間是最了解的了。延年坊拆遷後,更不知他們的去向了!延年坊弄口曾有一小木房,是弄堂看門人待的地方,居民給老看門人一個雅號稱他為"老巡捕"。老人住32號裡,小毛豆的爺爺,戴著圓形的老式黑框眼鏡,嘴巴癟癟的。弄堂口也曾有過富弟煙紙店,居住第一弄東側的周阿姨補絲襪攤,陸家水果店攤,廣東鹹魚攤,弄堂口還有少不了的讀報欄。

1959年我們就搬到延年坊,在這條石庫門新式弄堂裡生活了幾十年。渡過難忘的青少年時代,文化大革命,1969年上山下鄉離開靜安寺的家,直至1977年恢復高考,從黑龍江考回上海,又重新回到靜安寺的老家。以後結婚,又出國留學算是告別了延年坊,但出國前還不間斷地帶著孩子回家看父母。1996年因拆遷,家從靜安寺這樣中心鬧市搬到浦東新區。對於我們這一代人,對延年坊裡留下太多的故事,成長的經歷,太多的人物,給自己是留下深刻印象,鄰居,同學,朋友,一些長輩等。從第一條弄堂到第四條弄堂,每家每戶都是那麼熟悉。1號裡亮亮,3號裡蘇家三兄弟,7號裡開先,11號七弟,13號王家,陳家,沈家,"紅衛兵",15號阿明、吳阿姨,17號陳家,小家真,裡弄食堂(媽媽可是負責人),19號寶寶,21號的傳豪。沿街面的玉龍,廣東阿婆,周阿姨,阿榮,大李子,阿明,阿華等等少年時期弄堂小夥伴,小學同學和鄰居,那時一起玩的情景,一起打球,一起打牌,一起做官兵捉強盜,甚至一起翻牆入靜安公園等等,就連許多細小的事情都會歷歷在目,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事情。這種情結,是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才會留下的弄堂歲月。對老家許多回憶,實際上就是對這片生活過的地方(靜安寺、1699弄、延年坊、以及周圍的商店、弄堂、建築)回憶,留念和熱愛,留下珍貴而又美好的往事!沉澱成一段人生!

後門照片

延年坊的東面依次為華東搪瓷店,源源中西藥房(後改為靜安化學試劑商店),銀器店(同學家開的,後來關掉,改為靜安區第五十糧店),滄州理髮店(當時比較高級的理髮店,進去的大部分都是時髦人士。門口掛著漂亮的珠簾,二旁就是理髮店標誌,一對玻璃燈,滾動著紅白藍三色圓柱。沿街的櫥上放著許多時髦髮型照片來招攬顧客。後門直通延年坊,與裡面的大師傅都很熟悉,晚間常與王福安下棋。),恆靜裡(南京西路1587)小弄堂,(弄內王家後門通延年坊,少年時,時而偷偷從此門回家),小弄堂另一邊曾有個廢品回收站(街道主辦),常德路拐角處是一家保險公司(前身是一家舊貨商店)。保險公司的對馬路,轉彎角是徐勝記印刷廠,外面是大型廣告牌。

常德路朝北方向可以見到常德公寓(張愛玲曾二次居住在此)和靜安區沙眼防治所。解放後,馬路中央偏西方向有一小花園,二排筆直的銀杏樹,增添了一條風景線,少年時也是經常光顧的地方。

常德公寓

南京西路常德路口是大型廣告牌,後面是徐勝記印刷廠,往靜安寺方向依次是南京西路1600弄牛家花園,隔壁是靜安寺聯合診所(後成為煤氣公司南京西路辦事處),吉美村(南京西路1610弄,1937年建造,新式裡弄),可通往愚園路,小學四年級時,我們弄堂小學合併到愚七小學,上學時,出延年坊後,穿過吉美村就到愚七小學了。吉美村也有許多幼兒園和小學的同學。這麼多年名字都忘了,有一個小名叫西多的還依稀記得。因去他家較多原因吧!(美篇經上海老底子轉發後,今年在上海與西多建立了聯繫方式,很高興看到他的近影,還留有一些幼時的影子!)

