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家鍋巴粥,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 ...

2021-02-27 懷寧微生活

點擊上方↑"懷寧微生活"免費訂閱,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爆料、投稿、求助、商務合作>>添加微信號:ahdxljh· 

   小時候,生活條件普遍較差,可是媽媽卻變著戲法做各種好吃的,這都是家裡的土灶做出來的,為我們變出了數不清的美食,雖是粗茶淡飯,吃起來卻特別的香甜。

     還記得小時候,玩到傍晚,家家戶戶的煙囪裡升起了嫋嫋炊煙。媽媽的聲音始終在耳邊迴蕩「吖嘞,噶來七飯哦... ...」

    媽媽一定準備了可口的飯菜,燉雞蛋、鹹鴨子、臘肉、鍋巴粥、紅薯等等。

     歲月流逝,我們長大了,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卻始終忘不了老家土灶的飯香。柴火灶保存下來的記憶,總是回味悠長。

     最難忘的就是老家的鍋巴,那是孩子們飯後的最愛。吃完飯,拿著一塊鍋巴,去找小夥伴們玩。

    每次等米飯下鍋以後,總要燉上一碗這樣的燉雞蛋。加上香油和韭菜,味道更加純正和清香。

    現在去飯店,也能吃到這樣的鍋巴。可是,卻少了老家的味道。吃著這樣的鍋巴,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每次去飯店吃飯,都要上一盆鍋巴粥,吃起來缺少了老家用柴火和土灶做的鍋巴粥那種原汁原味。

     小夥伴們,還記得這樣的情景嗎?

