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便麵興衰史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東雲 十點人物誌

疫情之下,你囤貨了嗎?

從沒覺得活下去還需要如此多補給品。眼看著外國人搬空超市廁紙,從春節就開始「恐慌性囤貨」的中國人充滿問號。對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來說,把冰箱和櫥櫃塞滿食物,才能多一分安全感。

新鮮食材自然是搶手貨,不過吃的是「青春飯」,保質期更長的方便麵才是永遠不會變心的「備胎」。2013年到2018年,方便麵曾一度失寵,銷量低迷長達5年。就在2019年,方便麵銷量回暖。經此一疫,更是成了必囤List榜首。

有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某電商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5倍,僅方便麵一類就售出了1500萬包。而在某寶平臺上,方便食品類目自1月20日以來的銷量也增長了10倍以上。

消費升級下的人,似乎很難對某樣東西長情。而在疫情面前,不能出門的生活回歸到最純粹的需求:有一點安全感地活著。如果說廁紙是外國的安全感,那麼中國人安全感的底線或許只是一碗方便麵。

曾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寫過一首歌,就叫《方便麵》:「就算以後你的臉變得像方便麵,我還是依然和你泡到永遠,我沒有車,也沒有錢,也不會說誓言,我只有一顆愛你的心能堅持五百年。」

聽起來有正宗的方便麵內個味兒。一碗被認為「沒營養」「沒出息」的方便麵,其實也在半個多世紀裡陪著中國人走過沒有車、沒有錢的歲月,也見證過這個國家的起飛。

如今的底線,也曾是尋常人踮起腳才能夠到的「奢侈品」。

尖兒貨

方便麵生來就是為了給人以溫暖。

1945年,二戰剛歇。日本大阪池田車站,餓著肚子的人在拉麵攤前排起長隊。路過的一個中年男人看到,腦中靈光一現:「為什麼沒有一種加入熱水就能馬上吃的速食麵呢?」

他抓住了這道光,在家裡闢了個「泡麵研究室」——一個在自家後院臨時搭起的不足10平米小屋。花了13年,他在這間研究室裡琢磨出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麵。從包裝上看起來是雞湯味的,其實沒有料包,滋味全靠食客咂摸麵餅。

這個男人叫安藤百福,江湖人稱「方便麵之父」。

▲ 安藤百福在發明方便麵的研究室小屋前

此時的日本,正忙著戰後重建。一天工作24小時都嫌不夠,哪裡還有工夫吃飯?方便麵的出現成了勞工福音。10年後,安藤百福創辦的日清公司總算推出了方便麵2.0版——「出前一丁」。這回是帶調料包的。

出前一丁上市不久後,香港工業家周文軒就到日本參觀了一家方便麵工廠。他一瞧,這東西不錯,吃起來方便,味道也不差,索性往香港代購了一批,在自家的南聯工業大廈合作社裡限定售賣,反響極好。

發現商機的周文軒很快就從日本專門買了制面機器,創辦「永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本土方便麵「公仔麵」。直到現在,公仔麵和出前一丁在香港仍是茶餐廳二虎。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口激增。戰後舉家搬到香港的資本家也帶來了資金和技術,可以說當時最時髦的元素匯集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街上是著喇叭褲、松糕鞋的摩登男女,以便捷聞名的茶餐廳、大排檔林立於市,「包夥食」「盒飯」等快餐文化應運而生。

當時的茶餐廳不準開夥煮飯,只能賣三明治,後來又多了一個「方便麵」選項。有香港餐廳從業者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有很多雙薪家庭,父母沒時間顧小孩,泡3分鐘就能吃的方便麵就成了孩子的口糧。他覺得「某種意義上來說,方便麵帶動了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社會」。

差不多也在這個時候,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的內地也開始摸索製作方便麵。

1964年,北京食品總廠手工操作用鴨油生產方便麵。1970年,上海益民四廠用高壓蒸面油炸工藝做了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油炸方便麵。

