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FBIF食品飲料創新(ID: FoodInnovation),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今天,星巴克把Beyond Meat帶來中國了!
星巴克宣布攜手Beyond Meat和Oatly發起「星善食™主義」行動,還推出了全新的植物膳食產品,包括3款Beyond Meat植物牛肉產品、2款OmniPork植物豬肉產品、3款Oatly燕麥奶飲品,以及環保餐盒、周邊商品。
看到這個消息,我們不禁聯想到了今年1月的兩則新聞:
這中間的」巧合「,你品!你細品!
如今,美國「人造肉第一股」如約而至(雖然沒趕上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也不晚),「星爸爸」的植物膳食也寫進了菜單。我們在此恭喜兩位「喜結良緣」之餘,也不禁感嘆:星巴克真的是被賣咖啡耽誤的植物基」預言家「!
我們細細說來。
先看這一次,星巴克對植物膳食可謂是「全力出擊」。
第一擊:3款Beyond Meat植物牛肉、2款OmniPork植物豬肉
其實今年3月,星巴克就在加拿大各地的進1200間門店出售Beyond Meat植物膳食早餐三明治。
如今,星巴克把Beyond Meat植物肉帶來了中國,並推出了3款為中國消費者口味研發的植物牛肉新品————青醬意面、經典千層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
4月22日起,全新植物牛肉系列產品將在星巴克中國大部分門店上市。
Beyond Meat創始人兼執行長Ethan Brown表示: 「今天Beyond Meat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這是我們推動全球植物蛋白可及性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星巴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零售品牌,在中國有著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對中國消費者有著深入的洞察,我們很榮幸能與星巴克合作。我們相信Beyond Meat植物牛肉系列產品一定能讓顧客在充分享受『食你所愛™』的同時,品嘗到營養又環保的植物蛋白。」
「能夠助力星巴克共同推動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多元的蛋白質選擇,我們對此深感驕傲。」
同時,星巴克還推出了兩款「新膳肉OmniPork」亞洲風味的植物豬肉輕食產品:新善肉越式風味沙拉和蘑菇穀物碗。
第二擊:3款Oatly燕麥奶飲品,全國門店可免費更換燕麥奶
星巴克還將與OATLY合作推出3款燕麥奶基底的全新飲品——燕麥拿鐵、燕麥抹茶拿鐵和限時新品莓莓燕麥紅茶瑪奇朵。
還有個好消息,繼2007年星巴克為中國顧客提供豆奶選項後,又多了一個植物奶客制化選項——我們可以在星巴克中國所有門店,選擇免費更換燕麥奶,無需額外加價。
瑞典「網紅」燕麥奶品牌OATLY全球執行長Toni Petersson表示:「星巴克中國目前擁有超過4300家門店,這無疑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品嘗和了解燕麥奶飲品的機會,將會大大推動植物奶的市場發展。」
第三擊:環保餐盒與周邊,由內而外「變綠了」
今年1月,星巴克全球宣布了未來數十年的可持續發展願景,計劃在2030年實現減少50%的碳排放、用水量和廢棄物。
加大對植物肉、植物奶的布局,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星巴克的可持續發展計劃。相較於乳製品、動物肉類,植物奶、植物肉對環境更友好,有助於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
吃的喝的變「綠色」了,包裝也不能落下。據了解,星善食™系列膳食產品的餐盒包裝,全部採用可再生植物纖維,獲得國際生物降解專業標準OK Compost的工業和家庭堆肥權威認證。餐盒上的手提帶則由回收奶盒製成,打開後還可作為餐墊使用。
星巴克還推出了一系列充滿創意的環保周邊。比如星巴克門店回收的咖啡渣,被再造而成環保可再生材料(咖啡渣粉含量超過30%),做成了本季的隨行杯、筆記本等周邊。據星巴克透露,未來或許門店的桌椅家具,也是用「咖啡渣」做成的哦~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說星爸爸是植物基「預言家」呢?
