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喬苗兒
上月初,獻禮建黨100周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光榮與夢想》首曝片花,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從類型敘事、藝術真實、現實關切三個層面拆解導演劉江及其團隊的創作真章。
一個月後,《光榮與夢想》劇組迎來總局領導探班,這部展現中國共產黨風雨半世紀的史詩圖卷,也迎來屬於它的「中期考核」。
《光榮與夢想》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北京完美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德清完美蓬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海寧伏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金牌導演劉江執導、趙寧宇編劇,領銜主演多達48位,匯聚了目前業內表演功底紮實又兼具國民度的優秀演員群體。
9月2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辦公廳主任吳保安,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電視劇司藝術處處長劉文峰,浙江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偉斌,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曉,辦公室副主任汪浩雷,藝術管理處副處長葉黎沼等領導來到正在緊張拍攝中的《光榮與夢想》劇組探班,既為實地了解拍攝進度,也為解決劇組遇到的實際問題。
「聽劉江導演說,《光榮與夢想》已經完成三分之二的拍攝進度,我們是「半塊石頭落地」;看完這些片花片段,我們就感覺「還有半塊石頭也落地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說。
克服疫情帶來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挑戰,在既定時間高質量完成這樣一部史詩作品,首次執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導演劉江則直言,「沒有巧勁,只有笨功夫。」
作為獻禮建黨100周年重點劇目,《光榮與夢想》在籌備階段遭遇疫情,旁觀者無一不為全劇的進度捏把汗,在導演劉江眼中卻是「因禍得福」,這段時間,也為主創團隊沉下心來鑽研黨史,理清全劇的框架贏得了一段難得的時光。
面對總局領導一行的關切,劉江導演也介紹了目前的拍攝進度:三分之二左右的戲份已經完成,接下來劇組還要轉場到北京拍抗美援朝的戲、到延川拍延安的戲、到東北拍楊靖宇的戲、到湖南拍楊開慧故居的戲。「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我們一定不松這口氣,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劉江說。
探班現場,主創團隊準備了已經拍攝完成的相關片花片段,接受總局及地方局領導的「中期考核」,孫中山的彌留之際、黃埔軍校的道路選擇、毛澤東和楊開慧的生死訣別、湘江之戰四個段落得到了副局長朱詠雷的高度肯定,「起碼我自己的感覺第一是很欣慰,第二是很感動。或者反過來說首先是感動,第二是欣慰。」朱詠雷說。
對於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創作來說,交出一份優秀的「中期答卷」並非易事。
《光榮與夢想》集合了最優秀的導演、最優秀的編劇和演員,以及最優秀的服化道團隊,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和案頭工作。作品的品質與創作者的水準和付出的心血正相關,即使首次執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導演劉江用作品積累起的口碑也足以令「石頭落地」更多幾分把握,「劉江導演拍的東西好,我特別欣賞《黎明之前》。」來自朱詠雷的肯定,無疑為全組主創注入強心劑。
總局領導一行的探班,也對《光榮與夢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第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成這部作品。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也反覆強調,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是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作為創作者,有責任寫出中華民族的新史詩,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其實是最重要的中華民族的史詩。
第二,在創作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升思想內核。作為創作者不僅要學習黨史,更要在創作過程中做到「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觀眾」,把握正確的歷史觀,反應真實的歷史。
