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 考的是「人生」與「期望」 你會怎麼寫?

2021-01-08 浙江在線

2020-07-08 11:26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酈曼麗

  7月7日,在推遲了一個月之後,備受關注的2020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無疑成為了社會矚目的焦點。

  高考作文題出爐後,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到紹興名師、高校人文專業的專家教授對作文進行點評。

  魯迅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正高級、特級教師 彭玉華

  在天地間活出真我

  「今年的作文題從題旨上講,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家庭、社會的關係,指向學生『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一本源問題。即:如何在天地間活出真我?」魯迅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正高級、特級教師彭玉華開門見山,他說,一方面,「我的生活我做主」,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另一方面,「人是社會的存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家庭、社會等各種外在力量總是以不同的方式幹擾著個人的生活方式。這種矛盾在萬物互聯的當下更加凸顯,考生對此應深入思考、做出回答。

  作為一道思辨型作文題,從材料中可以提取兩個關鍵短語:個人生活預設(期望),家庭、社會角色預期。「這兩者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對立在於現實生活中兩者往往會產生落差或錯位;而無論是活出自我,還是遵從家庭、社會的角色期待,都應統一於成為『最好的自我』這一根本。」彭玉華進一步解釋道,這樣來看,考題可有三個觀點:一是按自己的期望生活,成為我自己;二是遵從家庭、社會的預期,成為他人期望的角色;三是在自我和家庭、社會之間取得和諧統一,活出最好的自我。顯然,第三種觀點格局更高。

  「從考試的角度來看,這道題目有很強的親和力,審題難度不大,扣住現實變化分析矛盾即可,各種層次的考生都有話可寫;而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和表達視野,一定程度上會使作文有高下之分,體現選拔性考試文題所具有的區分度。」彭玉華認為,近兩年的浙江作文題對一線寫作教學也頗有啟示,一是立德樹人,作文就是做人,教作文更要教做人;二是鍛造學生思維品質,能理性辯證地分析思考問題;三是提升學生的表達水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浙江樹人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教授 周鋒

  對價值觀與幸福觀永恆的追問

  「浙江今年的高考題沿襲了歷年的出題風格,依然是關注『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也非常契合當下的現實,將話語的選擇權還給了考生。」浙江樹人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教授周鋒說,今年作文題題幹清晰,作文題的中心題旨就是「自我期許」和「他者期待」之間的關係,直指「你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一命題,體現了對價值觀與幸福觀永恆的追問。

  「考生在立意和構思上並不會有太大困難。而『難點』也就在於能否看出這兩個題之間的『不同』,即『如何處理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期望落差或錯位』。」周鋒說,若想奪得高分,考生們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個人與家庭、與社會之間層次的遞進,不僅要考慮到自我期望與他人期望的錯位,也要看到社會上這種「期望錯位」的現象;第二是關注到「怎麼辦」。既要想到「堅持自己,張揚個性」,同時也要考慮到作為社會一員,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疫情之下,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可用的素材也不少。

  「某種程度上,考題構建了一種『塵世的崇高』,而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更強調一種『自我敘事』。」周鋒認為,考生要用溫潤的故事、細緻的場景描繪,為心中那一份「美好的期許」傾力付出,才能凸顯意義,打動閱卷老師。同時,行文要基於「人」的特性來考量、釐清在自我的人生追求中如何均衡家庭、社會賦予預期。行文要力現「思辨」,顯然不可只立意一方,偏頗而論。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 李恆光

  在「自我期許」和「他者期待」取得平衡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具有思辨性,命題材料讓考生直面個人、家庭、社會三者的關係,要求考生思考個人追求與家人預期、社會角色之間錯位時如何應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李恆光也認為,從審題的角度看,基本沒有閱讀障礙,考生理解起來應該並不困難。

  李恆光說,從立意的角度看,理性來講,在現代多元社會中個人的追求應該得到尊重,年輕人在奮鬥中實現個人價值同時滿足家庭預期。但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錯位又是必須面對的。其實每個人都處在這種複雜的境地,如何應對這種錯位是解題的關鍵。

  從寫作的層面看,考生需要關注一個詞——錯位。「如何面對它,是『寧作我』的個性張揚,是活成家庭期望中『爭氣兒孫』,還是承擔某一社會角色所捆綁的種種責任?這個題目,對那些語文功底深厚,語言表達能力好,運思能力強的考生來講,會寫出好文章來,因為不愁沒話講。」李恆光說,但過分強調個人追求,枉顧家庭期盼、社會責任是不合適的。年輕人只有將個人追求融入到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才能真正解決這個錯位,這樣寫作思路也就打開了。當然,也可以加入「歷史上和現實中的例子」來議論,更多的要體現寫作者對這些歷史或者現實中例子的「沉浸式的帶入性體驗」——把「他們的故事」移情到「我的感思」。

