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零姐(jialingjie6)原創內容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郵件18310230939@163.com聯繫。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周冬雨和馬思純的人生軌跡,在2016年劃下了濃重的一筆。
彼時,周冬雨24歲,馬思純28歲,兩人同時在當年的金馬獎中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項,成為金馬獎歷史上第一對雙影后。
因為這個歷史性的一刻,周冬雨和馬思純的名字至今依然緊緊聯繫在一起。
前段時間,《少年的你》上映,有口碑有票房有爭議,而周冬雨的演技突破,也是大家十分願意討論的點。
執導這部電影的曾國祥說,他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在這部片裡拍一個不一樣的周冬雨。所以整個拍攝過程中,只要周冬雨一演得像「自己」,就會被喊停、重來。
也許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在正片中,看到跟周冬雨性格相去甚遠的陳念。
周冬雨演了一部大熱電影,那跟她聯繫緊密的馬思純,自然也就成為大家關注和比較的對象了。
同檔期的馬思純,上了一檔演技綜藝《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
剛開始不少人都不太看好,覺得綜藝噱頭大於實際,電影票房口碑是實打實的,你馬思純卻在綜藝上「秀」演技?
就在前天,張國立跟馬思純合作演繹的《繼父》一出來,不少質疑的人大概也無話可說了。
兩人搭檔演父女的默契自不必說,馬思純飾演的陶蘭,從憤懣、委屈、和解,到釋然,情緒層進下的哭戲,讓人動容。
得獎後三年,馬思純和周冬雨,依然像「七月與安生」——彼此是親密好友,卻又免不得被拿來互相比較。
周冬雨演《少年的你》收穫大批彩虹屁,大家開始討論:周冬雨會是下一個周迅嗎?
馬思純演《第一爐香》卻被嘲,說她從外形到氣質都不夠「張愛玲」。
有人說,離了《七月與安生》,馬思純還是那個林七月,可周冬雨卻已經不是李安生了。
可小姐姐並不贊同這種「周>馬」的論調。
確實,周冬雨在《少年的你》裡面飾演的小念,從性格上來說跟她本人可謂截然不同。
周冬雨本人外放活潑,而小念則內斂壓抑。就連她自己也說,搞不懂為什麼小念要這樣忍,在演的時候一直去找那種感覺。
可其實往大了看,從《山楂樹之戀》、《七月與安生》,再到《少年的你》,每一部對周冬雨意義深刻又讓她大放光彩的戲,其實都在表現她少女的一面。
不同的只是:從清純少女,到鬼馬少女,再到現在的壓抑少女。
周冬雨的外形對她自身其實是有所局限的。
當年剛被推薦給張藝謀時,她長相寡淡、身材單薄,連《山楂樹之戀》的文學策劃都說,第一次見面完了之後,很快就記不起她的五官了。
但平平無奇的周冬雨,在張藝謀看來就是飾演靜秋最好的人選,因為她白紙一般的氣質,完全就是天真清純的靜秋。
周冬雨的少女「桎梏」,也由此開始。
《山楂樹之戀》之後兩年,她遇到了業內有名製片人杜楊。杜楊為她打造的《宮鎖沉香》和《同桌的你》,一劇一電影,完全就是按照她的少女本色量身定製。
這兩部戲並沒有讓她繼續打開市場,反而讓她演來演去都還是「同一個人」——青春清純的少女角色。
直到周冬雨遇上陳可辛。
周冬雨不按套路的表演,讓陳可辛著了迷;而她在《七月與安生》裡的表現,也讓她迎來了入行以來的第一次大爆發。
飛揚跋扈的李安生,終於讓她往前走了一步,從清純少女變成鬼馬少女。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七月與安生》之後的周冬雨,其實並沒有趁此契機繼續往前走,而是又演了好些人設類似的戲。
雷同的問題明顯到什麼程度呢?曾國祥談《少年的你》裡的周冬雨時,上來就說這些年他發現周冬雨跟《七月與安生》那時沒什麼差別,所以下定決心這次要拍不一樣的。
但這種不同,依然沒有離開「少女」這個框架,只是將前面的標籤又換成了「壓抑」而已。
外形限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周冬雨一旦碰到與誘惑情愛和成熟女性相關的戲,確實演不來。
電視劇《麻雀》裡,她演特工機關臥底徐碧城,演技堪稱災難。
《七月與安生》裡原作的李安生,除了叛逆以外還對男主有著若即若離的情慾魅惑。改編成電影以後,團隊也根據周冬雨的個人特質作了調整,去掉了情慾的部分,只剩叛逆和脆弱。
不得不說,電影團隊的眼光還是很毒的。
在作為演員這件事情上,周冬雨並不野心勃勃,她說:「儘管作為演員,我想演更多不一樣的角色,但會在自己可駕馭的範圍內嘗試。」
她的「駕馭」,其實是將角色往自己貼近。
不管是李安生還是小念,都有著相似的敏感和倔強的內核,有讓人心疼的少女淚。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看周冬雨,會覺得她在演她自己。
這樣的周冬雨,在可能性上,跟周迅,甚至前一代小妞電影扛把子白百何、王珞丹,都沒有可比性。
出道20年,周迅演繹的角色幾乎是不帶重複、各有稜角。
而她的臉,既有少女的無辜,也有成熟的渴望。
至於白百何和王珞丹,她們在氣質上更貼近都市女性。純純的愛可以演,有些出格的也不違和。
女童臉和古靈精怪的氣質,既成就了周冬雨,也局限了她。
反觀馬思純,儘管頂著「蔣雯麗外甥女」頭銜出道讓大家對她有所懷疑,但她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角色,就跟她自己很不一樣。
為了演《左耳》裡的叛逆少女黎吧啦,曾經的乖乖女馬思純瘋狂減肥,還跟朋友一起去酒吧體驗。
在遇見《七月與安生》之前,馬思純演了《他來了,請閉眼》裡的簡瑤,還演了《盜墓筆記》裡的阿寧。
一個是清秀溫婉的大學畢業生,一個是精明幹練的女探險者。
儘管演繹過這麼多不一樣的角色,在曾國祥希望馬思純演李安生的時候(因為她之前出演過黎吧啦),馬思純卻拒絕了,轉而選擇跟她性格更相像的林七月。
從成長經歷來看,馬思純與林七月有著絕對的共情。她了解七月是如何循規蹈矩地長大,她也理解七月看似乖巧的外表下,有著怎樣想要逃離束縛的心。
可以說,馬思純其實很清楚自己最適合演繹什麼角色。
拿了金馬獎以後,有人說馬思純演了一堆不出彩的角色,一點也沒有「升級」的感覺。
但其實看她演的戲,從女將軍、女刑警到女俠……每個角色人設、性格各不相同,某種程度上,也是她自己在探索戲路和角色的一個過程。而作品本身質量方面,也不乏《加油你是最棒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這樣的口碑佳作。
正好在第一期《巔峰對決》裡,就有這麼一個討論:演員是否應該走出舒適圈?
