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字典」的故事
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類群,與人類活動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蚊子、蒼蠅等,很多人對待昆蟲的態度是害怕、牴觸的;但提起蝴蝶,腦中往往浮現出「美麗、優雅、翩翩」的讚美詞彙,讓人更想親近。蝴蝶作為熱門的觀賞昆蟲之一,憑著美麗的外形,吸了一波路人粉,將人類因厭惡蚊子、蒼蠅與昆蟲拉開的距離補了回來,吸引更多人願意主動去認識、了解昆蟲,並發自內心的科學保護昆蟲,在這一點上,蝴蝶功不可沒。所以研究蝴蝶,對大眾了解蝴蝶這個物種、了解昆蟲這個系統,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蝴蝶寶庫
「蝴蝶」二字是對它們整個家族的統稱,據統計全世界共有15082種蝶類(隸屬於17科1692屬),在中國分布的有1222種蝶類(隸屬於12科369屬)。四川省作為西南地區的代表,地形及氣候覆雜多變,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目前已知的蝶類有644種(隸屬於12科240屬),佔全國蝴蝶種類數量50%以上。
分布於四川省的蝴蝶類群中不乏珍稀罕見的品種,主要為鳳蝶科、蛺蝶科、絹蝶科、弄蝶科、喙蝶科的種類。其中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的是:二尾鳳蝶Bhutanitis mansfieldi 和三尾鳳蝶B. thaidina。
二級保護物種——二尾鳳蝶Bhutanitis mansfieldi
圖片來源:insecta.pro
二級保護物種——三尾鳳蝶Bhutanitis thaidina
圖片來源:insecta.pro
被列入三有名錄中種類代表有金裳鳳蝶Troides aeacus,喙鳳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小紅珠絹蝶Parnassius nomion,大傘弄蝶Bibasis miracula 和樸喙蝶Libythea celtis。
金裳鳳蝶Troides aeacus
圖片來源:species.wikimedia.org
喙鳳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
圖片來源:insecta.pro
枯葉蛺蝶Kallima inachus
圖片來源:insecta.pro
小紅珠絹蝶Parnassius nomion
圖片來源:pisum.bionet.nsc.ru
大傘弄蝶Bibasis miracula
圖片來源:baike.so.com
樸喙蝶Libythea celtis
圖片來源:treknature.com
這些珍稀物種,作為普通大眾可以通過圖片資料或標本欣賞到,讓我們知道世上還有如此獨特的生物存在,已經是非常珍貴的機會了,那這些圖片或標本資料是如何得來的呢?如何鑑定它的種類的呢?
蝴蝶「字典」系列的誕生
採集、鑑定、命名、繪製圖譜、製作標本,記載已知物種,形成一個系統的「昆蟲字典」,便於查詢鑑定研究,是昆蟲學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昆蟲是動物界數量最大、種類最多的類群,為了擴充昆蟲字典中收錄的種類,昆蟲學家們需要具備探索無人之境的生存技能,也需要足夠的細心去發掘未知物種。因此他們身處野外的心情與為了挑戰自然而進行野外生存活動的玩家完全不一樣。野外玩家成功穿越某片叢林或在無人之境生存多長時間,即可獲得成功的喜悅;然而昆蟲學家跋山涉水目標是昆蟲,除了需要解決野外生存的問題,還帶著待解決的科研任務,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繁瑣,也不亞於神農嘗百草了。
中國著名昆蟲學家——周堯正在野外採集昆蟲
圖片來源:sciencenet.cn
昆蟲學家將野外採集到的昆蟲需要對照已記載的資料進行鑑定、分類,發現未被記載的種類登記為新發現的物種。在這個工作過程中,拿到全面、系統、正確的參考資料是非常關鍵的。在1973年,中科院召開了「三志會議」,把全國生物學界的學者組織起來,編著了許多生物學方面的志書,這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中國植物志》、《中國動物志》和《中國孢子植物志》,但卻始終沒有關於蝴蝶研究志書。
中國對蝴蝶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1920年,辛樹幟與崔棠發表《中華產蝶類報告》,這是中國蝶類研究的第一篇調查報告,後來吳玉洲、王啟虞、李傳隆等昆蟲學家也相繼發表了一些關於蝶類研究工作的成果。昆蟲分類學專家周堯,在早前期也發表過《寧波粉蝶志》、《太白山的蝶類及其垂直分布》、《陝西省經濟昆蟲圖志(鱗翅目:蝶類)》,這些著作出版後,引起了各地對蝶類資源調查研究的重視,也陸續出版了蝴蝶地方志和名錄,但仍然缺少全國性的蝶類志書。
