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後:長三角的影視城們如何走出寒冬?

2020-09-14 言之有範

今日看點

影視基地最為密集的當屬長三角,這裡集聚了浙江的橫店影視基地、寧波象山影視城、上海的車墩影視樂園、江蘇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蘇州同裡影視基地等多個影視產業集群。在這當中,有國內最早的影視基地無錫影視城,規模最大的橫店影視城,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象山影視城。影視寒冬下,長三角的影視城如何發展?

影院恢復開放營業一個月後,行業復甦趨勢明顯。

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全國影院復工數量達到9344家,復工率超過80%,恢復營業一個多月來票房總收入接近26億,七夕當日票房突破5億,直接創下影院復工後的新高。接下來,隨著《信條》、《奪冠》等大片上映,電影市場的熱度將進一步提升。

處於影視行業產業鏈下遊的影院在加速復工,在產業鏈上遊的影視基地,也已走在復甦的軌道上。根據橫店影視城的劇組動態,7月份影視劇組拍攝狀況基本恢復至往年同期水準,在拍劇組數量甚至略高於往年同期,甚至有新聞報導橫店劇組出現「復工潮」,上百個劇組駐紮影視城,移動廁所都靠搶,近8000個群演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一時身價大漲。

一定程度上被視為中國影視業風向標的橫店,出現如此復工熱潮,是否表示影視業回暖跡象強勁?

到底復工了沒有?

影視基地最為密集的當屬長三角,這裡集聚了浙江的橫店影視基地、寧波象山影視城、上海的車墩影視樂園、江蘇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蘇州同裡影視基地等多個影視產業集群。在這當中,有國內最早的影視基地無錫影視城,規模最大的橫店影視城,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象山影視城。據2019年電影、電視劇立項統計,長三角地區影視立項佔全國總數的60%以上。

影視基地主要負責影片的製作、拍攝,若不能及早回歸生產,下遊的影院、影視平臺便會出現「片荒」。疫情出現好轉跡象不久,長三角多地的影視基地便已開始推動劇組復工。橫店作為國內的影視之都,是最早推動行業復工的,也給出「大手筆」的優惠方案以減輕劇組負擔:劇組停拍期間,攝影基地和攝影棚費用全免,酒店住宿費減半,發放1000萬元消費券給劇組用於抵扣餐飲、住宿、場地租金、器材租賃等開支。象山、上海、無錫的影視城無一例外,提出減免場地、器材等的租賃費用,以無錫影視城為例,過往廣告類型的拍攝費用最少要2萬元起,現在幾千元也可以接單。

疫情好轉疊加政策優惠,影視基地的逐步復工基本不成問題。劇組的復工熱潮不僅出現在橫店,象山在上半年還出現了逆勢增長:復工復產以來累計接待180個劇組,寧波影視文化產業區在1月至6月實現營收超過14億元,同比增長12%。

這就意味著,自2019年來,先後經歷行業調整期、新冠疫情影響的影視城,已經回歸正常了嗎?

橫店影視城,圖片來源江南智造總局

我們還是先從橫店說起。正在如火如荼拍攝的劇組,實際上更多的是因為疫情期間停工延誤拍攝進度的,行業轉型、宏觀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可能要一段時間後才會顯現。同時,具體看橫店、象山影視城近期發布的劇組動態,正在錄製的都以電視劇為主,院線電影的拍攝恢復狀況遠遠滯後於成本更低的電視劇。

長三角的影視基地面對行業調整和疫情衝擊,還是呈現一定的分化態勢。上海車墩影視城作為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之一,近兩年在拍劇組的數量往往只在5個之內,在復工初期,車墩曾有近一個月時間只有一個影視劇組在進行拍攝,而在2018年同期,影城內拍攝的劇組數量則是目前的2-3倍。影城的主要收入營收來源除了影視拍攝、製作以外,還有遊客的門票收入,甚至往往後者在營收中佔主要比重。但頭部以外的影視基地卻出現了遊客稀少的情況,曾作為《金陵十三釵》拍攝基地的南京石湫影視城,重新開放後呈現一派寂靜。

