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阿里累計佔比超80% 網際網路巨頭已佔據數位化採購市場「超級...

2020-11-23 站長之家

京東、阿里累計佔比超80% 網際網路巨頭已佔據數位化採購市場「超級入口」

過去幾年,C端市場幾經跌宕。在產業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曾經縱橫在網際網路市場的電商巨頭也悄然調轉了方向,重注企業市場。未來的機會在B端,已成為業界共識。

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企業數位化採購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企業數位化採購市場儼然成為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PK。

《報告》顯示,企業在數位化採購過程中,使用最多的是京東企業業務、阿里企業採購、蘇寧大客戶,三巨頭穩居前三名,佔行業整體採購額90%以上。其中,京東企業業務的市場佔有率最高,佔整體採購樣本的52.3%,其次是阿里企業採購體系,佔30.1%,再次是蘇寧大客戶,佔比12.5%。市場格局呈現「一超雙強」的特點。

通過解析市場前三位玩家的打法、策略和模式,將更有助於看懂數位化採購市場的戰局。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京東、阿里、蘇寧三者儘管都是電商巨頭出身,布局數位化採購市場各自有著不同的打法和思路。

《報告》分析認為,京東企業業務的優勢地位源於與其「縱橫結合」的獨特模式——即縱向深入採購產業鏈,橫向開拓企業服務場景。縱向深入採購產業鏈方面,京東企業業務通過科技驅動,將京東集團在電商、技術、供應鏈、金融、物流等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與企業運營管理上的豐富經驗融合,並圍繞企業採購需求、運營管理、服務、資產管理等方面提供智能化的採購管理,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管理和數位化轉型。橫向開拓企業服務場景方面,京東企業而業務能夠根據企業不同需求提供場景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京東企業業務推出京採雲、慧採、VOP、錦禮、京勵、京點及豐客多等平臺及場景解決方案,從不同角度解決了企業運營管理中不同場景的痛點。

而阿里企業購旗下擁有 1688 大企業採購、 1688 企業匯採、 1688 工業市場、天貓企業購、釘釘智能辦公企業店以及淘寶企業服務等多個平臺,分別從不同企業類型、不同角度為企業採購提供服務。幾大平臺構成協同生態相互支撐共同發展,是阿里搶灘這個市場的強有力支撐。

蘇寧大客戶旗下擁有專屬商城、API商城、蘇寧易企購、蘇寧禮遇以及品加商城五大產品群,通過遍布全國各城市的本地化服務團隊,為政企單位提供線上線下定製化的智慧採購解決方案。

京東的核心優勢:模式之爭

產品群的不同僅僅只是表面,京東、阿里、蘇寧三者的核心差異可以歸結為服務模式的不同。

事實上,B2B電子商務經歷了很多發展階段,從早期以信息匯聚為主的黃頁時代,到寄售和代買模式,再到撮合模式的出現。而撮合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多方交易中,將多方的信息集中起來,然後將信息進行匹配,以便達到多方對信息的需求。

然而撮合模式並不深入到交易及服務環節,最終的履約過程仍是由下遊企業客戶與上遊品牌商直接對接,平臺自身並不承擔貿易買賣中的各項服務與風險,同時也沒有高效數位化的服務措施,幫助企業做管理「減法」。因此會有一些難以迴避的弊端,比如,線上對接交易完成,後續的服務履約仍是企業客戶與品牌商線下跟進,服務質量與效率並未提升;企業與平臺籤訂合同採購不同品牌的商品,發票、對帳、售後服務、履約交付仍需要單獨聯繫各個不同的賣家,還是同樣的繁瑣複雜。

京東企業業務的模式優勢在於,關注採購客戶的體驗和價值創造,不僅僅停留在撮合交易,而是深入到交易過程中,滿足客戶的採購管理需求。例如在採購預算環節,通過大數據輔助預算編制;在採購計劃環節,實現採購清單與採購計劃自動匹配;在商品選購環節,實現商品智能搜索與在線比價;在訂單配送環節完成出庫信息、配送信息、籤收信息的實時同步;在合同籤收環節,通過電子合同、電子籤章等方式實現在線驗收;在對帳支付環節,可自動申請支付、自動對帳、電子發票自動開具;在資產入庫環節,自動申請入庫;在售後服務環節,實現在線售後與智能客服。

