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80年,依舊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2021-03-02 少兒音樂教育

來源 | CCTV經典詠流傳(ID:cctvmxhct)

4月13日,央視一套《經典詠流傳》節目播出了紀念《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特別節目。幾代演繹者齊聚一堂,由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執棒,再現了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令全場沸騰,熱淚盈眶

 

郭沫若說:

「《黃河大合唱》是抗戰中產生的

最成功的新型歌曲。

音節的雄壯而多變化

使原有富於情感的辭句,

就像風暴中的浪濤一樣震撼人心。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中國人民掀起團結一致

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熱潮

以國共合作為主要內容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起來

在這一背景下

《黃河大合唱》在1939年初的

延安誕生了

在抗戰烽火中

詩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

在艱苦的條件下

與時代、人民共命運

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時代最強音

 

  

以黃河為背景

《黃河大合唱》熱情歌頌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

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

痛訴侵略者的殘暴

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

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

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

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

《黃河大合唱》從延安窯洞唱響

迅即傳遍全國

成為全民族奪取抗戰勝利的號角

 

節目中

光未然先生的兒子張安東

講述了那段崢嶸歲月——

1938年11月

武漢淪陷後

詩人光未然從西安東渡黃河

黃河的驚濤駭浪

和船工們搏風擊浪的精神

以及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

激起了他的創作靈感和熱情

1939年初回到延安不久

他就順利完成了

朗誦詩《黃河吟》的創作

 

(1939年光未然左臂受傷後在延安治療)

 

由於身體有傷

光未然口授《黃河大合唱》歌詞

請抗敵演劇隊的隊員記錄整理

僅用五天時間

光未然完成了

四百多行的《黃河大合唱》全部詩句

 (《黃河大合唱》曲譜)

 

這部壯美的詩篇深深打動了冼星海

他決定全力為這首長詩配樂

並滿懷信心地說:

「我有把握把它寫好!」

【冼星海在窯洞中創作(1939年,延安)】

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

 

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裡

冼星海拖著病體

整整熬了六天六夜

就這樣

在那間小土窯裡

在那盞搖曳著

微弱小火苗的菜油燈下

1939年3月31日

一部不朽的經典之作

《黃河大合唱》誕生了 

 

【冼星海指揮「魯藝」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1939年夏)】

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

 

五天成稿、六天成曲

光未然、冼星海將對民族危亡的痛

化作中華兒女的「怒吼」

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

一首《黃河大合唱》

讓每一位中國人聽見

像黃河一般的咆哮

愈加百折不撓奮勇向前

  

1939年4月13日

《黃河大合唱》在

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

鄔析零擔任指揮

抗敵演劇三隊作合唱隊

魯迅藝術學院的十餘名師生

組成臨時樂隊

臺下觀眾有千人以上

這場雜用

木魚、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

令「臺下發出狂熱而持久的掌聲」

轟動延安

 

(《黃河大合唱》首演樂隊16人合影 攝於1939年 最右為當時用的美孚油桶二胡)

 

節目中,李一非、解冰回憶

當年演出《黃河大合唱》的情景

沒有交響樂團,沒有燈光

甚至沒有像樣的舞臺、樂器

使用的樂器都非常簡易

用子彈殼做伴音樂器

 

 

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

也就成了打擊樂器

 

用汽油桶自製貝斯

 (圖中展品哈爾濱的師生根據延安藝術家所畫的草圖用美孚油桶製作的低音胡琴)

一個汽油桶做的大貝斯

一個茶缸子打擊樂器

這兩件簡單甚至有些

「粗糙」的樂器

卻是那個年代

延安藝術家們手裡最常見的

 

也就是這樣一支簡陋而奇特的

「交響樂團」

卻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5月11日,

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晚會上

《黃河大合唱》再次公演

樂曲結束後

毛主席連聲稱讚:

「好!好!好!」

不久

周恩來歡迎他

回到延安的晚會上

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

十分振奮

親筆題詞:

「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周恩來為冼星海題詞(1939年7月8日)】

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

 

當時有報紙評論:

