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敘事、基調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成功的原因

2020-09-03 文史老火湯

2019年10月,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橫空出世,引發觀影狂潮。這是一部向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的電影,即通常所說的主旋律電影。它以巧妙的構思、精良的製作、強大的陣容,成為一部人氣與票房雙高的「爆款」電影,打破了主旋律題材電影不好看的偏見。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筆者試從該片的結構、敘事、基調三方面試作分析。


《我和我的祖國》海報


結構:冰糖葫蘆式

反映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時間跨度大,涉及範圍廣,如果採用單個故事的形式,很難做到。於是電影選擇了一個討巧的結構形式:冰糖葫蘆式。

這部電影是以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串起來的,就像一串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每一顆都是獨立的,但串起來又是一個整體。這部電影也是這樣,每一個故事都獨立成篇,但是又能給人一部完整電影而不是短片展播的感覺。這是因為電影安排了三條可以串起各個故事的線索,相當冰糖葫蘆中間的竹籤。

第一條線索:國旗。國旗是祖國的象徵,在電影中充當了貫穿整部電影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線索。電影一開場,就是一面鋪滿整個畫面的鮮紅國旗,而且電影的第一個篇章《前夜》就是眾人如何保證開國大典升國旗萬元一失的故事。在其後的各個篇章中,國旗都是重要的道具。如《奪冠》中,懸掛在小巷頂部的國旗就是故事展開的背景;在《回歸》中,升國旗再一次成為主題。正是國旗這一個主線,把各個分散的故事聯繫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在《回歸》中,升國旗是主題


第二條線索:時間。電影既是時間的藝術也是空間的藝術。這部電影肩負著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重任,時間更是一個重要元素。為了表明時間的流逝,電影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有一個相同的動作,那就是寫下故事發生的時間和當時的大事件。每次的書寫都使用了有時代特色的書寫工具和書寫風格,讓人從片頭就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如《前夜》中,毛筆一筆一划寫出端莊流麗的小楷,一下子就把觀眾帶回了開國大典前的氛圍。重複出現的時間這個元素使電影有了一種整體感。


《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第三條線索:愛國心。電影片名是「我和我的祖國」,那「我」和「祖國」之間通過什麼聯繫起來?顯然是通過「我」的愛國心。就像人的感情看不見,但可以感受得到一樣。電影中愛國心這條主線也是暗線,但貫穿始終,是電影最重要的內核。電影中的七個故事,每個故事裡的人物行為的動力,都是愛國心。即使是在《白晝流星》裡,兩個小夥子起初只是憑性子做事,最後經過神舟飛船載人艙這顆「白晝流星」的感召,同樣升華為愛國心。

「冰糖葫蘆」式的結構雖然不是這部電影的首創,但它運用得比較巧妙,使影片能反映儘可能多的信息量,但又渾然一體。可以說,根據題材選擇合適的結構方式,這是這部電影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敘事:以人民為中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光輝論斷。現在大多數的文藝工作者都意識到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具體的作品中貫徹這一導向,可能還不是很明確。我們看下《我和我的祖國》是怎麼做的。

這部電影中七個故事的背景都很宏大,分別是開國大典、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朱日和閱兵。七個故事涵蓋了新中國建設的各個方面,《前夜》講述中國怎樣站起來,《相遇》聚焦國防、科技,《奪冠》《北京你好》聚焦體育事業,《回歸》講外交和國家統一事業,《白晝流星》講扶貧和科技,《護航》講軍事。這些有代表性的瞬間串聯起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曆程。


《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故事的背景都是宏大的,但是主人公都是普遍的人民。電影中甚至明確地點出了這些主人公的「無名」狀態:一是《相遇》中,主管領導說:「他們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一是在《北京你好》中,汶川小孩對著電視機鏡頭,說「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們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


