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禪寺中康熙寫兩個字,知道讀音,知道意思,但在字典裡找不到

2020-11-23 騰訊網

白雲禪寺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大名鼎鼎的順治皇帝正是在白雲禪寺出家當和尚,就此不問世俗之事的。順治皇帝的兒子康熙很想念父親,在白雲禪寺中寫了兩個字,這兩個字的讀音許多人都知道,但是在字典裡卻找不到。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白雲禪寺又叫白雲寺,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白雲寺鎮白雲寺村,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每到夏季和秋季,這裡白雲繚繞,仿佛一片仙境,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它為白雲寺了。白雲寺現在也是當地的重點保護單位,與著名的嵩山少林寺齊名,也是我國最著名的寺廟之一,每年遊人不斷。

在白雲寺發生過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清朝的順治皇帝在此處出家的故事。據記載,順治皇帝性格多情軟弱,在愛妃董氏去世之後,他便鬱郁不歡,決定看破紅塵,就此出家,讓年紀極小的康熙坐上皇帝的位置。

古人講究孝道,康熙也很孝順自己的父親,他決定去白雲寺尋找父親探望。三次而去,卻次次落空,康熙卻遇到了一位自稱「八乂」的燒火僧人,後來才知道,「八乂」合寫不就是他父親嗎?明白過來時,已經找不到燒火僧人了。

康熙非常失望,他在第三次拜訪白雲禪寺時,決定拜佛定方丈為師,表達自己對白雲寺中父親的尊重。之後,他又賜白雲寺鸞駕一副,藏經八櫃,賜下無數寶物。康熙回去後,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甚至命人在大雄寶殿的屋頂上,鋪設金黃色「琉璃瓦」和「雙龍戲珠」雕刻,此等顏色和規格,只有皇家才有資格雕刻。康熙正是為了告訴天下——白雲禪寺就是他尊貴父皇住的地方。從此以後,白雲禪寺名揚天下。

可是康熙做的事情再多,順治也不願意出現。康熙找不到父親感覺很傷心,便作詩一首:「白雲深處稱禪棲,便訪雲關一覓題。密雪埋溪僧未掃,韶春入樹鳥光啼。三間靜室依然也,五載流陰亦迅兮。此去鷲峰應不遠,玉叢林裡望丹梯。」

他還在白雲寺種下一棵鼎鼎有名的「鐵鍋槐」。康熙命人取來一口災年用於施粥的鐵鍋,施粥的鐵鍋有福報的寓意,康熙又取來一顆槐樹的種子,將種子種在鐵鍋中,便揮灑著眼淚,離開了白雲寺。有專家是這樣解釋康熙的舉動的:「所謂鍋中槐樹,其實也是舉國(鍋)懷(槐)父之意。」現如今,這棵槐樹已經成為了白雲寺的鎮寺之寶,震驚天下。

不過白雲寺最有名的,還是康熙皇帝在大雄寶殿外牆上,御筆親書了兩個在字典裡找不到的字。專家曾去認真的勘察過,兩個字按照筆畫應該是「朲寘」二字,按照讀音應該同音「認知」相同,但是字典裡,卻找不到這兩個字,現如今,也沒人認得此二字。

康熙為什麼要寫下無人認識的兩個字?它們的意思又是什麼?有人根據「朲寘」兩個字單獨拆開的意思,以及當時的背景條件,造成的語境進行分析,發現康熙想要表達的就是,白雲寺殿堂要保持安靜,嚴守戒規,清朝時文武百官到這裡,文官要下轎子,武官要下馬,代表了一種對於順治皇帝的尊敬,以及康熙對於自己父親的孝順感情。

兩個摸不著頭腦的字於皇帝的筆下寫出來,到如今,竟然成了人人稱嘆的文物。若是有人不知道此二字的來歷以及典故,不明白這幅墨寶背後的含義,仿佛代表著自己學問不深,對皇帝不尊重一樣。故此,這兩個令人「神奇」的字,也被好好地保護下來。

然而在現如今的社會,人人平等,處處寬容。對於這摸不著頭腦的字,人們也不會刻意地批判,反而認為那是一種「另類」的文化。

在封建時代背景下,康熙的兩個「謎」一樣的字或許值得稱讚,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中,人們卻在追求一種更簡單和明了,沒人再推崇生僻的字,認為那是在故弄玄虛,這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吧。