愚園路第四幼兒園(以前我就讀時叫幸福幼兒園)是在吉美村後面,是一座花園洋房裡,屬於愚園路上的,門口有大鐵門,幼兒園教室門廳、門柱及臺階都是大理石,老房子,很洋派,教室裡打臘地板,教室前面是小操場,高高圍牆,樹木也是高高的。曬上一張1955年幼升小的畢業照,最後一排左三是黃老師,第一排右一是福賚,第二排左一是1699弄小學同學尤惠民,第五排左五是1699弄小學同學蔣志英,右三男孩姓沈,第三排右二就是西多。那麼多年,這些童年小夥伴都在哪?(從讀者留言集得知有三位幼兒園夥伴通過照片相認,西多也有聯繫的方法)

1955年幼升小畢業照

吉美村西側南京西路1612號原先是香燭店,也曾作過炒貸店和自行車修理行,最後是萬寶家電商店接盤。西邊南京西路1614號原來是家冰箱店,後成為地段醫院針灸間,(進門走道很小,進門就是一股艾葉香味。)後期是靜安區牙防所遷入(謝謝吉美村沿街居住的老姐姐提供的信息)。隔壁就是南京西路1618號,一直是徐重道中藥房,招牌很大,引人注目。門面挺大頗具氣魄,進門還得上幾級石階,進門光線較暗,很安靜,一股中藥味僕鼻而來,大堂左右擺放幾對太師椅,顯得莊重。西側就是合作社,專買糖果糕點,少年時代經常光顧之地。旁邊是一家買布料的棉布店,因常有打折促銷活動,媽媽是常來的。兒時隨媽媽來此店,感興趣的是店裡結帳時,頭頂各條鐵絲上,滑來滑去的鐵夾(一種收銀結帳方式),像一隻只鐵蝴蝶。店裡有專一的收銀員,營業員開好單子收好錢,放在鐵蝴蝶裡,通過連到收銀臺上方的鐵絲,進行傳遞。隔壁早期是百樂洗衣店,門口也有一位像延年坊弄口周阿姨一樣,專織補絲襪的婦女。

下面照片中最右側,南京西路1634弄就是西廟弄,1912年建造。屬於舊式裡弄,與北面的東廟弄(愚園路67弄)統稱為廟弄,照片中的"高樓"是太陽公寓。

西廟弄弄堂不寬,石板鋪的路,弄堂口西側是太陽公寓進口,是一棟五層樓房。似是交通大學教師住房,高中一同學住這棟樓裡,1969年她去了黑龍江北安農場一分場,網上見過她們農場三十年時聚會留念照片,現不知在何處,老同學們也正在尋找她。(2018年的年底,老同學己聯繫到她,半個世紀再相遇相聚,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的奇事,2019年春補),西廟弄東側還有一個敬義坊,新式石庫門建築,在會作社背後,通吉美村。張愛玲傳中,也提起"文學研究會"發起人鄭振鐸長期棲身靜安寺廟弄。西廟弄西側有些板房,是臨時搭建的簡易平房。比廟弄的路面高出二格臺階。有一趙姓女同學住在近東廟弄的平房。她家人似是幫人家做做針線活、鏽枕套、代客拷邊等。解放前在西廟弄口時常有一些美國大兵光顧,他們從黃浦江上岸,沿南京路一路玩到靜安寺。他們袋中無錢,於是就會變賣隨身軍用品,例包、皮帶、眼鏡、皮鞋、打火機、壓縮餅乾和巧克力等,販子收購後,就在西廟弄口轉賣,後來就形成一個市場,延續到50年代初。文革前平房住家有些家庭婦女幫助做做針錢活的。改革開放初期,做生意人家逐步增多,賣小孩玩具的小攤就多了,賣卡通片等,一度成為小孩,學生每天放學後光臨之處。東廟弄的房屋較正規是一些花園洋房。弄口有中共上海地下黨負責人劉長勝古居,上海地下黨秘密聯絡機關舊址,離極司菲爾路76號很近啊!

