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中原之後立刻重歸音樂世界,一代君王就此成流星

2021-02-07 觀察者網

過節咯,眼睛看累了,聽段抒情滄桑歷史吧。




以下是錄音文字整理。發現科大訊飛的錄音寶很好使,能把錄音直接轉化為文字,識別率挺高的。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開發在語音識別方面領先。要是錄音寶具備深度學習訓練能力就好了。


今天晚上,我們繼續把悲情英雄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故事講完。

 

我想首先來描述一下這個沙陀政權的特點。既然沙陀族對唐文化很有服膺之心,後來李存勖稱帝建國號為唐,有繼承大唐的志向,那麼我們反過來說一下大唐。唐朝是很多中國人心心念念非常懷念的一個時代。當然大唐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尤其在貞觀之治後期,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唐朝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沉悶的國家。

 

因為這個李隆基統治的時間特別的長,長達40年。我們知道,放在任何一個公司或者一個組織裡面。如果你哪怕4年沒有經過換血,沒有經過制度改造,都會變的死氣沉沉。

 

大唐在安祿山造反之前已經美人遲暮。說到安祿山,和沙陀族的這個李存勖家族一樣——大唐是個多民族文明,很多少數民族的宗族具有軍事實力。在這裡大風哥想順便澄清一個八卦:

 

大風哥看到網上有個段子,講這個人名的翻譯問題。比如說烏克蘭的貪汙腐敗美女前總統季莫申科,她那個名字又翻譯成鐵木辛哥,嗯,也就是一個前蘇聯元帥的名字。同一個名字的兩種翻譯意境完全不同。有人說安祿山的名字其實就是亞歷山大,念Alexander嘛。

 

這個說法呢對也不對。安祿山的本名是粟特語,Roxan,他又跟繼父姓安,就有了漢化名字安祿山。這個Roxan當然不是亞歷山大。那到底來自於哪裡呢?

 

最近看到歷史書上說亞歷山大在波斯取了一個老婆叫Roxana,和安祿山的差不多,這就對了。安祿山有粟特人血統,粟特人就來自波斯,今天的伊朗地區。

 

說回到這個沙陀政權。沙陀政權的一個特點就是武人集團。他們在中華本土並沒有穩固的經濟根基。也不是農耕民族,也不算畜牧業民族,和北方的契丹也不太一樣。他就是靠武力統治。依靠武力打天下也可以。建立唐朝的關隴軍事貴族也是這樣建國的,只要你在建立政府之後迅速進行制度改革,穩定生產和財政稅收,教化民眾,像北魏孝文帝一樣。但是沙陀族在這方面乏善可陳。

 

相比之下,倒是耶律阿保機任用漢人,進行了大量的制度改革。

 

沙陀族政權在人物關係上有一個很重大的特點:

 

他因為人數比較少,要維持這個戰爭集團呢就要不斷地吸收新鮮血液。新鮮血液從哪裡來呢?他們就每到一個地方,看到有精壯的男子,勇猛善戰的男子,就要把他們拉進來。拉進來做啥呢?別想歪了,不會掰彎的,而是認做兒子或者兄弟。通過這種親緣關係來穩固體系。

 

也就是說,在沙陀政權內部,乾爹制度是一種常規制度。這個和今天的乾爹現象不太一樣呵,那時候都是認直男當義子。我們想想其實三國的劉備關羽也是這樣,都有義子。那今天的乾爹呢,這些大款啊老闆啊大官啊,他們都是認的乾女兒,像郭美美就是典型,可恥啊。

 

再說我們現在的第一乾爹李存勖。他這個時候的重點就是要滅掉後梁。所以他一直長期駐紮在黃河北岸與梁軍對峙。


 


耶律阿保機呢,就老是在後面給他捅刀子。數次南下,攻克好多州縣,威脅到沙陀族的山西根據地。一戰斬首沙陀軍三萬,一度圍攻幽州(今天的北京),又是周德威在苦守幽州。李存勖派猛將李嗣源去支援。沙陀軍的騎兵也很有名,但還是對付不了契丹騎兵,在平原上打仗就是送死。李嗣源很有謀略,他讓部隊在山路上走,防止對方騎兵突襲。但是到了山口,遇到契丹騎兵堵截。他用三千沙陀鐵騎衝散敵軍。沙陀騎兵的特點是重騎集團衝鋒,像錐子一樣突擊,不同於契丹的騎射兵。

 

到了平原,他就讓士兵每個人拖著鹿角、樹枝、樹幹。在地上劃出煙塵來,虛張聲勢,讓敵軍以為來了好多人。要是遭遇對方騎兵,他們就把鹿角、樹枝放在跟前,組成障礙物阻止騎兵衝擊。一邊用弓弩射擊敵人。他們就這樣開進了幽州,打破了包圍。

