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講述經典創造傳播的歷程

2021-02-16 人民日報文藝

  《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黃煒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二十幾年前,《黃河大合唱》早已成為中國文藝的經典,但相比之下,對於作品的研究,還缺少一個專集。喜愛這部作品的人們,包括指揮、獨唱演員和合唱隊員,找譜子都很難,更不要說了解作品創作的真實過程,研究分析其傳承發展和藝術成就。為了讓有興趣了解這部作品和這段歷史的人們有真實和專業的文字可以查閱了解,《〈黃河大合唱〉縱橫談》應運而生。

從那時起到今天,又過去了20多年。經歷《黃河大合唱》創作與首演的前輩們都已不在了。而《黃河大合唱》在今天,依然演出不輟、傳唱不已。《〈黃河大合唱〉縱橫談》也成為研究這部經典的重要資料。我們在紀念《黃河大合唱》誕生與首演80周年之際,循著前輩的腳印,再次編輯一本40萬字的《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本書集納後輩音樂家、專家、學者、演出參與者的論文、散文40餘篇,對作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加廣泛的記敘,按照光未然在20年前的序言中提到的「縱」「橫」「深」三個方向,向讀者展示《黃河大合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演出記錄。

縱向上,也就是在作者和作品歷史研究上,20年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幾篇海外研究者的文章值得關注。橫向上,即作品被傳唱演出的記錄上,本書也在繼承《〈黃河大合唱〉縱橫談》基礎上,取得新的成果。深度上,關於作品的藝術分析與研究,更為豐富和全面,本書在音樂文學、音樂理論、作曲理論、表演技法等多方面都有專門的深入論述。

《黃河大合唱》為抗戰救亡而生,為戰地宣傳而歌,抗戰勝利後則一次次為紀念歷史、響應時代而奏響,在音樂廳演出、在大眾舞臺歌唱。經過越來越廣泛的演出傳唱、越來越火熱的激情推動,《黃河大合唱》已成為崇高的精神象徵。這部大型合唱作品已成為中國現代音樂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在硝煙散盡、凱歌奏響後的和平年代,它激情的歌聲早已生長在普通百姓的心裡,成為藝術和文化的經典,一代代傳承至今。

研究者們基於對這部作品的熱愛,為了探究歷史與藝術的真諦,開始了多年的研究探索。這些努力與付出,為我們今天的傳承之路點亮了火把。我們在此分門別類,梳理脈絡,讓有心了解作品的人們,更清晰地看到這片研究園地的概貌和其中更深層的邏輯關聯。

為了讓《黃河大合唱》的演出和傳承,從自發的、淳樸的民族情懷的表達,升華到比較系統的、更加清晰的歷史總結與理論研究,我們接受多種觀點,同時保持嚴謹態度,精挑細選根基紮實的文章,力求達到兼收並蓄,儘可能多面地體現目前對《黃河大合唱》的研究和記錄。

我們能感到肩上這份傳承的責任。《黃河大合唱》演出傳唱愈加繁盛,學術研究也愈加深入。我們會積極見證和參與更加激動人心的未來,也寄希望於年輕一代,編輯出下一部,再下一部品質高尚、學術精深、內容深廣的續本。