相關焦點

  • 學者:漢字讀音以字典為準 百度不靠譜-漢字,讀音,書寫,新華字典...
    她告訴記者,漢字的語音、寫法應該遵循《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國家標準,網絡上的字很亂,百度搜索的結果不能作為標準。字形和讀音應遵循國家標準此次漢字聽寫大會,以《現代漢語詞典》為詞庫,該書由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纂。
  • 陳寅恪中「恪」字讀音考證
    我仔細想了想,我的腦海裡沒有收錄到恪這個字的方言,因為小時候生活中一般用不到這個字的。他就鼓勵敦促我去考證下。而清朝《康熙字典》是集合了前朝最多漢字的一本字典,《康熙字典》上原來的讀音跟北京兩不兩讀沒有關係,所以說這個說法不合理。所以劉老師您注意了,方向又偏了,你又掉溝裡了哦。還有就算是北京客確兩讀,當北京人看到外地人而不知道怎麼叫的話,那麼就會跟別人叫(因為跟別人叫總是比較妥當的),或者直接問名字的主人怎麼叫哦,而這樣會顯示出不認識這個字的風險。
  • 「不查字典的話,你知道前面兩個字怎麼讀嗎?……」
    我國的文字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我們用來交流信息的工具,漢字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很多外國人直呼學習中文太難了,明明同一個字卻有不同的讀法,即使我們讀了這麼多書,有些字單拿出來大家還是不認識的,像是下面這個村子的名字,如果不查字典的話,你知道前面這兩個字讀什麼嗎?
  • 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嗯」這個字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網絡的發展,原本一個單純表達應允、肯定或疑惑的嘆詞被賦予了多重含義。有人說它是聊天終結者,有人說這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也有人說常對人說「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嗯」字,你知道它的真正讀音是什麼嗎?
  • 《新華字典》App上線,我終於知道「包治百病」的意思了!
    什麼意思?這是在嫌棄我長胖了!?小師姐默默地打開度娘搜索...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正式上線(蘋果以及安卓版本均可下載)官方版《新華字典》App互動性強,嵌入了動態、靜態兩種標準筆順,並支持屏幕跟寫。軟體提供了組詞、筆順等知識問答,提供了生字本等學習功能,以及提供了易讀錯字等闖關遊戲。
  • 「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這是一個偷懶查字典的小技巧,同時也是我們讀錯字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趣味故事就是誤讀半邊字的結果。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幾乎十人九錯的漢字:嗯。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極高,尤其是隨著網絡聊天的不斷普及發展,它被賦予了太多含義:它曾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詞彙,也可以是話題終結者,表示自己想要結束對話,還可以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緒。可是,「嗯」該怎麼讀呢?
  • 長沙琚姓市民講述姓氏趣事:我的姓與字典裡讀音不一樣
    本報發出的「奇特姓氏徵集令」,吸引著熊貓姓氏一族紛紛曬出自己生活中的趣事,而居住在四方坪的市民琚驥的來電,卻讓記者感受到中國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姓氏讀音在字典中記載為jū,但日常生活裡他們都自稱姓qú,「有時為了解釋清楚,常把自己都繞暈了。」琚驥笑著說。
  • 《康熙字典》因何再度流行?
    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康熙字典》,是一本詳細的漢語字典,歷時六年由三十多位學者共同編纂而成,共收錄漢字47035個,是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也已成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
  • 幻書啟世錄康熙字典技能是什麼?康熙字典技能解析
    幻書啟世錄康熙字典值得抽嗎?相信有的朋友還不知道,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對中文原典幻書造成的傷害提升10%。其他我方角色每消耗1點能量,自身就獲得1個3回合[褒文]狀態,令對應屬性提升11%,同時令自身下次行動提前159%。
  • 康熙中後期文化漸長,《康熙字典》的編撰是讀書人的福音
    而康熙皇帝作為作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雖然沒有造就《四庫全書》這麼聲名浩大的書,但是也依舊造就了了一本讓讀書者都離不開的書,那就是《康熙字典》,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康熙字典。康熙皇帝啊是個非常愛讀書的人,清朝統治時期的字典主要就是滿、漢、蒙三種文字的字典,有人曾經做過統計,清朝時期出版的字典達到了166部,這個數量可以說是空前的。
  • 提問︱《康熙字典》為什麼又流行起來?
