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身邊有一位好朋友向我諮詢坦克300越野版,說自己被這臺車套頭了。
我這位朋友跟我一樣都是90後,坐標浙江省湖州市下面的一個縣級市,在當地一家民營醫院做後勤主任,每個月輕鬆突破五位數的收入,在當地來說算非常不錯,自己的老婆也在當地有個穩定的工作,小兩口過著有房有車的小康生活,每天也是美滋滋的。
之前,我這位好朋友一直開著結婚時買的2018款奔馳CLA200,被他也是改裝的花裡胡哨,但是CLA開到現在終究是有些膩了,而且他作為一個比較魁梧的糙漢子,總覺得自己的CLA造型上有些柔弱,準備把車丟給自己老婆開,自己再買一臺硬派一些的車子。
前段時間,他家小寶寶出生了,家裡人一看喜添新丁,自然是開心的不行,於是他自己的父母和愛人的父母,每家各給了10萬塊錢的「育兒補助」,說是育兒補助,實際上這20萬都進了我朋友的口袋。
小兩口的收入在當地算很不錯的,而且家裡也能幫襯不少,所以經濟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但是朋友跟我說,自己買車不想買太貴的,一個是自己再買車也就自己開,圖個自我愉悅,再一個是因為生了個兒子,終究還是想多留點錢,以後養孩子也更有底氣,在和自己媳婦兒商量過後,決定落地價25萬以內買個自己喜歡,也能兼顧家用的車,而且不想再買轎車了。
於是,最近網上爆火的坦克300就進入了他的眼帘,尤其是當他看完坦克300越野版預售價之後,回頭再看看自己的預算,覺得不買簡直對不起自己。
朋友覺得,坦克300越野版不僅造型好看,配置、價格、帳面上的越野性能都很不錯,而且買個越野車,家裡人肯定沒啥意見,畢竟是SUV車型,在老一輩那裡接受度更高,父母那邊都覺得越野車能拉人、能裝貨、居家出行兩不誤,順便還能滿足一下自己想玩越野的需求,於是就來諮詢我的意見,看看是否值得去買一臺,在自我滿足的同時也可以兼顧家用。
在2020年12月17日,坦克300越野版正式上市了,正式售價竟然與之前的預售價完全一樣,這種情況倒是非常少見:低配的探索者17.58萬、中配的挑戰者19.58萬、頂配的徵服者21.38萬。
至於城市版,還要再等一段時間,現在網上也已經有申報圖了,估計不會讓人等太久。
而在周四早些時候,我也專門去了一趟本地的4S店,趕在正式上市前了解了一下訂單行情,銷售小哥告訴我,上市前坦克300越野版的全國訂單總量就已經超過了3000,光他們店就佔了快100,其中頂配就佔據大部分,其次是中配,低配最少,看來很多人都是衝著一步到位去的。
至於提車時間,銷售小哥說排名靠前的基本上可以過年前提車,如果現在訂車,那麼很可能要等到明年4、5、6月份,具體時間他也說不準,還是得看後續的產能怎麼樣,我的好朋友還打算明年開春去西藏自駕,現在看這個計劃大概率是涼涼了。
順帶說一句,之前還有個預定活動,3999元越野大禮包,包含1隻絞盤和5條越野AT胎,如果是正常選配,絞盤5000元+輪胎2000元,一共7000元,這個活動還是挺划算的,可惜現在這個活動已經沒有了。
越野版的越野性能到底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現在這車的網絡熱度高,只要你打開一些短視頻軟體或者看看汽車類網站,基本上都在說這車,而且下面的評論、留言都很多,那麼這車究竟怎麼樣,那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
由於目前上市只有坦克300越野版,大多數人最在意的,一定還是這個越野版的越野能力到底怎麼樣。不過這次坦克300的定位是「智能豪華越野SUV」,可以看出,越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還會兼顧智能和豪華,說白了就是日常家用。當然後續的城市版有什麼不同,後面也會詳細聊到。
這次坦克300越野版確實吸引到了很多從來沒接觸過越野的新人,但很多新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坦克300越野版像百萬級的大G一樣擁有「非承載式車身」+「三把鎖」,我搜了一下就連很多網上的文章也是這麼寫的,這就值得聊一聊了。
首先坦克300全系都是「非承載式車身」,這個是沒問題的,越野的標配,非承載式車身的好處就不多說了,有獨立的大梁,底盤強度非常高,在極端路況下不易變形和扭曲。
說個題外話,哈弗有一款車叫H5,這車已經停產了,而且沒有後繼車型,當年是10-15萬少見的非承載式車身的SUV,一度成為經常上山下水的包工頭的最愛。感覺現在的坦克300有點像是強化越野性能並提檔升級之後的哈弗H5,據說未來的坦克500和坦克700,坦克500可能是中大型SUV,可以看作是哈弗H9的升級版,而坦克700就不知道了,難道是豐田陸巡的級別?
