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文人畫成為中國畫壇的主流,佔據了中國畫壇的首要地位。在這個時期,以工整嚴謹、造型準確寫實為特徵的界畫,被認為是「俗」,「不雅」,因而畫界畫的畫家也逐漸減少。然而這時候有一位畫家將界畫與原題山水畫結合起來,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公正清新的山水畫,便是清初最有名的界畫畫家——袁江。
袁江(1673年——約1746年前後),字文濤,晚年號岫泉,江蘇揚州人。袁江成名比較晚,在雍正時期曾經供奉內廷,在外養心殿任祗侯,非常擅於畫山水樓臺。他的畫學習了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仇英、以及李寅、蕭晨等人的畫風,使他的作品工穩細緻,構圖頗具匠心。
袁江的山水畫有三個特點:
一:喜歡用半角景的構圖方式。這種構圖是南宋院體馬遠、夏圭的典型構圖方式,也是一角、半邊南宋院體圖式。
二:畫法也以南宋院體為基準,又滲入了北宋和元人的畫風。山石有稜有角,瘦勁挺拔,常用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一看便知是北方的山石。
三:山石峰巒誇張富有想像力。袁江的中晚年可能受到了北宋郭熙和南宋院體畫的影響,以及揚州地區和南京地區園林建築當中配用的假山假石的影響,他的畫當中宮闕樓臺、玲瓏園林用假山假石作配景,並且將假山假石發揮到瘦勁怪異的誇張程度。
袁江這種富有想像力的畫作創新,使清代院體畫和界畫都煥發出了一種新的時代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獨樹一幟。唯有他的侄兒袁耀繼承了他的畫風,並將之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