(此文為《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一書序言,本版有刪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黃河大合唱》能傳唱80多年?
    〉縱橫談》的續編。20多年前,《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的夫人、原《人民音樂》高級編輯黃葉綠女士主編了《<黃河大合唱>縱橫談》一書,給人們留下了絕無僅有的第一手史料,奠定了《黃河大合唱》的研究基礎。經歷《黃河大合唱》創作與首演的前輩們都已不在人世,但後輩一直在薪火相傳接力傳承。這本新著,收錄了近20年來有關《黃河大合唱》重要的研究稿件。
  • 羅雅琳 │ 《黃河大合唱》:從「舊符碼」到「新風格」
    [1]《黃河大合唱》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末的延安,在當時演出極多,傳播範圍極廣,並長久受到後來者的喜愛,是延安合唱曲目中最具影響力的代表。唐小兵將《黃河大合唱》稱為「一個很經典的關於聆聽和發聲的文本」,「以喚起一種新的聽覺經驗,新的聽力想像為起點和動力」。
  • 《黃河大合唱》等紅色經典頻遭惡搞 涉嫌違法
    視頻截圖近日,一段惡搞《黃河大合唱》的視頻出現在各大視頻網站和社交平臺,視頻裡誇張的表演、被篡改的歌詞引得臺下觀眾捧腹。但是,在更多網友看來,這些惡搞不僅不好笑,而且褻瀆了歷史、傷害了民族情感。目前,這些惡搞紅色經典的視頻正從各網站平臺紛紛下架。
  • 《黃河大合唱》與《列寧格勒交響曲》
    而且,時至今日,這兩部作品依舊在各自的範圍內繼續擴大著他們的影響——在中國,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蕭士塔高維奇樂迷;屏除政治歧見,兩岸三地的華人以及散居世界各地的華裔,均認可《黃河大合唱》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中的經典。  必須承認一個不爭的事實:《黃河大合唱》在華人圈外的影響力至今還是比較有限的。
  • 《黃河大合唱》80年,依舊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來源 | CCTV經典詠流傳(ID:cctvmxhct)4月13日,央視一套《經典詠流傳》節目播出了紀念《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特別節目。>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黃河大合唱》從延安窯洞唱響迅即傳遍全國成為全民族奪取抗戰勝利的號角 節目中光未然先生的兒子張安東講述了那段崢嶸歲月——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從西安東渡黃河
  • 惡搞《黃河大合唱》致文化部出手:紅色經典該如何守護?
    《黃河大合唱》是中國抗戰時期最具影響的一部文藝作品,數十年來已經充分浸入億萬國人的骨髓,成為紅色文化的重要基因。主流媒體從歷史背景、民族傳承、藝術價值、群眾心聲等方面,深度闡釋了《黃河大合唱》的精神價值,並由此及彼,對惡搞《黃河大合唱》《東方紅》《閃閃的紅星》等紅色經典作品,乃至惡搞雷鋒等英雄人物,進行了嚴厲斥責。
  • 《黃河大合唱》屢被惡搞很幽默?理解那段歷史後,我再也笑不出來
    對此,《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後人通過中國之聲表達他們的憤怒和不滿,認為惡搞歌曲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呼籲有關單位停止這樣的演出,並要求限制相關視頻的傳播。《黃河大合唱》創作於抗戰時期的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一共分為八個樂章,是抗日軍民廣為傳播的一首歌曲。遭到惡搞的部分是第七樂章的《保衛黃河》。
  • 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 詞作者光未然之子講述創作背景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傳唱八十載  振奮人心的不朽力作  經典永流傳  激情澎湃的時代強音  黃河大合唱  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  1939年4月13日  黃河大合唱延安首演  在首演80周年之際  詞作者光未然之子  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  講述創作背景  我們是黃河的兒女
  • 80年後《黃河大合唱》再次響徹延安
    在《黃河大合唱》誕生 80 周年之際,他們齊聚延安,在這片誕生民族經典的熱土上再度將其完整演繹。光未然參與《黃河大合唱》首演時的經典朗誦80年後再次迴響,震撼眾人。92歲老人郭淑珍63年如一日演唱《黃河怨》,如今唱起這首難度頗高的曲子依然情感飽滿。
  • 《黃河大合唱》:自強不息的民族讚歌
    1939年,由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成了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新華社發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成就這首不朽讚歌的是詩人光未然和音樂家冼星海。
  • 《黃河大合唱》被「惡搞」,冼星海後人:忘本!網友怒斥:噁心!