 

後來還有一次大戰,李存勖又發表演說,原因高祖李淵和霍去病的事跡,認為自己承載天道,誓破契丹。然後他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像皮洛士一樣衝鋒陷陣,自己都差點沒命。最後和契丹打成平手。契丹糧草用盡就撤了。

 

這樣李存勖終於在幾年後攻滅後梁,統一了華北。稱帝為唐。達到人生頂峰。

 

可是他這個人生高峰也是分水嶺。這個時候他的幹兄弟、乾兒子都戰死的差不多了。而他又開始犯渾,和那個皮洛士一樣缺乏治國才能,或者說政治才能。耽於享樂、飛揚跋扈,不懂照顧自己的老部下,賞罰不明,不懂平衡各方勢力,對各種政治變化非常麻木。尤其對後梁的臣民特別殘酷,不去安撫他們反而經常殺戮。因此失去人心。

 

最重要一點就是《伶官傳序》裡講的,驕傲自滿,沉迷享樂。當上皇帝了啊,重用伶官,就是那些唱歌跳舞的人。但我覺得可能不止是享樂。前面說過李存勖年輕時候時候就喜歡音樂,擅長音律。我猜他畢竟還是有一顆文藝之心,徵戰多年,這顆文藝之心又泛起了。他的伶官應該水平不低,唱的應該不是李大大你好厲害之類歌謠。

 

伶官每個時代都有,就看君主的態度怎麼樣。歷代有外戚專政,太監專政,李存勖搞出來個伶官專政,禍害死了不少手下的大將。

 

各種因素加到一起,各地就開始出現造反現象。甚至禁軍士兵也推舉元老李嗣源為領袖造反。亂軍包圍了宮殿。這個李存勖不愧是一條漢子,帶領手下反抗。卻不幸中流矢而死。和那個希臘地方的皮洛士一樣,就這麼狼狽的死了。

 

後唐呢,由李嗣源統治安穩了幾年。他一死,兒子、養子、女婿就開始互相爭鬥。女婿石敬瑭石敬瑭引來契丹之兵,滅了後唐。改國號為晉,做了契丹的兒皇帝

 

我們正史觀念一般鄙視石敬瑭這種人,用現在網絡語言講就相當於漢奸了。不過從歷史的角度看,石敬瑭屈從契丹只是當時天下大勢發展,各方勢力此消彼長的一個自然結果。如果石敬瑭不向契丹借兵,對手就會去借兵。他們的先祖李克用和李存勖都去借過兵,只是現在自己弱了,就成屈從了。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啊,不想做亡國奴,就要讓自身強大。

 

我們回頭來想想,當年耶律阿保機和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相約為兄弟。這其實是一個政治舉動,終於開花結果了。李克用剛去世的時候,阿保機為了安撫李存勖,對他說,當年你父親和我相約為兄弟,那麼你就是我兒子啊,我們理當情同父子,我會幫你的。你看這話多聰明啊,在政治上也很聰明,很會搗糨糊,不僅安撫了李存勖,還取得了政治優勢地位——我是你爸爸呀。

 

很多年之後,阿保機啊李存勖啊都死了。契丹的繼承人呢,真的繼承了這筆政治遺產,終於把沙陀族的石敬瑭變成了兒皇帝,享有了統領中華的優勢地位。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這就成了中原政權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後來的北宋很想收回燕雲十六州,沒有成功。再也沒機會在幽州打仗了。李存勖則成為漫漫長夜裡一顆璀璨卻短暫的流星。


觸摸水滴,墜入智能國


本文來自:政經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

聯繫·合作:2920915625(QQ)

微信公眾號可以像聊天那樣置頂了,想試試嗎?長按公眾號就能設置

回復「置頂」獲取方法!




