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了。
就在前些天,《葉問4》還上演了一出讓影城經理窒息的羅生門——12小時內先撤檔又定檔。
《葉問4》片方來了個蜜汁操作
宣布撤檔至1月1日
今天又提檔至12月20日(本周五)
簡直比繞口令還繞!
搞了半天檔期根本沒變!!
這般天秀的操作也確實提升了本片的熱度
預售也翻了一倍
只不過這樣的宣傳方式引得網友大罵「炒作」
但是仔細想想,這一出一入
方寸之間,像極了詠春拳的招式
那麼這個套路也就正式命名為「詠春式改檔」
難怪,有人戲稱2019年是「緊急撤檔元年」——一部影片不到它正式放映的當天,你永遠不知道,它的檔期是否還會有變。
所以今天,咱們不妨來盤點一下這些極具代表性的電影——它們有的因為「技術原因」撤檔,有的出於製作或市場考量退出,有的經歷了刪減修改得以公映,有的何時上映仍然遙遙無期……
怎麼看個電影這麼難呢?想看啥,啥撤檔。
原定於12月31日上映的國產動畫《妙先生》,距離上映就差一天,宣布緊急撤檔,新檔期成了未知數,這是什麼魔鬼操作。
票都買好了,你告訴我看不了?
這一撤檔不僅讓人窩火,還把2019年所有的撤檔憤怒一併引發出來了,跨個年都來氣。
現在的電影都太愛玩失蹤。有的電影是再三改檔,而有的電影是索性直接消失。
我們聽得最多的官方回應就是「技術原因」,這樣的爛理由真是讓人壓不住火。
從19年初,就有電影陸陸續續的撤起來了。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上,就有兩件烏龍。
作為"國師"的張藝謀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盛典,他的最新作品《一秒鐘》成功入圍主競賽單元。然而沒多久,《一秒鐘》的片方卻公布了退出主競賽單元的消息。
這是一部張藝謀親自參與編劇的電影,講的是在物質與精神雙雙匱乏的七十年代中期,人們對電影的好奇與熱情。
用張藝謀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他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同時,這也是張藝謀時隔9年再次入圍柏林電影節的作品。
影片原定於2月15日在柏林首映,不料卻在2月11日臨時撤出主競賽。對此,影片的官方微博解釋為「技術原因」。
片方表示是因為技術原因未能在柏林電影節放映。
《一秒鐘》原定於2月15日的放映也改為一部張藝謀的老片子來替代。
第69屆的柏林電影節對於華語電影來說,本是一個大年。據報導,事情發生之前,《一秒鐘》已經通過了所有審查批准,也獲得了「龍標」。
這裡的「技術原因」所指為何,我們始終不得而知。但「技術原因」四個字,正是從此開始成為了2019年電影撤檔的關鍵字。
除了張藝謀的《一秒鐘》,還有王全安的《恐龍蛋》和王小帥的《天長地久》入圍主競賽單元。此外,由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還入圍了「新生代」單元。
但除此之外,令業內外人士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大批電影突如其來的撤檔事件。
這是曾國祥繼《七月與安生》後,又一部拓展了中國青春片圖譜的作品。
影片從校園霸凌入手,在表現青少年成長之痛的同時,反映了來自社會和權力的結構性壓迫。
在所有撤檔的影片中,本片是最為命運多舛的。
起初,在今年2月份,它成功入圍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後來由於「後期製作原因」,退出柏林電影節。
接著,影片定檔6月27日,眼瞅著檔期將至,片方又突然宣布出於製作和市場的考慮,決定臨時撤檔。
在這兩次風波中,儘管片方對「技術原因」這樣的說法隻字未提,但網友們卻普遍認為這只是一種託詞,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技術」之上。
最終,影片空降式定檔10月25日,並獲得了15.52億的票房和豆瓣8.3分的超高口碑。儘管前前後後被刪掉了7分鐘內容,但影片質量仍然沒有辜負觀眾。
就這樣,倆眾目期待的片子手拉手的退出了。
本以為是個調侃的事兒,誰知道又來了。先是《六欲天》叫停,後是《八佰》官宣退出。