第三,要提升藝術品質,生動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宣部部長黃坤明談及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創作時特別指出,「把思想觀念浸透在故事的選取、情節的鋪展、藝術的渲染當中,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觀眾在成長迭代,審美也在不斷提升,作為承載厚重歷史和精神內涵的作品,《光榮與夢想》無疑對觀眾有重要的引領和教化功用,而實現教化的前提,是讓觀眾能夠被劇情吸引,為人物命運的變化而揪心,進而才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第四,還是要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把握精品。副局長朱詠雷觀察到,觀眾用「塑料作品」來稱呼服裝、造型、場景設計缺乏審美、不夠精緻的作品。「不管什麼角色、不管什麼時代,永遠臉上是光的;服裝、道具是淘寶貨,這就是觀眾對我們的批評。」朱詠雷也站在觀眾的角度,肯定目前《光榮與夢想》拍攝的品質同時,向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重點項目,不能出現類似的情況。
高標準、嚴要求背後,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本質使然。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遵循歷史真實的藝術追求,必須在歷史唯物主義原則下進行創作,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思想指導下,中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成績,有了激情燃燒的革命歷史和改革歷史為藝術創作提供不竭的素材。作為創作者,唯有真實再現歷史,用科學嚴謹的態度認識、呈現歷史,才能創作出不負時代和觀眾的作品。
即便已經手握金鷹、飛天、白玉蘭三座電視劇領域沉甸甸的獎盃,接下《光榮與夢想》的拍攝任務,導演劉江仍不改恭謹、紮實的本色。面對總局領導的期許與探班媒體的連環發問,劉江的回答展現出深厚的創作功底和堅定的審美原則。
唐朝劉知己在《史通》中提到,「夫國史之美者,以敘事為工,而敘事為工者,以簡要為主」;「文而不麗,質而非野」,寥寥數語,點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的創作核心。
《光榮與夢想》時間跨度大,從中共一大到抗美援朝數十年風雨,鏡頭就是創作者的眼睛,怎麼看、看什麼尤為重要,考驗創作者的史學功底。在劉江看來,《光榮與夢想》表現的歷史時空在劇作中無疑是「違反創作規律」的,需要創作者進行取捨——對已有作品中表現多、觀眾清楚的歷史事件簡要描繪,將重點放在表現少、觀眾了解薄弱的重要事件和節點上,做到「文約而事豐」,有的放矢。
劇中著重展現了遵義會議前後複雜而多變的國內局勢;幾乎是首次用電視劇的方式完整、生動地呈現出中共一大期間鮮為人知的細節;全劇圍繞黃埔軍校的戲僅有12場,但就是為了這12場戲,劇組採取搭景的方式還原了黃埔軍校的場景,只為最逼真還原當時的環境;大規模特效的應用,也將令《光榮與夢想》呈現與以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不同的視覺奇觀,8萬紅軍的長徵用長鏡頭的方式進行呈現,湘江之戰也通過特效進行還原……
對細節的捕捉,不僅體現出導演劉江對鑽研黨史所下的工夫,更是其一直以來秉承現實主義創作態度的體現。「黨史是常識,對於創作者來說,考驗就是對歷史、人性和生活的理解深度,過癮的地方就是在這。」劉江說。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通常將死亡和犧牲作為敘事的焦點。人物為了革命、集體利益英勇犧牲,人物突破死亡的恐懼,情感達到噴薄而出的狀態,悲劇衝突也達到了頂峰,死亡的價值意義和審美意義同時生成,死亡不單單意味著世俗的肉身被扼殺,也是永恆精神力量的開始。
《光榮與夢想》在探班會上放出的片花片段,其中正有楊開慧犧牲的重場戲,這場戲的處理,總局領導和探班媒體無不動容。楊開慧英勇就義,彌留之際,她看到的是愛人向自己走來,劉江導演表示,這樣的設計既「觸及到人性」,又兼有「浪漫主義的詩性」,「情到深處是什麼樣的狀態,在藝術上的呈現就是既要見人,又有詩意。」
兼顧現實筆法與浪漫情懷,也是劉江導演一貫的藝術判斷和審美堅持。《黎明之前》的結尾,譚忠恕、劉新傑在水手墓前關於信仰和去留的對談,共同舉起右手向這位「無名英雄」敬禮;《老酒館》裡,說書先生、老二兩飄然遠去的背影;再至《光榮與夢想》中楊開慧與愛人毛澤東在訣別時刻的「重逢」,成就了劇中的一抹溫暖亮色,也展現了創作者仁厚之心。
這樣一部題材厚重、內蘊深遠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如何走進年輕觀眾視野的問題,劉江導演已經被無數次問及,每次的答案都非常一致:影視作品比拼的是審美,不跟風,不迎合,能打動創作者自身,就能打動觀眾。
「這部作品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在詩意上、美學上、燃度上,年輕人現在都說「燃」,也做一些探討,在表現手法上也再做一些探討。」在導演劉江的心目中,創作不是公式計算,而是一種化學反應,需要創作者不斷尋找「一種味道」。
如今,《光榮與夢想》的拍攝已經過半,「一塊石頭」已經落地,這部獻禮建黨100周年的作品,將會散發怎樣的「味道」,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近期熱文
最受歡迎的百部美劇名單出爐
最受歡迎的百部韓劇名單出爐
最受歡迎的百部日劇名單出爐
情節簡單人物複雜劇集受歡迎
群戲多線敘事結構劇集受歡迎
反傳統價值觀復仇爽劇受歡迎
商務合作 請聯繫:
hui649778177/shuo0209(微信ID)
約稿 請聯繫:
zsh762079852(微信ID)
轉載/加入社群 請聯繫:
Zvae1995(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