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道君
在我國民間諺語中,有一句話「出頭的椽子先爛」,蘊含著豐富的而深刻的為人之道。這句話說的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一個脫穎而出的人,往往會受到打擊,成為眾矢之的,最終往往沒有好的下場。那麼,問題來了,優秀的人就應該被埋沒嗎?如果優秀的人都不敢露出頭角,那麼怎麼脫穎而出?優秀的人才不敢出面挑起大梁,那麼這個社會如何進步?
所以,有人就開始質疑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認為是糟粕,遏制了人才 的發展。而事實上,任何事物我們都是一體兩面的,我們也應該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過「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不敢為天下先」,其中的「不敢為天下先」說的是和「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一樣的道理。老子的意思是說,遵循自然之道,不要刻意地去在人群中彰顯自己,拔高自己的位置,不然的話就會受到排擠、打壓。換個思維來講,屋頂的椽子都是整齊劃一的,為什麼獨有一根要出頭呢?它一出頭,就破壞了和諧的局面,顯得和其它椽子格格不入,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不主動彰顯自己,並不代表不能脫穎而出。中國還有一句古話「是金子都會發光的」,也就是告訴我們,如果你是真的人才,不用刻意去表現,大家終會發現你的光芒。一個人自己主動呈現出的光芒和別人發現的光芒,自然是不一樣的。主動呈現的光芒,你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可能會刺激到某些人的眼睛。但是,別人發現的光芒就不一樣。
所以,不管是古諺語「出頭的椽子先爛」還是老子所講的「不敢為天下先」都依然是顛撲不破的智慧。古往今來,因為表現太過出眾而遭致殺身之禍的案例數不勝數。其中,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三國智士楊修,裸衣罵曹的禰衡,都是這樣的典型。而曹操之所以能夠在亂世中成為一代豪傑,就在於他懂這種生存的智慧,相比大家對他戰敗被馬超追趕,一路割須棄袍的故事都印象深刻,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自保,不至於太過顯眼而成為目標。還有,在古代打仗,將領不敢單獨騎白馬,也是怕太過出眾而成為靶子。
因此對於一個優秀的人,《道德經》給出了自保的哲學:「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不主動地自我顯擺,所以能夠顯明四達;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夠洞察真相;不自吹自擂,所以能夠成就功業;不自命尊貴,所以能夠被擁戴為官長。這裡面有一個很微妙的關鍵,就是你的才能是自我暴露還是被別人推崇。
小結:
出頭的椽子先爛,一個優秀的人,該如何學會自保?對於優秀的人,如果不懂自保的哲學,無疑是非常危險的。而自保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懷才而驕,謙虛謹慎,做事謹言慎行。道友們,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嗎?你身邊是否有遇到因為優秀而被打壓的事情呢?歡迎留言,發表您的真知灼見。
本文由百家號「道訊」原創首發,嚴禁抄襲,洗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