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悽美的故事,這個故事真實存在,是關於漢武大帝與古河間國一位美麗少女的傳說.
一個美麗的邂逅,幾年專情的寵愛,可是在生死抉擇關頭,一切美好都煙消雲散,香消玉殞之時,卻成就了漢武帝時期那一段悲情的血淚宮廷史,一段重要的歷史篇章!故事要從西漢時河間的一位美麗的少女說起.
古代帶鉤一般為男子所佩,不過有一個與帶鉤相關的故事,卻發生在一位少女身上。大約公元前111年,河間東武垣縣(《乾隆河間縣誌》載:河間城東北三十裡,有武垣遺址,史謂漢武帝得鉤弋夫人於河間,即是其處。)一趙姓人家生有一女,名趙環,天生麗質,但令人遺憾的是,她自一降生就兩手緊握拳,從來不張開,鄉人稱其為「奇女」。長到十六七歲時,姿容出落得更加靚麗。《史記正義》引《括地誌》:「少好清靜」「姿色甚佳。」《列仙傳》:「鉤弋夫人姓趙,少好學沉靜」,但兩隻手依然緊緊握著,誰也無法讓她伸展。
▲趙環動漫畫像
武帝劉徹巡狩,路過河間國時,觀天相、佔卜吉兇的「望氣者」對漢武帝說「此地有奇女之氣,必有奇女!」漢武帝立即下詔派人尋找。果然如望氣者所言,一會兒的工夫,隨行官員就找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此女天生雙手握成拳狀,雖年已十多歲,但依然不能伸開,此奇女子便是趙環。
▲鉤弋夫人漫畫像
漢武帝被趙環容貌所折服,喚趙環過來,見其雙手果真是緊握拳狀,漢武帝伸出雙手將這女子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開,在手掌心裡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漢武帝見狀驚奇不已,封其為「拳夫人」。依《列仙傳》和《括地誌》所述,鉤弋夫人拳中所握的是一枚玉帶鉤,一定是較小的那種,應該超不過5釐米。《史記 · 外戚世家》、《漢書 · 外戚傳》和《漢書 · 孝武鉤弋趙婕妤傳》對這一段歷史亦有記載。
漢武帝命人將此女扶入隨行的攆車,將其帶回皇宮。拳夫人入宮為婕妤,稱趙婕妤,居住在甘泉宮中,她的宮殿被命名為「鉤弋宮」,所以也稱「鉤弋夫人」,大受武帝寵愛。《列仙傳》中言:鉤弋夫人是因武帝 「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鉤弋夫人漫畫像
太始三年(前94年),趙氏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取名為劉弗陵,號稱「鉤弋子」。據說劉弗陵和上古的堯帝一樣都是懷胎十四月而生,武帝說古時帝堯也是十四個月才出生,鉤弋子同帝堯一樣,於是決意將鉤弋宮的宮門改名為 「堯母門」。「堯母」鉤弋夫人,因子而貴,風光無限。《括地誌》提及因鉤弋夫人命名的鉤弋宮,說 「鉤弋宮在長安城中,門名堯母門也」。
徵和二年(前91年),發生著名的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
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因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敗後自殺。之後漢武帝一直沒有再立太子。
▲巫蠱之禍 太子起兵
漢武帝一共生有六子,長子即劉據,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巫蠱之禍後,可以繼承皇位的只有四人: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趙氏之子劉弗陵。劉旦在劉據死後上書漢武帝,自願回到都城長安進皇宮擔任保衛,希望得以立為太子,漢武帝大怒,立即在北闕殺死劉旦派來的使者,並削其封國三縣。李夫人生的昌邑王與王夫人生的齊王早卒,燕王旦和廣陵王胥,武帝都不喜歡。
▲漢武帝畫像
劉弗陵是漢武帝最為年幼的兒子。徵和三年至徵和四年(前90年-前89年)之間,漢武帝認為年僅五六歲的劉弗陵身體健壯而且智商高,很像他少年之時,所以就特別的寵愛劉弗陵,便有心立他為太子。但是因其年幼母少,恐怕女主垂簾禍國,猶豫不決。
▲鉤弋夫人影視劇照
褚少孫在《史記》裡補記裡就由此記載:漢武帝住在甘泉宮時,命內廷畫工描繪一張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並賜給奉車都尉霍光,於是左右群臣都知道漢武帝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但是,「子幼母壯」,為著防備太子不過二十多歲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祖上呂后稱制的歷史,鉤弋夫人被漢武帝賜死。
▲漢武帝畫像
班固在《漢書》中記載,漢武帝在甘泉宮修養期間,趙氏隨侍在旁,因犯有過錯,漢武帝痛斥,於是便把鉤弋夫人賜死,鉤弋夫人至死也不明白,這個昔日含情脈脈的皇帝為何會如此薄情。
▲鉤弋夫人影視劇照