    近日,一段某團體演繹的《黃河大合唱》視頻在網絡流傳。視頻中,這首抗戰歌曲,被表演者以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全程「惡搞」,引得臺下鬨笑不斷。這幾年,以另類形式表演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公司年會或晚會的熱門節目,甚至還曾被搬上電視熒幕,有網友調侃,這首歌被「玩壞了」。
  • 不止《黃河大合唱》!連國歌都中槍,網友們憤怒了…
    1月28日是《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去世16周年的日子,看到不少主流媒體相繼發聲保衛經典,光未然的兒子張安東表示:「我們大家一起團結一心保衛黃河,保衛《黃河大合唱》,這也是對他最好的追念。」其實,《黃河大合唱》並非第一首遭惡搞的經典作品。
  • 高中音樂《黃河大合唱》說課稿
    (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黃河大合唱》,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一、說教材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 五十年前奏響的永恆樂章——與作曲家儲望華談鋼琴協奏曲《黃河》
    2019年11月隆冬時節的長春,一個偶然機緣,我有幸獨家採訪到了年近八旬的儲望華先生,面對話筒,他談興極佳,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了《黃河》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儲望華採訪音響:我本人參加過黃河鋼琴協奏曲創作,是根據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來改編的。
  • 萬人《黃河大合唱》,太震撼了!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創作於
  • 黃河入海流 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黃河入海流——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孕育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黃河你是中華文明發源地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浩浩蕩蕩的黃河啊,流經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地勢高差懸殊,成磅礴盛景。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作家、畫家向著滔滔黃河傾訴赤子心聲,書寫世代流傳吟唱的不朽佳作!
  • 他們參與了《黃河大合唱》的創作,他們也留下了青春的影像
    ▍老相冊的主人陳璧(左)「抗演三隊」與《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在渡黃河時,寫下了組詩《黃河吟》,冼星海讀後,決定將此譜成曲;音樂組組長鄔析零還向冼星海講述了渡黃河的場景;在延安,「抗演三隊」首次演出了《黃河大合唱》,鄔析零就是當時的指揮。因為陳璧的這些照片,讓後人得以了解「抗演三隊」隊員們鮮為人知的一面。
  • 200餘首經典歌曲展示革命歷程
    按照計劃,新展覽將以上版展示、多媒體呈現、歌曲連結等多種方式,展示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曆程,生動揭示人民心聲和歷史旋律。具體來講,將堅持以黨的歷史為主線,革命經典歌曲為明線,革命故事為暗線,聚焦百年黨史重大節點,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統領,展示好200餘首革命歌曲,以歌曲闡述黨史,以歌曲背後的故事折射黨史歷程;按照「既有宏大敘事、又要見人見事見物」的思路,精心呈現歌曲意義和革命故事,在展示好長徵組歌、黃河大合唱等經典革命歌曲的同時,生動講述「瞿秋白刑場高唱《國際歌》」「周文雍、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
  • 《黃河大合唱》被惡搞視頻瘋傳!網友看後怒斥:噁心!
    看到《黃河大合唱》被這樣惡搞,網友憤慨留言:記載了那麼多血淚的歌曲,怎容你們如此惡搞!▼2017年1月12日的一段「熊貓明歷險記劇組」新年晚會視頻裡,《黃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終獎」版,歌詞低俗。▼2017年12月29日,山東曲阜某街道中學的元旦晚會惡搞《黃河大合唱》
  • 廣州市合唱協會珠江合唱團迎春音樂會,創新演繹《黃河大合唱》
    音樂會上,既有青年指揮家帶來的風格多樣的10首曲目,更有著名合唱指揮家苗向陽執棒的民族史詩《黃河大合唱》。上半場:10位青年指揮家帶來風格多樣的曲目音樂會的上半場是「青年指揮家專場」。下半場:著名合唱指揮家苗向陽執棒《黃河大合唱》音樂會的下半場由著名合唱指揮家、廣州市合唱協會會長苗向陽教授指揮廣州市合唱協會珠江合唱團、珠江合唱二團、珠江樂齡合唱團,演唱廣州籍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與人民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共同創作的不朽民族史詩《黃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