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2020-12-25 河南一百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洛陽考古博物館是我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位於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西段,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目前館內共展出的269件精品文物皆從洛陽出土,所屬年代從史前延續至明清,每個朝代和時期均有涉及,其中一半以上文物是在洛首次展出。

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洛陽考古博物館是一座面向社會公眾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陽曆年考古成果的綜合性場館,秉承發掘、保護、展示、研究的初心,持續展示洛陽最新考古成果,開展考古體驗、研學活動,打造洛陽新的文化高地和考古文化交流窗口。

洛陽考古博物館還設置了考古體驗區的「考古秘境」,目前已開放「史前水母」「霓裳羽衣」「牡丹燈會」等主題區域。在該館下沉式遺址展示區,可以看到洛陽多個朝代遺留的城牆遺蹟。「日後還會推出到考古現場參觀等體驗活動,讓廣大群眾更直觀地了解考古知識,培養考古興趣。」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信息中心副主任侯秀敏說。

開館儀式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表示,考古博物館在國內屬於首創,期待藉助這一博物館,更加靈活、全面地呈現考古發掘成果,也讓廣大群眾更直觀地感受、了解考古成果。

「將以考古博物館為契機,在做好田野發掘、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考古成果的陳列和展示,讓考古真正的走向大眾,讓考古『活起來』。」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

目前,洛陽已建成開放博物館85座,形成了主體多元、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東方博物館之都」初具規模。今年年底前,洛陽市將實現九縣(市)博物館全覆蓋,博物館總量將達到100座。(圖/劉奇 張夢蕊)

相關焦點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12月17日9時許,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鄴城考古博物館位於邯鄲市臨漳縣縣城,始建於2012年5月,並於2015年11月建成開館。
  • 成渝文博周①|真實的考古是啥樣?金沙遺址「拍了拍」報名北大考古...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甘昕禕 董攀定製版的洛陽鏟、江口沉銀「三件套」、川博出版的《常見文物生僻字小字典》、新樂遺址史上第一款木雕鳥的鑰匙扣……8月2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受「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的影響
  • 百餘文物首次亮相!邯鄲臨漳「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12月17日上午,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
    5月1日,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五一」假期免費參觀。「五一」長假首日,3萬遊客參觀遊覽。圖為遊客參觀喇家出土文物展廳。本報記者 魏雅琪 通訊員 石延壽 攝本報海東訊 (記者 趙睿 通訊員 石延壽) 4月30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舉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試營業,「五一」節假期免費向公眾開放。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
  • 天子駕六、明堂天堂再現古都洛陽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外景。其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周王城廣場,東周王城遺址區的東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
  • 陝西考古博物館明年9月開放|A級通緝犯落網,賣文物涉案超2000萬
    級通緝犯落網,倒賣文物涉案超2000萬 【博物館】 ■ 陝西考古博物館主體施工完畢:2021年9月免費開放 ■ 三座主題博物館明年重慶亮相 【考古】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上榜!2019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孟媛)5月18日,大河網政務記者獲悉,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終評結果正式公布,共評出特別獎、精品獎、優勝獎、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以及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五個獎項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附歷屆全名單
    3月29日,為期兩天的「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0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學是用實物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專門學科,實物資料的獲得又是通過考古發掘和考古調查獲得的。
  •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臺山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展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成果本屆活動重點通過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活動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的活動向外展示全國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來」,生動詮釋本屆藝術周「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
  • 探秘金沙遺址,品味古蜀文明!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體驗清宮民俗
    2001年2月,在成都市西郊金沙村一處建築工地裡,出土了一些類似玉片和象牙殘片的物件,金沙遺址由此揭開神秘的面紗。金沙遺址被認為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蜀國的都邑所在,是四川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入選「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它與三星堆遺址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古蜀國的風情與物貌。
  • 【文明時代考古成果】磁州窯博物館
    磁 州 窯 博 物 館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位於磁縣城磁州路中段路北,是全國縣級最大的專業性博物館之一。
  • 「公眾考古」要挖點啥寶貝
    公眾參觀鄭州的考古移動實驗室 王羿 攝公眾考古在中國大致經歷了受眾型、關注型、參與型三個發展階段:受眾型階段以專家自發性為主,單向普及傳播,公眾參觀、接受為輔,如定陵、馬王堆漢墓、秦陵兵馬俑考古;關注型階段以專家話語權為主,開始討論公眾考古的必要性,公眾和媒體關注並舉,如老山漢墓、南海一號考古;參與型階段,專家不再是考古資源唯一和當然的權威解釋者
  • 武則天的「通天帝國」——洛陽隋唐城遺址
    影視劇《通天帝國》劇照坑外環繞兩圈柱基,裡圈12個,外圈20個,整個臺基周長194.8米,建築結構頗似北京的祈年殿該遺址上有殘留彩色壁畫殘片,金花、水晶、珠玉等裝飾物,還出土一枚「造像題記」,上刻「維大唐神龍元年歲次丁巳四月庚八日丁巳奉為皇帝皇后敬造釋迦牟尼佛一鋪用此功德滋助皇帝後聖化無窮永久供養」53個字。此遺址氣魄宏偉,和文獻資料吻合,當屬明堂。(李建虎著:《老洛陽·古址遺蹟》,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頁。)
  • 北京博物館通票首發|邯鄲市博物館新館開館|4500年史前寨堡遺址被...
    宋六陵的考古工作一直是省文物局重點工作,為此,省文物局批覆成立了「浙東考古基地」。2012年以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紹興文物部門經過6年調查勘探,3年考古發掘,揭示了兩組陵園建築遺址,取得重要成果,為兩宋陵園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啥樣?詳細規劃來啦!
    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  那麼,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來長啥樣?什麼時候建成開放?11月5日,記者進行了採訪。整體規劃:「一核」「兩節點」「三片區」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位於鄭東新區CBD西北角,北鄰連霍高速,西鄰中州大道。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陽鏟,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讓「失傳的寶物」面世……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讓網友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艱辛與驚喜。為「寶物」刷去泥土。
  •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央廣網西安1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12日)透露,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17、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第三次對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泉州市長王永禮、副市長周真平,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等相關領導、專家代表出席。  泉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20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確定為我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會議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深圳市騰訊計算機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臺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 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考古發現千年前人手印紋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李曉波 李曼 文圖1000多年前,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長啥樣?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一千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1月1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了解到,目前,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