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的角梁是形成多角亭屋面轉角的基本構件。對於角梁的製作,我國北方地區多按清制官式做法,南方地區常按「營造法原」吳製做法。圓形亭因為無角,故沒有角梁,只有由戧,用來支撐雷公柱。由戧是角梁的延伸構件故有的稱為「續角梁」,它是斜插接在雷公柱上形成攢尖頂的支撐構件,其截面尺寸與角梁相同。
1.清制官式角梁做法
清制官式做法分老角梁和仔角梁,老角梁是轉角處的基本承重構件,仔角梁是使轉角簷口起翹和伸出的構件。仔角梁疊在老角梁上,老角梁的前支點是簷檁,後支點是金檁或金柱。角梁根據後支點的製作方法不同,分為「壓金法」、「扣金法」、「插金法」三種做法。其中「插金法」只用於重簷亭的構架,而在單簷亭中多用壓金法和扣金法。「壓金法」是指將老角梁的後支點挖鑿成檁槽直接壓在金檁上,仔角梁做成翹飛椽形式。這種做法最簡單,但要求簷口端的伸出和承重不能太大,否則會造成折簷現象,故一般只能用於較小步架的亭子上。
「扣金法」是指將老角梁和仔角梁的後支點挖鑿成上下檁槽相互扣住在金檁上,這種做法是亭子建築中用得最多的種方法。
「插金法」 是指將老角梁和仔角梁的後尾做棒插入金(童) 柱的卵口內,它是重簷亭中下層簷角梁的主要做法。
角梁的長度可按0.5舉進行計算確定。
老角梁和仔角梁的截面尺寸:宋制大角梁高按28~30份,寬18~20份。子角梁腰高28~30份(頭高21~23份),頭寬15~17份
清制老仔角梁截面尺寸相同,高按4.5鬥口或3倍椽徑,寬按3鬥口或2倍椽徑。
2.《營造法原》角梁做法
《營造法原》角梁做法稱為「發戧」,它的老戧相似於老角梁,其截面尺寸為:高四寸(15.13cm), 寬6寸(16. 5cm)(老戧梢打8折)。嫩戧相似於仔角梁,但形狀與仔角梁大不相同,嫩戧是一個底大頭尖的矩形截面,斜立於老戧的簷口端。
嫩戧長按3倍正身飛橡長,截面尺寸的根部為老戧的0.8倍,上端為根部的0.8倍。嫩、老戧端頭用千斤銷固定,中間用箴木、菱角木和扁擔木連接,其截面尺寸可參考老戧規格,依彎起度的大小靈活掌握。
3.屋面椽
椽子是屋面基層的承託構件,屋面基層由椽子(翼角椽)、望板、飛椽、壓飛望板等鋪疊而成。在屋面簷口部位還有小連簷木、大連簷木、閘擋板、瓦口木等。在有些亭廊建築中也可省去大連簷木和小連簷木,適當增加瓦口木高度。
腦椽、簷椽一般為圓形截面,飛橡為方形截面, 但也可以均為方形截面。截面尺寸清制按1.5鬥口或0.33倍柱逕取定;宋制依法式五為「餘屋徑六份至七份」
腦椽、簷椽分段跨置在簷檁和金檁上,並在其上裝釘望板,在望板上再安裝飛椽。
簷椽和飛椽伸出長度,清制簷平出為21鬥口或3.3倍柱徑,其中,飛椽前端截面部分的伸出佔簷平出的1/3 (即7鬥口或1.1倍柱徑),後尾斜楔形長為18鬥口或2.8倍柱徑。宋制飛子截面寬按0.8倍椽徑,厚按0.7倍椽徑確定;尾長斜隨簷。
而南方地區發戧做法,稱為甩網椽和立腳飛椽。甩網椽即翼角椽,立腳飛椽是由正身飛椽逐漸向嫩戧方向斜立的椽子,正身簷椽圍徑按0.2倍界深,飛椽按0.8倍簷椽,做成矩形截面。其長短由施工現場按翹角曲線依勢而定,然後用「壓飛望板」連成整體
屋面基層其他有關構件的規格參考廡殿建築屋面木基層所述。
依上所述,單簷亭角梁尺寸如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