西廟弄口朝西華山路方向是九星服裝店。西邊是五四文具店, 裡面品種很全,賣各種顏料,各種紙張,店名改過多次。隔壁一家石刻店,專刻墓碑,同時兼賣金魚。再過去就是老虎灶、煙紙店,內開茶館。

東廟弄口劉長勝古居

下面一張照片中右側,電線桿位置,那是南京西路1664弄,泰利巷,舊式裡弄,1911年建造,屬靜安寺地段早期建築,童年時我們稱為靜安村。弄內有許多中學同學,云云,豪豪,小浦東,木根,小王都住這條弄堂。弄堂到底,有一條一人走的小道可通到西廟弄,一般知道的人很少,限於小孩和學生而已,大人是不會去走的。泰利巷旁就是亞細亞副食品店,專賣外國火腿,也有中國各種肉類雞鴨蛋和豆製品。亞細亞副食品店在張愛玲傳,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裡曾出現過。描述她買菜的情況。

亞西亞旁邊一直是水果店(名稱不同,早期叫立豐行),靜安寺廟西側開過香燭店,有一種叫"印度奇南香"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不久以後改為花店過,然後是同茂百貨店,一家陶瓷店(後來門面被廟裡收回,改為靜安寺廟專門提供素麵的店堂,寺廟也搞三產)。

解放前靜安寺地圖一角:1,常徳公寓(爰林登公寓);2,吉美村;3,愚四幼兒園位置;4,廟弄;5,泰利巷;6,亞細亞;7,靜安寺廟;8,原愚園位置。

南京西路華山路口拐角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半圓形的建築,門二旁的窗戶都有鑄鐵護欄,裡面營業櫃檯感覺很高,反正小孩根本看不見裡面的工作人員。華山路銀行正門旁是另有小門,從此可上二樓。

南京西路華山路的十字路口中央是交通警察崗(沒有封閉的亭),上方就是一面遮陽的傘。後來才改建成圓柱形崗亭,中間柱頭上安裝紅綠燈。

馬路對面,1699弄,西側電報局,拐彎就是華山路。在華山路長江刻字社往南就是顧家米店,王家雜貨店,也賣酒,阿忠家棉花店,水果店,民生廣東食品店,過去就是華山路127弄,靜安公園華山路段的圍牆。

進入華山路至愚園路口,這一路段也是熱鬧非凡,雲集了一大批名店。不管是梅蘭照像館這一邊還是對面老大房這一片,因有幾個交通站點,上下乘客特別多,似南京路上步行街。銀行拐角往北的門面依次是參茸補品商店,梅蘭照相館(靜安寺附近幾家之中屬於最好一家,我結婚照就是在這兒完成的),往西隔壁是義泰祥鐘錶店(二開間門面)和大北鐘錶店(一開間門面),這二店公私合營後合併為義泰祥鐘錶店,後稱享得利鐘錶眼鏡店,一家門面很小的專賣火腿和鹹肉的店(「正豐火腿」),鴻運齋熟食店(門面不大生意宏火,醬鴨有名氣,色相味記憶猶新),15路電車調度室,報邗門市部(門口集郵愛好者雲集之地),雜貨店(賣香菸,香灶,春節期間賣炮竹小煙花等),靜安小學(華四小學),前面亞細亞那張照片上可看到靜安小學教學樓,頂上有攔網的操場。旁邊是樂村酒家(記得高中一同學婚禮在此酒店舉辦),大同綢布店(很大,小時常隨母親光顧),拐角處是一家錦旗店(愚園路169號),往東是街道辦事處,再過去就是郵局了。

銀行對馬路拐角就是大發南貨商店,(門面很大,商品齊全,天南地北的南貨都有,住在靜安寺生活上是十分方便)。

大發南貨店對面就是正章洗染店 (1925年成立的老店)。正章旁邊往南是"老街",一條四通八達的老式裡弄。街口,華山路80號可是靜安寺一道不可缺的「風景綫」,莫蛟鴻先生這樣描述:「這座〖WC〗在火紅的年代是城市稀缺品,為周邊市民及途逕者解決了無法抵擋的功能;在寸土寸金的地段能有如此規模(二層式)應急點留下了贊不絕口的豐碑"。往南是顧家的五金店,大隆煙紙店,南側有一弄堂(小門通裡面住家),華山點心店,早晨也是很熱鬧的,建材點,弄堂(127弄對面),常鍾小學後門,(以前是私立小學,哥哥姐姐都是這所小學畢業的)。中學同學華蔭榆也住這條小弄堂裡。