▲ 上海益民四廠生產的方便麵

在當時人的記憶中,一包二兩的方便麵要價一角五分錢,裝在印刷精美的紙口袋裡。很多時候孩子只能隔著包裝袋,想像方便的滋味。跟果子麵包、北京人民食品廠的甜圓麵包比起來,方便麵性價比實在不高。

某種意義上,方便麵也是「特供」。

中共創始人之一陳潭秋幼子陳楚三在回憶錄《人間重晚晴》中寫過這樣一段經歷:「文革初期一段時間,因為開會等原因不能按時到食堂吃飯,於是方便麵就真成了『家常便飯』。那時的方便麵確實比現在的更『方便』,調料不像現在花樣翻新,就是一包椒鹽,面是油炸鍋的,打開紙包取出方便麵,把椒鹽灑在方便麵上,就這樣幹吃,倒覺得很有滋味,用開水泡的反而覺得不好吃」。

▲ 80年代,中國方便麵生產廠

也有六十年代參與「四清」工作的人回憶,當時在鄉下,工作隊只能偶爾靠從城裡私帶方便麵改善夥食。那段時間實行的是「派飯」,工作隊被指派到農民家裡吃飯,按國家規定的夥食標準付給農民夥食費和糧票。

糧票是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象徵。在這一時期,購買方便麵也需要糧票。

《遼瀋晚報》曾刊登這樣一則故事:當時在東北當老師的王志斌被領導派到北京出差,送行時親朋好友紛紛委託他帶一些方便麵回來,「開開眼,嘗嘗鮮」。後來王志斌還是託人找關係,才搞到10斤北京面票,買回10袋方便麵,「當時心裡那種喜悅就甭提了」。

方便麵就是鈔票

80年代初,上海益民食品廠和北京方便麵廠分別引進日本袋裝油炸方便麵生產線。到1982年,全國已經有10套日本進口的方便生產線。光1981年一整年,全國生產的方便麵就高達6500多噸。

內地方便麵一霸「華豐」也是在這時創辦的,直到現在亮黃色包裝的華豐三鮮伊面還是很多80後的回憶,童年BGM之一就是沈殿霞代言的廣告和那句「食華豐路路通」廣告詞。

就在華豐創辦3年後,中國糧油政策就逐步開放,糧油貿易愈發自由,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方便麵也不再是只能擺在櫥櫃看的奢侈品。

買得起的人多了,吃的人也多了。

▲ 1994年,上海市場上的方便麵

有學者研究發現,自從1980年代,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增長迅速,箇中翹楚就是中國。八九十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更多知識青年打開了回城的大門。城鎮企業的發展也吸引了更多人往來務工。浩蕩的「民工潮」開始掀起波瀾,而他們是方便麵的忠實擁躉。

面對一片藍海,全國各地都有企業一個猛子扎進方便麵市場。山東龍豐、河北華龍、無錫中萃、福建宏發等都出現在市面上。

也有人的夢想在更遠方,想要抵達,就得登上那列綠皮火車。逼仄的車廂,因為一碗方便麵而熱騰騰了起來。

▲ 90年代的火車上,乘客在餵孩子吃方便麵。

就有人借著這股子熱氣,扶搖而上,挖到一桶金。

想搭個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順風車的臺灣商人魏應州四兄弟沒能如願。他們在大陸合資辦廠,投入1.5億新臺幣,結果還賠了2000多萬。兄弟四人,只能四處奔波,籌措資金。1991年,四弟魏應行出差時隨身帶了6罐臺灣產的碗裝方便麵。

他成功引起了全車人的注意。圍觀群眾紛紛打聽,你的方便麵咋聞起來比我碗裡的香?

