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拒絕「鉤弋故事」,留下慈禧,表面看夫妻情深,背後另有深意

2020-12-25 秋媚讀史

鹹豐是清朝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也是一位苦命天子。他在位時,內有太平天國戰爭,外有列強入侵。

鹹豐

繼位之初,鹹豐也曾勵精圖治,其革新力度更勝嘉慶、道光。從儒家傳統的價值取向來看,他前期的措施都中規中矩,一招一式都算合格,但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他的努力基本上付之東流,被內外對手「踩」得焦頭爛額。

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京城,鹹豐帶著妃嬪、皇子,在以肅順為首的朝廷大臣的擁護下,從圓明園啟程,前往避暑山莊。這時的鹹豐,不是避暑,而是避難,他已經陷入一生中最大的絕望。豈料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京城。

1861年,鹹豐病重,朝廷分化為兩股勢力:一派是以肅順為首的「熱河派」,另一派是以恭親王為首的「京城派」。

兩派剛剛形成,就圍繞鹹豐「迴鑾」的問題而針鋒相對,實際上也是權力之爭。

鹹豐

京城派知道,皇帝久駐避暑山莊,必會增加肅順等人的權力,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堅決要求皇帝回京。他們的理由也很正當:皇帝在京城有利於朝廷穩定。

但鹹豐在肅順等人的影響下,已經在避暑山莊「樂不思蜀」,以各種理由推脫。到七月時,鹹豐皇帝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於是,他召見了肅順等人,開始安排後事。

皇位傳給誰,這不是問題,因為鹹豐就一個皇子,即慈禧所生的載淳。但載淳還是小孩子,肯定不能直接管理朝政,因此,令鹹豐犯難的是,權力分配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花隨人聖庵摭憶》記載,肅順建議鹹豐,效法「鉤弋故事」。

慈禧

所謂「鉤弋故事」,是西漢年間的典故。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去世,他想立劉弗陵為儲君,但劉弗陵年幼,其母鉤弋夫人又年輕貌美,將來會「主少子壯」,出現第二個呂后。因此,漢武帝找了個藉口,殺了鉤弋夫人。

肅順的意思是,鹹豐英年早逝,載淳繼承皇位,到那時,慈禧母以子貴,成為太后,必會惑亂朝綱,還不如現在就將其殺之,一了百了。

這本《花隨人聖庵摭憶》作者是黃濬,信息源頭是李芍農。李芍農是1859年的探花,後入翰林院,兼著南書房的差事,因此,他可以打聽到許多宮中秘聞,其信息具有比較大的可信度。此外,《崇陵傳信錄》《十葉野聞》都有提到「鉤弋故事」,可見,此事並非空穴來風。

肅順對鹹豐提這個建議,肯定是擔心慈禧將來對自己不利,但可惜的是,鹹豐並未採納。

慈禧

一、超越了鹹豐的心理承受能力範圍,他下不了手。

對親人痛下殺手,那是有魄力的帝王才會做的事,比如漢武帝、雍正等人,鹹豐只能說有魄無力,何況已經氣息奄奄。

不論慈禧如何壞心眼,那都是鹹豐的老婆,也是孩子她媽。一日夫妻百日恩,鹹豐的心也是肉做的,平時關係好不好不說,起碼兩口子是一家人。有一件事,足見兩人關係不差。1859年,鹹豐將慈禧的妹妹許配給自己的弟弟醇親王奕譞。姐妹兩人嫁給兄弟二人,雖說出自聖意,但誰都能看出這背後有慈禧的暗箱操作。

載淳還是兒童,突然失去親娘,不就成孤兒了?萬一被人欺負怎麼辦?當爹的鹹豐,總會於心不忍。

慈禧

二、出於對自己去世後,權力平衡的目的,鹹豐不能殺慈禧。

留在京城的恭親王,與鹹豐雖是兄弟,但兩人關係不好。鹹豐不信任恭親王,在他母去世後,直接將其踢出權力中心。但是,此時的恭親王,已經成了京城派的首領,剛剛還締結合約,算是挽救了大清,威望日隆。同時,京城還不斷傳來恭親王篡位的流言蜚語,更是加重了兄弟的隔閡。因此,恭親王勢必成為被鹹豐邊緣化的人,否則,沒準就成第二個「多爾袞」。

