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拯救地球還是挽救自己?丁院長一語道破,柴靜全程反思

2021-01-07 霧裡窗

柴靜,國內知名記者、主持人,敢於揭露社會黑暗現狀成為國人輿論焦點,褒貶不一。有的說觀點片面化不具備但是社會基本情況,有的說敢於披露真相的義士。但其著作《面對面》、《看見》、《24小時》、《穹頂之下》卻是真真實實書寫最底層、最黑暗的社會情況,拋開節目本身的觀點,影片確實給國人展示了最真實的一面。

而面對「什麼是公平的減排方案」,柴靜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丁院長一段話,道破的真理。

拯救地球本身說的就是拯救自己的生存環境,最終目的是拯救自己,而拯救自己的手段(做法)必須是拯救地球,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反過來,環境惡化,地球還是地球,人類卻再也不復存在,所以並不是互相必要條件。拯救地球人類得救了,破壞地球人類消失了,地球刷新周期依舊還是一個地球。

人類珍重啊!

相關焦點

  • 想像「未來」,是為反思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在科幻片「始祖」《月球旅行記》(1902年)中,人類興奮地去月球探險,興奮地返回地球,對月球與地球都充滿了赤子的熱情;在2019年的《星際探索》中,人類移民月球以逃避地球,並且夜以繼日地在太空中開闢新的疆土,直到離開地球以後才發現,地球才是人類最愛、最適合居住的家園。從電影誕生(1895年)之初的天真可喜,到兩甲子後的沉痛感懷,電影藝術與技術的發展,可謂伴隨著人類對地球與自身命運的反思。
  • 給你個機會,拯救地球!
    這部影片講述的描繪了溫室效應造成氣候異變,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颶風、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極度嚴寒,一系列的地球巨變引發了一場不可挽救的災難,人們又將如何應對,地球又會何時回暖?這一切我們都無從得知……小夥伴們可以試想一下,未來如果真的走到了這一天……那將是多可怕,可是現在的我們還來得及改善,節約能源,種植綠化,少開空調等其實都可以改善溫室效應的。教授在此為大家獻上此劇資源。
  • Laurel Hanscom談全球突變帶來的反思:如何為地球和人類未來更英明...
    Laurel Hanscom談全球突變帶來的反思:如何為地球和人類未來更英明地決策?,以及如何為地球和人類未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是的,對於我自己,我的伴侶和我們8個月大的孩子。但是對於他的爺爺奶奶和我們生活中的其他老年人,在醫院工作的鄰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同事而言,情況更是如此。我為我們在義大利,日本和瑞士的團隊成員感到擔憂;我們在加拿大的合作者;以及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我為我們的朋友和家人擔心,隨著經濟緊縮,他們不知該如何維持生計。我為社區中和那些遠方的流浪者們感到擔憂。
  • 星際穿越離開地球一切都是未知的,能拯救人類的只能是對地球好點
    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沒有食物的地球無法承受進行天空探索的經費,只能秘密進行科研,計劃有兩個,帶著人類一塊離開地球但是有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另一個計劃是放棄地球上的人類帶著儲存的受精卵等東西尋找適宜居住的星球。
  • 流浪地球,我終於等到了中國人來拯救人類。
    在五彩繽紛的電影題材中,科幻一直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好萊塢好看的科幻電影有很多,但可惜,在流浪地球以前的中國,科幻電影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但今日,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出現,讓國人非常驚喜,畢竟,我們終於等來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科幻電影,我們中國人也是可以拯救地球的。
  • 《拯救地球》這真的是一部科幻電影
    李秉伍告訴女友:來自仙女座的外星王子將會在下個月蝕前來到地球,為拯救地球,他必須要抓到宇際製藥集團的執行總裁康文植,一個狡猾的偽裝者,也是地球上唯一擁有皇室遺傳DNA密碼的外星人。說完,兩人相擁而泣,恍若末日即將來臨。在女友的幫助下,李秉伍將康文植綁架到自己的地下室,嚴刑逼問外星人侵害地球的陰謀。康文植百口莫辯:什麼外星人?什麼王子?
  • 世界滅亡了,地球沒有了,人類該何去何從?
    大家好,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2012》,真的要給大家強烈推薦,這是一部超級好看的災難片,該電影講述了,太陽活動異常,地球生態內部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地球即將在2012滅亡。
  • 專家一語道破緣由!
    專家一語道破緣由!水是萬物生存的根基,它被譽為生命之源,重要性可想而知。地球不單單是一顆神秘的星球,還是一顆水球。因為它被海洋佔據絕大部分,地球上的海洋幾乎遍布都是,可真正能直接飲用的淡水資源少之又少,由於水資源分布不均,一些貧困地區每天要為水而發愁,有時一滴水都能拯救一條生命。
  • 挽救地球:這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完美世界,但我們還有時間