正章洗染店往西是家茶葉店,生意紅火。再過去是電力公司的機站,鴻雲齋熟食店,其醬汁肉可是大名鼎鼎。店前就是57路公交車的下客站。再過去是南京西路1793弄,修鎖攤,白鐵修理店,日用雜貸店和配玻璃店,弄堂,朝西就是市少年宮後門圍牆。

中國福利會少年宮

大發南貨店旁邊,往百樂門方向依次為,新華書店(華山路42號),眼鏡店(華山路34號),西區老大房(華山路24號,它的顯眼標記是圓框裡填寫一個"真"字。專賣各種蘇式糕點蜜餞,各色玻璃紙包的糖果,牛皮糖、酥心糖,最有名的是現做的鮮肉月餅,糖炒慄子),新元泰水果店,中南大藥房(西藥房)。拐角是元元帽荘,拐到愚園路上就是中西照相材料商店和永固無線電商店,再過去就是愚園路235號新華園,再過去就是和平路愚園路口。

元元帽荘對面就是百樂門舞廳。

百樂門舞廳,建造於1932年,是楊錫鏐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從當年上海灘傳誦一時的詩句:"月明星稀,燈光如練。何處奇足,高樓廣寒,非敢作遨遊之夢,吾愛此天上人間。",足以流露出當時上流人對百樂門的喜愛!百樂門作為老上海的文化底蘊,對靜安寺,甚至整個大上海留下深深烙印。提起老上海就會想起她,想起她,旗袍、爵士樂、蹦擦擦旋律就會浮現和迴響,似乎又聞到瀰漫著70多年前老上海的氣息和空氣。上海夜生活的開始比香港早20年。百樂門舞廳成名法寶之一就是二樓大舞廳的"彈簧地板,跳舞時地板會出現傾斜或顫動,產生動感,這是百樂門舞廳的一絕。解放後舞廳取締改為紅都劇場,小時候父親周日休息天常帶我來聽京劇,因離家太近,弄堂口就能看到劇場。

紅都北面有一家規模較大的舊貨商店(永樂調劑品商店),舊貨門類眾多,店裡常年都擁擠著淘舊貨的人。文革初期,抄家來的紅木家具、古董藝術品、鋼琴等堆起來了,價細便宜的不可想像。再隔壁便是百樂商場的一個進出口。百樂商場和靜安商場都是靜安寺地區,具有一定歷史的兩大商業中心,40、50後的人會對這二個商場有深刻印象,年輕人都會對中百九店有記憶。

百樂商場其實是由眾多平房商鋪組合成的規模市場,正式的進出口有三個,兩個在在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上,其實通過沿街門面店鋪也都可以進入商場內部。商店有綢布店、床上用品店、絨線店,和花鳥店,賣金魚熱帶魚、多肉類盆栽(仙人球、掌,寶石花、孔雀花等當時比較罕見的品種)。最後一家是老字號"老松盛"的點心店,這裡的小籠包、蝦肉餛鈍在附近頗負盛名,算是比較高檔的。面對著"愛文義路"(北京西路)是擁有三間店面是糕團店,出售壽桃糯米糰、松糕赤豆糕方糕定勝糕,在重陽節的時候,大的蒸糕上插幾面小三角紙旗,以黃色為主調夾雜著紅藍諸色圖案,小孩眼裡很有一種儀式感神秘感。當時北京西路到此成為"斷頭路",對面就是軍人俱樂部。商場的另一頭從愚園路入口進去,儘是賣針頭線腦各式紐扣發卡梳子小商品小百貨的鋪子,右轉後有售賣簡單家具(摺疊桌椅)的店和百樂門的後門,這個小弄堂朝東可通向萬航渡路,出口對馬路就是萬航渡路49弄(通北京西路1729弄這條大弄堂)。由於商場頂棚長年漏雨歷經多次修繕,大概房齡也老了,後來就徹底消失了。(摘自網絡文章)

