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熱聊「上海製造」的時尚食品文化

2020-12-23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由市經信委指導,市輕工業協會協辦,上海讀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文化名人說「上海製造」時尚食品文化沙龍》活動今天在上海作家書店舉辦。活動在各文化名人關於食品和文化的對談中拉開帷幕,他們或從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角度講述上海美食;或談論魯菜、粵菜、寧波菜等菜系對上海美食的影響;或從經濟學角度探究和比較美食的效益空間;或從細微入手,用筷子和刀叉比較,以小見大,從餐具文化洞見食品文化。

圖說:文化名人聊「上海製造」的時尚食品文化。主辦方供圖

原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汪瀾,原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王紀人,復旦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徐培華,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常委郭翔,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著名美食評論家沈嘉祿,上海市工商聯文化產業商會秘書長楊濱旗等出席此次活動。

中國人對於「食」的追求,從古延續至今,已然臻於極致。不同地區的美食,承載著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印記。中華老字號立豐牛肉乾作為上海市的非遺傳統技藝,已歷經六代傳人的傳承,立豐的幹肉製品選料講究,要經過醃、燒、煮、煨、炒、烘、翻、窩等多道工序。沈嘉祿對立豐牛肉乾提了建議,要利用好文化附加值,講好品牌故事,做好食品包裝,還可以考慮從旅遊紀念品的角度發展。

圖說:沙龍現場。主辦方供圖

徐培華講的是「中國人喝酒講究圓滿」,不論盛酒的容器為何,杯口一定為「圓」,而中國人倒酒一定要和杯口持平,這就是「滿」,中國人喝酒,喝的不是浪漫,而是暢快,是圓滿。沈嘉祿直言「上海一直缺少黃酒品牌」,而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一家以黃酒生產經營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是以長三角跨區域布局的黃酒企業,擁有「石庫門」和「金色年華」等多個品牌。郭翔用「愛情」為黃酒冠名,談黃酒優點:「黃酒的回味就是愛情的回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朋克養生」,比如每天早晨一杯的「森蜂園蜂蜜水」。森蜂園緣起百年養蜂世家,是上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與時俱進,不但有高海白紫椴原蜜,更推出便捷懶人勺型蜂蜜,為消費者帶去健康的守護。

上海是移民城市,多種口味的匯合,構成了上海口味的多樣性,王紀人說「單純把海派文化當作上海文化是片面的,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分支,卻不是全部。」同樣的,單純把一樣食品,一種味道當成上海味道,也是片面的,可鹽可甜,可朋克可養生,這才是上海的味道。