「一曲大合唱,可頂十萬毛瑟槍。

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音樂作品

在抗戰時期是一面旗幟

更是吹響了

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號角

鼓舞了當時

飽受侵略者摧殘的中華兒女

 

 (1941年,在緬甸抗戰的西線戰事最緊,仰光淪陷之前,是歷史上第一次在海外演出《黃河大合唱》。緬甸的首都仰光街頭,光未然率領華僑戰工隊)

 

抗戰勝利後

《黃河大合唱》在歷史的

每個關鍵時刻

還會因其慷慨激昂的氣勢

成為中華兒女心目中的最強音

 

1945年10月24日

聯合國正式成立

在慶祝會上

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

用英語演唱了

《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

樂譜由宋慶齡提供

 (美國歌唱家 保羅•羅伯遜)

1955年5、6月

為紀念冼星海逝世10周年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拍攝電影《黃河大合唱》

由總政歌舞團合唱隊演唱

時值抗美援朝剛結束

新中國百廢待興

但這些經歷過

戰火洗禮的文藝工作者

依然用飽滿的革命激情

演繹出了中國人民的戰鬥精神

 

1956年10月

在蘇聯莫斯科

為慶祝中蘇友好演出《黃河大合唱》

(用俄文演唱,曲譜是用冼星海後來譜寫的、經過整理的莫斯科版本)

 

1975年10月25日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

"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

逝世40周年、星海逝世30周年音樂會」

由中央樂團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

此次演出不同凡響

經毛主席批准按原詞演出

後在上海、天津等地演出

北京在工人體育館又加演三場

反響熱烈

 

1983年6月4日

在加拿大多侖多市希瑪音樂廳

舉辦"交響樂之夜」音樂會

由中國留學生黃安倫發起、組織

由大陸、香港、臺灣的

中國留學生合唱團演出《黃河大合唱》

此次演出,是1949年以來

中國大陸、臺灣留學生

第一次在海外合作演出

 

1989年6月25日- 7月1、3、7日

在臺灣省臺北市舉辦

「抗戰勝利紀念音樂會」

由臺灣省交響樂團

附設合唱團、臺北愛樂合唱團等

聯合演出《黃河大合唱》

此次演出為臺灣禁演《黃河大合唱》

自1949年後的首次公演,轟動全島

 

 (1990年8月,上海海峽兩岸音樂家首次合作演出《黃河大合唱》)

 

2007年

我國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

「嫦娥一號」飛天

帶去30首歌曲

其中就有《黃河大合唱》中的

《黃河頌》

這首歌

不僅在地球上唱響

也在宇宙上唱響

 

2015年8月26日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

"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

網絡投票結果

《黃河大合唱》是

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

 

時至今日

唱起《黃河大合唱》

仍然有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和萬眾一心不可戰勝的力量噴薄而出

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80年過去

中國已邁入和平與繁榮

在《經典詠流傳》舞臺上

《黃河大合唱》不同時代的

演繹者齊聚一堂

演唱這首不朽的音樂史詩

當年激亢高昂的歌聲猶在耳畔迴響

《黃河大合唱》曲譜上的音符

是中華兒女保衛祖國的一聲聲吶喊

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間

這一幕深深感動著張安東

「無論身在何方,

我們永遠嚮往著

中華民族的強大和繁榮。

 

 