從行業整體數據上看,2020年初至今,企查查顯示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相比之下,2018年的註銷或吊銷影視企業僅為1946家。對於影視基地而言,影視企業的大量關停,無疑意味著入駐企業以及影視項目的銳減。

面對雪上加霜的「影視寒冬」,長三角的影視基地勢必要加速轉型調整,才能確定大浪淘沙之後,自己是能屹立不倒的倖存者。

象山影視城,圖片來源於江南智造總局

「五毛錢特效」走不通了

盤點中國票房前十的電影,需要大量運用數字特效的影片佔據主導:《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紅海行動》、《美人魚》、《中國機長》無一不需要精良的數位技術和後期製作作為基礎。

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圖片來源於貓眼電影專業版

票房對科幻片、動作片、動畫片的偏愛,反映出影視行業朝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性。對於影視基地而言,要抓住技術革命的機遇,首要的就是對攝影、製作場地進行升級改造,搭建不受天氣和日光影響、滿足不同場景需求的現代攝影棚。

據《2018-2023年影視基地產業市場調研及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影視基地的發展初期,基本上都是在佔地面積廣闊的地區進行人工建造,只要地質地形條件允許都可以進行建造,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高,受氣候條件或水資源豐度影響大。「大興土木」建造華宇宮殿、明清園林、復古街道成為一個個影視基地的常態,但是往更高層次發展,承擔更大規模影視內容製作時,就需要高質量的工業化攝影棚,如果繼續「靠山吃山」,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下的發展態勢,以建設多個大型實景片場為核心競爭力的「橫店模式」將會難以為繼。

目前,長三角的許多影視城開始將發展重點轉向對攝影、製作場地的科技化升級,力求提升影視拍攝與製作的科技含量。

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是上海正在打造的國際科技影都,另一個則是無錫的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上海是國內較早起步發展影視產業的城市,位於松江區的車墩影視基地,是國內的老牌影視城,但近兩年出現發展緩慢的景象,也和影城規模有限、實景老化嚴重、設施亟待更新有關。

上海松江,圖片來源於江南智造總局

因而,松江在2018年提出打造「松江科技影都」的計劃,一方面改造和擴建車墩影視基地,繼續發揮其品牌價值,另一方面依託上海獨具競爭力的科技、金融配套能力,布局多個影視產業園區,旨在打造行業領先的科技影視產業集聚中心。這一計劃在2019年升級為上海科技影都,松江打造世界一流影視基地的戰略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於無錫的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同樣依託於本地的軟體研發、雲計算、物聯網、動畫設計的技術優勢,將軋鋼廠改造為搭載現代數位技術的影視片場和製作基地。

建設出設備齊全的現代攝影棚,只是影視基地轉型的第一步,要往產業鏈高端方向延伸,實現搭景-拍攝-後期製作的全產業鏈,則需要有成熟的後期製作團隊,包括專業的影視人才和科技作為支撐。

實際上,經常被觀眾吐槽的國產影視片「五毛錢特效」,除了國內製作水平同國際一流的好萊塢製片廠相比還有差距,也和國內專業的影視製作人才缺乏有關,成熟的後期製作團隊在電影市場非常搶手,要在一定時間完成大量訂單,則難以達到好萊塢「精細到頭髮絲」的標準。為了培養人才,松江制定了《關於加快G60科創走廊松江科技影都影視產業人才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松江科技影都人才激勵工程、青年導演扶持工程、人才安居工程、人才培養工程、人才服務工程,對完成培訓計劃的影視人才給予50萬元獎勵,優秀雙創團隊或項目發放100-300萬元不等的獎勵。

構建「長三角標準」正當時

抱團取暖,或者說形成產業集群,是長三角影視基地轉型升級的第二個趨勢。

長三角區域是國內影視基地最為密集的區域,據不完全統計,浙江、上海、江蘇三地,大大小小的影視基地接近30個,一方面這是長三角影視產業發達的體現,但另一方面對於區內的影視基地而言,則意味著影視城間的競爭激烈,如不能形成錯位競爭的發展格局,長三角的影視製作產業將陷入內捲化境地。