百樂商場裡老松盛小吃店

靜安商場是百樂商場的姐妹商場。沿愚園路向西,大約一二百米就是其所在地。沿路也還是幾家擋次顯得較高的理髮廳。靜安商場兩個口子如兩條弄堂並列,比起百樂商場檔次要差點,多數商店也顯得分外凋敝。之所以提到它,因為這裡有一家"大滬電影院",專門放映三輪舊影片,放映的信息經常和平安電影院一起登在報紙的電影廣告欄裡。不過生意倒是出奇地好,還常常亮起"客滿"的霓虹燈。少年時期會經常去看電影的,票價便宜,1角,只是沒有大影院的冷氣,唯有高高垂下的電扇送些風,聊解暑熱。這個商場裡開著兩家照相館倒也有自己特色。它們專門拍攝戲裝照片。那時有許多迷上越劇的小姐少奶奶都到這裡來照相,由店裡專職化妝師按照她們的要求,提供各色戲服、鳳冠、頭巾,乃至髯口,把她們妝扮成她們"偶像"在舞臺上的造型,滿足其心願。(摘自網絡文章)

靜安商場往東是愚園公寓,這是一排三層樓的公寓,分好幾個門洞,先要往下走兩階臺階,有一塊十多平方米的門廳,麻石子地,然後才是上樓的樓梯,小時候感覺這些公寓房裡很安靜。

百樂門斜對面郵局老照片

公寓東側是一家服裝加工場,百樂商場愚園路進口,套鞋店,萬歲照相館,百樂門理髮廳(在靜安寺屬於高檔),轉彎角就是百樂門。

愚園路膠州路口自由市場

愚園路和膠州路的較彎角子是一處火車票代售點。春節前夕要買火車票,這兒可熱鬧的很!隊伍往往排到隔壁弄堂的深處。弄堂往北就是向群中學的本部。

大發南貸店與和平路之間的報刊廊

大發南貨店往西就是和平路。路口有一些小攤,進入和平路西側原是德濟醫院,後改為戲曲學校,靜安越劇團,戚雅仙是團長吧!看門人是阿彩阿姨。記得門前擺了許多康樂球的攤位,打汽槍和套圈圈的攤位,小學時去玩過。和平路通愚園路,北路口有個熗餅攤也有點小名氣,老闆是山東人,做的熗餅很有特色,給附近居民留有深刻的印象。和平路往西是一家賣香燭的店(大有興),後變成酒店,落秋時買大閘蟹有夜市。朝西是洪餘醬園店(後稱萬裕新醬油店),小時候母親也差我,來買點醬油、醋、豆辨醬等。隔壁是茶樓,和平食堂,後改為南京飯店。記得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飯店裡有賣油條豆腐漿,一根油條要二角伍分,很貴,那時能吃上根油條是多麼想往的事!飯店西側聯合診所,後改稱為延安西路地段醫院。再過去應該是靜安浴室一條弄堂了,長寧冷庫,冷庫門前是57路起始點,周末去西郊公園可得排好長的隊。

愚園路靜安寺救火會,旁邊就是烏北菜場

回過來再看常德路這一邊,南京西路1550號,常徳路頭上的培進女中,解放前是程霜生公館,後來女中遷走後,成為靜安區公安局。門口還保持原先的一對石獅。隔壁1522弄是花園住宅區,新式弄堂,1930年建造的。由34幢連體式花園住宅組成,配有衛生、暖氣等全套設備私人汽車間,解放前租金達每月300餘銀元,屬於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再往前是上海咖啡廠,路口(銅仁路)轉彎處是弧形門面的上海咖啡館,窗戶之間沒有間隔,整個窗框兩頭呈圓弧焊形,非常別致且洋氣!"上咖"早期是CPC咖啡館,往東望過去,上海市外事處,波蘭領事館,兩個機構的外牆上都有閱報欄和新聞圖片宣傳櫥窗,觀看的人眾多。

南京西路1522弄

靜安分局對馬路就是精華家具店(1549號),東側南京西路1537弄(金城別墅),建於1932年,由一家"金城銀行"的企業投資興建。金城別墅居住人家一般是身份地位較高的知識分子教師,醫生,工程師,解放前的一些資本家。文化大革命時期金城別墅一度被改名為"滅資村",上世紀80年代恢復原名。金城別墅東側是華孚木器店,兩家前店後加工場的沙發店,美芳照相館(後改為前哨照相館),附近曾還有家門面很小的郵票店賣各種外國郵票,小學期間也多次光顧過。聽老人講,邊上解放前有個小舞廳,"培爾蒙舞廳」,小而有名,解放後關了。過了銅仁路就是中蘇友好大廈,解放前的哈同花園。