無論何時何地

黃河都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

《黃河大合唱》都是一部

令我們血脈沸騰、心潮澎湃的絕唱

在誕生至今的80年裡

它一直不停地被指揮家

和朗誦合唱演員激情演繹著

戰爭年代,它是號角

激勵著中華兒女挺起胸膛

勇敢面對敵人的刺刀

去保衛祖國,捍衛民族的尊嚴

和平年代

它呼喚著讀者和聽眾反思與警醒

怎樣做才能振興中華

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2019年

我們再聽這首《黃河大合唱》

不遺忘也不能遺忘那些

曾裹著硝煙、浸滿了血、

跳動著無數生命的旋律

讓歷史的回聲永遠在我們心中激蕩

才能真正譜寫出

中國偉大復興的最強樂章

歡迎轉發

公眾號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查看規則

點擊圖片

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黃河大合唱》能傳唱80多年?
    黃平:光未然內侄。那天,上海江灣體育場3萬人,這3萬人裡,不光有我們這些光未然的後人,還有很多當初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兵,他們胸前佩戴著很多勳章,雖然飽經風霜,內心早已堅如磐石,但唱《黃河大合唱》時,他們依然熱淚盈眶。這3萬人的合唱太震撼人心,即使我們不是那些老兵,但依舊被打動。這對我觸動太大。《黃河大合唱》應該被傳承、被傳唱。
  • 80年後《黃河大合唱》再次響徹延安
    在《黃河大合唱》誕生 80 周年之際,他們齊聚延安,在這片誕生民族經典的熱土上再度將其完整演繹。光未然參與《黃河大合唱》首演時的經典朗誦80年後再次迴響,震撼眾人。92歲老人郭淑珍63年如一日演唱《黃河怨》,如今唱起這首難度頗高的曲子依然情感飽滿。
  • 《黃河大合唱》80周年成都唱響92歲原唱郭淑珍親臨現場
    1938年,武漢淪陷,光未然跟隨抗日部門行至黃河,雄奇的山川以及戰士們英勇深深感染著他,一腔熱血化為詩篇,創作了《黃河吟》,後改為《黃河大合唱》歌詞。10月27日晚,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怒吼吧!黃河》交響合唱音樂會在四川大劇院舉行。
  • 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 詞作者光未然之子講述創作背景
    留下盪氣迴腸、奮發昂揚的《黃河大合唱》。80年過去了,它依然在中華兒女心中迴響。在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公演80周年之際,我們探尋它的誕生,重拾它的精神,讓中華民族英勇無畏的精神如黃河之水澎湃不息。  《黃河大合唱》這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最偉大雄壯的合唱作品,從1939年春天在陝北唱起,如燎原烽火,燃遍全中國,鼓舞著中華民族浴血奮戰,趕走日本侵略者,重建美麗家園。
  • 92歲郭淑珍與《黃河怨》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
    今年是大型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
  • 《黃河大合唱》與《列寧格勒交響曲》
    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所作《第七交響曲》(即《列寧格勒交響曲》)無疑是「二戰」期間全球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作品(這個「全球範圍」在當時似乎並不包括同盟國陣營中的中國,因為中國素無交響樂傳統);對於抗日戰爭中的中國人而言,則首推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
  • 《黃河大合唱》:自強不息的民族讚歌
    1939年,由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成了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新華社發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成就這首不朽讚歌的是詩人光未然和音樂家冼星海。
  • 《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講述經典創造傳播的歷程
    二十幾年前,《黃河大合唱》早已成為中國文藝的經典,但相比之下,對於作品的研究,還缺少一個專集。喜愛這部作品的人們,包括指揮、獨唱演員和合唱隊員,找譜子都很難,更不要說了解作品創作的真實過程,研究分析其傳承發展和藝術成就。為了讓有興趣了解這部作品和這段歷史的人們有真實和專業的文字可以查閱了解,《〈黃河大合唱〉縱橫談》應運而生。
  • 這是人數最多、最震撼的《黃河大合唱》!看完不信你不轉!
    大型網絡眾籌節目《黃河大合唱》在遵循《黃河大合唱》原作的基礎上,邀請國內頂尖音樂家,將《黃河船夫曲》、《黃河頌》及《保衛黃河》三個樂章的精華部分,進行重新編曲、配樂,將古琴、琵琶、阮、二胡、編鐘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和鋼琴、大提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以及廣為青少年喜愛的電吉他等現代流行樂器完美融合,實現了音樂編配演奏的「中西結合」。