電影的這種平民視角正是「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結果。以往很多主旋律電影都是把鏡頭聚焦在領袖或英雄人物的身上,對普遍民眾關注甚少。這部電影終於把鏡頭對準了最普通的人民,反映他們與祖國血肉相連的感情。這個改變意義重大。因為對很多人來說,祖國只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國家在哪裡?事實上祖國之所以為祖國,並不在於我們共同生活在這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而是在於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中國」這一個概念。《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過,人類比其他動物優勝之處,就在於人類會講故事,人是靠故事聯結在一起的。《我和我的故事》裡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它讓觀影的每一個人,都通過電影中小人物的視角,重新回顧了一次新中國成立以來那些激動人心的國家大事,從而再一次加強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個觀念。


《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以人民為中心,講述人民的故事,自然贏得人民的喜愛。這是這部電影成功的第二個原因。

基調:笑中帶淚

以往一些主旋律影視被人詬病得最多的一點是情節假大空、人物紅光亮或高大全,煽情有餘溫情不足。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的娛樂方式空前多樣,如果主旋律電影仍走假大空的路線,必將失去越來越多的觀眾。電影沒人看,怎麼能達到教育的效果?要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旋律電影中,就必須研究觀眾的審美習慣,適應市場的發展規律,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在這方面,《我和我的祖國》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該片是一部獻禮片,內核是愛國主義,但是電影並沒有一味地用感人的故事來賺取觀眾的眼淚,而是讓人們在輕鬆的觀影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的基調既不是太沉重,也不流於輕浮,而是把兩種情緒穿插推進,達到了笑中帶淚的理想效果。


《奪冠》中,小孩化身為超人


《前夜》講述開國大典前夜,工程師林致遠等人為保證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而付出的努力。這個題材比較嚴肅,所以故事也以感動為主,但也不乏笑料。感動的片段如全城老百姓聽到他們需要稀有金屬,就拿上自己家裡各種各樣帶金屬的東西,潮水般湧過來,那種迫切要為新中國盡一份力的熱情令人動容;還有林致遠為了替換旗杆頂端的阻斷球,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毅然爬上幾十米高的旗杆。他在焊接的時候,火花四濺,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他也從一名普遍的工匠,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英雄。同時,故事中加入了一些輕鬆的元素,如林致遠的助手每次缺什麼東西就爬到房頂喊喇叭,人物之間的有趣互動等。


林致遠的助手爬到房頂喊喇叭


《奪冠》 以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收穫世界大賽三連冠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輕鬆的故事。小冬冬受到眾人愛國熱情的感召,放棄與女同學道別的機會,毅然衝上屋頂扶天線。畫面和情節對美式的超級英雄電影進行了戲仿。冬冬身披披風(床單),屹然挺立,像極了一個超級英雄,但是他的年齡和做的事又跟超級英雄有強烈反差,從而產生了很好的喜劇效果。而普遍老百姓對國家榮譽的重視,那種全國人民心連心的情緒也極具感染力。

《北京你好》是一個喜劇風格更突出的故事。葛優的喜劇化表演、出人意料的劇情反轉、人物的方言口音,都加強了這種喜劇效果。但它又不是一味地逗人發笑,而是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人民對祖國強大的自豪感和對汶川地震受難同胞的緬懷。笑聲和淚水達到了適當的平衡。


《北京你好》是一個喜劇風格突出的故事


即使是《相遇》這麼悲壯的故事,也通過高遠女友講述他們戀愛中的有趣故事而中和了悲傷的基調。

抓住時代脈搏,迎合群眾口味,推出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這是這部電影成功的第三個原因。

結語

以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主旋律電影就意味著說教、乏味、千篇一律,但《我和我的祖國》通過巧妙的結構、平民的敘事、有趣的基調,既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又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達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要求。

