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被領導猜忌打壓,如何蟄伏自保?

2020-12-18 謀略那些事

《資治通鑑》第11卷 漢紀三

漢高帝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

【原文】

上還,至洛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多稱病,不朝從;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嘗過樊將軍。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譯文】

高帝歸還,到了洛陽,就赦免了韓信,封他為淮陰侯。韓信知道漢王劉邦害怕並厭惡他的才能,於是就多次聲稱有病,不參加朝見和隨侍出行。平日在家總是悶悶不樂,為與絳侯周勃、將軍灌嬰這樣的人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曾去拜訪將軍樊噲。樊噲用跪拜的禮節送迎,口稱臣子,說道:「大王竟肯光臨我這裡!」韓信出門後,訕笑著說:「我活著竟然要和樊噲等人為伍了!」

【解析】

功高震主被忌憚,不光是古代,就算是現在依然經常發生。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

這是一種必然。

對於一個組織而言,當主要的外部矛盾消除後,內部矛盾就會上升為新的主要矛盾。

而內部矛盾的體現就是針對現有利益分配的不滿、話語權的爭奪、權力的奪取與穩固。

既然功高震主已經成為事實,如果還想繼續在這個組織內混碗飯吃,如何讓上位者不忌憚?這就是要思考的關鍵。

項羽死,劉邦最大的威脅變成了那些擁有兵權的諸侯王,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等。

其中又以韓信最為忌憚。

韓信不但比劉邦年輕20多歲,而且還特別能帶兵打仗,有威望。

同時,在韓信帶兵的過程中也培養提拔了一些人,這些人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韓信的標籤。

最最關鍵的一點,韓信以前有不怎麼聽話的案例。

劉邦被項羽打敗,韓信在黃河對岸看著按兵不動。

劉邦和項羽對峙,韓信給劉邦寫信,要做代理齊王。

圍剿項羽,面對劉邦的命令,韓信按兵不動,等劉邦冊封之後,韓信才行動。

你說,面對韓信這人,劉邦能放心他嗎?

「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

在項羽死後,劉邦第一件事就是奪了韓信的兵權,接管了他的部隊。

由此可見,劉邦對韓信是極其忌憚。

沒了兵權的韓信,就像是沒了爪牙的老虎,可就算如此,他依然還是老虎。

而在此之前,也有人給韓信提過,鳥盡弓藏的局面,韓信不信劉邦會如此。

很不幸,韓信低估了劉邦對他的忌憚。

同時,韓信自己在被收掉兵權、廢掉楚王位後,本應該想辦法蟄伏自保,可他的做法,可以說是極其愚蠢。

韓信的錯誤,體現在3個方面

1.多稱病,不朝從

劉邦本就對韓信忌憚,現在韓信稱病不朝拜,是不是躲著密謀什麼?

不朝拜之意更有不服從的嫌疑。

朝拜,是一種表示順從、聽話的最基本動作。

連這種掩飾都不做,你說劉邦會不會繼續?

2.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鞅鞅即悶悶不樂,為什麼會如此?是不是對劉邦奪他的王爵心有不滿?如果沒有,幹嘛悶悶不樂?

絳是絳侯周勃,灌就是灌嬰,劉邦手下最能帶兵的元老級功臣,關係極鐵。

韓信和他們搞不到一起,還羞於和他們同列。

那就對不起了,既然不和人家玩,還瞧不起人家,自然人家也不帶你韓信玩,不但如此,還要想辦法弄你韓信!

3.生乃與噲等為伍

樊什麼人?和劉邦關係極鐵的好朋友,元老中的元老,而且還是劉邦的連襟,娶了呂后的妹妹,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本來樊噲對韓信很敬重,但是韓信卻沒給樊噲好臉色。

此舉不但打了樊的臉,而且還斷了他獲得呂后諒解拉攏的可能。

韓信應該如何蟄伏自保?嘗試給韓信出幾個主意。

1.自斷爪牙

交出兵權、遣散門客、保留最低限度維持日常生活開支的僕役。

2.居長安

封地別回去了,住在長安,留在劉邦、呂后眼皮子底下。

讓他們天天能看到,能了解到情況,猜忌就會減弱。

3.政治聯姻

請求劉邦、呂后指婚進行聯姻。成為劉邦、呂后親戚,更是主動讓他們在自己身邊安插釘子、眼線。

4.結交功臣

沛縣集團、呂氏集團,多交往走動,不求為其說話,只求別搗亂說壞話就謝天謝地了。

5.找點事做

沉迷享樂,總之可勁玩樂,表現自己無欲望,學學張良。

6.多去拜見

主動表示服從、表示自己認慫了。以前的功勞別提,就當沒發生過。

7.不參合政事

這個不用說,躲的遠遠的,不表態,就算要表態,劉邦說怎麼樣就怎麼

樣。

【啟發】

功高震主、上司忌憚,這種事情現在職場中也屢見不鮮。

因為你學歷、背景、業績很出色,你的上級領導怕你會把他的位置給奪了。

於是忌憚你,甚至打壓你。

遇到這種情況,和領導硬幹肯定是不行的,就算你幹贏了,你的上上級領導、新領導對你還是會很忌憚不放心。

所以,這個時候,在沒有把握破局的情況下,蟄伏自保是最好的策略。

當然,你也可以跳槽,但是你能確保你跳槽之後下一個領導不是如此?