    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康熙字典》,是一本詳細的漢語字典,歷時6年由30多位學者共同編纂而成,共收錄漢字47035個,是收錄漢字最多的古代字典,現已成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
  • 「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
    千變萬化的中國漢字,同一個字讀音可能就會有5~6種。據說,在復旦一次課堂上,陳果教授把「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讀成了「mao」「zhi」。其實不只是陳果,許多文學大家也屢屢中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北京大學前校長胡適,就曾將漯河的「漯」(tà)錯念成了「luò」。
  • 康熙字典取名起名大全
    取名,起名為什麼跟康熙字典有關係呢?康熙字典跟普通的現代字典有什麼不一樣呢?經過小編的調查發現,康熙字典裡面有很多過去用的字,在現代詞典裡沒有了的,或者寫法不同,可是取名的時候用生僻字也不是很好呢。其實,康熙字典之所以適合用來取名,並不是因為生僻字多,而是因為康熙字典能查看每個漢字的五行屬性!大家也知道,父母幫我們起名的時候是要結合生辰八字,五行屬相的。所以康熙字典這個功能就十分適合我們起名字的時候用了。
  • 女男女合起來是什麼字怎麼念 嫐字意思及讀音念法介紹
    聊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人發嫐字,一開始感覺是髒字,是罵人的意思。後來才發現這個嫐字有很多意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女男女是什麼字念什麼。  女男女是什麼字念什麼  嫐,漢語漢字,拼音為:nǎo。「嫐」比嬲(niǎo)多一層意思,《康熙字典》:「嬈,嫐也。」
  • 學習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必須要掌握的課目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語文園地【查字典】部首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是利用漢字的部首來查字,多用於知道字形、不知道讀音和釋義時應用。第一步,要查「狐」的讀音,先要確定這個字的部首是「犭」,再數數「犭」的筆畫,共三畫。第二步,在「部首目錄」裡的「三畫」中找到部首「犭」和它所在的頁碼。第三步,按照頁碼,在「檢字表」中找「犭」部,再數數「狐`」字除去部首還有幾畫,然後在相應位置找到「狐」字和它在正文中的頁碼。
  • 植物「射幹」這兩個字的讀音怎麼讀呢?
    感覺要暴露我的身份了我名字裡的「蔭」這個字,如上圖,有兩個意思。上面那些「樸」,都是什麼讀音呢?在《現代漢語詞典》裡,他有四個讀音。所以,正確的讀音應該是:做姓用的時候,應該讀Piáo,樸(Piáo)樹,樸(Piáo)智星;做植物,就讀pò,樸(pò)樹,厚樸(pò);第二個字:泡「泡」這個字,讀音其實只有兩個。pào和pāo。pào這個音很常用。水泡、起泡,泡麵、泡妞等等。大家很熟。
  • 查字典的技巧和口訣:語文老師沒有教的方法,讓你快速學會查字典
    但是等再遇到這類字或者是相同的字時,孩子還是不認識,甚至是不會寫。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學習,知識點的記憶就不會那麼深刻。查字典,可以幫助我們學生更熟悉字的結構和特點。對讀音的學習也更準確,喜歡查字典的學生,在使用工具書的能力上,就比偷懶的同學要得心應手。那麼為什麼有的同學會覺得查字典是負擔呢?
  • 300多年前編成的《康熙字典》,揭秘其背後的歷史故事
    現代的學生在讀書時,都離不開工具書——《新華字典》。古代其實也是如此,清代的讀書人在讀經論史時,也會經常遇到一些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此時只需要翻閱《康熙字典》,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300多年前,歷史上的1716年5月10日,《康熙字典》編成,《康熙字典》可以視為我國古代字書發展到頂峰的標誌之作。
  • 送你4句口訣,查字典分辨部首再也不犯難,為孩子收藏吧!
    字典是學習語文的必備工具書,能給我們學習語文帶來極大便利。一個字,我們不知道讀音,可以查字典,不懂得字義可以查字典,是我們隨叫隨到的老師。所以,語文科目對於查字典這項技能是非常重視的,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安排了查字典的教學。查字典的訓練一直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 老蔣讀錯一字,眾人也隨之讀錯,後被收入《新華字典》
    老蔣曾經讀錯過一個字,但由於當時並沒有人糾正,這個錯誤的讀音自然而然地傳播了出去,最後竟然變成了通用讀音。 這個"埔"字的原音和我們印象中的發音"pu"並不相同,因為它屬於客家方言,而在方言中此字念"bu"。這個"bu"是什麼意思呢?它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江河中的小洲,但由於內陸人很少見到這些小洲,所以當時沒多少人知道這個字,只有廣州沿海的居民會用。老蔣在黃埔軍校工作的時候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字,他不會客家話,所以取"埔"字右半邊的"甫"字讀音,把"埔"字念成"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