排除了恭親王,再看看身邊的幾位親信大臣,肅順、載垣、端華等人。人數不少,但這群人皆以肅順為首。而這個肅順,才能沒話說,只是平時就囂張跋扈,自視甚高。鹹豐在時,可以壓制,但鹹豐不在時,皇權有可能被其奪走。因此,鹹豐可以託孤給肅順,但一定會加以制衡。

鹹豐

要牽制肅順,又不啟用恭親王,就只好用兩宮太后出馬。東宮的慈安,老實敦厚,才能平平,對肅順肯定不能構成實際制約,所以,西宮頗有才幹的慈禧,其制約價值就比較重要了。

因此,鹹豐於情於理都不能殺慈禧。最後,鹹豐留下八大臣與兩宮太后「聯合執政」的權力格局。

秋媚說:鹹豐沒有帶走慈禧,自己輕輕地走了,他沒想到自己安排的權力格局漏洞百出,更沒想到慈禧比他想像中的強。鹹豐去世不久,慈禧就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一舉推翻了鹹豐的遺詔。

相關焦點

  • 鹹豐擔憂慈禧會像鉤弋一樣厲害,鹹豐為何去世前沒有賜死慈禧?
    鹹豐擔憂慈禧會像鉤弋一樣厲害,鹹豐為何去世前沒有處死慈禧?生活總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完美無缺,鹹豐皇帝在熱河的期間,表面上是樂不思蜀,其實上內心早已焦灼不安,看著眼前一攤子的事件接踵而來。鹹豐皇帝既有心又無力,在紛紛擾擾的事態下面,養成了諸多不良的嗜好,也使得自己的身體逐漸疲乏。
  • 漢武帝為何殺了鉤弋夫人?用這幾個字道出原因
    當然,一個王朝若要很好地延續下去,除了需要賢明的君主,皇位繼承人的相關事宜也是重中之重,今天說的故事就是漢武帝傳位之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87年,此時的漢武帝劉徹病重。霍光等人哭著問武帝:「陛下百年後,誰可以繼承大統?」漢武帝說:「難道,你還不明白我送你那畫的意思嗎?」原來早在之前漢武帝就讓畫工畫了一幅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畫像。
  • 漢武帝死前,為什麼要殺掉愛妃鉤弋夫人?1900年後真相才被揭開
    公園前94年,趙婕妤,也就是鉤弋夫人生下了劉弗陵,小名叫做勾弋子。劉徹非常喜愛這個小兒子,再加上看著劉弗陵很有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更加喜愛了,想要將他立為太子,後來也的確這麼做了,八歲的時候,劉弗陵就成為了太子。 病危的劉徹想到以前出現過呂后掌握朝政的情況,因而害怕將來鉤弋夫人也會如此,導致劉弗陵對朝政失去控制,所以,直接將鉤弋夫人賜死了。
  • 【河間歷史故事】悲劇王妃——鉤弋夫人
    古代帶鉤一般為男子所佩,不過有一個與帶鉤相關的故事,卻發生在一位少女身上。大約公元前111年,河間東武垣縣(《乾隆河間縣誌》載:河間城附近,有武垣遺址,史謂漢武帝得鉤弋夫人於河間,即是其處。)歷代國家變亂,多由主少母壯所致,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你們難道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麼?左右聽了,才知武帝的用意。都說最毒婦人心,其實還忘了一句:無毒不丈夫。對於鉤弋夫人來說,真的是榮辱繫於一鉤。是拳中的那枚帶鉤,使她獲得武帝的寵愛,但也使她過早地走上了不歸路。愛恨交加,一個莫名的 「子幼母壯」 的理由,就褫奪了她年輕的生命,有誰能理解她那一刻的複雜心境?
  • 悲劇王妃——鉤弋夫人
    故事要從西漢時河間的一位美麗的少女說起.   古代帶鉤一般為男子所佩,不過有一個與帶鉤相關的故事,卻發生在一位少女身上。大約公元前111年,河間東武垣縣(《乾隆河間縣誌》載:河間城東北三十裡,有武垣遺址,史謂漢武帝得鉤弋夫人於河間,即是其處。)一趙姓人家生有一女,名趙環,天生麗質,但令人遺憾的是,她自一降生就兩手緊握拳,從來不張開,鄉人稱其為「奇女」。
  • 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是因為主少母壯?細品那段歷史,發現另有玄機