真正的用勇士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所以,給韓信的7點建議,其實再優化一下,你也能用。

1.結交領導身邊的人,不求說好話,只求不說壞話落井下石

2.多請示匯報,做到不掩飾。

3.有功歸上,都是領導領導有方,自己不居功攬功。

4.態度一定要端正,領導說什麼就是,尤其是公開場合,領導說什麼,第一個表態支持。

5.時不時找領導幫點小忙(這也是拉近關係的一種手段),亦或者要點東西,比如休假、獎金,表現出你想要的就是這些,而不是權力。

以上拋磚引玉,僅供大家參考。

相關焦點

  • 王翦的「貪心」是為消除秦王的猜忌而自保
    王翦的「貪心」是為消除秦王的猜忌而自保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憑藉其傑出 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其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資治通鑑》記載:秦王嬴政於前236年伐趙開始,拉開了統一六國的序幕。
  • 被同事排擠、領導打壓,如何自保?這4招能派上大用場
    總結歸納,出現被同事排擠、領導打壓,無非是這4個原因。  而想要自保,解除困局,也挺簡單的,用這4招就夠!  1. 嫉妒與低調  前年我的小徒弟找我抱怨,說他科室幾個人聯合起來排擠他。  我了解情況後心想,我這小徒弟純粹是自找的,活該!  他在單位寫材料、做分析是一把好手,領導經常用他。
  • 《<資治通鑑>中的領導藝術》課程發布
    點擊上圖連結了解課程詳情 課程簡介 本課程首先簡要介紹了《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成書過程、深遠影響及其對領導力的啟示;接下來,對《資治通鑑》中領導藝術的三個支柱,即領導素質、領導行為和領導權變進行闡述;隨後,圍繞領導藝術的三個支柱,從「仁、明、武」三項重要的領導素質,以及如何選人、知人、用人、賞罰等方面,對《資治通鑑》中的領導藝術展開論述。
  • 《資治通鑑》|注重積累,耐心蟄伏:「等待」是最有力的戰略行動
    03、我們應該如何運用「等待」戰略呢?第一點,注重過程的積累,不可急於求成。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啊,如果你吃熱豆腐時心太急,吃得太快,就會燙到嘴巴。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同樣適用。
  • 資治通鑑:領導犯錯,危險機遇共存,下屬如何把握!
    《資治通鑑》第12卷 漢紀四 漢惠帝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 【解析】 《資治通鑑》和《史記》,兩個司馬對歷史事件的點評都很惜筆墨。 比如,這一段司馬光就對此點評了(具體略)。 而且字數還不少,簡單的說就是,皇帝也要知錯能改,叔孫通狡猾。
  • 優秀的人為什麼總是受到排擠打壓,領導還不喜歡?原因很現實
    但是,公司內部有不少人卻對張濤發難,在領導面前檢舉張濤,說其私下對領導不敬,喜歡擅作主張等等,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領導一開始對此並沒有理會,可隨著大家說的次數多了,也許覺得影響不好,後來找了個藉口明升暗降把張濤又調離了總部。
  • 職場中面對對手的告狀,該如何做?學學資治通鑑中的做法或許有用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說一則小故事,就是動物園裡有兩隻獅子,這兩隻獅子剛來動物園的時候都是同樣大小,也都是在一個籠子裡,但是有一隻獅子好動食量大,另外一隻獅子不好動食量小。時間久了食量大的獅子就比食量小的獅子長得壯,另外那隻食量小的獅子就長得瘦小。時間一長長得壯的獅子會更壯,長得瘦的獅子會更瘦。為什麼會這樣呢?
  • 資治通鑑:這3個領導的權力敏感點,碰得越多越危險!
    《資治通鑑》第17卷 漢紀九 漢武帝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 【原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六月,癸巳,丞相昌免;武侯田為丞相。
  • 出頭的椽子先爛,一個優秀的人,該如何學會自保?
    優秀的人才不敢出面挑起大梁,那麼這個社會如何進步?所以,有人就開始質疑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認為是糟粕,遏制了人才 的發展。而事實上,任何事物我們都是一體兩面的,我們也應該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過「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不敢為天下先」,其中的「不敢為天下先」說的是和「出頭的椽子先爛」是一樣的道理。
  • 面對領導找麻煩,故意架空員工,學會這三招,再也不怕!
    相信很多人在職場上都有被領導架空過,面對領導這樣的行為,有些人自己生氣還不敢去找領導,怕得罪人,那麼,作為一名員工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事情呢?請看以下三招,學會保護自己。一:學會忍耐,避免衝突當員工察覺到新領導有意針對自己的時候,比如不知不覺中一步一步架空自己的崗位,把很多以前的工作都不讓員工做了,交給其他人做,卻又不對員工做任何解釋,就把員工晾在一邊,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領導是想逼員工離職了。這個時候,作為下屬的員工最好蟄伏忍耐,避免和領導發生衝突。