雖然坊間也有另一個版本,說是魏應州在火車吃方便麵遭圍觀。不過這都不妨礙兄弟四人掘金。商人的敏感雷達讓魏應州意識到「大陸這麼大,坐火車的人那麼多,方便麵的市場該有多大」。

他們調研了一圈北方城市,決定在最後一把梭哈。根據北方口味生產了紅燒牛肉麵,並在天津設廠。沒錯,這就是至今仍制霸方便麵界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 1992 年康師傅第一條方便麵生產線

那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一看就不是普普通通的方便麵。除了有料包,它還有牛肉醬料包,自帶紙質碗和塑料叉子。這在當時不亞於高配版方便麵,誰還敢說這是不入流的食物?

據當時媒體報導,1993年初,廈門一位經銷商為了買康師傅,專程飛到天津住了一個月,每天上午9點準時到工廠下訂單。因為拿到就是賺到,出了廠區大門,加價30%就能出手。

1994年,剛建廠兩年的康師傅就賣出去2億包。到了1995年底,康師傅火爆到即便批發商們拿著成捆現金,在廠區門口等5個小時也買不到一包面。

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搶去了所有風頭,這讓比它早進入大陸的統一很不痛快。既然康師傅主打務工人員,統一決定調轉目標,把眼光放在「下一代」。1999年,統一請了廣告公司,專門製作了水滸傳卡片。從此,吃麵集卡成了90後不可或缺的童年記憶。

▲ 小浣熊卡片

不要小看卡片的力量。這一記直接打中很多孩子的收藏愛好,畢竟誰小時候不愛集幾盒橡皮、本子呢?據說,光是靠當年利潤,統一就建起了一座辦公大樓。

眼見著同行起高樓,更多國外方便麵進入中國市場,諸如新加坡「幸運」,印尼「美廚」和「營多」。還少不了的是日本「出前一丁」,這下時髦男女也能學著港劇裡那些精英男女「下碗面給你吃」了。

▲ 《家有兒女》中,吃方便麵當早餐

嗦著方便麵的民工和盤算著卡還差幾張的小學生大概想不到,他們吃的泡麵不僅能蓋起大樓,還能換到戰鬥機。

1992年初,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第三代戰鬥機蘇27。這對中國空軍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採購。尷尬的是,當時的中國囊中羞澀,買戰鬥機不亞於一筆巨款。於是中國跟俄羅斯打個商量,看能不能用貨款結算。

彼時蘇聯剛解體,俄羅斯各種物資緊缺,樂得接受。於是,方便麵就成了不二選擇,一方面國內當時方便麵產業火熱,另一方面,俄羅斯也需要方便麵做軍糧。最終,中國用20萬箱方便麵換了架蘇27戰鬥機。

一度因口味偏香辣,不合胃口,俄羅斯還提出退貨。隨即中國又附贈海鮮醬,可以說售後服務一流。

如今在非洲一些地方,方便麵也還是身份的象徵;在美國監獄,方便麵也是堪比香菸的「硬通貨」,人稱「油炸黃金」。大佬們用中國方便麵換取衣服、香菸、洗床鋪等服務,也可作為賭球玩牌的籌碼,甚至可以換到古柯鹼。

方便麵的中年危機

方便麵不香了,只在突然一瞬。

據統計,方便麵的高光時刻在2012年。這一年,全球方便麵銷售突破1000億包,其中中國大陸佔了440億包,也就是說每人每年要吃掉34包方便麵。從這一年開始,方便麵銷量逐年下滑。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一包方便麵背後的中國改革》中這樣分析方便麵危機的原因:消費升級和「農民工紅利」的消失。

隨著口袋飽飽,人們對肚子飽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吃得健康且豐富,而光是「油炸」這一項,就讓方便麵挨不上健康食物的門檻。很多人也許都有瞞著父母偷偷吃方便麵的經歷,吃完還要特別留意通風、漱口。

▲ 《請回答1988》中,「拉麵」是大家最愛的食物

業內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康師傅和統一從來沒有想到過,打敗方便麵的,並不是另一家方便麵企業,而是外賣」。這兩家纏鬥了幾十年的方便麵巨頭,被日益便捷的網際網路服務各打五十大板。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如今,當同事們接過包裝體面的外賣,而你帶著方便麵去接一壺熱水的畫面簡直不可想像。即便是在旅途中,也有不少精緻的豬豬女孩、男孩們也開始嘗試自備日式清新風格的便當,或是看起來仿佛自歐美空運而來的三明治。