    意思是鉤弋夫人的父親因為犯法遭受宮刑,當了太監,後來死於長安,葬在雍門這個地方。這一點很重要,把鉤弋夫人的背景和太監集團扯上了聯繫,而江充和太監集團是同黨,如此一來,後來發生在鉤弋夫人身上奇怪的事情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在正式開始鉤弋夫人的故事前,必須先交待一下江充與太子之間的恩怨。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從此,兄弟有了身份上的天差地別,原本親密的關係逐漸產生了隔閡,友誼小船說翻就翻,鹹豐皇帝對這位才能更勝一籌的弟弟,變得有所顧忌而處處提防。鹹豐即位,按照道光的遺詔,封奕訢為恭親王,但冊封儀式卻一直拖到三年後才舉行,期間,鹹豐將一座位於什剎海,原屬於和珅的豪宅,賜給了奕訢。當年和珅被賜自盡後,嘉慶皇帝將這座豪宅,賜給弟弟永璘,以示對其不願爭位的獎賞。
  • 慈禧太后上位後,將皇帝的寵妃做成了人彘
    >緊急傳召肅順囑其在自己過世後好生扶植新帝保衛皇后肅順當即聽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知道他是擔心一向野心勃勃的懿貴妃會趁機篡權垂簾聽政便提議立子殺母鉤弋故事像漢武帝賜死新帝生母鉤弋夫人一樣賜死懿貴妃以免女子幹政誰料這話竟被藏於暗處的懿貴妃聽了去自此和肅順水火不容終究鹹豐帝也不是漢武帝
  • 鹹豐留下一狠角色,本可用來壓制慈禧,可惜被慈禧先下手為強
    慈禧太后以秀女身份入宮,後來因為容易秀麗,得到鹹豐皇帝的寵幸,清朝皇帝到鹹豐這一代,生育能力已經很低了,好不容慈禧給他生下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古代奉行「母以子貴」的原則,慈禧生下兒子之後,在後宮的地位一路高升,從貴人到貴妃,在這個過程中,她甚至已經慢慢接觸朝政,甚至還幫鹹豐批閱奏章。鹹豐皇帝身體不好,很快就病倒了,到31歲就病逝,在位一共11年,不過鹹豐定然知道慈禧的野心,她不是一般女人,但她又是自己唯一孩子的母親,自然不忍對她下手。
  • 鹹豐皇帝的三個孩子都活不過20歲,其中兩人跟慈禧有直接關係
    刀叔導讀:到了鹹豐一朝,後宮佳麗雖無三千,但也不至於只有一個兒子。可事實就是如此,慈禧在背後到底在搞什麼鬼?從一個帝王的角度來說,鹹豐帝的資質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遊偏上,算不得開明,也絕不像大家認為的那樣昏庸。他繼位以後,重用漢族大臣,嚴懲貪汙腐敗,改革力度超過了嘉慶、道光兩代君主。
  • 慈禧長得有多漂亮,為什麼鹹豐皇帝那麼喜歡她?
    所以能夠代筆,自然在書法方面,還是要有一定造詣的。在清朝,慈禧有一個大太監,叫李蓮英。這個太監的名字背後就有著關於慈禧書法的故事。在現有的史料中,對於這個大太監的名字,有兩種說法,一種叫:李連英,另一種叫:李蓮英。中間就是一個「草字頭」的差別。當然對於這個差異由來真實的情況,已經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據傳就和「慈禧賜福」的故事有關。
  • 鉤弋夫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為何漢武帝要立子殺母?
    鉤弋夫人是誰?為何要殺鉤弋夫人?她是被誰所殺?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從漢朝的外戚幹政現象,和漢武帝與鉤弋夫人的傳奇故事說起。西漢年間,在河北的河間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趙鉤弋,也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的鉤弋夫人。
  • 漢武帝臨死前,無力的眼睛看了一下鉤弋夫人,悲嘆道:太美了,賜死吧