其實,在過往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區域的幾個主要影視基地已經初步形成自身的發展定位。在影片內容製作方面,浙江的橫店、象山影視城以古裝影視作品的拍攝為主,上海的車墩影視基地聚焦民國主題影片,江蘇的無錫、蘇州基本定位民國、現代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拍攝。

圖片來源於江南智造總局

在產業鏈分工上,各大影視城都在往劇本創作-置景拍攝-後期製作的全產業鏈延伸,並且依託各自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上海藉助其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優勢,負責影視作品的融資、立項、後期製作以及宣發環節,浙江的影視基地則聚集影視拍攝環節,無錫的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近年來落地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後期製作公司比如BaseFX、天工異彩、弘雅集等,更多立足於數字電影的後期製作加工、電影製作軟體研發。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推動下,各個影視基地的協同發展進一步加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中,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與長三角首批17家影視拍攝基地共同宣布成立「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聯盟」。聯盟成立後將積極打造五個「一」:構建「一套影視拍攝服務體系」,出版「一本影視拍攝服務指南」,建設「一個影視拍攝信息共享平臺」,形成「一組影視拍攝地評價機制」,組織「一批影視展會集中呈現」。

一方面,長三角影視產業的集群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從外部來看,形成集聚的影視基地更有利於構建區域性品牌和在國內外拓展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從內部來看,多地的影視基地將有利於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在區域層面構建全產業鏈。

另一方面,聯盟確立的行業標準將推動電影產業的工業化進程。電影工業的核心在於有一套規範的影視製作流程和標準,在此基礎上才能達到每個環節的精細化和專業化。國內的工業化水平普遍被認為只達到好萊塢的初級工業化階段,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在於產業標準的粗放。長三角影視聯盟提出的拍攝服務體系、服務指南、評價機制一體化,是對構建電影工業標準體系的一個嘗試。在影視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時代,沒有精細化和系統化運作的影視基地,可能只是一盤沙,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

總之,在「伴疫而生」的形勢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帶和影視「土木基建」最集中的區域,長三角的影視城們還任重道遠。暫時的步伐慢了,是為了以後走得更遠。

圖片 | 來源於江南智造總局

文字 | 賴鎮桃(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美編 | 李姝婧

往期 · 推薦

「七夕」票房5.23億,電影市場為何迅速回暖?

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科幻十條」 ,科幻電影未來路在何方?

破圈與破局: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發布三大重磅報告!

2019-2020中國影視行業報告(產業篇&劇集篇)