    懷念安慶老家用柴火和土灶做的美味的飯菜!那是媽媽的味道,回家看看吧!!!那是一份牽掛……

相關焦點

  • 鍋巴粥,60後70後的記憶,普通鍋也能做,味道純正,不用去農家樂
    60後70後的朋友,一定對鍋巴粥有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人,提起鍋巴粥來更是一縷濃濃的鄉情油然而生。把蒸熟的米飯盛到容器中,用一個稻草編織的草桶保溫,鍋中留一有一層黃燦燦的鍋巴,酥脆焦黃,孩子們可以直接用手拿著鍋巴吃,就像吃大餅一樣,格外的香,還可以用鍋巴和米飯揉成飯糰,60後70後的朋友,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 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泡菜
    媽媽做的泡菜,是我們牽掛一生的味道……說到泡菜,總是會想起小時候。一到秋天這個時候,媽媽就會買好多大頭菜和蘿蔔回來做泡菜。扒一口飯,咬一口脆生生的泡菜,那種味道,至今鮮活於記憶裡。有時身體小恙胃口欠佳,便依兒時做法,用開水泡一碗飯,就著泡菜吃下,便覺神清氣爽。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不用泡菜水,做泡菜的辦法。
  • 誘人的野味,兒時的記憶
    又是一個細雨濛濛的雙休,起來的比較遲些了,吃過早飯後,陪著妻子一道去菜園搞點生態原生菜,看到路旁的這野果,讓我想起了我兒時的記憶我們和同齡的小夥伴,小心翼翼的經歷著各種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下河遊泳,第一次捉知了,第一次下河摸魚🐠……每一個第一次,都給我們留下了終生磨滅不掉的記憶,不管在哪兒都能記起家鄉的風,家鄉的雲,家鄉炎熱夏季搖動的蒲扇,冬夜裡坐在火爐上冒熱氣的水壺。在記憶深處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農忙時那遍地而生的野果,至今記憶深刻。
  • 筆尖|兒時記憶——兒時的味道
    人是感性的動物,常常不會對大事動容,相反常常被生活裡的小細節、小溫暖和小確幸弄得熱淚盈眶、記憶深刻,大概只為了我們兒時那份無憂無慮的跳脫和肆無忌憚的吃相罷了。有人說,兒時刻在記憶裡,深藏不露;也有人說,兒時刻在舌尖的味蕾裡,足夠你品味一輩子。生活從來都不會欺瞞人,讓你用足夠的時間親自用心去體會,如果非要說什麼印象更深刻,大概就數舌尖的味蕾吧,兒時的味道最獨特且有質感!
  • 老家的樹——記憶
    70後的我,也許在農村長大的原因,對老家的樹總有一種眷戀與記憶揮之不去!那或高或低的各種樹木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夢裡!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老家的房前屋後或者院子裡外一般都會種幾棵樹,這些樹不知種於何時,反正打記事起就已經生長在那裡了。
  • 兒時的記憶《爆米花的味道》
    我也曾吃過這些爆米花我匆匆地走過去爆米花嘭地一聲那種久違的味道連同二十年前的吆喝響在耳畔我心頭的回憶瞬間來了爆米花在仲春的夜色裡盛開兒時也像一部老電影不由自主地從眼前堆積又掠過爆米花就是人生無意插播的廣告把如我一樣的人往童年的路上帶
  • 用老南瓜和麵粉,做跟媽媽學的沓鍋南瓜餅,追憶兒時記憶的味道
    前幾天,我弟弟從老家回來,給我帶了一個老南瓜,有六七斤重的樣子。一看這麼大一個南瓜,做菜吃的話,兩個人要吃好幾頓才吃得完,說不定到後面就會爛了。這可是從老家帶來的,自己家種的,爛了不是很可惜嗎?突然,大腦中出現了,小時候吃過的沓鍋南瓜餅。
  • #媽媽的味道# 你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什麼?
    #媽媽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晾曬過的被子上 陽光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乾淨衣服上的
  • 你會不會想念兒時候媽媽醃製的各種鹹菜的味道
    兒時的秋冬,是媽媽醃製各種鹹菜的季節,那時的冬季除了白菜蘿蔔,還是白菜蘿蔔,並看不到別的蔬菜的身影,那是個沒有大棚蔬菜的年代。
  • 如果農村有房子你退休後是否願意老家居住?
    仔細計算從出去當兵開始,到讀大學,其實我們不到18歲就離開了老家,在老家居住的時間雖然只有18年,比不上在外的50年或是60年,但老家就是老家,我們是在哪裡出生和長大成人,那裡有我們熟悉的山山水水,有我們兒時的記憶和小夥伴,雖然部分人可能已經不在了,但是家鄉的每一條小溪,每一塊田土的名字我們都還記得,因為那裡也有我們曾經勞動過的腳跡。
  • 記憶中的鍋巴飯