直到1991年,河南科技出版社提出編著《中國蝶類志》的設想,請出當時已83歲高齡的周堯教授進行主持編著。周堯教授組織了全國(包括香港、臺灣)50多名蝴蝶工作者進行補充和鑑定,經過3年的集體勞動,《中國蝶類志》終於誕生。
「蝴蝶字典」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這本《中國蝶類志》吸取了國內外蝴蝶的分類學說,根據蝴蝶形態特徵、親緣關係、進化程度三方面作為分類依據,確定了中國蝴蝶的分類系統;並首次擬定了所有中國蝴蝶的屬名,為中國蝴蝶中文名的統一與系統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礎,這是一本轟動國內外的科學著作,出版後賣到脫銷。我們在第一節欣賞到的四川珍稀蝶類的照片,能夠準確鑑定種類,並且能精確地得到四川省目前已知蝶類644種(隸屬於12科240屬),《中國蝶類志》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蝶類志》的出版解決了許多蝴蝶種類中文名稱和分類方式無法統一的問題,例如有的研究者建議將三尾褐鳳蝶的名字改為中華褐鳳蝶,並且將中華褐鳳蝶獨立成屬,稱為中華褐鳳蝶屬;但國內大部分學者,又建議將中華褐鳳蝶改名為三尾鳳蝶。最後周堯基於形態特徵和生殖器差異對褐鳳蝶屬昆蟲進行了分類研究,他將中華褐鳳蝶納入褐鳳蝶屬,修正獨立成屬的結論,並將褐鳳蝶屬更名為尾鳳蝶屬,將之前使用的三尾褐鳳蝶、中華褐鳳蝶的名稱,統一中文名為三尾鳳蝶。從此以後,三尾鳳蝶終於有了統一的名字和科學的家族歸屬。
(我的名字終於定了)
三尾鳳蝶Bhutanitis thaidina
圖片來源:insecta.pro
從尾鳳蝶的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建立統一、科學的分類系統、統一物種中文學名是極其重要的事,避免了科研工作的混亂,避免了知識的錯誤傳達。
隨後,周堯教授又編著出版了《中國蝴蝶的分類與鑑定》一書,提供了中國蝴蝶分類與鑑定的具體方法,解決了中國蝴蝶分類鑑別上的疑難問題,補充了《中國蝶類志》未收錄的種類。同時,為了蝴蝶科學的推廣普及,便於廣大蝴蝶愛好者識別、鑑定蝴蝶種類,緊接著編著出版了《中國蝴蝶原色圖鑑》、《世界名蝶鑑賞圖鑑》、《世界名蝶分類名錄》的著作,建立了世界蝴蝶分類系統,書中擬定了一萬多種外國蝴蝶種類的中文名稱,為統一外國蝴蝶中文譯名打下基礎。這是睿智的高瞻遠矚,是中國乃至世界蝶類研究了不起的貢獻,所以周堯教授被世人尊稱為「蝶神」。
圖片來源:book.kongfz.com 圖片來源: ebs.ckcest.cn
蝶神——周堯
圖片來源:光明網
蝶神——周堯
世界著名昆蟲學家——周堯(1912-2008)
圖片來源:baike.so.com
周堯教授生於1912年6月,浙江鄞縣人,1932年考入江蘇南通大學農學院,主攻昆蟲分類,1936年赴義大利皇家拿波裡大學,在世界昆蟲分類學權威西爾維斯特利教授的指導下,繼續在昆蟲分類學方向深造,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他是中國昆蟲分類學的重要奠基人,編著昆蟲學著作30多部,建立了21個新亞目、15個新總科、1個新科、29個新屬,發現372個新種。除了蝴蝶「字典」,他還用了20多年,著成《中國昆蟲學史》,書中考證了中國在益蟲飼養、害蟲防治、天敵與化學藥劑利用等昆蟲學領域的研究,與歐美國家相比早了幾個世紀,震驚世界昆蟲學界,被譽為「不朽的著作」。為了採集標本,他常常親自跋山涉水採集昆蟲標本、繪製圖譜,足跡遍布全國各地(除臺灣和西藏未至)。
除了科學研究成果斐然,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農業教育家,他編寫的《普通昆蟲學》、《昆蟲分類學》等10多部教材,為我國農業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創立的《中國昆蟲學雜誌》、《昆蟲分類學報》等學術交流期刊,也建成了中國第一家昆蟲博物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昆蟲學科的發展。同時他在才藝方面的造詣也很高,掌握義大利語、拉丁語、世界語等多門外語,而且文學、繪畫、書法、篆刻也樣樣精通。如此全能、不凡的一生,封神實至名歸,值得世人敬仰與傳承。
結語
在了解前人對我國昆蟲學研究付出的辛勞之後,我們能做的是銘記像周堯教授這樣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昆蟲學研究做出的貢獻,珍惜並理解他們的所有知識成果,傳承他們優秀的科研素質和人格品質,繼續為中國昆蟲學研究事業奮鬥。
參考文獻:
田恬,胡平,張暉宏,等.2020。 四川省蝶類物種組成及名錄. 四川動物. 39( 2) : 229-240.
劉倩文.2015. 周堯與中國現代昆蟲學發展研究.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
圖片大部分來自網絡,感謝作者
撰寫:童超
審核:曹成全教授 彭映 馮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