  • 高中音樂《黃河大合唱》說課稿
    《黃河大合唱》是人教版高中音樂全一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的一節欣賞課;作品分樂章包含F調、D調等作品,節拍包含4/2拍、4/3拍等,情緒慷慨激昂,旋律婉轉動情,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共八個樂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作品中熱愛祖國、堅強不息的民族思想,提升音樂鑑賞能力。
  • 羅雅琳 │ 《黃河大合唱》:從「舊符碼」到「新風格」
    在1939年發表的文章中,冼星海指出,音樂的民族形式不應拘泥於使用西洋音樂形式還是「舊的民族形式」,主張「以內容決定形式,拿現代進步的音樂眼光來產生新的內容,使音樂的內容能反映現實,反映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7]。可見,若要全面討論「民族形式」問題,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不可偏廢。參與「新音樂運動」的音樂家李凌,曾評價《黃河大合唱》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新風格」[8]。
  • 萬人《黃河大合唱》,太震撼了!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創作於
  • 發揮「出海口」作用 唱響「黃河大合唱」
    發揮「出海口」作用 唱響「黃河大合唱」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1.02 星期四     「習主席的新年賀詞既飽含深情,溫暖人心,又充滿力量,催人奮進。」
  • 《黃河大合唱》被「惡搞」,冼星海後人:忘本!網友怒斥:噁心!
    年關將至,很多單位都組織了年會或者晚會,讓員工上臺表演。近日,一段某團體演繹的《黃河大合唱》視頻在網絡流傳。
  • 《奔跑吧黃河篇》22位嘉賓助陣!相比《黃河大合唱篇》有何不同
    月10日開始,「跑男」已經陪伴了我們6年多的時間。不管是以前的《奔跑吧兄弟》,還是現在的《奔跑吧》,我們只叫它「跑男」。不管跑男團怎麼變,回憶和期待不會變。能以黃河為背景,演唱這樣有意義的歌曲,內心真的久久難以平靜。這是跑男團第一次到黃河,從此《黃河大合唱》篇也成為了我最難忘的一期。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再回首《奔跑吧》黃河大合唱
    寫在前面: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再看《奔跑吧》第一季第五期,跑男團與嘉賓賈玲、景甜一起現身延安,不僅上演了驚險的橫渡黃河一幕,更有令人震撼的《黃河大合唱》。在音樂家李雲迪的伴奏下,跑男團跟80位西安合唱團的成員們在黃河邊為全國觀眾獻唱了振奮人心的紅色歌曲《保衛黃河》。
  • 《黃河大合唱》被惡搞視頻瘋傳!網友看後怒斥:噁心!
    ▼2017年1月12日的一段「熊貓明歷險記劇組」新年晚會視頻裡,《黃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終獎」版,歌詞低俗。▼2017年12月29日,山東曲阜某街道中學的元旦晚會惡搞《黃河大合唱》▼2018年1月22日,銀川某酒店的新春聯歡會惡搞《黃河大合唱》
  • 不止《黃河大合唱》!連國歌都中槍,網友們憤怒了…
    同時有媒體報導,被惡搞的不僅僅是《黃河大合唱》,連國歌都「中槍」了……一段名為「精神病醫院合唱團演繹黃河大合唱」的2分多鐘視頻,近日在網絡流傳。視頻中,四男八女站在舞臺中央,他們對著音樂的口型,唱得搖頭晃腦,時而瞪大眼,時而張大嘴,女指揮隨著音樂節奏扭動屁股,揮舞手臂。這是某單位年會上的場景。
  • 黃河入海流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黃河入海流——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孕育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黃河你是中華文明發源地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代詩人王之渙描寫了登鸛雀樓俯瞰滔滔黃河和西北遠眺黃河的情景;讀起李白「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和溫庭筠「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黃河的磅礴氣勢和巨浪濤聲仿佛親身可感;王維的《使至塞上》則讓黃河徜徉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圖景中,構成了無數人對西北、大漠與黃河的經典印象。
  • 一曲《黃河大合唱》盪氣迴腸,電影《音樂家》揭秘冼星海生命中的...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義偉 北京報導「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如果說中華民族有一個抵禦外侮、強壯自身的強大的民族魂,那麼毫無疑問,誕生於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上的《黃河大合唱》,就是這個民族魂中最激越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