專家表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入,企業對於採購的要求已經由採購行為線上化,轉向採購管理、供應鏈服務的全面數位化、智能化。在這一背景下,京東企業業務的服務模式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百萬億B2B領域狼煙四起,為何佔據C位的還是阿里?
    當剁手黨們的熱情把 To C 電商營業額一次次送上新高地,專注於企業採購市場的B2B電商卻略顯冷清,它們如同隱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並不引人注目。   但是,數位化浪潮在廣覆C端消費品之後,已經開始溯源而上,在B2B賽道上,巨頭、獨角獸先後躬身入局,比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1688,比如京東企業購,比如老牌B2B電商平臺慧聰網等等。
  • 京東、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混戰大健康,下階段的打法是什麼
    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網際網路醫療企業,能否解決國家政策層面所需要解決的痛點?「上述企業和國家的醫療服務網際網路化其實並沒有多大關聯。」 趙衡告訴記者,「院外市場的本質是企業福利市場和用戶自費購買保健品市場,藥品則是輔助性的。因此,院外市場的核心不是治療,是諮詢和產品採購。」
  • 數位化時代,阿里、京東們能否解決困擾市場已久的「倒奶問題」?
    4月1日,京東啟動「買光湖北貨」活動,並宣布包銷價值約60億元的湖北小龍蝦。於是,藉助京東平臺的推廣,在短短6日之內,京東生鮮累計銷售湖北生鮮產品近1000噸,銷售額月環比增長445%。4月2日,阿里繼而公布愛心助農最新戰報,4月1日湖北農副產品在淘寶天貓的銷量較3月的日均值環比增長93%,並宣布旗下的盒馬事業群、數字農業事業部將採購價值10億元的湖北小龍蝦,「幫湖北蝦農把時間搶回來!」
  •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圍獵5000億醫藥零售市場,顛覆還是共榮?
    在這背後,是中國廣闊的醫療市場前景正成為電商寡頭們的藍海。今年11月,另一家巨頭美團也申請「美團專業藥房」的商標。至此,阿里、京東和美團這三家網際網路巨頭都已布局「自家」的醫藥零售業務。過去給傳統藥房當「跑腿」的電商們,開始爭奪圍獵5000億的醫藥零售市場。網際網路巨頭的涉獵,是否會顛覆藥房這個傳統行業?
  • 阿里、京東、拼多多、百望雲等助力地攤經濟
    不排除網際網路公司有作秀的成份,但認真梳理一下,會發現其實不少行業巨頭已推出了實打實的「地攤經濟」扶持計劃。  阿里、京東、拼多多下場支持  阿里1688在5月29日發布了「地攤經濟」幫扶計劃: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為商戶提供源頭好貨、數據智能、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的賦能,僅金融扶持一項,就包括超700億元的免息賒購。
  • 網際網路行業深度報告:進擊的數位化,迎接產業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
    其中,餐飲外賣訂單所佔比重最大,2019 年佔比為 70%;其次是生鮮宅配和商 超近年來,非餐佔比快速上升,尤其是生鮮和商超兩大業務。我們預計非餐業務訂單佔比有望在 2022 年達到 40%左右,市場空間有望達兩萬億以上,對應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189 億單。
  • 京東避開競爭激烈的國內電商市場,轉戰東南亞市場?| 李富源
    (尚泰集團與京東高層在泰國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在國內電商的局勢好像已經穩定了,很久沒有大動靜發生了。除了前幾天」噹噹「這個曾經的網際網路電商巨頭被收購以外,好像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新聞可看了。不過近期的東南亞市場卻格外的火熱,劉強東11月2日剛去泰國剛籤了個大單。可誰知馬雲隔天就殺到馬來西亞去放了個更大的招。
  • 百度阿里京東當當網:網際網路大廠捐贈很「有特色」
    小編對比百度阿里京東當當網公益行為,發現網際網路大廠捐贈都很「有特色」。阿里:關鍵詞,壕;代表形象,富豪;特點:砸錢砸錢砸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阿里拿出10億來設立醫療物資專項供給基金,馬雲個人捐贈1個億;阿里公益2019財報披露,當年產生公益捐贈超91億筆;2017年,馬雲攜阿里17位創始人捐款5.6億用於支持設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展基金」,成為當時國內最大捐贈項目
  • 2020年中國企業採購數位化管理調研白皮書
    中國企業數位化採購市場規模及預測 2019年市場規模超百億元,廠商能力提升成為發展源動力 中國採購市場在過去的幾年間經歷了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已經從2017年的70.8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112.4億元,市場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200億元。
  • 第三季度中國雲市場超50億美元,BATH佔八成市場份額