褚少孫在《史記》裡補記道:漢武帝斥責趙氏,趙氏摘下髮簪、耳環,叩頭請罪。漢武帝命人將趙氏拉走,送到宮廷的監獄中,趙氏回頭看著漢武帝,漢武帝說:「快走,你活不成了!」據(明)王世貞《豔異編》中記述趙鉤弋隨武帝至甘泉宮,她對武帝說:「妾相連此,應為陛下生一男。年七歲,妾當死。今必死於此,不可得歸矣。願陛下自愛。宮中多巫蠱氣,必傷聖體,幸慎之。」趙氏死於雲陽宮,據說當時暴風颳起滿天灰塵,老百姓都感嘆哀傷。宮中使者連夜抬著棺材出去埋葬她,並在墳墓上作有標記。
▲鉤弋夫人墓
武帝賜死鉤弋夫人時,曾問左右:外人可有異議?左右說:外人認為陛下即便立少子,也不應殺了他的母親。武帝喟然嘆息說:庸愚無識之輩,怎麼知道朕的想法?歷代國家變亂,多由主少母壯所致,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你們難道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麼?左右聽了,才知武帝的用意。
▲鉤弋夫人畫像
都說最毒婦人心,其實還忘了一句:無毒不丈夫。對於鉤弋夫人來說,真的是榮辱繫於一鉤。是拳中的那枚帶鉤,使她獲得武帝的寵愛,但也使她過早地走上了不歸路。愛恨交加,一個莫名的 「子幼母壯」 的理由,就褫奪了她年輕的生命,有誰能理解她那一刻的複雜心境?武帝建立的「立子殺母制」,被北魏所仿效,且一直延續了下去。
▲漢武帝塑像
武帝雖是作出了這殘忍的決定,心中卻依然思念鉤弋夫人,還為她在甘泉宮修築了一座通靈臺。有一隻青鳥常常往來臺上,人說是鉤弋夫人來看望她的小兒來了。唐人張祜有詩說,「惆悵雲陵事不回,萬金重更築仙臺。莫言天上無消息,猶是夫人作鳥來。」 所詠史實,正是被追尊為皇太后的鉤弋夫人的遭際。
▲鉤弋夫人墓
後元二年(前87年)春天,漢武帝在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任命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佐劉弗陵。四天後,漢武帝過世。就在這血腥的摧殘下,小小的太子劉弗陵繼承了皇位,成為西漢第八位皇帝,就是漢昭帝。劉弗陵順利登上了皇位,但他的母親鉤夫夫人卻為之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鉤弋夫人漫畫像
漢昭帝即位後,追封母親趙氏為皇太后,徵發役徒二萬人修建雲陵(位於甘泉宮南,後稱女陵)以安葬趙氏,並設置園邑三千戶。追贈趙氏的父親為順成侯,下詔在扶風設置園邑二百家,派長丞按規定奉守。順成侯的姐姐趙君姁,賞錢二百萬,並充實其奴婢與房宅。對其兄弟各按親疏進行賞賜。趙氏家族中沒有一人在朝為官,只對趙父進行追封。
▲漢昭帝劉弗陵影視劇照
《括地誌》中也提及鉤弋陵,說 「雲陽陵,漢鉤弋夫人陵也,在雲陽縣西北五十八裡。孝武帝鉤弋趙婕妤,昭帝之母,齊人,姓趙。少好清靜,六年臥病,右手卷,飲食少。望氣者雲東北有貴人,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佳。武帝持其手伸之,得玉鉤,後生昭帝。武帝末年殺夫人,殯之而屍香一日。昭帝更葬之,棺但存絲履也」。《搜神記》記載:初,鉤弋夫人有罪,以譴死,既殯,屍不臭,而香聞十餘裡。因葬雲陵,上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發冢開視,棺空無屍,惟雙履存一雲。昭帝即位,改葬之,棺空無屍,獨絲履存焉。另據(明)王世貞《豔異編》中記述趙鉤弋殯葬後,「殯之而屍香一日」,屍體的香氣飄散十餘裡,在夜色中被草草安葬在雲陵。武帝極為哀悼,懷疑趙鉤弋不是常人,於是打開棺木,棺中空空如也,只有衣履尚存。
▲漢昭帝劉弗陵影視劇照
不過漢昭帝在皇位上沒呆多久,也一命歸天了,這就給了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一個機會,讓他繼位當了27天皇帝。仔細想一想,沒有鉤弋夫人,沒有那一枚帶鉤,還會有那一段流血的宮廷史麼?沒有鉤弋夫人就沒有昭帝,武帝之後的那一段漢史又會怎麼寫成呢?那又還會有劉賀什麼事呢?
由於鉤弋夫人雙手藏鉤,後來有一種藏鉤遊戲,即源於此。在唐代詩人李白的《宮中行樂詞》中,就有一句「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這說明這種藏鉤遊戲曾盛行於唐朝皇宮。遊戲的方法是:人分為猜、藏兩撥,參與藏的一撥人將鉤藏於某人的一隻手中,讓另一撥人猜,猜中一藏者得一籌,連得三籌者勝。今象棋比賽有以棋子藏於手中,猜有無以決先後者,即由藏鉤遊戲發展演變而來。
▲古代藏鉤遊戲
▲藏鉤
鉤弋夫人死後,家鄉的父老兄弟為紀念她,在今河北省阜城縣娘娘廟村,曾建有拳夫人娘娘廟,並廟中供奉鉤弋夫人塑像,香菸縹緲,求拜者不斷。根據清代乾隆年間(1736年-1796年)編撰的《河間府志》記載:明代嘉靖年間(1522年—1567年),兵部侍郎竇章志路過娘娘廟時,曾寫作七言絕句一首:「遠上土山望天涯,趙河畔上有人家。漢武停車選蓮花,順城楓樹映朝霞。」
▲鉤弋夫人雕像
拳夫人掌中的玉帶鉤,給她帶來鉤弋夫人的名號,帶來了堂皇的鉤弋宮,也給她帶來了皇兒鉤弋子,但也帶來了這意想不到的悲情結局。
▲河間府署東史舍河間歷史沿革展(一)內照片
作者:張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