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共話資本市場: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能力

2020-12-22 中證網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20日在深圳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等參加會議並發表演講。尚福林表示,資本市場要進一步發揮好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尚福林認為,三十年間,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就。首先,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具體來看,一是支持市場經濟建設。從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到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積極發揮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二是讓優質企業實現了價格發現和價值評估,並通過資本市場達成資金募集、併購重組等目的。三是加快企業改革與經營機制轉換步伐。推動各類企業按照公眾公司標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晰產權關係,完善治理結構,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其次,法治化建設紮實推進。「我國資本市場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設資本市場的先河。30年來,始終把法制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逐步搭建了與國際通行規則基本一致、兼顧我國國情的資本市場制度框架。」尚福林說。

  另外,國際化建設吸引力持續加大。在尚福林看來,資本市場隨著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同步提速。一方面,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優化。另一方面,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基本清零。

  對於如何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尚福林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要按照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推進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補齊信用體系制度短板。嚴厲打擊失信行為。二是規範發展債券市場。統一債券市場規則,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債券發行效率,降低管理和運行成本。豐富債券市場品種。三是加強資本市場科技建設。通過科技賦能,提高金融服務整體水平,拓展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應用。提高信息系統、技術可靠性。四是不斷提高監管水平。強化市場監測分析與預期管理,健全市場風險的預防、預警和防範處置機制,運用科技手段強化監管效能,抑制市場過分投機炒作。嚴厲打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

  硬業績與軟貢獻並進

  「回顧資本市場三十年曆程發展,我們既要看到市場規模體量硬性業績,也要看到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性貢獻,特別是理念、觀念上和制度上的貢獻。」王建軍說。

  王建軍表示,資本市場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探索並推動確立產權制度、有限責任制度、現代會計制度、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改變了傳統的投融資體制,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同時,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大批企業參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公司治理規範不斷提升,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力。此外,資本市場的發展促進建立完善的現代金融體系、有力支持了創新驅動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廣普及了現代市場經濟知識和理念。