    記憶中的鍋巴飯文/陳書鐸    每個人記憶中的童年總是最難忘的!小時候每到放暑假的時候,我就會去柘木外婆的老家玩。記得每次到中午做飯的時候,家家戶戶廚房的煙囪都冒出熟悉的炊煙。    在農村當時都是用的柴火來生火燒飯,每次外婆做飯的時候我都會爭搶著拿火鉗,往灶裡面添加柴火。由於我不會燒火,一會兒把火燒大了,一會兒燒小了,一會兒又燒滅了。火沒有燒好不說,把自己的衣服褲子沾上了一層黑黑的炭灰。
  • 【舌尖焦作】"鄉芝戀"一一芝麻葉醬,依然是兒時媽媽的味道(轉發有禮品)
    從農村娃走出來到城市定居的一代,你一定記得兒時媽媽做的芝麻葉糊湯麵條,淺淺思念中,你的臉上會不自覺地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 是兒時記憶也是思鄉寄託 永嘉麥餅,有味有故事
    從當年用於充飢的乾糧,到如今紅遍朋友圈的時尚美食,麥餅是永嘉的記憶,是溫州的符號,同時裹挾著濃縮於楠溪山水間的幽幽鄉情,將走南闖北的遊子與家鄉緊緊牽在一起。  麥餅,在外遊子的鄉愁記憶  麥餅那與眾不同的濃濃香味,就是濃濃的鄉情、媽媽的味道。能品上一品,對於在外遊子來說,是一種幸福。
  • 想念兒時的美味:菊花茄,媽媽的味道
    小時候覺得媽媽是萬能的,什麼都會做,什麼困惑都能幫我解決。我們小時候是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那時買不起零食,也沒有零食可買。不忙的時候或下雨陰天的時候母親就給我們做好吃的。記憶中母親在自家菜園子裡摘幾個茄子,洗好後切成細細地片兒,但每一刀不要切到底兒,然後把茄子上下、左右方向顛倒,用同樣的方法再切。切好後的茄子在夾層中放入花椒和鹽醃製,醃製30分鐘左右後會出水,用手稍微擠一下水分兒,鍋中放油,加熱,放入茄子,想吃脆的就多炸會兒,炸至金黃撈出就可以吃了。
  • 舟山遠洋漁市節「媽媽的味道」特色美食商家名單出爐啦!代金券免費...
    人的一生要品嘗很多味道,走過很多地方,嘗過川渝的火辣,品過雲貴的鮮香……舌尖千番滋味,五味雜陳,最深刻的味蕾記憶卻還是「媽媽的味道」。小時候剛下學就興衝衝回家,看到嫋嫋升起的青煙,就知道媽媽在廚房忙碌,老灶暖融融的爐火造就的美食是割捨不了的美味記憶。在「舟山遠洋漁市節」特色美食展銷區東海漁嫂——媽媽的味道嘗嘗久違的兒時美食吧!
  • 老家的味道
    我曾出生和長大的老家,即將被拆遷。時光帶不走回憶,卻能帶來變遷。孤獨寂寥多年的老家,橫亙在石馬桃子山上,歲月洗滌,時光滄桑,原本寂靜無聲。在我的印象中,老家的孤寂和淡然,已然有十年之餘。老家矗立於桃子山上,儘管桃子山一直沒有桃子,但仍然掩飾不住她的美麗。兩層樓閣,十餘間內房組成的磚橫結構小樓房,是從事幾十年建築行業的父親親力親為之作。
  • 火候臻三環古法泥模鑄鐵鍋,網友評:兒時記憶深處的味道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想必都會對土灶臺印象比較深刻,火紅的灶臺和鏟子翻炒的響聲,組成了兒時最美妙的畫面,這才是印象中家鄉最美味的佳餚,而這些來源於記憶中最難忘的柴火土灶!然而歲月依舊,兒時記憶深處的土灶和柴火,早已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代替的是各種越來越先進的智能灶臺,難道這深藏於記憶的味道就不能還原?
  • 匆匆那些年——記憶中的味道
    現代人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時間也跟著加快了旋轉的速度,讓那個我們這一群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吃著現代工業時代講究效率和各類快餐的同時,我們也漸漸失去了一種記憶中那熟悉而又遙遠的味道! 您還記得兒時那豬油拌飯、落菜圓子、鍋巴飯、醬肉、醬魚等等,雖不是山珍海味,那也能吃出個津津有味! 這一次嘉庭帶給大家一起來回憶和分享幾款記憶中的那些失去的老味道!1.棗香扎肉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農村兒時的記憶,您還記得多少?
    驀然回首,兒時的點點滴滴,那些生活在農村時的快樂卻從未忘記!20年前的農村,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更沒有王者榮耀,唯一能與看到外邊世界的就是那部老式黑白電視機。但是,至今也沒搞明白,為何那時每周二電視都沒有信號,記得父母曾給出的解釋是,「人家周二都放假,設備檢修!」對於這個解釋,只能默默的接受!
  • 打撈兒時記憶 留住時代味道——訪開封廚老怪負責人李軍彥
    「關鍵是廚老怪品牌接地氣,菜品精緻,味道獨特,老少皆宜,比其他菜系更能吸引大眾消費。」負責人李軍彥如是說。 怪在土氣 拙樸之美喚起兒時記憶隨著一段旋律輕快的腰鼓聲踏入菜館大門,在青磚古牆隔出的等候區站定,店內情景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名曰「帳房」的收銀臺,透明化操作的廚房,潺潺作響的小水車,特別是大廳裡佇立的那棵仿真樹,黃葉如蓋,豐收的喜悅感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