相關焦點

  • 媒體關注《八佰》等頭部電影定檔:影視業逐步走出「寒冬」
    光明日報8月9日消息,近日,《八佰》片方發布定檔消息,宣布這部人們期待已久的國產大片將於8月21日上映。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網友熱議,大家紛紛表示期待《八佰》的上映。諸多業內人士也紛紛肯定《八佰》定檔,對剛復工復產的電影市場的恢復將產生不小的推動作用。
  • 從現金流斷裂到《八佰》將映,文化消費市場如何走出寒冬?
    8月2日,華誼兄弟官方微博宣布,由華誼公司出品、管虎導演的《八佰》將於8月21日在全國上映,本周五開始點映。 《八佰》的上映,無疑給剛剛經歷過寒冬的影視業帶來了新的生機。8月3日,華誼兄弟開盤即漲停,影視業板塊亦集體大幅增長。截至當日收盤,華誼兄弟、美盛文化、光線傳媒、北京文化等多隻影視股漲停,華策影視、慈文傳媒、唐德影視漲幅均超過5%,其餘包括騰訊、阿里影業在內的聯合出品方股價亦有增長。
  • 2020年爆款電影《八佰》取景地,居然在湖州影視城景區!
    2020年爆款電影《八佰》取景地,居然在湖州影視城景區!》歌八佰是八佰壯士血脈賁張,史詩大作 如果今年只看一部電影,請選擇《八佰》! 「看《八佰》,血脈賁張!」 「今年第一次進影院看電影,《八佰》也太好哭了!看電影從不帶紙巾的我,這次淚水全兜在了口罩裡。不得不說,男人哭起來,可真就沒女人什麼事兒了。自以為內心剛硬的我不得不承認:此次純屬意外!」「流出的眼淚不止是感動,更是被激蕩出來的。中國現在太需要這樣振奮人心的電影!」
  • 票房超20億的《八佰》,能拯救那些沒走出「寒冬」的小影院嗎?
    文/陳玉琪《八佰》,對於日益陷入困境的小影城老闆們來說,似乎並非一棵救命稻草。黃華在徐州一個縣級市經營著兩家影城。8月16日,華誼兄弟的駐地發行人員打來電話說,黃華的兩家影院都在公司的保底發行名單裡,通知她繳納保底款,一家將近8萬元,另一家4.5萬元。
  • 電影《八佰》背後的幾個真相......
    影院復工以來,最火的國產電影,非《八佰》莫屬。《八佰》是一部以淞滬會戰為背景,講述國民黨軍隊的第88師262旅524團第1營的「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背後一河之隔的上海租界,卻歌舞昇平,仿佛戰爭全然與自己無關。正是這種「看客」心態,讓租界的人毫無防備,在後來也遭受日本人侵襲。
  • 《八佰》壯士激烈背後的啟示錄
    》壯士激烈背後的啟示錄曾經把「每周看一場電影」當作「簡單生活」的一部分,然則因為疫情影響,簡單重複的日常生活被打亂,甚至改變了原來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好在現在電影市場已復工復產,尤其是電影院線的復工,讓很多憋壞了大半年的影迷們,終於有了釋放的機會。而由管虎導演的《八佰》就是釋放的一個引爆點。據相關數據顯示,公演兩天票房就突破了億元。坦率地講,對《八佰》這部描寫戰爭片的期待,我和很多人一樣期待已久。
  • 《八佰》到底怎麼樣?
    最近《八佰》熱映,不少同學都去電影院打了卡,有的從頭哭到尾,有的被嚇慘...有的人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大片,但也有人覺得這是「重口味玄幻片」。但無論如何,它都喚起了大家內心的愛國主義,喚醒了那段藏在繁華魔都蘇州河邊的悲壯歷史。
  • 如何看待《八佰》?
    最近朋友圈被《八佰》這部劇刷屏了,朋友都說《八佰》是部催淚巨作,所以小編提前備好了紙巾,果然派上了用場,小編現在也已經化身自來水瘋狂向朋友安利這部電影,好作品,誠心推薦。看《八佰》,很難不落淚。 點映幾日,《八佰》點映票房已經突破了1億,這番電影行業的熱鬧已是許久未見的場景,2020年第一部爆款向已然藏不住了。點映後的口碑加持,讓不少看片後的觀眾瘋狂向身邊人安利,&34;成為觀影最實用的溫馨提醒。
  • 《八佰》能否讓債務纏身的華誼走出危機?
    對於剛剛經歷寒冬的影視業而言,《八佰》的上映無疑給低迷的影視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而這樣一部重量級作品,上映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從去年上影節開始《八佰》就在定檔和撤檔間來回盤旋。去年6月14日,《八佰》作為上海電影節開幕影片,因為「技術原因」被取消放映,隨後便取消了2019年7月5日的檔期。
  • 《八佰》檔期確定,華誼兄弟喜提漲停,昔日「一哥」能否走出泥潭
    作為2019年最受關注的一步影片,《八佰》上映之旅可謂一波三折。在經歷了400多天的等待之後,《八佰》終於見到曙光。作為華誼兄弟目前最重要的電影項目,《八佰》確定檔期,意義重大。有評論指出,《八佰》上映,無論是從經營業績還是資本估值,都將是華誼兄弟的一劑強心針。
  • 《八佰》背後的中華民族