搖搖擺擺跨越車廂接熱水泡麵絕非一個Newboy該做的事兒,甚至網絡上還頻頻掀起對在車廂吃方便麵的討伐。

原有的方便麵死忠粉也在越來越少。

吳曉波介紹,從2011年開始,中國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2015年,李克強慰問農民工,親手為他們泡方便麵。他泡的是老壇酸菜面,開水一下,香氣醒來,他對農民工說:「這是家鄉的味道」。事實上,隨著農村不斷發展,越來越少人願意離開家鄉。

▲ 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中泡麵場景

一路拼殺出頭的方便麵企業肯定不會坐以待斃。近些年,方便麵口味看得人眼花繚亂,還有了不少被瘋狂吐槽的,比如聽起來就暗黑的抹茶味,還有被嫌棄一生的香菇燉雞面……

主打健康的方便麵也層出不窮,買帳的人不知幾何。

比起擁有濃厚湯底、華麗配菜的方便麵,伴著方便麵長大的80後、90後卻更汲汲於追求上世紀的古早方便麵。哪怕是一樣的包裝,一樣的口味,滋味已經不再。這一刻,奢侈的不再是方便麵,而是「小時候的那個味道」。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需要方便麵。它是簡單的過往,也給當下安定。對幾代人來說,方便麵見過他們各種模樣,無論是年少幼稚還是疲憊不堪。所以也不用害怕在它面前現形。

那些平日裡要小心掖進面子之下的狼狽,只待方便麵的熱氣一蒸騰,再厚的油彩也融了。

只要還能泡上方便麵,你沒那麼糟,生活也還沒那麼壞。

1.《60年「方便麵」的繁華與落寞》,《健康報》2018年8月31日,第008版

2.《方便麵60歲,從輕奢到垃圾食品》,龍源期刊網

3.《一包方便麵背後的中國改革》,吳曉波

4.《一年賣出400億包,中國方便麵市場迎來又一春》,《商業人物》

5.《我國方便麵生產的現狀和展望》,上海益民食品四廠

圖片來源網絡

你有什麼關於方便麵的特殊記憶嗎?

-背景音樂-

《Summer And Winter》 肖飛《方便麵》

-主播-

北辰,心理專家,著名主播,主持20年心理情感熱線,溫暖解惑,一語中的。《心靈解壓課》十點課堂全新上線。公眾號:北辰在找你。抖音號:bczzn。演講,個人心理諮詢微信:16601113347。新書《你要活成一束光》當當網熱賣中。