少年時期,對南京西路常德路(南)轉彎角更熟悉的地方,叫"黑炭門"。這兒原是一家柴爿店,出售柴禾,燃煤,煤餅、煤球,黑牙牙一片,進口邊上是擺小人書攤(連環畫),小夥伴都把這地方叫"黑炭門",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黑炭門"就是小人書攤子的代名詞。一分錢看一本,上下冊二分。"黑炭門"旁邊也時常有些小販賣"香菸牌子",賣玻璃彈子,橡皮筋。南京西路常徳路口是電車一場進場車的拐彎處,彎度大,所以行駛速度也慢,小學期間曾學鐵道遊擊隊扒火車,在此處與小夥伴們一起練過扒車。現想想當時膽夠大的。黑炭門往南印象最深是電車一場和安義路菜市場,我們家買菜就在安義路菜場,安義路是條小馬路, 原來叫安南路,早期是條"彈硌路,原來改為柏油馬路。安義路南側建造有"慈厚南裡"和電車一場,北側建有"慈厚北裡和"泰威坊"(通南京西路和銅仁路),後來與金城別墅也通連。安義路菜場也是張愛玲光顧的菜場,安義路上南裡第一排有一幢二層建築(63號)緊靠電車一場,是毛澤東舊居。

安義路63號,毛澤東舊居

過去的安義路南北兩側沿街是非常熱鬧的,有米店、肉店、飯店、南貨店、煤球店、剃頭店、裁縫店、百貨店、車行、五金店、茶館老虎灶、藥材店、保姆介紹所、點心店、典當、布店、豆腐店、還有各種飯攤、粥攤和點心攤,非常熱鬧的地方,一早就鬧猛起來。下午菜場收攤後,一些名間藝人登場,賣狗皮膏藥,活狂人出巴戲,揑面人,打康樂球,打汽槍,水果攤,小吃攤賣熟食攤也紛紛登場,一直熱鬧到晚上。

靜安寺的往事似乎是永遠也寫不完,

在我人生成長的記憶中,

她是最美的一頁之一。

如今老靜安寺雖已逝去,但一個嶄新的國際化的新靜安寺挺立在曾經的老家,回國重遊故地,新靜安與上海一樣,帶給我們是驚喜,老家變的更美麗,更光彩耀人!

冬天,是屬於沉思的季節,坐在窗前,望著那披滿銀裝的街景,看著那漫天飛舞的雪花,靜靜地聆聽冬天的聲音,默默地回想著遠方的老家靜安寺,記憶中的那些往事幕幕重現,享受那種老年人特有的、暖暖的感受!

鳴謝:朱道偉先生賜稿分享!