這是祖峰首次擔任導演的長片電影,也是國內首部聚焦抑鬱症群體的電影,還入圍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
然而在5月22日,《六欲天》官方突然宣布退出坎城電影節,同時表示片方和主創將不會出席坎城電影節及其相關活動,給出的理由和《一秒鐘》一樣是「技術原因」。
後來在11月1日,影片於國內院線正式上映。無奈市場和口碑都不太理想,票房僅僅一百多萬,豆瓣評分6.0勉強及格,沒能激起更大的討論水花。
由於影片本身在節奏、敘事、臺詞、表演上的諸多問題,有網友調侃:「技術原因」恐怕只是幌子,真實情況是片子本身質量不行,拿不出手。
這部電影,原本是很多人的年度必看——
導演管虎籌備了整整10年,投資接近8000萬美元,對淞滬會戰時期蘇州河畔兩岸的建築、場景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此前,原計劃是於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上放映的。
但電影節開始前才通知了觀眾:別指望了,我們因為技術原因取消放映。電影裡都有誰呢?大大小小的7位影帝,3位影后。
包括王千源、姜武、張譯、餘皚磊、侯勇、阮經天、黃曉明、劉曉慶、梁靜、姚晨。
影片原定在6月15日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作為開幕片放映,並於7月5日全國公映。
但在6月14日,官方微博突然發表聲明,稱因「技術原因」取消第二天的放映;緊接著,在10天之後的6月25日,官方又宣布取消了原有的公映安排。
這一次的「技術原因」,似乎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
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認為《八佰》顛倒歷史、誤導觀眾,不應該被鼓勵和作為獻禮片放映的觀點。
前段時間,有聲音傳出《八佰》會空降院線,馮小剛在《只有芸知道》首映時,也表示全國觀眾都在盼著《八佰》的上映。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繼續等待下去。
電影《八佰》官方微博發聲明宣布撤檔,聲明指出:「經片方與各方協商,《八佰》取消原定7月5日公映的安排,暫別暑假檔,新檔期擇日公布。」
不明緣由的網友都急了,製作方是有多業餘,技術這麼差勁?管虎也沒有過多回應,就那麼悄咪咪地退出了暑期檔,至今杳無音訊。
《八佰》還是繼續消失了。
實際而言,在偉大祖國70周年之際,一部讚美「國民軍」的電影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但不可否認,《八佰》有著成為一部優秀電影的所有特質。這部影片翻拍自韓國電影《偉大的願望》,講的是一個突患肌肉萎縮症的高中生,在臨死之前請求好基友幫忙實現破處願望的故事。
影片原本採用韓版同名《偉大的願望》,定檔7月18日。
6月25日時,官方宣布將「應市場需求」改名為《小小的願望》:
然而,即便不再「偉大」,影片仍然未能如期上映。
7月5日,官方宣布延期上映,片方對此給出的回應是「製作原因」。
到了9月12日,這部《小小的願望》終於登陸院線,但和最初的版本已經有了巨大差別,原本性喜劇的核心在這裡被高度「提純」,「想破處」變成了「想談戀愛」,「自慰」變成了「點穴」。
總之,影片整體尷尬而違和,是一部失去靈魂的閹割品,最終口碑也遠低於韓國原版,豆瓣評分5.1。
如果《少年的你》和《小小的願望》片方所說的「市場原因」,會讓人覺得是「技術原因」的一張面具,那麼本片所強調的「市場原因」,或許有更多我們所不知道的隱情。
緊接著,就是《刀背藏身》。
這是一部出自徐浩峰的功夫電影。
他的作品是一種新時期的武俠,不同於港式武俠片的瀟灑寫意,而是偏向硬派寫實,堅持零特效,此前的《師父》《箭士柳白猿》以及《倭寇的蹤跡》均是如此。
今年,他的《刀背藏身》原定檔於7月19日,但就在觀眾翹首以盼之際,網上突然出現影片將因「市場原因」而撤檔的傳言。
隨後,這一消息在7月15日得到證實。
實際上,《刀背藏身》早在2017年就已經製作完成,還拿到了龍標,參加了同年的蒙特婁電影節。
之所以檔期一拖再拖,據傳是因為資方和導演在剪輯權、署名權方面的矛盾所致。
當時瘋子還在想,沒了《八佰》看看它總行了吧!