  • 資治通鑑:不耍心機,普通人如何脫穎而出?記住這3點!
    《資治通鑑》第19卷 漢紀十一 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 【原文】(可跳過直接解析) 休屠王太子日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
  • 資治通鑑:手上有權的下屬不聽話,領導該如何處置?
    《資治通鑑》 第10卷 漢紀二漢高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原文】漢王逃,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武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既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循行,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
  •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演講人:劉後濱 演講地點:中國人民大學教學一樓 演講時間:2019年3月  《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可替代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著作當中,有兩部書是最高成就的、不可替代的,這就是史學史上兩個姓司馬的史學家的著作
  • 如何讀懂一千年前的《資治通鑑》?
    12月21日在上海,姜鵬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作客第47期學習讀書會,與讀者分享了司馬光與《資治通鑑》的當代意義。 他從2007年起研究《資治通鑑》,曾承擔教育部青年項目「唐宋政治思想轉型視域下的《資治通鑑》」。已出版相關著作:《北宋經筵與宋學的興起》《帝王教科書》《德政之要——<資治通鑑>中的智慧》《齊家與治國:姜鵬解讀<資治通鑑>》等。   一千年後的我們,要如何讀懂《資治通鑑》?
  • 《資治通鑑》告訴你:水至清則無魚,領導如何裝聾作啞取信下屬
    操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曰:「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況眾人乎!」《資治通鑑卷六十三漢紀五十五》面對在袁紹丟棄的物品中發現的手下文武官員與袁紹暗通的書信,曹操看都沒看,說,燒了吧!然後,又很感慨的說了句:袁紹強大之時,我都沒辦法自保,何況別人啊!
  • 「領導拉攏同事打壓我」:應對職場冷暴力,你需要知道這三點
    我想了想,給她認真分析了情況,並告訴她,其實在職場裡遇到被直屬領導打壓孤立的情況很常見,具體如何應對還是要看你自身的實力。如果你實力強,可以成功突圍,那麼你就留下,甚至把對方踩在腳底,如果你幹不過對方,工作做的很難受,那麼,就順溜走人。
  • 領導被公司打壓,我跟不跟?
    最近熱播已經終局的職場劇《平凡的榮耀》中,趙又廷飾演的吳恪之是一個較為立體、蠻有爭議的角色,特別在戲裡戲外都會引出一個話題:這樣的領導,跟還是不跟?吳恪之是有自己清晰價值觀和底線的人,也因為這樣,才會從職業早期開始多次與公司(或者說曲總)的利益傾向不一致的時候,發生衝突,從而受到打壓。打壓,代表了曲總及其擁躉者的不信任,就像馬總不止一次教訓許太平不要重用蘭芊翊以免出現第二個吳恪之。可是另一方面,吳恪之的直接上級王總,餘總、周慶餘等合作上級、同級,四組的人和一起幹活的新人,都是很信任他的。2.
  • 今讀《資治通鑑》應達到三重境界
    梁啓超說,《資治通鑑》是迄今無法取代的通史藍本。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力求警鐘長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張國剛所著《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選取20個故事,反映了家國興衰的諸多方面。
  • 職場中怎麼面對領導的打壓?用好這3點,讓領導不敢對你輕舉妄動
    首先需要明白領導為什麼打壓你,事出總是有因的對吧?比如是你功高蓋主了?看不慣你針對你?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而且領導打壓你,就意味著你必須要有所行動,如果責任在於你,工作沒做好,那沒撤,必須忍耐;但如果不是你的問題,同事們也都看出來,領導是對人不對事,在針對你了。
  • 單位裡領導搞小團體,照顧巴結的人,打壓努力工作的人,何解?
    有網友問:單位裡領導搞小團體,可以照顧巴結的人,打壓努力工作的人,何解?如果換成領導的角度去看的話,可能會變成另一個想法了,做事沒眼色,還不合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度,所以對待問題首先要反思自己,其次要分析事情利弊,最後要判斷事情應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