馬思純是絕對贊同走出舒適圈的,而且她自己也有意的在嘗試不同的角色。
在《第一爐香》裡演葛薇龍被質疑,馬思純上這個節目又「不怕死」,第一期就挑戰《半生緣》顧曼楨。
姜思達問她:你怎麼就跟張愛玲槓上了呢?
馬思純回應,自己是把這些角色都當做一個一個人物去演繹,她願意去嘗試,哪怕演得不好也可以在努力。
其實演技的進階,本來就是在不斷的挑戰和嘗試中,去尋找平衡點,尋找最合適的演繹。在這過程中,有時或許會有旁人的點撥、導演的調教,有時或許就只有自己去努力。
但無論如何,不過早劃下自己的局限,才是演員演技未來的可能性所在。
目前看來,周冬雨和馬思純,是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演技發展之路。
周冬雨有自己的一個最佳舒適定位,她偶爾踮腳往外走一點點,就那麼一點點,日常又回歸她自己。
這次《少年的你》,是曾國祥逼著把她往外推了一部,但或許也只有一步而已。
而馬思純,則是天南地北到處闖,她知道自己的最佳舒適定位在哪,但她也在無視它,在不停地嘗試著自己的可能性。
目前看來,馬思純是差那麼一點,她有些作品會讓人覺得不合適,而另外一些則會讓人覺得,這並不是她獨有的角色,沒有行程她自己的一套風格。
可說到底,演員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忘記自己」的職業,過早劃定自我風格好不好呢?不能說不好,但也沒法說好。
就像《巔峰對決》裡,張國立說的那樣,流水不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現在佔優勢的,以後呢?
真正的可能性,或許要到五年後才能驗證了。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近期熱文。
點擊下方關鍵字查看精彩內容
江一燕&baby| 魏大勳| 宋茜| 倪妮| 鹿晗| 海清| 楊紫| 肖戰&王一博| 張韶涵| 辛芷蕾| 張曼玉| 佟麗婭| 尤靖茹| 鄭秀文| 向太| 張銘恩| 郭京飛| boystory| 沈騰| 包貝爾| 霍思燕| Ladygaga| 胡耘豪| 佟大為| 徐正溪| 王菲| 章宇| 楊超越| 李倩| 王珞丹| 周潤發| 黃才倫| 齊溪| 陳喬恩| 苗圃| 何潤東| 季晨| 譚卓| 李健| 潘瑋柏| 楊洋| 于和偉| 姚晨| 汪小菲| 秦嵐| 吳謹言| 盧靖姍| 蔣龍| 陳慧琳| 楊冪| 梁大維| 張海宇| 黃曉明| 鄧倫| 劉憲華| 周潔瓊| 吳尊| 陳學冬| 經超| 王櫟鑫| 張雪迎| 張杰| 劉若英| 謝娜| 吳越| 韓雪| 孫儷| 黃子韜| 劉昊然| 賈玲| 那英| 汪峰| 陳彥妃| 靳東| 李榮浩| 王凱| 鬼鬼| 王力宏| 賈乃亮| 俞灝明| 辛柏青| 鄧超| 孫寧| 關曉彤| 李乃文| 於明加| 段奕宏| 陳冠希| 胡兵| 凌瀟肅| 戚薇| 趙薇| 安悅溪| 胡歌| 劉亦菲| 菅紉姿| 章子怡| 陳小春| 陳龍| 翟天臨| 尚雯婕| 吳彥祖| 小龍女| 李晨| 潘粵明| 金志文| 李斯羽| 耿樂| 吳昕| 李易峰| 古天樂| 林鵬| 張翰| 關之琳| 吳京| 馬伊琍| 張震| 王千源| 彭于晏| 張智霖| 許鞍華| 吳秀波| 歐陽娜娜| 黃渤| 霍建華| 白敬亭| 吳亦凡| 趙麗穎| 高圓圓&賈靜雯| 蔡依林| 邱淑貞| 劉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