同樣原定於暑期上映的《刀背藏身》突然被曝撤檔,撤檔原因未知。
成為了夏天裡繼《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之後,撤掉的第4部影片。
作為導演的徐浩峰沒怎麼憋得住氣,直接硬槓起來。
要知道《刀背藏身》2017年就已經殺青,好不容易熬完審查、公映許可證、宣傳期,這一撤檔,幾年心血就擱淺了。
彼時徐浩峰曾在博客發表文章《日後痛罵》。怒斥影片遭篡改,為了保護作品,徐浩峰表示,如果《刀背藏身》面目全非地進入電影院,就選擇「放棄導演署名,準備許多詞彙,在日後痛罵它」。
如今別說面目全非的進影院,就連消息都沒了。
就這麼一路折騰到了後半年,才發現,誰也沒有好日子過。
備受期待的電影中,《好萊塢往事》《別告訴她》《盜夢特工隊》等陸續「接龍撤檔」。
這是刁亦男繼《白日焰火》後又一部藝術水平極高的作品,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
影片展現了根植於現實主義的暴力美學,在聲光影的運用上極具形式美感,其生猛、利落的血腥場面完全不輸昆汀,在國產影片中十分罕見。
儘管影片沒有官方定檔後又因「技術原因」撤檔的經歷,但早在6月,刁亦男就與觀眾約定8月的某個星期五相見,還表示「今年夏天,逃不過去你們的眼睛」。
然而最終,影片直到12月6日才與國內觀眾見面。儘管上映版本的總時長與坎城版本相同,但仍然存在多數刪改、影響劇情合理性的情況。
婁燁新片《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因不可抗力因素撤檔,原定於4月1日的首映禮也被取消。媒體對此事進行求證,片方僅回應三個字:盡全力。對於這個「不可抗力」的因素,早有預兆,在今年3月17日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前夕,主辦單位就曾突然宣布,「因應片方要求取消放映中國獨立電影導演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及其妻馬英力執導的紀錄片《夢的背後》」。話題敏感
過審不易
婁燁曾經說過自己一直都很想拍一部關於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電影,「《推拿》之後就開始準備,當時有一個故事雛形,然後就開始劇本工作以及歷史背景的準備,看景後確定在廣東地區拍攝,慢慢就進入到這部影片(《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實際工作中了。」其實《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早在2016年2月就正式立項;3月,婁燁將影片化名為《地獄戀人》在廣州開機拍攝;6月,影片在在香港殺青。這部拍攝結束於2016年的電影,時隔三年才終於有機會上映,當年婁燁就曾憑藉《推拿》拿下過國內外的多項大獎,所以這部新片也讓不少觀眾表示十分期待。《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也不負眾望,2018年10月,金馬獎發布提名名單,《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獲最佳導演、攝影、動作設計、音效四項大獎的提名,雖然影片最終並沒有斬獲獎項,但影片終於得以面世,2018年11月,片頭沒有龍標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在臺北上映。作為「禁片之王」,婁燁的電影想在國內上映總是不那麼容易。