很多人再一看,坦克300除了非承載式車身還有三把鎖,原先百萬級大G才有的配置,現在只需要花費大G購置稅的價格就可以得到。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我們常說的「三把鎖」,其實是前橋差速鎖、後橋差速鎖和中央差速鎖。
大G的三把鎖
中央差速鎖最主要的功能,是保證汽車的前軸和後軸的轉速處於一致,實現前後50:50的動力分配。
如果單個車輪懸空或者沒有附著力時,中央差速鎖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遇到交叉軸那樣一前一後的兩個對角車輪涼涼的情況,那就沒有什麼實質性幫助了,因為在同一橋上的動力,會被打滑的車輪完全損耗,不打滑的車輪上幾乎沒有動力。
這個中央差速鎖,在坦克300越野版上是沒有的,原因後面會說。
後橋差速鎖對應的是後橋的左右車輪,作用是當後橋某個車輪打滑時,鎖上後橋差速鎖,把可以將動力傳給後橋另一個不打滑的車輪。很多玩越野的人都會將後橋差速鎖比作硬派越野的「靈魂」,鎖上後橋差速器之後就可以應對多數交叉軸或者炮彈坑的情況,即使全車只有單個後輪在抓地,也依然有機會實現單輪脫困。坦克300越野版從中配的挑戰者開始裝配了,一般來說中央差速鎖搭配後橋差速鎖,就已經可以應付絕大多數越野路況了。
前橋差速鎖的作用與後橋差速鎖一致,只不過對應的是前橋的左右車輪,但由於前輪是轉向輪,轉向時有轉速差,被鎖上後會直接影響轉向,所以一般只在最極限的狀態下才會給前橋差速鎖上鎖,比如一個前輪加兩個後輪全部涼涼的情況,或者車的一側完全失去附著力且單靠後橋差速鎖無法脫困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坦克300越野版只有頂配的徵服者才會配備前橋差速鎖,一般用不上。
理論上來說,鎖越多則越野能力就越強。
這裡還有一個越野常識,在鋪裝路面下千萬不要上鎖,因為轉向時四個車輪之間存在速度差,上鎖之後再高速轉向時輕則轉向不足,重則打滑失控,只有在沙石、坑窪等非鋪裝路面下再鎖上中央差速鎖,剩下的就是根據越野路況的變化鎖上後橋差速鎖,前橋差速鎖應該是最後才考慮上的鎖。
不過,現在的車都已經非常防呆了,包括坦克300越野版在內的很多車都設定了「2H」、「4H」、「4L」模式,分別對應鋪裝路面下的後驅模式,輕度越野路況下的高速四驅模式,以及中度和重度越野路況下的低速四驅模式。
那麼,為什麼說坦克300越野版的「三把鎖」是一個誤區?