相關焦點

  • 大咖共話資本市場:聚焦三十年砥礪奮進 寄望新徵程續譜華章
    尚福林表示,資本市場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認識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更好滿足新發展格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資本市場要更好發揮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的能力、更好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 中國證券報頭版評論:風華正茂 磅礴進擊——寄語中國資本市場開啟...
    30年來,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從服務國企改革起步,到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漸趨完備,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金融制度建設的促進作用,對於金融體系、經濟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對於市場主體規範化的提升作用,對於市場觀念深入人心的普及作用,有目共睹,載入史冊。三十而立。為制度立本,為實體立根,為資本立規,為市場立戒,為社會立業,中國資本市場取得累累碩果,但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科技創新具有結果不確定性大、回報周期長等特徵,在融資過程中存在更加突出的委託代理矛盾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必須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激勵相容機制,予以足夠風險補償,才能夠有效促進科技創新資本形成。資本市場通過價格機制引導資本要素向科技領域轉移,並引領和推動土地、勞動力、技術、數據等要素向核心技術環節、關鍵領域協同集聚,提高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效率,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
  • 資本市場加速繪就改革路線圖
    30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今後,資本市場改革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補、有機聯繫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周小川:養老金體制對資本市場有明顯依存關係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隨著老齡化的發展,要想使養老金體制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必然要促進經濟增長,經濟的增長首先就需要有足夠的投資,這些投資帶來的效率能夠促進GDP的增長,這樣才能滿足人口結構的變化,也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未來養老金有周旋的空間。而且,長期投資回報能夠明顯地減少當期預籌養老金的成本。
  • 中國資本市場30年?市值位居全球第二
    我國資本市場是在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制度下探索起步,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始終堅持市場化原則,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注重培育和發揮市場機制。另一方面,法治化建設紮實推進。我國資本市場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設資本市場的先河。30年來,始終把法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逐步搭建了與國際通行規則基本一致、兼顧我國國情的資本市場制度框架。此外,國際化建設吸引力持續加大。
  • 今日視點:資本市場憑什麼「請儲蓄大搬家」
    不過,從理想到現實,資本市場至少也需要主動作為三步。  首先,資本市場應該對儲蓄資金「曉之以理」。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在邏輯在於產業升級和購買力升級的協同,而資本市場無疑是協同的最佳「觸發點」。但是,資本市場只是「一個好漢」,還需要「幫手」,這個「幫手」正是儲蓄資金!
  •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
    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30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
  • 「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如何介入文化資本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日趨深入,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其主要標誌就是實行文化資本運作。 如前所述,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不難看出文化產業與資本的結合正在迎來一個蜜月黃金期。
  • 【中國經濟站穩2020】創業板邁入註冊制時代 資本市場改革行至深處
    能夠成功上市,首先是資本市場對文化創意的肯定。」沙曉嵐說。 註冊制是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環節。註冊制下,科創板公司從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時228天;創業板用時僅78天。同期核准制下,主板和中小板都要550天以上。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說,註冊制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 110字聚焦資本市場 民營...
    文件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這些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沒有完全理順,還存在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經濟活力不強等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在經濟體制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
  • 與資本市場共成長 「數說」證券業三十載跨越式發展
    對比可見,經過7年的發展,券商盈利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市場交投活躍,疊加註冊制、再融資等資本市場改革紅利,加速了證券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增長。隨著全面註冊制的加速落地,投行、財富管理、融券、衍生品等業務有望成為券商盈利新的驅動要素。
  • 回顧與展望|資本市場的中國韌性
    2020年以來,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數量明顯增加,新基金髮行規模創歷史新高,居民儲蓄向股市、債市「搬家」提速,保險資金、養老資金、企業年金等長線資金配置權益資產積極性有所提高。金融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站在新的歷史坐標,正在經歷融資功能、市場監管、基礎制度、投資者保護四場「大考」的資本市場,運行更穩,信心更足,韌性更強,發揮著要素資源配置樞紐、政策傳導樞紐、風險防範化解樞紐、預期引導樞紐的重要作用。(二)2020年全球金融市場震蕩,為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相對穩健?信心源於一系列基礎性制度的保障。
  • 科技企業家風雲「季會」,人才牽手資本共助科技創新
    科技企業家,可以說是一頭連著科技和創新,一頭連著產業和市場,是引領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實現「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宏偉目標的主力軍、排頭兵。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洪浩說,科技企業家季會是省級層面推進科創型人才發展的一個創新之舉,期望通過企業家、人才、金融資本的面對面交流,更具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企業需求與資本供給不匹配、不協調、不平衡問題。
  • 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中大期貨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科創板自設立以來始終立足於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為科研成果資本化帶來便利,推進了中國證券市場與標準化的國際市場接軌,進一步提升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不僅科創板,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落地,註冊制改革從增量改革走向存量改革。
  • 大咖雲集 年末矩獻 寧波銀行私人銀行直播間--2021年資本市場展望
    摘要:  2020年,投資市場轉危為機,各類資產遍地開花。在此新舊年交替之際,為及時傳遞市場諮詢,寧波銀行私人銀行部特邀頭部基金公司投資大咖,通過直播形式與客戶共同展望2021年資本市場。  01.三天直播,大咖雲集  12月28日至12月30日,寧波銀行(002142,股吧)私人銀行部重磅邀請明汯投資、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及興全基金公司11位投資大咖,與您共享投資盛宴,共話市場大勢,共尋天下大市。
  • 養老金怎樣玩轉資本市場?周小川:要警惕泡沫對長周期的挑戰
    養老金和資本市場有明顯依存性第一,養老金體制對資本市場顯然是有明顯的依存性關係。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隨著老齡化的發展,要想使養老金體制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必然要促進經濟增長。經濟的增長首先就需要有足夠的投資,這些投資帶來的效率能夠促進GDP的增長,這樣才能滿足人口結構的變化,也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未來養老金有周旋的空間。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再出發——訪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股權分置改革是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運行機制的重要變革,從2005年正式啟動,到2007年基本完成,結束了上市公司兩類股份、兩個市場、兩種價格並存的歷史,確立了股票市場的全流通格局,為進一步發揮市場定價機制和資源配置功能、推進市場創新發展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創造了基礎條件,為之後開展的以強化市場約束為核心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和併購重組改革等資本市場重大改革掃除了體制機制障礙。
  • 資本市場法律服務建設再擴維 深交所專設諮詢委員會
    為充分發揮社會各界法律專業人士在資本市場法治建設中重要作用,12月5日,深交所召開法律專業諮詢委員會成立大會。第一屆法律專業諮詢委員會共22名委員,分別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市場機構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等單位。
  • 重點解讀:2021年資本市場的六大重點工作
    做好明年資本市場工作十分重要,重點抓好六項工作: 一是著力完善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積極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更好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優化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政策,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制度,支持優質領軍上市公司更好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完善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機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