    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一顆昔日是藍色的星球,而她最重要的孩子——人類,卻在摧殘她的生命。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差,人們也漸漸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展開了一系列的環保工作。在我們今天這個工業高度發展與人類生活進一步提高的21世紀,環境汙染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而普遍的問題。
  • 不必以「拯救地球」為藉口,因為地球並不在乎,我們是在救自己!
    2019年初,一部《流浪地球》的電影火熱上映,掀起了保護地球,拯救地球的熱潮。但其實,看我們所經歷的種種災難就知道,我們不必打著「拯救地球」的口號節能減排,因為地球並不在乎,我們是在救自己!2020年非洲蝗災告急,4月,非洲再遭遇蝗災侵襲!
  • 星際穿越:若不能拯救自己的一雙兒女,那麼拯救人類就毫無意義
    庫柏說,大家好像已經忘記了自己是誰,我們曾經仰望天空,思考自己的存在,但是現在只能想著如何生存。帕斯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兩人所描述的狀態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只有不斷地向外太空探索,不斷地思考人類的存在,若只關心眼前的生存,等待人類的將是真正的末日。
  • 不是拯救地球,就是在拯救地球的路上《地球停轉之日》
    人類囿於知識水平的限制,又以種族、意識形態等為標識,似乎註定我們要以國別、團體、政黨等方式相互疏離,相互隔絕。其一,智者的痛苦在於超越。克拉圖來自外星球,其科技及認知水平超前於地球。其處境類似於尼採哲學中的「超人」,人們因「超人」宣布的「上帝死了」的言論而恐懼,進而懷疑、憎恨甚至不惜處死「超人」。同樣,如克拉圖所說「人類以恐懼代替了理性」,將其視為威脅、怪物。
  • 吳京不配拯救地球?
    其中,最遭人詬病的就是影片中由家庭矛盾引發的拯救地球。反倒是人類的腦熱,對人類未來各種瘋狂的腦洞,成全了人與地球與宇宙的全新關係。《流浪地球》在這點上,有不輸於任何一部科幻片的宏大設定。以往,面臨世界末日我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逃離地球,開闢新家園。但《流浪地球》可不一樣,在未來太陽極速老化,毀滅整個太陽系之前,人類為了拯救300萬年家園,決定建造「星星發動機」。
  • 電影 | 《地球停轉之日》:不是拯救地球,就是在拯救地球的路上!
    《地球停轉之日》是由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科幻電影。該片由斯科特·德雷克森執導,基努·裡維斯、詹妮弗·康納利、凱茜·貝茨、喬·漢姆主演。該片翻拍自1951年同名影片,講述了一位來自外星球的智慧生命,他帶著威力無比的外星機器人抵達地球,並試圖阻止人類戰爭的故事。
  • 柴靜對抗柴靜 人物
    柴靜笑起來,加碼了自己的分貝:「你知道伴侶是人類最親密的關係!」為了說明這個親密,她把手心貼在一起。看過播出,柴靜對兩個回合的口舌之辯耿耿於懷。跟李陽悄然形成的對立,讓屏幕前的她著實沮喪。對面發來一個力,她急於用一套與之相反的價值觀反擊回去,她說這是在《新聞調查》時期的對抗性採訪造成的習慣。
  • 外星人拯救地球,卻被抓起來嚴刑逼供,人類知道真相就後悔了-329
    【愛奇藝 329期】https://www.iqiyi.com/v_19rshz9p80.html【bilibili  329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6805131/歡迎收看電影筆記這是講述外星人拯救地球
  • 人類滅絕前最後一分鐘,地球文明最後的倖存者,開啟終極拯救模式
    地球在幾百年前就被太陽黑洞撕裂,曾經閃爍星空的人類文明連著地球的毀滅,消失在了無盡的時空中。在3000年前逃離地球的地球艦隊,最終沒有能夠逃離太陽系。101艘飛船在強大的太陽黑洞的引力下,前進的速度最終演變成了後腿的速度。從最後的飛船開始,一艘艘飛船發出咔咔的聲響。「咔咔咔!」的聲音如同一首悲歌,在宇宙中迴響著。
  • 柴靜的《看見》,讓我們看見了什麼
    借用柴靜的話,如果說採訪是一種抵達,那麼,永遠無法抵達的,就是真相。節目主持人柴靜的《看見》一書,引發了民眾討論乃至媒體同行的質疑,這又促使了《看見》一書的暢銷。人們透過看見這個節目和《看見》這本書,究竟看見了什麼呢?或者,換句話說,人們透過柴靜的看見,是真的希望看見點什麼嗎?
  • 《流浪地球》影評:地球可以流浪,但靈魂需要安放
    還是爸爸離開他二十年不管不顧?影片裡的交代是十分模糊粗糙的,觀眾無法理解這個恨意,那麼劉啟的不想見父親而離家出走的行為就十分莫名其妙,而最後父親犧牲之前和兒子在電話裡的和解也就必然變得寡淡且例行公事一般了。男主角設定為一個拯救了地球的年輕人,但在影片全程這個人物是沒有任何成長的,整個過程唯一的情緒就是憤怒,對父親的、對救援隊長的。再無其他豐富的情感。
  • 柴靜 執著與爭議
    柴靜從那時才知道,廣播可以給人帶來一個如此新奇的世界,那一刻,柴靜夢想著能做一個電臺的廣播主持人,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離開這個地方,過上一種另外的生活方式,自己要「更自由,要過和身邊的人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17歲那年,柴靜考進了長沙鐵道學院(後併入中南大學),她鼓起勇氣,寫信給湖南經濟電臺紅極一時的主持人尚能表達自己做主播的想法,並參加了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