    文/楊劍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市場,佔全球支出的14%,且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來自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雲基礎設施支出猛增65%,超50億美元,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增加了近20億美元。
  • 京東數科成產業首席增長官,輔助產業主體縱身數位化
    要做商業作業系統的阿里,提出產業網際網路的騰訊,以及要做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首席增長官」的京東數科,都在不斷訓練「輔助」技能。既要精通技術,也要理解行業;深入產業與企業進行全流程診斷,看似不充當決策主體角色,而是以潛移默化的數位化思維,去影響、去輔助產業完成通往數位化的「縱身一躍」。
  • 史上最慘「雙11」:阿里兩日蒸發7691億,京東跌超千億
    市場普遍認為,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暴跌與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相關。誰的"雙十一"?公開資料顯示,雙十一購物活動首次出現是在2009年11月11日,當時淘寶網舉辦了一個半價清倉優惠促銷活動,引發網民大量搶購。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深燃以已上市的大小巨頭,以及即將上市的具備千億市值潛力的超級獨角獸為例,通過對它們業務布局、背後邏輯的拆解,試圖回答幾個問題:巨頭「賣菜」有創新嗎?在科技這件事上,他們表現如何?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該賣什麼?巨頭很忙,是忙創新嗎?
  • 八大網際網路巨頭2019投資全圖譜 看2020風口在哪兒!
    與此同時,除了共同參與的投資外,阿里、騰訊、百度、小米、京東、字節跳動、美團、滴滴八大網際網路巨頭2019年一共投資了419家創業公司。   截至2019年12月26日,今年一共有336家創業公司關閉。
  •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巨頭下場攪局
    工業網際網路的高瞻遠矚,到了執行端卻困難重重。最先試水工業網際網路的阿里,碰壁不少,但絲毫沒有影響其他幾家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大家都想吃到這塊大蛋糕。2010年騰訊開放平臺首批應用入駐,騰訊雲正式對外提供雲服務。2011年,華為依託強大的資金和雲計算實力,發布了華為雲平臺,面向大中小型企業提供包括雲主機、雲託管等基礎雲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
  • 為什麼中美網際網路巨頭會大而不倒?創業企業卻垂死掙扎
    突破3000億美元的巨頭騰訊和阿里今年股價都出現了40%以上的漲幅。100億美元以上的京東,網易,微博,攜程等也都出現了不錯的漲幅。相反,許多100億人民幣市值不到的軟體股卻不斷下跌。 強勁的業績支撐所有的這一切都來自強勁的業績支撐。
  • 國家重磅出擊,對資本巨頭實施推恩令!
    此次反壟斷意見稿的出臺,馬雲的螞蟻金服事件,或許只是一個導火索;根據剛剛網上查到的資料,在意見稿出臺之前;市場監督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這三個重量級的部門就已經在前幾天與27家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展開了「 座談 」:包括: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抖音母公司、快手、百度、滴滴、等等。。幾乎囊括了整個中國最頂級的那一批網際網路頭部企業。
  • 京東健康IPO:在線藥房生意 閉環未形成 | 風眼前線
    一瞬間,媒體們紛紛回憶起劉強東此前發言,「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還有分析認為,京東健康會是京東集團繼京東零售、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數科)後的「第四架馬車」。市場熱捧,甚至有人高呼網際網路醫療變局之年已到。單從京東健康招股書來看,市場的熱捧不無道理。
  • 為什麼中美網際網路巨頭會大而不倒?創業企業卻垂死掙扎-虎嗅網
    突破3000億美元的巨頭騰訊和阿里今年股價都出現了40%以上的漲幅。100億美元以上的京東,網易,微博,攜程等也都出現了不錯的漲幅。相反,許多100億人民幣市值不到的軟體股卻不斷下跌。 強勁的業績支撐所有的這一切都來自強勁的業績支撐。
  •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沒有夢想?
    當馬斯克一步步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成現實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正忙著搶社區小販們的飯碗。「掌握著海量數據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人民日報社論的定調中, 阿里、拼多多、京東、字節跳動爭相涉足的「社區團購」,正在引發一波輿論群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