    漢代有一位奇女子,她年紀輕輕就進宮,成為漢武帝最寵愛的夫人,一時間她成為皇宮中最受人羨慕的女人。 奇女子鉤弋夫人,入宮後備受漢武帝寵愛 漢武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雄才大略,平定四方,給大漢王朝成就了一個鼎盛時代。同時關於漢武帝的風流韻事也很多,比如「金屋藏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徐娃,一代賢良之後衛子夫,還有奇女子鉤弋夫人。每一段故事都被當做是愛情佳話傳唱,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鉤弋夫人的故事。
  • 體弱多病的麗妃,為何獨得鹹豐帝恩寵?她有的,慈禧、慈安都沒有
    和雛伶朱蓮芬的「男風」故事,圓明園的「四春之寵」,尤其是「宿慈禧所,數日不視朝」的故事,早就成為了後世廣為流傳的荒淫故事。那麼,麗妃為何能夠獨得荒淫帝王——鹹豐皇帝的恩寵呢?麗妃的獲寵之由其實,麗妃身上有一件慈安和慈禧都沒有的重要東西,正是這件東西才讓其獨得了鹹豐皇帝的恩寵!
  • 漢武帝為什麼臨死也不放過鉤弋夫人?原因這麼荒謬
    武帝看了奏章勃然大怒,立即在皇宮北門斬殺了燕王使者,藉此警告他恪守本分,內心十分反感劉旦。燕王pass。經過深思熟慮,武帝讓人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圖(西周初年,武王姬發病逝,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盡心輔佐年幼的成王,穩定了周朝的統治),懸掛在自己住的甘泉宮,暗示自己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從此內外大臣都知道武帝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現在問題來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實在太年輕,還不到二十歲。一旦武帝駕崩,年紀輕輕的鉤弋夫人必將母憑子貴,被尊為皇太后,到時候誰來制約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太后?
  • 慈禧把鹹豐的麗妃做成「人彘」,是電影演繹,還是真實歷史?
    電影《垂簾聽政》講的是清朝鹹豐帝在位期間和駕崩後兩宮太后與顧命八大臣爭權直至擊敗對手,實現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歷史故事。然而,這個電影場景完全是有悖於史實的,實際上麗妃並非死於鹹豐十一年(1861年),而是一直活到了二十九年後的光緒十六年(1890年),是因病謝逝,絕非被慈禧迫害做成「人彘」。(電影《垂簾聽政》麗妃劇照)麗妃作為鹹豐較為寵愛的后妃,幾乎是與慈禧同時期得寵,最開始的幾年兩人的地位一直是相同的,可以說是「齊驅並進」。
  • 清朝鹹豐皇帝放棄讓慈禧殉葬,是為了保證滿洲人控制朝政嗎?
    鹹豐皇帝不思考國事,卻反而天天縱情聲色,很快就把自己搞到死亡的邊緣了。當時他快死的時候,只有慈禧一個為他生下了男孩,也就是後面的同治皇帝,他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禍患,那就是自己死後子幼母壯的局面,當時他是準備下令殺慈禧的,但是慈禧帶著孩子在他面前哭訴又使得他心軟了下來。鹹豐皇帝性格懦弱不夠果決。
  • 一生為奴,有命無運:恭親王奕訢與慈禧的叔嫂恩怨
    幸而直至鹹豐生命的最後關頭,都不肯狠下心腸殺她。或是出於憐愛,也是出於權衡的考量。鹹豐帝明白,當年漢武帝即便殺了鉤弋夫人,避免了母后專權,卻躲避不了丞相霍光專政。而以肅順等人一意孤行的性格,即便殺了懿貴妃,也難保不會出現八大臣專權。她大難不死,終於母憑子貴,從懿貴妃一躍成為了慈禧太后。只是,好不容易逃過一劫,難道如今又要經歷一次險境嗎?
  • 故事:鉤弋夫人:憑藉一枚玉鉤,我成為了皇上最愛的寵妃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1我天生缺陷,雙手握拳無法伸展。直至十三歲那年,皇帝巡狩天下,行至河間,隨行相士觀天象望見一團紫氣,又循著紫氣找到我,我的雙手才被皇帝展開,且手心驚現一枚精巧玉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