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藥,我們來講一下蒲公英。
蒲公英花開滿地的時候是非常漂亮的,只要有一陣風,蒲公英就會放開種子,隨風飄滿天,飄向遠方。
蒲公英出自《新修本草》,為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或其他多種同屬植物的全草。各地均產。夏秋二季採收。生用或用鮮品。
性苦、甘,寒。歸肝、胃、肺三經。
具有清熱解毒,清肝肺熱,清利溼熱的作用。
首先用於瘡癰疔毒
蒲公英味甘而不傷脾胃,治療癰腫疔毒,不論外癰或內癰,內服或外敷,單用或複方,俱可選用。
其中乳癰也就是乳腺炎一類的很有效。
因為蒲公英入肝、胃二經,乳頭屬肝,乳房屬胃,經常與其他清熱瀉火、解毒散結、活血化瘀藥同用,如《本草衍義補遺》用蒲公英與忍冬藤同用。199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乳癖消片,其與紅花、玄參等藥同用。
至於治療其他皮膚瘡癰疔癤紅腫疼痛,常與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長於解毒消癰的清熱藥配伍,如我們之前講的專治疔毒而創的方子,五味消毒飲。
治肺癰,一般和魚腥草、桔梗等長治肺癰藥同用。昨天才講到的魚腥草,不可以忘了哦。
昨天講的魚腥草有人說沒聽過魚腥草做菜的,下面這張圖,涼拌魚腥草根。
治腸癰,可與大黃、紅藤、敗醬草等長治腸癰藥同用。
其次就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
蒲公英入肺、胃、肝三經,既清肝熱,又清胃熱、還清肺熱,故可用治肝熱目赤,胃火牙齦腫痛,肺熱咽喉不利及咳嗽等多種臟腑熱證。
治肝熱目赤,常與菊花、夏枯等清肝明目藥同用。
治牙腫痛,常與黃連、升麻等清胃解毒藥同用。
治咽喉腫痛,可根據風熱、肺熱等不同證候,與薄荷、牛蒡子等長於利咽的發散風熱藥,或射幹、馬勃、板藍根等長於利咽的清肺、解毒藥同用。
最後就是治療黃疸、淋證、熱痢等
蒲公英有清利溼熱作用,可收退黃通淋、止痢之效,故用以治療以上多種溼熱病證。
治溼熱黃疸、脅痛,多與茵陳、柴胡等利膽退黃藥和疏肝行氣藥同用。
治溼熱淋證,多與車前子、金錢草等利尿通淋藥同用。
治溼熱瀉,多與黃連、黃柏等清熱藥同用。
現代的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茵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其他多種致病菌、鉤端旋體亦有抑制作用。
能激發機體免疫功能。
有疏通乳脈管阻塞,促進泌乳的作用。
還有利膽、保肝、利尿、健胃、抗潰瘍、輕瀉,抗腫瘤等作用。
好了,今天的中藥科普就到這裡了,歡迎關注,每日一起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