相關焦點

  • 風雲漫畫,雄霸、絕無神稱霸中原時,帝釋天為什麼沒有收服他們?
    風雲漫畫,雄霸、絕無神稱霸中原時,帝釋天為什麼沒有收服他們?雄霸和絕無神是風雲前期的boss,兩個人都是當今武林頂尖的高手,但是在第二部的boss帝釋天面前不值一提,雄霸和絕無神時期,風雲還可以說是武俠世界,那麼帝釋天的出現就代表了風雲正式進入修仙時代,毫不客氣地說,帝釋天能輕鬆吊打雄霸和絕無神,那麼為什麼雄霸和絕無神稱霸中原的時候,帝釋天沒有出場收拾他們二人呢?
  • 秦國稱霸西戎,兩年後秦穆公去世
    秦穆公這個人脾氣挺好,被別人頂撞了也不生氣,反而好奇地問:「中原列國有禮儀法度,可是仍然鬧得烏煙瘴氣的。戎狄那邊沒有禮儀,管理起來豈不是更難。」由余笑著說:「你們中原的法度,都是君王用來逼迫臣下的。臣下被君主逼迫,就會反過來怨恨君主。上下互相猜疑怨恨,你說你們能好得了嗎?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經保持的世界紀錄,至今仍無人打破
    前言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說起成吉思汗,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當時建立的蒙古帝國在世界上,都讓人聞風色膽。他帶領的蒙古鐵騎一路凱旋,一直殺到了歐洲,確切的來說,當時的歐洲很多的國家都被蒙古國稱霸過。
  • 海軍簡史:明朝水師最後榮光,英國稱霸世界,美國強勢崛起
    我國古代中原水軍的發展我國是世界上發展時代延續時間最長的王朝(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羅馬、古印度都已經滅亡或者斷代),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中原地區就已經出現了海軍的雛形,這也就是水軍。當然了,那時的中原水軍最開始主要用途就是,用來對中原湖泊水流進行徵服性擴張,而還並沒有開始對中原之東的海洋有過企圖。
  • 《海賊王》如果白鬍子海賊團重歸新世界,三種方式可選擇!
    「復仇之戰」失敗之後,白鬍子海賊團一番隊長馬爾高回到了白鬍子的故鄉,防止白鬍子二世來侵佔白鬍子留在故鄉的遺產。其它隊長在「復仇之戰」後均下落不明,是否與馬爾高一起來到白鬍子的故鄉,還無從得知,但應該不至於全軍覆沒,只剩馬爾高一人。再次設想一下,如果馬爾高率領其它殘部欲重歸新世界,會以什麼方式回歸呢?
  • 如何成長為中原霸主?看一看春秋列國的爭雄之路就明白了
    至此齊恆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而其稱霸之路:尊王、攘夷、會盟,被後來諸多諸侯效仿。二、晉文公繼續尊王攘夷,晉國常保霸主地位如果說齊恆公、晉文公哪個更厲害,當屬晉文公了,因為齊恆公一死,齊國直接從霸主的寶座上掉下來了,反觀晉文公,在他死後,晉國一直是中原強國,直到春秋時代結束。都說亂世出梟雄,晉文公稱霸之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風雲》第三部,步驚雲創立驚雲道,既為千秋大劫也為稱霸天下
    為了稱霸天下看過漫畫的小夥伴都知道,步驚雲早已厭倦了江湖生活,第一部他踏入江湖是為了復仇,而復仇結束後,他立刻選擇退隱江湖跟楚楚成親,後來也是因為絕無神而不得不重出江湖,第二部中步驚雲很享受漁村的生活,如果有可能他根本不願意再次踏入江湖,只可惜命運弄人,他終究還是在不可抗力的影響下回到了江湖,綜上所述,前兩部的步驚雲對於稱霸天下並沒有任何興趣,他踏入江湖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然而第三部的步驚雲卻並非如此,他雖然是為了阻止千秋大劫創立驚雲道,但是也未必沒有稱霸天下的心思。
  • 【戲聽翔說】「問鼎中原」之後——漢劇《越椒逼印》 (作者:高翔)
    「問鼎中原」之後——漢劇《越椒逼印》作者:高翔(武漢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
  • 在齊桓公稱霸天下的過程中為什麼很少看到晉國、秦國的身影?
    於是,周成王只能將黃河上遊一代的一片區域,「唐」封賞給叔虞,就這樣,機緣巧合地應了天命。叔虞也就成為了晉國的第一代諸侯。本來,一邊奉王命肅清邊境侵擾,一邊趁機合併領土的晉國一片祥和,國力昌盛。這一切的平靜都在晉昭侯將曲沃封賞給成師後被打破了,他的這一決定不僅使得晉國長期都處在權利的爭奪中,更是禮崩樂壞的肇始。
  • 《風雲》漫畫,入侵過中原的八位東瀛boss,大魔神並非最強
    絕無神是第一個入侵中原的東瀛BOSS,他修煉有不滅金身和殺拳,實力極強,一般的武林高手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整個中原武林除了無名沒有任何人值得他放在眼中,而且他並非是第一次入侵中原,當年他也曾入侵過中原,不過被無名一人一劍打了回去,漫畫中他是第二次入侵中原了,而這一次他做出了充足的準備,若不是後期浪了,中原怕是已經淪陷了。
  • 解密:為何中國古代君王「重農抑商」