1594178815000

相關焦點

  • 考的是「人生」與「期望」 你會怎麼寫?
    7月7日,在推遲了一個月之後,備受關注的2020年高考正式拉開帷幕。2020,高考作文考什麼?無疑成為了社會矚目的焦點。  以下為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 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揭曉!今年考的是「人生」
    今天是2020年高考的第一天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題也新鮮出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是在檢驗考生的人生格局,一起來看名作家、名師的...
    2020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出爐!你會怎麼寫?
    中新網7月7日電 綜合消息,2020年全國高考今日開考,作為首門科目的語文考試中,作文題目備受關注,一起來看看今年各地的作文題目「哪家強」?如果你是考生,又會如何發揮?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匯總>>  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
  • 2020浙江高考作文 讓一群未經世事的孩子探討人生
    2020浙江高考作文《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 寫作文別再同老套路了!高考作文透露新趨勢,以後應該這樣寫作文
    在同學們學習的各項科目中,語文大概是最不受重視的一門了。原因很簡單,我們說著中國話,寫著漢字,難道還能學不好代表著中國文化的語文嗎?然而實際情況戳破了不少同學們的幻想,大家就是連語文都學不好。古詩詞背不下來,閱讀理解邏輯不清,尤其是寫作文,可謂是如同雞肋,食之無味!
  • 市民20餘年堅持寫高考作文:動力來源於感激
    父:考咋樣啊?  子:會的全對,沒寫的都不會。  父:那你寫多少啊?  子笑了笑:基本……  父搶答:基本都對?(此時已經喜笑顏開)  子:基本都不會!  丟了  7日上午考完語文後,不少同學結伴而出。
  • 兒子今年參加高考 父親也來試寫作文
    昨日(7月7日)下午,南國早報2020年「大家來寫高考作文」活動順利舉行。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活動首次採取不集中作文的形式開展。數十名網友和來自南寧市第二中學、南寧市第三中學的高二學生分別在家中或學校,以當天上午的廣西高考作文題為題,按高考要求完成了作文。
  • 地獄級的江蘇高考語文作文今年考了啥?不讀經典,題目你都看不懂
    同時,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天也是高考的第一天,少年朋友們,高考之後,你們將飛向更廣闊的天空,以後一定有機會為華夏民族掃除近代以來的所有國恥!言歸正傳,現在來講講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今年高考語文的題目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大量的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典籍、經典,同時緊密的結合社會現實。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官方回應:評卷程序無任何問題
    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相比,這篇文章的「逆襲」之路更為曲折。閱卷時,第一位老師給36分,第二位老師給42分,第三位老師給38分,而到了時任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永康手中,變成53分,堪稱「神奇一跳」。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2020-08-03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人生漫漫,需平衡堅持,保持敬畏之心——浙大教授點評2020高考作文
    早上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新鮮出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 《奔跑吧》壓中「高考作文」,是巧合還是實力?
    最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那就是高考,每年的高考都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一張試卷,一場考試,不僅關乎一個學生,而是好幾個家庭,更是祖國的未來,能不能考出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學校,是整個社會都焦灼的問題。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今年高考被迫推遲了一個月,不過作為全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該來的遲早會來。7月7日,2020高考正式開始,第一場考試依舊還是「語文」。說實話每年的高考語文科目都是熱議焦點所在,尤其是作文這一塊的考前押題,往往都能掀起網友的廣泛討論,而今年也不例外。
  • 備戰2021高考,儲備寫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題素材的類型
    沒有過硬的材料,或者對材料使用得不夠好,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考試作文的。如此關鍵的一場考試,就語文的作文來說,我們該如何為高考作文儲備素材呢?當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題寫作素材的類型。凡事都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同樣道理,想知道如何儲備寫作的素材,得先從知道作文命題材料的類型開始。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套話作文不僅出現在浙江的高考語文考場上,在同樣以作文題目超脫、人文色彩濃厚為特色的江蘇省也存在。曾多年擔任該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永康在點評高考作文時也稱,考生喜歡引經據典、寫華而不實的文章。2005年,江蘇高考作文以「鳳頭·豬肚·豹尾」為話題,成千上萬考生不約而同地寫起了同一位古代名人——項羽。
  • 溫儒敏劇透高考語文改革方向
    溫儒敏與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坐在了主席臺上,縱論語文教育、青少年寫作和高考改革大勢。這3位大咖也許是當今中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們最想親近的人了。  自今年9月,全國小學和初中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後,溫儒敏就成了中小學語文老師追逐的對象——對新教材怎麼把握和吃透?新教材對學生母語素養提出了什麼要求?隱含的未來高考語文改革的方向是什麼?
  • 【地評線】高考作文的「變」與「不變」
    付彪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2019高考作文「容易跑題」省份,及格都困難?語文老師:就該這樣
    2019高考作文容易跑題的省份,學渣及格都困難?語文老師:就該這樣在我國,每年的6月7號和6月8號都是全國人民最緊張的日子,畢竟高考是關係著千萬家庭的大事兒,高考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考生能夠考生一所什麼樣的大學,未來能夠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才!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官方回應:停止其高考評卷工作
    日前,浙江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今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稱,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