原標題:《中國方便麵興衰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韓國方便麵一年出口中國4萬噸,老外疑惑:那中國方便麵去哪了?
    我國與韓國隔海相望,每年都有許多中國遊客前往韓國遊玩,去韓國購物等。韓國的很多商品在我國非常受歡迎,就比如深受女性喜愛的化妝品等。韓國的方便麵在中國也很暢銷,去年就有4萬噸方便麵出口了到中國。老外疑惑:那中國的方便麵去哪了?
  • 韓國方便麵獲益中國「宅經濟」
    疫情讓方便食品備受青睞,更多韓國企業開始關注中國的方便食品市場。據綜合海關總署及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數據,2020年5月,在韓國對華(不含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及中國臺灣)總出口額仍呈現同比下降的背景下,方便食品的出口額同比增加63.9%。
  • 中國今麥郎發明第二代方便麵震驚日本
    60年後的8月21日,作為泡麵的發源地日本卻遭遇方便麵技術的最新挑戰,一家來自中國的方便麵企業今麥郎,從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吸取靈感,憑藉中國蒸煮麵技術推出老範家速食麵館面,在日本東京發布。 今麥郎董事長範現國先生和日本拉麵大師及紅人展示產品 從日本的油炸工藝到中國的蒸煮麵技術,從日本的發源地到中國的重新發明,方便麵行業在歷經60年的發展之後,憑藉老範家速食麵館面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技術跨越
  • 中國新一代方便麵東京發布 詮釋健康營養理念
    中國新一代方便麵東京發布 詮釋健康營養理念 2018-08-21 16:32: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碩
  • 韓國人把方便麵吃到極致 方便麵飯店隨處可見
    韓國人發明了鍋煮方便麵。【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莽九晨 韓召】在中國人看來,方便麵一般只有在趕時間或者不方便做飯的情況下才會吃,但在韓國,方便麵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食物之一,他們發明了專門煮方便麵的鍋,甚至還經常光顧專門做方便麵的飯店,可以說韓國人將方便麵吃到了極致。
  • 在享用一桶方便麵的時候,您了解方便麵的這些發展歷史嗎?
    在享用一桶方便麵的時候,您了解方便麵的這些發展歷史嗎?您好,歡迎您閱讀這篇文章,今天小編要給您講的是方便麵的發展史。吃方便麵的三個步驟,燒水,放調料,倒入熱水,三分鐘的功夫就可以吃到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再放入一個煎蛋或者是加入幾根青菜那就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再配上一部喜歡的視頻,邊看邊吃,是不是很悠閒愜意?每每這個時候,小編都要感嘆方便麵這個發明實在是深得人心,然而我們在享受方便麵給我們帶來的愉悅的時候,並不知道方便麵的發展歷史,今天小編就給您嘮一嘮。
  • 不止只有中國的統一方便麵,4款進口方便麵推薦清單!
    方便麵堪稱是亞洲美食的精髓呀!
  • 「喬家大院」見證了喬氏家族的興衰史
    很多人通過電視劇」喬家大院「了解了晉商喬氏家族的興衰史,而留下的民宅」喬家大院「成為後人慕名嚮往的必遊景點。」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作為一個看熱鬧的人,也能體會到整個建築的宏偉壯觀,以及各種木雕、磚雕、彩繪、牌匾的精細工藝。
  • 怎樣把方便麵吃成安全、營養的食品?不推薦方便麵取代一日三餐
    方便麵=垃圾食品?一碗方便麵消化32小時?一包方便麵竟有25種添加劑?這個實驗初衷本為觀察食品消化過程的實驗,後來被錯誤解讀為方便麵不好消化,有害健康。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發展,最後演變為「方便麵32小時不消化」的謠言。方便麵主要成分是小麥粉、精煉棕櫚油、澱粉、鹽和一些食品添加劑,主要的營養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 它穩坐中國方便麵第一把交椅,被稱為「中國面王」
    2014年問題油事件曝光後,康師傅立即宣布終止對臺灣味全「康師傅」的商標授權,並撤回在臺的兩條方便麵生產線。同時,臺灣味全康師傅也決定停止所有面體生產。1991年,一次魏氏兄弟搭乘火車時,因不習慣火車上的飲食,便自己帶了臺灣方便麵上車充飢。本是無心之舉,不曾想卻成了事業上的重要轉折。當方便麵的香味在車廂內瀰漫開來時,立刻有人上前詢問他們,哪裡能買到這種方便麵。詢問的人一多,魏氏兄弟的眼睛就愈發明亮,因為他們看到一個絕好的商機。「大陸這麼大,坐火車的人那麼多,方便麵的市場該有多大!」