不算這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在整整25年間,婁燁拍了10部電影,在國內公映的只有《紫蝴蝶》《浮城謎事》和《推拿》。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上映也並不順利,影片早在2016年就已經殺青,遭到反覆的審核和修改,連片名都改過兩次,直到今年才終於同內地觀眾見面。
期間,影片也經歷了一個撤檔風波。在距離上映只剩一周的3月28日,網友爆料影片將因不可抗力因素撤檔,對此官方的回應是三個字:盡全力。
最終,影片如期上映,但上映版本比之前在金馬影展放映的版本少了足足五分鐘,包括縮減了開場的激烈暴動戲、刪掉了兩處激情戲、連阿雲被焚屍時突然跳起的戲份等等。
這些刪減不僅讓劇情變得不夠合理,還大大削弱了影片的視覺衝擊和批判力度,實在讓人感到可惜。
這又是一部婁燁的作品,仍然有著強烈的婁燁風格。
不同以往的是,這部影片採用了黑白攝影、零配樂的手法,還進行了戲中戲的結構處理,在婁燁的作品序列裡顯得十分特別。
起初,影片被定為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國產新片展」開幕影片,並定於12月7日全國上映。
但就在金雞百花電影節前一天,開幕影片臨時更改為《尺八·一聲一世》,《蘭心大劇院》的展映也隨之取消。
後來,影片又在上映日當天臨時宣布撤檔,搞得所有影迷空歡喜了一場。
對於這兩個「臨時」,片方沒有給予「技術原因」之類的說法,網上傳言是出品方在宣傳上出現了分歧,具體原因我們尚不可知。
這是昆汀導演生涯的第9部電影,也是他最溫柔而克制的一次嘗試。
在這部電影中,昆汀用密集的迷影情節和瑣碎的舊日往事,對好萊塢進行了深情回望。
當影片宣布10月25日將在國內上映時,無數影迷為之歡呼。
但同時,大家也在暗暗期待它不要出什麼么蛾子,畢竟當年《被解救的姜戈》上映當天撤檔的情況還讓人記憶猶新。
悲劇的是,不想看到的結果還是出現了。
10月17日晚,萊昂納多中文網官方微博表示,《好萊塢往事》可能會撤檔;
10月18日,《好萊塢報導者》報導,《好萊塢往事》撤檔,在中國的上映時間已被無限期推遲。
至於撤檔原因,官方雖然沒有正式說明,但圈內普遍認為與李小龍之女李香凝對片中李小龍部分的不滿有關,有人透露她向電影局呼籲,要求昆汀修改李小龍形象。
最終,由於昆汀拒絕為內地市場重剪,影片只能以網盤上映的方式跟內地觀眾見面,整個事件也成為2019年度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撤檔案例。
不僅僅是電影,電視劇也逃不掉這樣的命運。《九州縹緲錄》《封神演義》《半生緣》《網球少年》等等,不是撤檔就是延期,或者乾脆裸奔開播。延期之後,早先打出的煙霧彈也就沒什麼宣傳效果了,這些劇挨個撲街。
撤檔事件,不僅把想要掏腰包的觀眾搞得一頭霧水,影視圈也是人心惶惶。
2019年已經結束了,風波一檔接一檔,不少備受期待的電影不見了。未來多久能夠重新定檔,沒人知道。但「好飯不怕晚」,觀眾永遠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
不過對我們觀眾而言,相比審查放寬,電影分級制才是最迫切的期待。只希望分級制儘快實現,過濾爛片,也讓那些受限的好片和觀眾見面。
這就造成一種無解的混亂。
一般來講,「市場」指向的是作品的潛在觀眾和競爭力,「製作」指向的是作品完成的程度,「各方協調」則要看出品、製片、發行、宣傳等方面的合作情況。
但是,「技術」所指的到底是什麼,卻很難說得清。這便形成了一層可操作空間,甚至片方都可以用這四個字做掩護,來迴避真正的問題所在。
回想2019年,行業寒冬影響著影視行業的每一個從業者。如今,2019即將結束,新一年的春天在不久後將會來臨。
希望新一年裡,市場環境越來越良性,電影品質越來越優秀,各方的合作越來越順暢,「技術」越來越清晰明確,最好不再出現臨上映了突然「技術撤檔」的現象。相信,只有這樣,影視行業的春天才能早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