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南沱鎮睦和村採摘龍眼
金秋送爽,龍眼飄香。9月1日,筆者從涪陵區南沱鎮了解到,該鎮6000餘畝龍眼陸續成熟,今年預計產量達200多萬公斤。為進一步塑造「涪陵龍眼」品牌形象,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9月5日(本周六),南沱鎮將在睦和村文化廣場(天平居民點)舉辦魅力南沱·第九屆三峽庫區龍眼文化節,歡迎市民現場享受品果採摘樂趣、觀賞半島果林風光。屆時,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特色農產品展銷、龍眼線上線下銷售、文化旅遊及文藝表演等活動。
南沱龍眼皮薄肉多核小
進入南沱鎮睦和、焦巖、石佛等村,映入眼帘的是滿山掛滿了沉甸甸果實的龍眼樹,涼爽的秋風吹來陣陣果香,走到樹下隨手採摘一顆,剝開薄薄的皮,放進嘴裡——肉多、味甜、多汁,讓人停不下嘴來!
「南沱龍眼品質優良,清甜爽口、品味純正,經原國家工商總局註冊認證,取得了『涪陵龍眼』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深受廣大遊客和消費者青睞。」南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睦和、焦巖、石佛、金雞、秀山等村均有種植,今年全面豐收,預計產量有200多萬公斤。品種有蜀冠1號、涪陵黃殼、瀘豐1號、金秋1號,主要以蜀冠1號和涪陵黃殼為主。涪陵黃殼龍眼是涪陵本土品種,具有皮薄、肉多、核小等特點。現場採摘價格4~6元/斤,以質論價。採摘期持續到10月中旬。
南沱龍眼聞名川渝
南沱是聞名川渝的「龍眼故鄉」,種植龍眼已有上百年歷史。相傳南沱龍眼是由清代提督徐邦道返鄉回涪時,由福建省帶回,5株龍眼苗栽種於世居的陳家壩彭家院子(現南沱鎮睦和村境內),後存活3株。
經過歲月洗禮和自然選擇,南沱龍眼不斷發展,形成了在南沱鎮沿江地區家家種龍眼、吃龍眼的厚重龍眼文化。目前,南沱鎮境內仍有百年樹齡以上的龍眼樹400餘株,且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碩果纍纍。每年中秋前夕,摘龍眼、品龍眼成為當地習俗。
金秋時節,遊走在果園中,除了能享受甜蜜的龍眼,體驗採摘的樂趣,由龍眼鮮果秘制的龍眼酒、龍眼豆腐也定會讓您大飽口福、舒心而歸。
近年來,南沱鎮領導班子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打造以龍眼為主的特色水果生產基地,通過舉辦採摘活動,進一步推動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文/廖存強 圖/馮國慶
□小貼士
龍眼採摘線路:
1.國道G348或涪豐石高速公路(南沱出口下道)—連睦路景觀入口左轉—連豐村採果區—睦和村文化廣場(開幕式地點)—龍望溝大橋—睦和村採果區—睦焦路—焦巖村採果區—沿江路—石佛村採果區。
2.國道G348或涪豐石高速公路(南沱出口下道)—連睦路景觀入口(直行)—南沱集鎮—金雞村採果區—秀山村採果區。
採摘聯繫人:
睦和村:劉家奇 18983338086
冉堰龍 18983338068
焦巖村:張 偉 15310566108
況小龍 15310566058
石佛村:周興華 18996882528
吳學模 18983589408
金雞村:何國進 18908252033
何以軍 13308251378
秀山村:李加梅 18983340188
譚書明 13364086300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