相關焦點

  • 上海文化實力已與北京旗鼓相當:上影、華人文化集團總部均在上海
    上海是中國最大經濟金融城市,其實上海也是遠東的國際文化城市,文化產業高度發達。前幾天與來上戲讀書的北京女孩聊到上海的文化實力。我說道:最近十年上海影視實力持續上升,北京文化市場反而不是太樂觀。投資《歡樂頌》《都挺好》投資方華人文化集團總部上海,中國最大電影集團之一上影集團總部上海,東方衛視在上海,中國最大文學平騰訊閱文集團總部、《楚喬傳》出品方慈文傳媒集團總部、娜扎所在的唐人影視、楊冪熱巴所在嘉行傳媒都在上海。
  • 滬上設立「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 首批入選名人揭曉-瀚藝 海派文化...
    圖為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評審委員會主任、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麗麗向首批入選名人堂的長者之一、金泰鈞老先生頒證。作為首批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入選名人堂的三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按姓氏筆畫為序):海派文化名人、一輩子鍾情旗袍服飾並在海內外為之傳播具有深遠影響的111歲的嚴幼韻女士;百年時裝公司「鴻翔」第二代傳人、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86歲的金泰鈞先生;被譽為「百年海派旗袍傳奇人物」的上海裁縫、98歲的褚宏生老先生。
  • 網絡名人淄博行|齊聚推介時尚與文化並行的活力之城
    >為期2天的網絡名人淄博行主題宣傳活動圓滿結束。在領略了齊國故都的啤酒盛宴與陶琉文化,走過了「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城之後,一同前行的網絡大咖,紛紛為淄博點讚,參觀之餘他們對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留下別樣感觸。打卡啤酒節,燃情夏夜領略品質時尚淄博「淄博牽手青島啤酒,這是大手筆合作。啤酒為媒,市民歡聚,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文化融合的饕餮大餐。
  • 近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中國現代文化名人錄
    20世紀中國100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6人、中國近代十大偉人、教育界當代十大名人、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8人、最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國當今文化名人排名;中國自古就是文化聖地,因此,從古至今文化特別的繁榮,例如近現代的季羨林、陳寅恪、胡適、鬱達夫、聞一多、老舍先生、郭沫若、傅雷先生、冰心、顏廷利先生、魯迅、徐志摩 林徽因、梁簌銘、沈從文、
  • 「土味時尚」變身「國潮文化」 新國貨引領中國快消品行業發展
    昨天,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發布《2020快速消費品消費趨勢報告》,從老字號到新國貨,國產快消品品牌在進入品質消費時代的同時,也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國潮,成為從存量中尋找增量的爆發點。同時,上海佔據長三角經濟帶核心地理優勢,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軍表示,以往消費給人帶來的幸福感往往來自單純物質滿足,而對於生活條件更加優渥的年輕人來說,消費帶來的幸福感,往往還來自於消費品背後的符號意義和文化歸屬感,而本地文化、鄉土情結、兒時回憶、國家自豪都是他們熱衷消費的符號。
  • 中國文化名人香港大營救始末
    日軍攻打港九後,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幾易住所,各自分散隱蔽,彼此失去聯絡。營救人員幾經周折,終於設法找到了所有的營救對象,幫助他們安置在安全的秘密住所,以擺脫日軍的搜捕和特務的監視、跟蹤,然後將他們分批從港島偷渡過海,護送到九龍佐敦道、花園街、上海街等秘密接待站,再分別安排他們轉移到東江遊擊區或其他地區。
  • 上海豫園x瀋陽故宮文創 以文化聚變為中街·盛京龍城文化休閒廣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豫園股份擁有深厚的產業運營基礎,歷經多年發展,已形成珠寶時尚、文化商業、文化餐飲娛樂、文化食品飲料、美麗健康、智慧零售、國民腕錶等七個產業集群,擁有國內16個中華老字號和一眾領先品牌,以及多個全球知名品牌等為核心的產業品牌資源
  • Prada Mode: 文化搭臺,思想唱戲
    向來喜歡搞事的義大利時尚品牌 Prada,將於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在中國上海呈現第 5 場 Prada Mode 文化俱樂部,此次活動由知名導演賈樟柯一手操辦
  • 新天地,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一座文化地標
    他對上海的歷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特別是對上海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懷有濃濃的鄉愁,他對城區更新改造中如何留下城市的記憶有著特有的見解和緊迫感。本期推出他近來在上海新天地拍攝的照片及說明,與大家分享。        石庫門舊式裡弄住宅是近代以來最典型的上海民居建築。中西建築相融合的石庫門舊裡已不僅僅是一種建築形式,它已成為上海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上)【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中)【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 責任編輯:愛神新月老師 ◎本平臺為愛神新月老師搭建發心弘揚傳統文化遵循陳大惠老師的教導故取名曰"傳統文化育天下"◎希望更多的人能通過"