來源:「Dao Wei Zhu」的美篇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朱道偉​:記憶中的老家——靜安寺(2020修改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老家的柚子樹,記憶中的守望
    我的老家梅港鄉董家店,我記憶中老家那棵柚子樹還好嗎?是否還依然健在?自從外婆去世後,已經很少回去了。那棵樹還是外公在世的時候種的了。外公過世得早,那時我才三四歲,但我記憶中卻一直對他留有深刻的印象,後來從母親嘴裡知道,每當母親和父親回老家時,總是在柚子們成熟後,外公除了拿出甘蔗、花生等地裡的特產外,就是捧出一大堆的橘子和那碩大的柚子來招待他們,父母走時他還要裝好多讓他們帶回去。再後來,有了姐姐和我,於是每次我們回去後,總會帶走更多的柚子和它的夥伴們。每次他上成都來,只要季節合適,也總會提上一大包。
  • 《Android》牧羊人之心修改版
    卡露蒂亞•朵阿貝,「牧羊人之心」,在這片廣袤大地上生營的人類先祖語言中,它是「家」的象徵,是的,卡露蒂亞,就是這塊大陸的名字。
  • 玄仙傳奇修改版無限鑽石
    玄仙傳奇修改版無限鑽石介紹 玄仙傳奇修改版這是一款人氣非常不錯的傳奇遊戲。遊戲中玩家將來到一個經典的傳奇大陸,這裡有很多玩家熟悉的副本和boss可以挑戰。
  • 2020年PanDownload盧本偉修改版發布!高速下載時代恢復啦
    近日,由個人開發者維護的PanDownload盧本偉修改版更新,版本號為:PanDownloadLBW3.5.3M,支持百度文件高速下載,支持幾十M每秒速度高速傳輸,我們的PanDownload高速下載恢復啦由於PanDownload盧本偉修改版非官方版本,目前穩定性未知,通過測試使用中,PanDownload基本可以滿足我們正常需求使用。
  • 老家的樹——記憶
    70後的我,也許在農村長大的原因,對老家的樹總有一種眷戀與記憶揮之不去!那或高或低的各種樹木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夢裡!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老家的房前屋後或者院子裡外一般都會種幾棵樹,這些樹不知種於何時,反正打記事起就已經生長在那裡了。
  • 上海地道美食推薦上海靜安寺/南京西路餐廳美食攻略/排行榜,上海靜安寺/南京西路特色餐廳推薦/小吃/大全【攜程美食林】
    今天本君將這款神器作為福利放在下方圖片中,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掃碼拿走,終身免費觀影,支持投屏至電視機。保留清單   全球百強推薦   亞洲50推薦    「黑松露鮑魚和紅燒豬肉飯也令人滿意」  「圖片中的菜是:松露紅燒豬肉和鮑魚紅燒米飯」  「這裡的菜很好吃,還不錯。推薦自製熟人參。」  「紅燒豬肉很肥, 但不油膩,超級好吃」  「包裹著肉的味道和豌豆的清爽」  當地美食         靜安寺/南京西路  距市中心5公裡&#x?
  • 安卓熱門模擬經營類遊戲:《烹飪之家》中文修改版,打造一個屬於你的美味小鎮!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遊俠圈給大夥推薦一款安卓熱門模擬經營類遊戲:《烹飪之家》中文修改版。烹飪之家是一款一上線就備受玩友歡迎的餐廳烹飪類經營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成為一個有著廚師夢想的上班族,繼承家族餐廳後成為了某小鎮餐廳的主廚,立志烹飪出各種各樣的美食來滿足顧客的需求,為了吸引更多的食客,還必須要推陳出新,慢慢的成為這個世界上面聞名的烹飪大師,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下載體驗體驗!
  • 小王子復國戰中文版修改版下載
    以下是18183小編為大家正路搜集到的小王子復國戰中文版修改版的下載,修改了無限金幣和無限鑽石,有需要的趕緊抱走吧!   (數據包路徑:sdcard\Android\obb\com.flaregames.royalrevolt)   修改說明:   無限金幣無限鑽石   中文修改版下載:點擊進入>>     遊戲介紹:   《小王子復國戰 Royal Revolt!》
  • 【英雄工會】修改版
    英雄工會修改版V1.51.353MANDROID2.3+【遊戲說明】:使用藥品不減;無條件復活;無條件刷新地圖冷卻時間;技能無冷卻;無條件擴展背包。◆ 學習與強化法術後,在戰鬥中盡情發揮。在這個世界中,任何元素都能用魔法來操控。若能善用它們,就連黑暗之力都將屈服在你的力量之下。◆ 與你的朋友們並肩作戰。
  • 最新網傳修改版!| 超級直播特別版,高清流暢!精彩無限!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款最新的超級直播修改版!擁有豐富的國內直播節目,無廣告,增加咪咕專區和精彩專區!支持央視衛視七天回看和自定義上傳直播源!
  • 宜家要在靜安寺對面開新店啦!冰淇淋熱狗肉圓,我來了~