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之前提到的大G是全時四驅,而坦克300越野版是分時四驅,實際上分時四驅只有中央分動箱,而分動箱沒有中央差速器,更不可能有中央差速鎖。
分時四驅從兩驅切換四驅後,靠的是中央分動箱的一根「棍子」將前後橋硬連接在一起,連接後和全時四驅鎖上中央差速鎖效果類似,雖然目的都是達成50:50的前後動力分配,但實際作用方式又完全不同,畢竟分時四驅的「棍子」一斷開就又變回兩驅了,而全時四驅即使解鎖後仍然還是四驅。
所以,坦克300越野版準確來說只有兩把鎖,但坦克300這麼宣傳其實問題也不大,因為同樣是分時四驅的牧馬人,在宣傳的時候也會說自己是三把鎖。
如果你買了坦克300或者牧馬人,自己也別灰心,兩把鎖的分時四驅,在理論上要強於三把鎖的全時四驅,這是因為全時四驅的系統可靠度和扭矩負載極限都不如分時四驅。
同時,坦克300越野版有33度的接近角、34度的離去角、23.1度的通過角以及224mm的最小離地間隙和700mm的涉水高度,對比牧馬人34.8度的接近角、29.2度的離去角、20.8度的通過角以及251mm的最小離地間隙和762mm的涉水高度。說實話除了離地間隙一項,其他都是非常接近的,不過離地間隙確實差了很多,畢竟牧馬人是原廠懸掛行程最長的車之一。
此外,坦克300越野版在「4L」模式下可以實現扭矩放大2.48倍,距離牧馬人Sahara的2.72倍已經比較接近了,但是相比更加注重越野的牧馬人Rubicon的4倍放大還是差了太多,不過畢竟價格擺在這裡,也別要求太多了。
不過坦克300越野版在配置上也是有亮點的,比如標配的CCO蠕行模式和TAB坦克轉彎,不過坦克轉彎也不是什麼新潮技術,上個世紀50年代沃爾沃就發明出來了,簡單說就是單獨加大一側的制動力,減少車的轉彎半徑。還有幫助初次接觸越野的新手更快上手的「全地形控制系統」,預設了多種路況標準、凹凸路、泥沙、山地、巖石、雪地。中配挑戰者開始配備「底盤透視」也是挺實用的,類似路虎的「透明引擎蓋」,可以顯示底盤下的路況。
至於坦克300越野版的發動機和變速箱,227馬力、387牛米,其實就是VV5、VV6和VV6上的那臺代號E20CB的2.0T發動機,只不過變速箱從7速雙離合換成了採埃孚的8AT,據說坦克300還會推出3.0T匹配長城自己的9AT的版本,但是價格嘛……
我目前擔心的是坦克300的油耗,搭載同樣發動機的VV7油耗一般在11~13個之間,而坦克300的造型註定風阻更大,同時越野版2.1噸左右的車重也遠超1.9噸出頭的VV7,所以油耗可能會比較感人,會不會燒機油也不好說,之前一直有傳言,說坦克300會用上長城最新的GW4N20A發動機,也就是未來2.0T哈弗大狗發動機的高功率版,可惜並沒有。
在空間方面,我也試著坐了一下,前排座椅調整好之後,後排腿部空間還剩下1拳左右的樣子。
對了,我183cm,如果換成170cm,應該能有2拳多,除此之外,銷售小哥說這車的隔音和舒適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畢竟還要兼顧家用,只不過這次沒有機會試駕到,等試駕車到位之後,再好好試試吧。
越野版和城市版的區別
根據先前官方透露的消息來看,主要有兩款車型,「越野版」和「城市版」,並且每個版本還有不同的配置,我們就挑關鍵的地方來說。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城市版」車型,這也是入門價格最低的版本,目前就已知的配置而言,主要的區別在於使用了適時四驅搭配博格華納多片離合,圈胎用的是普通的SUV圈胎,然後屏尺寸更大,外觀沒有越野輪眉,內飾有小差別。
而到了越野版,不僅有越野化的外觀,而且主要的功能性配置也一下子上去了,但是內飾裡的連屏尺寸會比城市版小一些,主要的點在於使用了分時四驅配中央分動箱,還有透明底盤功能等等,越野性能肯定沒什麼問題。
我這次看到越野版實車之後,發現油箱蓋旁邊還預留了一個小孔,銷售小哥說是用來加裝副油箱的,我感覺廠家還是挺鼓勵你買回去繼續搗騰的。
而之前車展上還有過一個「官方改裝版」,其實就是在越野版的基礎之上,給你再加一套升高套件、一套越野防脫輪轂、一套MT輪胎、加寬輪眉、前後鐵槓、絞盤等等,這些都屬於長城集團的基本操作,你在越野炮上也能看到,所以就不多贅述了。
但是,根據銷售小哥的說法,官方改裝版可能並不會上市,只是做出來給你看看,展示一下這車的改裝潛力。