  • 生態友好、生活消費、文化消費,上海年輕人打卡 分享城市新時尚
    上海在「生態友好」、「生活消費」和「文化消費」三個維度上奪得第一。以「生態友好」來說,在「對寵物友好程度」方面上海非常領先,「是否對動物友好」也成為了年輕人選擇餐廳、公園的一大因素,「貓」甚至成為上海年度筆記消費關鍵詞的第9位。年輕人也通過筆記重塑著上海的新名片。
  • 我為家鄉作代言 春妮:上海文化其實很包容
    在談到上海不可錯過的風光時,春妮第一個推薦的就是石庫門。東方新天地及緊鄰的一大會址,是欣賞石庫門的絕佳地方。「帝都」北京有胡同,「魔都」上海有裡弄。而胡同裡的四合院,與裡弄中的石庫門,又構成了南北輝映的建築雙璧。在春妮看來,石庫門既充滿了滄桑的風情,又顯得洋氣和時尚。「有很多上海的酒吧,甜品店啊,還有一些時尚的小店,都在新天地裡面。
  • 「2019慈善名人盛典」在京發布群瑞文化「開心樂活」明星公益平臺...
    3月26日, 由慈傳媒主辦、《中國慈善家》雜誌、群瑞文化等多家機構聯合主辦的「2019慈善名人盛典」頒獎晚會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由袁鳴、楊光主持,晚會同時發布了第六屆「慈善名人榜」。
  • 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開建
    記者 唐瑋晨報訊 臨港新片區文化建設再次向前邁出一步!8月20日上午,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項目啟動暨籤約儀式舉行,中央美術學院等10家文化創意業、金融服務業的優秀單位現場籤約。中央美術學院將與港城集團合作開展臨港新片區中法國際時尚與創意中心項目,有針對性地引入全球時尚創意產業研學產基地、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人民幣藝術研究中心和未來圖像中心等,充分利用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優勢學科資源,開展高品質、多層次的國際文化活動,全面對接長三角地區藝術、時尚、科技產業發展,打造上海時尚策源地與文化新地標。
  • 海派文化中的四位高橋名人
    通江達海的歷史古鎮高橋,名人薈萃,富家宅院星布。歷史名人中,有多位與江海結緣,他們的人生或搏擊於遠洋大海,或為中西文化交融盡力。
  • 傳播史志文化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
    日前在滬舉行的「上海史志文化傳播與推廣」研討會上,學者指出,上海史志文化璀璨奪目,系統豐富的史志文獻為上海史志文化傳播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撐。傳播推廣史志文化是打響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  「上海在百年前還是個小漁村嗎?」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學會會長王依群拋出了這個話題。
  • 廣東真的是文化沙漠嗎?真的缺乏歷史文化名人嗎?
    不知從幾時開始,很多人都開始講廣東是文化沙漠,窮得只剩下錢了,廣東從來都是文化沙漠。對於這樣一種認知的誤區,筆者無心爭辯,但不敢苟同,覺得以事實說話最好。而到了明代,廣東的文化名人就更多了,先後有新會思想教育家詩人陳獻章、增城哲學家湛若水、香山思想家黃佐、揭陽大儒薛侃、揭陽兵部尚書詩人翁萬達、汕頭進士林大春、南海縣狀元倫文敘、潮州狀元林大欽、番禺詩人屈大均、東莞名將袁崇煥等,這個時候的廣東,在哲學思想方面非常活躍,湧現了很多思想哲學家,這在全國都是少見的。
  • 程琪:上海首席公館如何演繹獨特的「民國文化故事」(文化酒店微訪談-24期)
    訪談嘉賓:上海首席公館酒店-原總經理-程琪 中國文化酒店微聯盟-秘書長-田濤: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中國文化酒店微聯盟 微訪談的時間了。今天我們進行到的是第24期,我們請到的嘉賓是上海首席公館的總經理程琪先生,今天的主題是:上海首席公館是如何演繹獨特的民國文化故事。 上海首席公館和程琪大哥,我們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這是一家中國首家城市歷史文化的主題酒店,也是當年上海灘法租界的黃金地段,現在依然保留著那一段輝煌的歷史。而且還有很多歷史人物在這裡留下了傳承至今的故事。
  • 元祖食品,創造獨特的食養文化
    其實,中國的食養文化源遠流長,大約在原始時期就初見端倪。戰國時期的《內經》一書更是給予了食療養生理論高度評價,認為一些食材既可以充飢也可以保健。如今,養生時時刻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市場中的很多品牌也借勢推出了很多主打養生的產品。而食品行業的領先品牌元祖食品,自創立伊始就以「演繹民俗,創新傳統」為理念,致力於創造獨特的食養文化。
  • 是時候聊一聊變裝文化了
    又或許我們可以借著這次機會好好聊一聊變裝文化。 我並不想改變我的性別,但我已經穿著女裝工作了30年。雖然任舊是地下文化,但drag誇張、大膽的造型在這個時期便開始吸引了時尚圈的注意。像是《interview》的創始人正是對變裝文化入迷的時尚人士。而Divine作為一個經典的變裝形象不僅登上了John Waters的電影,還成為了迪士尼小美人魚裡Ursula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