如何創作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每看一遍就有新的感受,真是一部好電影
    昨天又看了一遍《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很有感受。於是寫了一篇影評,來鍛鍊鍛鍊自己的文筆。影片演了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展現他們與新中國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的歌詞還在腦海裡迴蕩,讓人印象深刻。
  • 平凡孕育偉大,從《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的最新打開方式
    《我和我的祖國》的主旋律創新敘事:以小見大可以說《我和我的祖國》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鑑了當今最流行的小人物電影敘事模式,如寧浩的「瘋狂三部曲」、徐崢的「囧」系列喜劇電影以及相較於傳統主旋律電影的宏觀敘事角度,《我和我的祖國》更傾向於微觀表達方式,不同的導演在使用同一種電影微觀視角的同時,也賦予了自己導演片段的個性化表達和細節刻畫。
  • 我和我的祖國:一部大眾性愛國電影
    1、《我和我的祖國》是屬於大眾性愛國電影,為什麼?2、大眾性愛國電影是自發的愛國,顯現出一種自愛式愛國的特點。什麼是自愛式愛國?3、為什麼我們需要大眾性愛國敘事?景軍曾在《神堂記憶》當中將國家記憶分為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所謂集體記憶,總是和官方記憶聯繫在一起。儘管可以展示全貌,卻缺少細節和模稜兩可的真實感。
  • 《我和我的祖國》:愛國教育類電影的分水嶺
    這部電影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電影引起共鳴的地方不再是某個片段,某個情節,觀眾也並非是各自消化各自的收看反饋,而是全場一同重溫歷史時刻,調動共鳴情緒。要承載數以萬計的民眾的情緒共鳴,唯有愛國這樣的事情,才能成為共鳴載體。而《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 《我和我的祖國》:愛國教育類電影的分水嶺
    這部電影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電影引起共鳴的地方不再是某個片段,某個情節,觀眾也並非是各自消化各自的收看反饋,而是全場一同重溫歷史時刻,調動共鳴情緒。要承載數以萬計的民眾的情緒共鳴,唯有愛國這樣的事情,才能成為共鳴載體。而《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 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的細節,我才懂得
    《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系列節目《看·電影》於CCTV6電影頻道上線。電影為橋,審美為道。影評人,「手把手」教你看電影。我們綜合口碑和票房表現,精選了近五年來50部國內外重點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作為2019年國慶檔力作,以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國家息息相關的7個故事為核,譜寫了一曲送給祖國的讚歌。
  • 「國慶光影輯」《我和我的祖國》:七位導演的真誠敘事
    155分鐘,7位中國一線導演,7個風格迥異的故事,華語電影界的半壁江山全部出場傾情客串。上一次見到這種體量的獻禮巨製,還是十年前《建國大業》。其實主旋律、正能量的故事往往能激起最為廣泛的共鳴,《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的成功已經說明了這一點。與以上電影相比,《我和我的祖國》在風格上更為細膩,在主題上更加人文,找到了一條比類型電影更加文藝化的道路。
  • 《一步之遙》的敘事結構分析
    筆者對電影敘事結構的定義來源於李顯傑的《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即:「具體到電影敘事結構講,所謂敘事結構同樣是一個擁有多級層面的複雜概念,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個層面,是指一部具體影片的結構(組織)關係和表達方式,這個層級上的敘事結構又可以稱之為本文結構或『影片總體結構』。在影片總體結構的意義上,敘事結構與通常所說的電影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兩部影片具有許多值得一提的相似點,如名稱類似;影片結構都採用多個小故事相串聯成一個整體,同時部分與整體之間並不割裂而具有邏輯性;都沒有採用宏大敘事,而以小人物的親身經歷揭示主題等等。而續作《我和我的家鄉》相比於前作所有的許多不同與進步更值得探討。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兩部影片具有許多值得一提的相似點,如名稱類似;影片結構都採用多個小故事相串聯成一個整體,同時部分與整體之間並不割裂而具有邏輯性;都沒有採用宏大敘事,而以小人物的親身經歷揭示主題等等。而續作《我和我的家鄉》相比於前作所有的許多不同與進步更值得探討。