這裡面主要值得說的,就是官方配的防脫輪轂,但是我發現即使是這次越野版的頂配,都沒有配備防脫輪轂,有越野需求的朋友回去還是要自己換一下,以保自己在越野時的安全性。
關於防脫輪轂很多朋友可能不是很清楚這是幹啥用的,在此和各位解釋一下。
輪轂的防脫功能,其實也就是在輪轂上有一圈輪胎的防脫圈,主要是因為在越野的狀況下,一般都要放低胎壓、增大觸地面積,這時候輪胎不一定能像平時那樣緊緊的繃在輪轂上,包括很多越野車我們看到都是窄窄的輪轂配上寬寬的輪胎, 也是為了在儘可能的條件下增大觸地面積,所以必須要在輪轂上有防脫圈,當然,防脫圈不只是在越野輪轂上用,在有些房車賽事裡也會用到,主要目的其實都是為了提升安全性。
而輪轂的防脫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般我們稱作「普通防脫」和「極限防脫」,也有人簡單的稱作「內防脫」和「外防脫」,根據我的觀察,長城現在給這些硬派越野車型用的防脫輪轂都屬於內防脫輪轂。
內防脫輪轂最大的優點,就是安裝時和普通輪轂的安裝方法完全一樣,省時省心也省力,不同的是內防脫圈比普通輪圈在內側多一個防脫卡槽,通常來說這個卡槽的寬度和深度是正好可以放入輪胎的胎口。
我們知道,輪胎的胎口是緊固度非常高的,所以只要把它卡到位,輪胎的防脫能力就可以大為提升,由於內防脫輪轂的產品設計特性,它的防脫能力來自於卡槽,所以在輪胎安裝後,無論是正常胎壓、低胎壓還是極低胎壓的情況下,輪轂本身並不會對胎壁造成傷害,因為這個卡口並非完全把輪胎壁鎖死,在極限情況下,它是準許輪胎和輪轂有相對滑動的,但是卻並不會輕易導致脫圈問題發生。
簡單來說,內防脫輪轂並不會完全防止脫圈行為的發生,但是只要使用得當,即便是極低胎壓下(比如0.5bar 以下)脫圈也完全沒有問題,比如在達喀爾拉力賽、FIA 國際汽聯或者CAMF中汽摩聯的賽事裡,絕大部分車輛用的都是內防脫輪轂,而且通過這些比賽也能看出,只要產品符合技術和質量的要求,內防脫圈在應對這些工況時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你想去攀巖,或者你的車子被改裝的像越野拉力賽裡那樣動不動七八百匹馬力還是後驅設定,那麼就不能用內防脫輪轂,得用外防脫輪轂。
外防脫輪轂的特點,主要是利用胎壁環將輪胎完全鎖死在輪轂上,這樣可以保證輪胎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產生位移和鬆脫,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外防脫輪轂在裝扒胎的時候非常費事,沒有專業的裝扒胎設備的話,那你就只能幹瞪眼。
而且,外防脫輪轂一般都是攀巖的時候使用,實際上近幾年國內不少玩家也在用外防脫輪轂,主要是因為國內受美式越野文化的影響很大,並且外防脫圈的造型看起來很狂野,會讓很多人喜歡。
但是,外防脫輪轂在低壓使用時一定要注意胎壁的狀況,因為完全鎖死的胎壁在低胎壓時很容易受到擠壓、趕搓而造成裂紋,倘若不注意這種情況,很可能在回到公路上高速行駛的時候會發生問題,最典型的問題就是爆胎。
並且,這個爆胎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爆胎,因為越野胎的壁厚通常比較大,所以很容易發生整個胎壁和胎冠完全飛散的嚴重狀況,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造成整車失控,所以裝備了外防脫圈又在低胎壓環境下使用過的車輛,一定要多注意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
所以,在我們日常使用,或者說你的越野僅僅是走走爛路、衝衝沙子之類的,一般的內防脫輪轂就已經夠用了,只要輪轂產品本身是合格的,就不用太過擔心。
哪個配置最值得買
從我個人角度出發,如果你是以買一個大玩具的心態去選這臺車,買完就準備拿這臺車去衝沙、走越野路的話,那就直接買個越野版的最低配,然後在選配裡加上6000塊錢一個的前後橋差速鎖,一共12000塊錢,剩下的自己改。
如果你買這車只是衝著這個造型,也不怎麼想去越野,只是想要個造型,然後能走走非鋪裝路面,那麼你買個城市版真的就足夠了。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坦克300這臺車到底適合什麼樣的人?