    那麼為什麼古代君王們都重農抑商呢?是他們不夠聰明麼?其實不然,我認為在古代抑商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們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歷史時間越早抑商的越厲害。那麼為什會這樣呢?我來給大家分析分析!我們都知道商人比較容易發財的,那他們發誰的財呢?是士官世家的嗎?商人是交比較高的稅收的,還有加上給當官的和有勢力的家族送禮啥的很難賺到他們的錢的。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發平民之財。
  • 音樂歸音樂 政治歸政治
    身為父母,這是多麼貼心合理的擔心:學音樂很好,但不要聽太懂。長大後,風花雪月已經不是人生中最大的難題, 身邊有很多聲音開始告訴我們:音樂如此美,不要被政治汙染、且讓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一方面,人們在媒體轟炸之下,對於某些政治議題已經有點倦怠、對於音樂的期望,是一片沒有喧囂擾攘、淨化人心的土地。也有些人,對於政治介入音樂的過去,感覺到害怕且產生堤防。或許就像是父母的心情一樣?
  • 大臣用一種動物諷刺君王!君王聽了卻笑著回了句話,產生一成語
    這個問題咱們不假思索就能脫口而出——皇帝,不過那是在秦始皇出現後才有了皇帝,在他之前,掌控大權的就是那些諸侯國的國王了,然而有明君就有昏君,在春秋時期最強大的五個君王被稱為春秋五霸,然而其中有一位則顯得有些另類,他本是個昏君,他手下的大臣以一種動物來諷刺他,他卻沒生氣,反而大笑,脫口而出一人盡皆知的成語,最終也成為了一代霸主。
  • 『中原五白』稱霸網文界,得其輔佐可一統江湖!
    一代宗師,夢入神機,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們的書:淺顯易懂。看他們的書,一個字:爽!2008年,土豆創作《魔獸劍聖異界縱橫》時還是個新人,那時候還沒有『中原五白』之稱。此後創作的《黑山老妖》、《龍蛇演義》不斷鞏固神機的大神地位,可惜《陽神》之後,作品質量不斷下滑,漸入俗套。
  • 《重耳傳奇》收官 呈現一代君王成長之路
    該劇以古代君王逆襲成長傳奇,傳遞當代青年所需勵志能量,講述了在春秋時期時局動蕩的背景下,一代霸主晉文公重耳以信治國、以禮安邦、以義待士的傳奇故事。《重耳傳奇》把春秋時代和當今社會相勾連,用普世正向價值觀去打動每一個感到困惑的人。重耳不僅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去感染身邊人,他的經歷更激勵著當代年輕人磨鍊吃苦耐勞、奮發上進的意志力。
  • 吳王僚,一代君王,因一道菜松鼠桂魚丟掉了性命
    吳國第二十三任君王,沒有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吃魚。但是也是因為這個愛好,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在裡面尋找答案。在吳國君王的承襲中,出現了一點點小的爭議。上一任吳國君王去世,按照先王意願,應是兄終弟及。
  • 沙陀人在中原建立三朝,為何中原人不認為是侵略,還積極擁護
    他們殺進中原,在中原連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個朝代。這三個朝代,給中原百姓造成的危害其實是很大的。因為君王不思進取,家族內部互相殘殺,讓這三個王朝都成為短命王朝。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老百姓受苦。讓人更氣憤的是,後晉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促進了契丹的做大。最後,契丹還打進中原,滅掉後晉。若不是契丹主耶律德光不適應中原氣候,想回去因而途中病死。
  • 元朝滅亡後,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蒙古軍事貴族入主中原的天命,也就此戛然終止。 此後的六百多年時間裡,蒙古騎兵雖曾數次南下或東進,窺伺中原,但都是曇花一現,無法像忽必烈那樣建立起一個統合草原與農耕區的大帝國。很多人不由得疑惑,為什麼蒙古人在元朝滅亡後,再沒能書寫忽必烈時代定鼎中原的奇蹟呢?
  • 遼國喪失一次機會之後,就已經沒有能力再次入主中原了
    為什麼遼國後期沒能再次進入中原,是因為遼國已經沒有機會,五代十國時期,雖然中原大地混亂不堪,但是的契丹也還是一個小小的部落,而不是後來的遼國。當時的中原大地雖然在進行混亂的戰爭,中原地區各色人馬粉墨登場,你方唱罷我登臺,一片烏煙瘴氣,勞苦大眾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而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東北大平原上,也在演變著一場激烈的群雄爭霸賽。
  • 隋唐五代君王為何堅持滅高句麗?唐太宗的擔憂是對的
    從歷史上看,朝鮮半島的穩定直接關乎著中原王朝的安危,這幾乎是古代君王的共識。而且只要是勵精圖治的君主,就絕不允許中原王朝東北部地區出現強大的敵對政權。大家還記得高句麗這個王朝吧,高句麗從公元前37年建國,極盛時疆域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第二松花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