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地罵,罵人軟體洗白嘴臭?
半月談記者 魏婧宇 蔣芳
網上交流一言不合就開罵,源源不斷的「語言炮彈」既不含敏感詞彙,還能將對方罵得體無完膚。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不少批量生產罵人語句的軟體。藉助科技手段參與網絡罵戰,通過技術處理將罵人語句偽裝洗白,當罵人軟體以對抗鍵盤噴子為名,助長網絡語言暴力之時,普通網友又該如何守住網絡禮儀和道德底線?
1
罵人軟體教你優雅懟人
參加粉絲罵戰不知怎麼張嘴、罵回去的話因為有敏感詞彙又被屏蔽,00後追星族小林曾苦惱如何優雅地罵人,直到最近她發現了一款神器——罵人軟體。小林說:「有了罵人軟體,一鍵生成各種罵人神句還不帶重複,真是科技改變生活。」
罵人軟體作為一款語言生成工具,可以快速檢索、生成符合特定要求的罵人語句,還能根據需要屏蔽掉敏感詞彙。網絡上能搜索到許多名為「罵人軟體」「罵人話生成器」的網站,無不是點擊按鈕就能生成一系列不帶髒字的罵人語言。此類罵人軟體都標榜著「關愛不願滿嘴髒話的良好市民」「有修養地罵人」「罵得對方狗血淋頭一個髒字都不帶」。
有些罵人軟體還「貼心」提供不同模式供選擇:辱罵對象為男性可選「罵爹模式」;想溫柔地罵人可選「口吐蓮花」模式,能過濾掉生殖器以及雙親等敏感詞彙;若要全方位問候對方親屬,「火力全開」模式能提供各種生冷不忌的罵人神句。
還有些自詡高級的罵人軟體,從文學名著中集納罵人語言。一款名為「莎士比亞罵人生成器」的罵人軟體,可從莎士比亞名著中檢索出罵人語句。「很多孩子還沒讀過《麥克白》,卻學會了麥克白罵人的話。」呼和浩特市一名初中語文老師說,「莎翁在他們心裡成了最會罵人的老頭。」
為躲避網友舉報,罵人軟體多是狡兔三窟,在網頁、微信小程序、App之間來迴轉移陣地,甚至標註了幾個備用域名用以「續命」。某微信小程序被網友舉報後,刪除生成髒話的功能,卻轉移陣地繼續「口吐蓮花」,並在主界面醒目位置提醒網友「通過公眾號下載App體驗」。
打開該App,點擊「兄弟開噴」按鈕,一串串狂打擦邊球的罵人語言躍然眼前。「你是數字界和字母界的二把手」「你到底是什麼雜交品種,腦仁兒竟然還沒瓜子大」……在層出不窮的髒話下方,赫然寫著一行小字——「網際網路並非法外之地,嘴臭需謹慎」。
2
髒話互懟成網絡交流剛需?
批量生產罵人語言的罵人軟體,部分網友視其為對抗網絡噴子的武器。有網友說,曾被網上的話罵得體無完膚,想要反駁,可嘴皮子上下翻動好多次總是敗下陣來,罵人軟體是「幫助我有效表達訴求,為我節約時間精力」的工具。
小林說:「網絡罵戰講究氣勢,重量而輕質,罵人軟體就像是源源不斷的彈藥庫。」罵人軟體不僅為網絡罵戰提供彈藥,而且還是高質量的彈藥,品種豐富、隱蔽性極佳。
有網友表示,自己作為一個良好市民,沒辦法做到和網絡噴子一樣。難道就因為這樣而讓這些噴子得逞嗎?「罵街不是強項,負面情緒的詞庫不夠大,謝謝罵人軟體幫我積累了好多罵人詞彙。」
網絡罵戰一言不慎就會被刪帖封號,罵人軟體踩著紅線跳舞,生成的內容避開會被「和諧」掉的網絡敏感詞,為想表達憤怒情緒又充滿求生欲的網友披上一層保護衣。有知乎網友說:「罵人軟體的文字的確不能完整表達出抵制者的情緒,求生欲很強,可它也保護了抵制者不被舉報炸號。」
以暴力應對暴力,以髒話回復髒話,不會兩句髒話仿佛就無法在網絡世界立足,在如此剛需下,罵人軟體大受網友歡迎。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徐敬宏說:「這種『髒話互懟』的互動狀態具有較強的攻守屬性,產生各種群體極化的現象,即看的髒話越多,越傾向於說髒話。」
近年來,不文明語言不斷侵蝕網絡交流的環境。徐敬宏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流量吸睛壓力下的情緒化、低門檻表達,也有網絡交流匿名化固有的弊病,還因為網民的從眾心理作祟。
「話語表達上的從眾具有一種身份確認的心理追求。」 徐敬宏說,「在社交媒體上使用髒話進行話語攻擊,這種行為本身具有一種身份確認的作用,表明使用者是一個關心網絡話題、經常網上衝浪的『5G選手』,知道這些髒話的實際內涵以及指涉的背景事件。」
3
警惕髒話洗白衝擊道德底線
罵人軟體通過技術處理屏蔽掉敏感詞彙、輸出「符合法律規定」的罵人語言,表面上看網際網路不再充斥「屎尿屁語言」,網絡環境得到淨化,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網絡空間中理性溝通的可能,暗中助長了網絡上的語言暴力。
有網友說:「罵人軟體輸出的句子,每個詞都很正常,合在一起就不是那個味兒了。」罵人語言被披上保護衣,不容易被察覺,助長了網絡噴子和槓精的囂張氣焰,他們手握隱形「炮彈」,肆無忌憚地進行言語攻擊。
此外,罵人軟體輸出的語言不含侮辱性詞彙,普通網友用起來背負的道德壓力變輕了。有網友表示:「我不是罵你,只是在委婉表達不滿情緒。」他們沒有意識到使用「淨化過的髒話」是不當行為,而將其當成「以髒治髒」的武器,道德底線無形中被一次次突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說:「罵人軟體是網絡空間的一個汙染源,藉助科技手段進行網絡罵戰,是對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正當利用,汙染了網絡空間。」
罵人軟體髒了網絡空間,也汙染到日常生活表達,加重了社會戾氣。徐敬宏說,需警惕髒話洗白後進入日常表達,有些帶有低俗趣味的詞彙經過慣用洗白,現在幾乎成了中性詞,還常常出現在媒體上。「如果這種現象長期存在,我們甚至可能逐漸接納一些網絡髒話進入日常表達。」
髒話連篇、「以髒治髒」的網絡環境更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性格的塑造和採取的行動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周圍的模仿,網絡上的髒話內容極易導致青少年形成髒話表達的習慣。徐敬宏說:「不良的髒話環境極易使迷戀網絡的青少年道德素質下降、道德觀念淡化,甚至還可能導致網絡安全隱患和網絡犯罪現象。」
當罵人語言信手拈來、當髒話互懟成為風尚,青少年如何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