從我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和銷售們、準車主們的溝通看來,我覺得買坦克300的客戶大多數都是預算不止20多萬,而且確實喜歡這種硬派越野的車型,但是他們口袋裡的預算也到不了四五十萬,所以向上看看霸道這種車不僅價格水漲船高,而且甚至可以說一車難求,再看看三菱帕傑羅,又覺得動力系統和內飾都挺老氣,想等等福特的BRONCO,又不知道這車到底啥時候上市、上市之後又會是多少錢、多久之後又才能有優惠,回頭看看坦克300這臺車,發現也還不錯,那就試試看唄。
以目前越野群體的車輛來說,能在30萬內買到的「真·越野車」似乎也就是鈴木吉姆尼。
但是,熟悉這臺車的朋友都知道,當年這車在國內也就是十幾萬的價格,在退市之前基本裸車價都在十三四萬徘徊,結果沒啥人買,以至於現在買不到了,加上這臺車也是有了新款,一堆人又開始說這車真香,想要的話就只能捧著二十六七萬去平行進口車市場購買,就這你還別嫌貴,一大堆人在排隊,你不想要無所謂,反正車子有口碑。
除了吉姆尼之外,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北汽BJ40了,這臺車一直被人戲稱叫「國產牧馬人」,但是這臺車有個最關鍵的點,就是動力系統跟哈弗H9和長城炮是一樣的,然後你再看看價格和配置,幹啥不買長城自己做的呢?
所以,目前看來咱們很多老百姓是需要這種硬派越野車的,這種需求看看每年阿拉善的熱度就知道了,所以坦克300這臺車是能滿足這種需求的,剩下的就是看穩定性和後期維修保養的便利性。
我們都知道,像普拉多和帕傑羅這種車之所以熱賣,主要就是穩定性強,外加他們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對油品需求不高,92號油就可以,比較省心,此外就是即使車子壞了,也能很容易、很便宜的去修理,全國大江南北都能找到適合的配件,甚至車主自己動手都能修,所以坦克300如果想熱銷,那麼在穩定性和配件的供應及覆蓋面上,一定要做好。
寫在最後
其實不止是坦克系列,整個長城現在也是在不斷拓展硬派越野的深度和廣度,從之前的H5、H7、H9到後來的越野炮再到現在的坦克系列,以及長城及旗下品牌持續、多次的官方越野活動,可以看出長城正在持續發力硬派越野市場。
當然,想讓消費者買單、認可長城,都必須建立在「產品先行」的基礎之上,只有把車輛的性價比、穩定性、售前售後服務等等都做好,才能把故事說好、把車賣好。
除此之外,我覺得坦克300越野版挑的上市時間其實也很聰明,剛好卡在大量硬派越野退市和那些新車型沒有在國內上市的空窗期當中,在這時候想買這種硬派越野車的人,尤其是懷揣二三十萬想買硬派越野車的人,看看吉姆尼覺得太小,裡裡外外配置也不算太高,雖然越野的時候舒適度可以不做參考,但是日常駕駛也得顧及自己的腰。
再看看BJ40覺得有些潦草,雖然可以越野但是後排真的略小,研究一下發現發動機還是長城製造,那不如去長城再瞧一瞧。
猛然回頭發現坦克300的名字夠酷、配置也夠高,那就果斷掏出錢包,滿足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如果你不急著現在入手,預算還會比現在再高,那麼3.0T的坦克300似乎更好,如果你覺得坦克300尺寸還有點小,那麼之後的坦克500和坦克700,應該能滿足你對空間的需要。
目前看來,坦克300的價格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大的優惠,基本上都是跟著官方的價格政策來走,所以如果你想買這臺車的話,那還是先等一等吧。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