植物基,近兩年火爆了對吧?其實星巴克早就開始了。
2004年,星巴克推出了首個無乳替代品——豆奶[1],如今已成為菜單上的常駐明星。點單時,我們可以選擇用豆奶代替牛奶(不用加價)。
隨著植物奶市場不斷成熟,消費者也期待著新的選擇。Euromonitor數據估計,到 2019年,純牛奶的銷售額將下降 11%至 132億美元,豆奶的銷售額將下降 30%[2]。消費者對牛奶、豆類之外的飲品需求在不斷上漲,比如椰子、燕麥、巴旦木或其他堅果飲品。
你猜怎麼著?星巴克早就做好了Plan B、C、D……
比如椰奶,Market Watch數據顯示,全球椰奶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為14.61%,在2018年至2023年期間達到23.508億美元的估值[3]。
星巴克備下了。
早在2015年2月,星巴克便開始在北美和歐洲各國的門店提供椰奶,消費者額外支付0.6美金,可以將原本咖啡中的牛奶替換成椰奶。
2016年7月,星巴克推出椰奶摩卡瑪奇朵,最先在美國和加拿大銷售。2018年,星巴克推出冰香草豆椰奶拿鐵,將意式濃縮咖啡倒在冰鎮香草豆、椰奶上製成,並且不加糖漿。
冰香草豆椰奶拿鐵
2019年10月,星巴克在歐洲推出了限量版萬聖節飲料——幻影星冰樂,由椰奶、芒果和菠蘿精華等材料製成,純素食,帶有會發光的綠色粘泥,獨特的口味以及外形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幻影星冰樂(這個會發光的綠泥,emmm)
再比如巴旦木奶,富含維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逐漸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據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2018年全球巴旦木奶市場規模為52億美元,預計從2019年到2025年,CAGR將達14.3%[4]。
星巴克也準備好了。
2016年9月,巴旦木奶就在美國4600家門店上市。
2018年3月,星巴克中國官方微信推出了一款春季新品巴旦木瑪奇朵,採用植樸磨坊(Silk)旗下巴旦木奶。
2018年5月,星巴克首次推出無奶版的瓶裝星冰樂,由巴旦木奶製成,有香草和摩卡口味。
還有從去年開始火起來的燕麥奶。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燕麥奶市場規模超過2.5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至2026年,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0.2%[5]。
星巴克2018年便在歐洲門店推出了燕麥奶選項。2019年,星巴克在美國西雅圖、舊金山和紐約的五家臻選門店中增加了燕麥奶的新選擇,中國香港、臺灣門店也上線了Oatly燕麥奶。
今年1月,星巴克在美國中西部1,300多個地點的菜單中添加了燕麥奶。燕麥奶蜂蜜拿鐵加入了永久菜單,現在中國全部門店也都可以選擇用燕麥奶代替牛奶。
今年1月,星巴克還在菜單中添加了3種新的無乳咖啡飲料:巴旦木奶蜂蜜馥芮白、椰奶拿鐵和燕麥奶蜂蜜拿鐵。
星巴克執行長Kevin Johnson曾表示,星巴克希望「 促使客戶選擇由巴旦木、椰子、大豆或燕麥製成的植物奶,比牛奶相比,其生產對環境更友好。」
Roz Brewer透露,星巴克計劃在各地推出更多植物膳食食品選擇[6]。
除了星巴克,全球的食品巨頭們都盯上了「植物基」這塊香餑餑,推新、收購、投資……根本停不下來。
雀巢CEO Mark Schneider稱:「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用餐時,都在尋找美味,營養和可持續的植物性食品。」雀巢的戰略重點之一,便是順應現代健康趨勢,為素食和靈活主義者提供豐富的選擇[8]。
植基飲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前景,是可口可樂決定引入AdeZ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可口可樂方面提供的數據,該品類在中國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8%-12%,預計在2020年體量可達到830億人民幣[9]。
從巨頭的動向來看,植物基並非一時的火熱,而是已被市場應證的真需求、真趨勢。
如今的消費者期待更多樣的口味、更豐富的飲食結構,並且意識到自己的消費習慣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多地轉向以植物基的乳製品替代品和肉類替代品。
正如Johnson所說:「 消費者需求曲線已經在改變。」
從2017年「植物的突破」,到2019年的「植物王國」,Innova預測2020年將掀起「植物基革命」。
從2018年到2019年,燕麥奶等植物性替代品的銷售額猛增了636%[6]。以燕麥奶為例,銷售額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7倍,達到5300萬美元[10]。
相比之下,乳製品行業的日子不太好過。美國乳企Dean Foods、Borden Dairy申請破產保護時,都提到了無乳趨勢帶來的「市場挑戰」;在紐西蘭,全球最大的乳製品出口商恆天然連續第二年虧損。
植物奶大熱背後,是「後牛奶一代」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健康意識升級以及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促使植物性飲食風潮不斷蔓延出素食主義者的圈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中國,植物奶也以「反撲牛奶」之勢在成長。從需求層面,植物奶更適合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人群,並且具有低脂、低熱量、含膳食纖維的優勢,而亞洲90%的人群對乳糖不耐,81%的中國消費者都認為非乳製品比乳製品更健康,更易於消化[6]。
從品類教育層面,中國已有較為成熟的植物蛋白飲品的飲用習慣,豆奶、杏仁露、花生奶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品類。
再看品牌,近兩年伊利植選、維他奶、六個核桃等都在加大新品布局,Oatly也成為了新晉「網紅」,植物奶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說完植物奶,我們再來看植物肉。
據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植物肉市場估計2019年的價值為121億美元,將以15.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的價值。亞太地區植物肉市場預計將由中國主導[11]。
根據益普索Ipsos調研數據顯示,超過70%的中國消費者認為目前食用的加工肉製品(午餐肉等)可以被人造肉產品替代;植物基人造肉的替代性比實驗室培養肉更高,尤其在加工肉製品與豆製品的品類中。
國內眾多品牌正在推進植物肉走進日常生活中。
這次星巴克更是把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帶到了中國消費者面前。對此,星巴克中國高級副總裁、星巴克中國零售總裁兼營運長蔡德粦表示:「我們很高興能開創性地在中國首次引入Beyond Meat,為顧客提供更多便捷、可口的植物膳食新選擇。」
隨著對動物福祉的認識提高,以及疫情後對人與動物關係的反思,人們會更多地考慮無肉飲食。而品牌也在持續地教育市場,在更新迭代中會推出更符合大家飲食偏好的產品。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消費者對植物肉的接受度將進一步提高。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