  • 日清方便麵
    沒錯,他是現代意義上「方便麵」的發明人。 方便麵,被不少日本人認為是20世紀日本最偉大的發明。 而在日本,安藤百福被稱為「方便麵之父」。 1910年,安藤百福出生在中國臺灣的嘉義(日據時期),原名吳百福——沒錯,他其實是個華裔。安藤百福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與祖父生活在一起。祖父經營一個綢緞莊。
  • 方便麵也開始走高端,20塊錢一桶的方便麵,你還吃嗎?
    另一位超市顧客王先生也表示,「如果方便麵的包裝獨特,其次是健康的、非油炸的,我願意多花一些錢去體驗。」濟南銀座商城玉函店日配科科長李文飛告訴閃電新聞記者,「以前的時候,只有這種牛肉方便麵佔比較多,現在出了好多新品種,品類非常廣泛,有以前普通的方便麵,到現在粉絲系列的,包括現在的網紅產品。銷售也是逐漸上升的,而且我們高端的產品也比較受歡迎。」
  • 就是方便麵?
    關於日本拉麵的文化這裡不多贅述,我們回到韓國拉麵的故事中來。在上世紀60年代,方便麵自日本傳入韓國。當時韓國處於嚴重飢餓貧困的時期,時任韓國總統樸正熙大力支持推廣方便麵,以解決一系列經濟問題。儘管初期習慣了大米的韓國民眾並不適應,但方便麵還是漸漸流行開來。到今天,方便麵已經成為韓國人民至愛且不可缺少的食物。
  • 30年前的中國方便麵,賭100瓶可樂,全吃過的都是「老阿姨」了
    30年前的中國方便麵,賭100瓶可樂,全吃過的都是「老阿姨」了方便麵是我們大家都喜歡吃的樣美食,簡單快速又美味,深受人們的喜愛,到了現在方便麵的口味和種類是越出越多,每次去超市的時候都能挑花了眼,方便麵的存在已經有很多年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 韓國方便麵泡菜全年出口將創新高 為什麼韓國方便麵泡菜如此受到...
    韓國方便麵泡菜全年出口將創新高 為什麼韓國方便麵泡菜如此受到歡迎?時間:2020-12-22 11: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方便麵泡菜全年出口將創新高 為什麼韓國方便麵泡菜如此受到歡迎?
  • 一袋方便麵吃掉三頓飯的鹽!這才是方便麵的正確打開方式
    方便麵距離健康飲食差點啥? 我們先來通過一組數據的推算,了解下方便麵的營養情況。 目前市場上的方便麵脂肪含量通常是在18%—24%之間(幹吃麵的脂肪含量通常能夠達到22%—24%,高於需要泡的方便麵),蛋白質含量通常在8%—10%之間。 我們分別取20%和9%的中間值來計算其中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質含量。
  • 解鎖方便麵的神仙吃法之:方便麵蛋炒飯
    疫情期間囤貨,銷量最多的大概就是方便麵了吧,去超市看一圈,方便麵去總是那種需要補貨的狀態,一是因為方便麵的快捷方便保質期長,二是應為好多的人大概不怎麼開火做飯,解決3餐只能依賴於方便麵,我想還有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太愛吃方便麵了,我們不僅愛吃泡麵,還愛變著花樣吃。
  • 中國火車上有餐車,乘客為什麼更願意吃方便麵,乘務員說了實話!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中國國力也在不斷增強,生產力也在不斷的發展,最鮮明的一點就是在人們的出行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的人們的出行有很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短途有汽車,長途有火車、高鐵和飛機,基本上這都是人們出行選擇的幾種交通工具。
  • 方便麵逐漸不「方便」,價格越來越高,網友:連方便麵都吃不起了!
    方便麵便於儲存,便於攜帶,而且還有多種味道,所以是很多人的心頭好。但是最近幾年,市場上那些十幾塊,二十幾塊甚至三四十塊的方便麵也越來越多了,這個價格也實在是太高了,都抵得上在實體店去吃好幾碗面了。
  • 韓國方便麵到底有多好吃???
    其中之一就有「方便麵」。很多外國人認為韓國方便麵與日本拉麵差不多,但實際上兩者卻截然不同。在韓國,方便麵於1960年代初出現。當時韓國人普遍覺得感覺時間不夠用啊,如果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一頓飯的食物出現就太好啦。就在此時,方便麵橫空出世。煮方便麵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有開水就可以。方便麵有兩種,有袋裝和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