  •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愛國就在我們身邊
    文丨新新新說@bigfun社區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種自信:這個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穩了!而在中國,這算是國內首次成功嘗試。把七個風格各異的故事拼湊到一起,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必然會有所比較,比如認為《奪冠》比《護航》喧譁熱鬧,或者覺得陳凱歌有點可惜,而忽略了整部電影的整體性。《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故事,在脈絡上是一體的,我們可以評價某個短片的優劣,但對於整部電影,探討整部電影的情懷所在,這才是更加珍貴的東西。
  • 《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姊妹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預計將在國慶檔和觀眾見面。這部電影是一部主旋律電影,電影內容展現了中國全面小康的成果。張藝謀導演擔任此次電影的總監製,徐崢、寧浩將聯合執導,閆菲和彭大魔將擔任一部分的導演工作。《我和我的祖國》與《我和我的家鄉》這樣兩部「姊妹電影」,相信也會為接下來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開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用電影這樣貼近大眾的形式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大家的家鄉合起來就是我們的祖國
    如果說一開始的票房有很大成分是廣大觀眾朋友的好奇心甚至有些水分,那麼後面的票房則是剔除水分之後口碑的發酵和傳播,而這才能說明電影的成功。這也是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能夠厚積薄發、後來居上、逆風翻盤甚至超越甩開電影《姜子牙》的原因。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揭秘...
    位導演共同傾力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發布幕後全紀錄特輯,曝光影片7個故事幕後拍攝的動人時刻,7位導演領銜的中國電影夢之隊不分晝夜忘我投入,用電影人的熱情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歷史瞬間下全民回憶。
  • 我和我的祖國:震顫我心的好電影
    近年來,中國電影奉獻了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主旋律作品,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都為廣大影迷帶來了親和力十足的表達方式。重溫歷史的時候,人們被感動,並得到了接地氣的愛國教育。而今年國慶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為主旋律電影帶來了更新的表達方式,讓人內心震顫,進而淚流滿面。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葛優、黃渤、任達華、王天辰、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歐豪、劉濤、劉昊然、陳飛宇、惠英紅、杜江、宋佳等人主演,據悉,這還不是全部,更多參演名單可以看下下面這篇文章。
  • 《我和我的祖國》——新主流電影,講述中國故事
    今年上海統考羅列的新增電影中,《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重點電影。它代表著「主旋律」電影更為市場化、更貼近年輕觀眾的全新表達方式,提醒各位考生重點關注的同時,我們也從「主旋律電影」的發展歷程角度,進一步幫助大家理解這類電影。
  • 《我和我的祖國》:淺評藝術特色,平凡人走入不平凡的歷史瞬間
    電影敘事手法嚴謹,邏輯比較完整,而色彩、音樂、音效在電影中的運用,極具張力和表現力,很幸運地表現了電影的主題。《我和我的祖國》不同於傳統的電影敘事手法,板塊與板塊之間是串聯在一起的,這在人們眼前展現了一種全新的電影敘事的方式與技巧,更進一步的豐富了電影所呈現出來的表現力。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下《我和我的祖國》這部讓人振奮的電影。影片分了七部短片形式,記錄了中國七大重大的歷史節點。開頭以開國大典為始,拍攝了在盛大的開國大典背後的困難,印象最深的則是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國歌奏響的那一刻,整個影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你會發現電影最後鏡頭給的依然是集體,祖國是千千萬萬的人民匯聚而成,是大集體只有在集體中,人才會自願捨棄自利、犧牲自我、成全大業,這種凝聚力很感人也很嚇人,這都是祖國在風裡雨裡歷練出來的生活在現在這個國家的我們是幸運的,但依然還有不少憤青在羨慕別人的「自由」,把自己的鬱郁不得志歸咎於體制,有這個時間請你研讀一下國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