    電影《八佰》的火爆上映,屢屢衝上熱搜榜單,一場大風暴也隨之席捲而來。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八佰》背後的故事呢?其實,如果你暫且拋開電影背後的歷史,用一個更加獨特的角度去解讀八佰的話,你會發現《八佰》的本質是一部史詩,中華民族找回自我的史詩。在這部史詩當中,我們的民族在不斷地成長,我們的英雄從被人遺忘、被人唾棄到重返歷史舞臺。
  • 《八佰》救市,快手老鐵成了電影「背後的男人」
    《八佰》引爆市場背後,老鐵的力量有多大呢?》的話題播放量超過5.2億,視頻投稿量超過2.8萬條,點讚量超2017萬,評論量則超過了143萬,在亮眼的數據成績背後,也說明了快手平臺對於《八佰》引發全民觀影高潮的強勢助力。
  • 華誼兄弟一字漲停 《八佰》定檔卻難「畢其功於一役」
    可以說,《八佰》的定檔,讓國內電影院自7月20日復工後迎來了首部國內商業大片。在此消息的帶動下,傳媒板塊也迎來了普漲,截至3日收盤,光線傳媒、北京文化(000802)、思美傳媒(002712)、凱撒文化(002425)等多股漲停,唐德影視(300426)、橫店影視(603103)漲逾6%。
  • 《虎•破》——《八佰》攝製背後的秘密
    同時,《八佰》也讓更多人對那段歷史產生了求知慾。為什麼會爆發這場戰鬥,歷史上的「八百壯士」最終命運如何?管虎為何選擇這個題材?《虎•破》——電影《八佰》製作記錄已登陸山東有線—享TV為你揭秘電影《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
  • 《八佰》11億票房難「救主」,華誼兄弟自救忙
    扣除阿里、騰訊等9家企業出手相助的22.9億,以及財報中的約4.22億各類應收款,華誼兄弟距離徹底走出債務泥潭,至少還需要10.96億。最後這10多億的窟窿該如何填補呢?藉助上映前四天88%以上的院線排片佔比,以及線上的密集式營銷,《八佰》成功搶佔了電影消費人群的注意力,換來了日均1.7億的票房。有媒體樂觀預測,如果按照上映一個月的時間來計算,《八佰》或將有可能突破50億票房。
  • 關於《八佰》,數字背後的故事
    以數字作為主題的電影很多,著名的《2012》,《1984》、《1942》、《2046》-----不過這些數字背後無一不是一個個宏大的專題,2020年的今天我們在這個時間《八佰《八佰》則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
  • 《八佰》火爆背後,能改變華誼兄弟退市命運麼?
    前言:最近爆火的電影《八佰》大家都去看了沒?8月21日上映,到8月25日零點,《八佰》累計票房突破10億元,成為今年首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最大單日票房也突破了1億,上座率高達41.4%。此時上映的《八佰》,似乎啊,代表著影視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復工,背後的公司華誼兄弟上映到現在股價也是連創新高,市值已經衝到了184.8億,但你可能不知道哦,《八佰》這部電影啊,可能是直接決定著華誼兄弟是否退市的命運呢。
  • 重磅 |《虎•破》揭秘《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
    《虎•破》——2020票房最高國產電影《八佰》製作紀錄片現已登陸福建廣電網絡高清互動雲電視-紀錄為你揭秘電影《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電影《八佰》製作紀錄《虎·破》採取了電影中四行倉庫保衛戰四晝夜的時間模式,將內容分成了「四天」,從製作、光影、演員、影片主旨四個方面講述了銀幕之外的拍攝歷程。
  • 《八佰》成為2020年現象級作品背後的營銷邏輯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實際只有420人左右)」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為何《八佰》能取得如此傲人成績?除了影片本身確實好看之外,背後的傳播邏輯及營銷路徑顯然更值得探討,或許能給商戶的口碑營銷帶來一些啟示。
  • 紀錄 |《虎•破》揭秘《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會爆發這場戰鬥,歷史上的「八百壯士」最終命運如何?管虎為何選擇這個題材?為你揭秘電影《八佰》攝製背後的故事《八佰》還原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蘇州河兩岸——英法租界庇護下的南岸歌舞昇平,霓虹璀璨,戰火紛飛中的北岸殘破荒蕪,宛如地獄。在這種巨大的衝突、對比下,北岸的四行倉庫籠上了更為濃厚的絕望的迷霧——背後一河之隔便是生機,刀鋒卻指向前方的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