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研發售後拖業績「後腿」 小熊電器路向何方?
記者 楊仕省 見習記者 羅金惠 深圳報導
10月13日晚,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熊電器」,002959)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2億元至3.35億元,同比增長80%至100%,其中三季度淨利潤6177.85萬元至7373.56萬元,同比增長55%至85%。
然而,與一路高歌猛進的業績相比,小熊電器此前一直被詬病的產品質量及售後問題並沒有因業績增長而得到明顯改觀,且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遭到業界質疑。
此外,與大手筆的廣告宣傳相比,其研發投入佔比顯得吝嗇許多,與此同時,伴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小熊電器面臨著嚴峻的可持續發展拷問。
對此,北京中和應泰財務顧問公司首席研究員呂長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因素確實增加了小家電的需求,但同時小家電這類商品在質量和服務上,也是需要注意加強提升的。」
針對上述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致函小熊電器董秘辦,但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研發投入佔比過低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小熊電器產品質量屢屢出現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其重研發輕營銷有關。
梳理小熊電器的發展歷程,其品牌產品品控一直是一大難題。據小熊電器招股書顯示,其生產模式為自主生產與外協生產及加工相結合。
「不是自己的工廠,採購生產外包,品牌方很難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因而容易出現品質問題。」梁振鵬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小熊麵包機型MBJ-A10H1被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部分查出電器非正常工作的問題;2015年,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液體加熱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中,有6個批次不合格,包括小熊電器生產的酸奶機;2016年,江蘇省質監局抽檢後,小熊電器型號為DFB-A20Y1的智能電飯煲因騷擾功率列為不合格產品;2017年,在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一次流通領域小家電質量抽查檢驗結果中,小熊電器型號為DGJ-C608的蛋糕機因標誌和說明、結構不合格而上黑榜。
小熊電器方面在年報中解釋稱,公司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了較多的人力和資金,公司設立了研究院、事業部研發中心,還在深圳建立研發中心,配備了先進的研發設備和強大的研發隊伍,具備較強的開發能力。
而事實上,相較於提升研發能力,小熊電器似乎更注重廣告宣傳。
財報信息顯示,2019年,小熊電器的研發費用為7651.5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2.85%。2020 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小熊電器的研發費用為4029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2.34%,且相比去年研發費用的佔比有所下滑。
而銷售費用在2019年接近卻有接近4億的規模,佔營業收入的14.73%,超研發投入的5倍之多。
梁振鵬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家電企業,其研發投入過低是一大致命問題。企業的產品必須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市場。」
售後服務頻遭投訴
產品質量不佳,其售後服務也飽受詬病。
從售後服務費用來看,2019年售後服務費用是4797.9萬元,上一年度售後服務費用僅2845.4萬元,而在2020年上半年,其售後服務費用是2280.9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所增加。
逐年增加的售後服務費用其最直接的表現在於用戶的頻頻投訴。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小熊電器」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關於小熊電器的投訴不在少數。「買了不到半個月的小熊破壁機,使用不超過3次,在最近一次使用中爆炸了!玻璃渣和滾燙的熱豆漿碎了一地!廠家居然說是使用者的問題!溝通態度讓人氣憤,完全是店大欺客!」,「小熊電器煮茶器,出現質量問題,客服不退不換不維修。」多位消費者在投訴區憤怒表示。
記者查詢發現,在小熊電器線上銷售平臺及各大社交平臺上,因產品質量而引發的售後投訴事件不在少數。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發現,小熊電器售後普遍存在售後人員不專業且態度差、不作為等問題。
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上,空有銷量卻難保售後的小熊電器能否長久發展也令不少投資者擔憂。
雖然業績仍有持續攀升的態勢,但從8月28日公布半年報至今,小熊電器股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還呈現出下跌的態勢。截至10月16日收盤,小熊電器股價僅為133.12元/股,較半年報公布當日累計下跌了6.8%。
對此,呂長順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小熊電器目前股價有波動,可能也與9月底大盤的調整有關,三季度報整體表現還是不錯的,反應了業績。」
「目前,與美的、蘇泊爾及九陽三大家電巨頭相比,小熊電器的綜合實力仍有一定差距,若小熊電器售後服務不到位,那麼將對自身後續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梁振鵬向本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