    宜家要在靜安寺對面開新店啦!冰淇淋熱狗肉圓,我來了~ 2020-05-29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酷影視141修改版:內置6個播放源,可看全網VIP影視劇
    本期神器妹分享一款超級安卓電視、手機影音播放工具,名稱為某庫影視,本版為1.4.1最新版(20
  • 英雄圍城: 口袋修改版
    英雄圍城: 口袋修改版V3.0.7/ 中文 /430M修改鑽石為無限個,如果無法進入遊戲,請斷網運行,鎖屏在解鎖屏幕進入遊戲試試看!如果打開該遊戲閃退的話,請在設置-應用程式中找到該遊戲,權限-打開存儲權限,再次打開遊戲!【中文設置】遊戲主界面右上角,點擊美國國旗切換中文!【注意】如果無法撿裝備,在裝備旁晃一晃,在嘗試拾取.【一、遊戲簡介】《英雄圍城:口袋版 Hero Siege: Pocket Edition》是一款像素化的生存類圍城遊戲。
  • 實拍上海靜安寺夜景,燈紅酒綠、流光溢彩,你看看繁華程度怎樣?
    說到上海的CBD,很多人應該都會首先想到位於浦東的「陸家嘴」,可實際上,在上海的浦西地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CBD,繁華程度也很高,那就是「靜安寺」。「靜安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核心位置,是上海的「四大名寺」之首,由於得天獨厚的位置條件,使得靜安寺周圍的商場和高樓越來越多,並逐漸成為了一個熱鬧繁華的CBD,相信只要來過上海的朋友,應該都不會對靜安寺感到陌生。
  • 實拍上海靜安寺夜景,燈紅酒綠、流光溢彩,你看看繁華程度如何?
    說到上海的CBD,很多人應該都會首先想到位於浦東的「陸家嘴」,可實際上,在上海的浦西地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CBD,繁華程度也很高,那就是「靜安寺」。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核心位置,是上海的「四大名寺」之首,由於得天獨厚的位置條件,使得靜安寺周圍的商場和高樓越來越多,並逐漸成為了一個熱鬧繁華的CBD,相信只要來過上海的朋友
  • 農村老家鍋巴粥,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 ...
    歲月流逝,我們長大了,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卻始終忘不了老家土灶的飯香。柴火灶保存下來的記憶,總是回味悠長。      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鍋巴,那是孩子們飯後的最愛。吃完飯,拿著一塊鍋巴,去找小夥伴們玩。
  • 過大年--喜慶的音樂中回味童年老家過年的快樂記憶
    老家作為周人先祖公劉所居之地,農耕文化發祥地之一,是有這方面傳統的。據記載,周人先祖棄出生於五帝時期,他們的後裔發展農耕於商代,並將原始農業文化帶到了我們隴東這一帶。在青銅器出現後,大力發展農耕文化,開創了黃土高原農耕文化的先河。而提到的公劉,人稱周老公,他是周先祖來隴東後的第三代領袖人物,也是真正在隴東這塊黃土地出生的隴東人。公劉,可以說是周祖中功績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位領袖。
  • 【Android】鋼琴塊2修改版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很久之前出現的遊戲,鋼琴塊2修改版,這款遊戲代表了很多人的一代回憶,相信有特別的人都曾經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刺激戰場)、荒野行動這些遊戲尚且沒有出來的時候玩這款遊戲
  • 靜安寺:主任醫生「入戶問診」解困難家庭燃眉之急
    近日,華東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楊豐建手拿一本「入戶診療冊」 敲響了家住靜安寺街道馮老伯的家門。詢問病史、檢查傷口恢復情況,提供術後復健建議……因骨折術後無法下樓,造成複診困難的馮老伯,如今躺在家中也能得到專業醫生的診療,這多虧了靜安區靜安寺街道與華東醫院共同推出的「醫養直通車」中新增加的「入戶問診」服務項目。2019年10月,為回應社區老人對醫療護理和健康醫養的迫切需要,靜安寺街道牽手華東醫院共同推出「醫養直通車」服務項目。
  • 「合興發」上海第③家店登陸靜安寺!未開先火!全場6.8折!
    *僅限堂食, 不與店內其他活動同享  *該券僅限合興發靜安店使用  *使用期限:2020年9月26日-2020年12月26日  福利②  靜安寺店新店開業  9.26-9.27,全場菜品6.8折  (僅限合興發靜安寺店)  福利③  合興發周年大慶  9.28-9.30,全場菜品8.8折  (合興發人廣店、東湖路店、靜安寺店,三店同享)  福利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