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學生在讀書時,都離不開工具書——《新華字典》。古代其實也是如此,清代的讀書人在讀經論史時,也會經常遇到一些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此時只需要翻閱《康熙字典》,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
300多年前,歷史上的1716年5月10日,《康熙字典》編成,《康熙字典》可以視為我國古代字書發展到頂峰的標誌之作。
可是您知道嗎?這本工具書的背後,隱藏著很多歷史故事和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康熙字典》的作者是康熙嗎?
康熙皇帝號稱「千古一帝」,幼年繼位,憑藉智謀擒獲鰲拜,結束了主弱臣強的不利局面。在此之後,平定國內動亂,親徵準噶爾,鼎定海外政權,大敗沙俄入侵者,取得了很大的戰功政績,也為清朝進入全盛時期創造了條件。
《康熙字典》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書籍,康熙皇帝終日處理大量政事,自然不可能有時間去親自編纂這樣一本書。只能說該書的編纂由康熙皇帝發起,那麼其目的又是什麼?
其實說來也簡單,康熙皇帝希望如永樂皇帝修《永樂大典》一樣,讓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此外編纂一本全國通用的工具書,不僅可以讓文化得到匯集與傳承,更能讓學子們從《康熙字典》中看到清廷的偉大。
《康熙字典》的編撰始於康熙四十九(1710)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1716)年,歷時六年。《康熙字典》並不是靠一人之力完成的,在它的身後有一個龐大的編纂隊伍,其中由張玉書、陳廷敬2人任總纂官主持,另有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27名翰林院的學士任纂修官,匯集了當時的文人大儒,可謂是藏龍臥虎。
二、《康熙字典》創造了多項第一
《康熙字典》吸取了歷代字書的編纂經驗,集眾家之所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突破。
1、《康熙字典》是中國第一次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
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2、《康熙字典》是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
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1915年《中華大字典》出版(4萬八千餘字),才被超過。
3、《康熙字典》以部首分類法,按筆畫順序排列單字,其注音釋義完備,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吸收《唐韻》、《廣韻》、《集韻》等歷代韻書所載的音切和義項,並註明歷代用法佐證變遷。
4、《康熙字典》的字體成為現代印刷術的標準字體,即所謂的宋體字。
三、《康熙字典》引發的滅門血案
乾隆年間,江西舉人王錫侯擅長考證字音字義,他對《康熙字典》進行了研究改進,編寫了《字貫》一書,還在南方各省刊印。
當時正值清朝大興文字獄,乾隆皇帝在接到奏摺,查看《字貫》後,發現王錫侯在凡例中直書聖祖康熙與世宗雍正的「廟諱」,甚至將玄燁、胤禛、弘曆等皇帝的名字毫不避諱地寫出來。而且認為王錫侯刪改欽定的《康熙字典》,編寫《字貫》的做法是「狂妄不法」。
王錫侯被革職斬首、誅滅五族,當時還株連到江西巡撫等一大批官員,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上上下下牽連近百人。
如果康熙在世,估計這個血腥事件,是康熙最不願提及卻又無法抹去的汙點。
四、《康熙字典》的世界影響力
《康熙字典》在海外也產生很大影響。
19世紀至20世紀來華的傳教士,就以《康熙字典》作為學習漢語的重要工具,並根據它的部首排列,編輯出版了一系列外漢、漢外對照字典。
另外,《康熙字典》對一直使用漢字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影響更為深遠,日本的《大漢和辭典》、韓國的《大字源》等字典即是以《康熙字典》為藍本撰寫的。
《康熙字典》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
同時還被世界數字圖書館(World Digital Library)所收錄,世界數字圖書館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32個公共團體合作,由全球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主導開發的知識共享計劃,其館藏包羅萬象,圖書、檔案、錄音、圖片等資料一應俱全,使用者可利用7種語言檢索,如今全球的人都可以通過世界數字圖書館的網站查詢《康熙字典》。
五、結語
《康熙字典》問世後,使得「字典」一詞較之前的「字書」更為通行,可見其影響之大。
直至現在,《康熙字典》的重印至今不衰。事實上,僅中華書局版的《康熙字典》就常年保持了六千冊的銷售量,被人們奉為取名的金科玉律,甚至被博彩業頻繁利用,可見現代人們對《康熙字典》的認可與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